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哲理

【實用】人生哲理作文集錦6篇

哲理2.2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生哲理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人生哲理作文集錦6篇

人生哲理作文 篇1

妻子是江蘇人,由於南方的飲食習慣,妻子養成了一種每天都要喝粥的習慣。江蘇人的粥是那種很粘稠的稀飯,而新疆人的粥就是稀飯,米是米水是水的那種,妻子喜歡喝的粥就是那種不用吃饅頭也能吃飽的粥,配上榨菜鹹鴨蛋對於生長在江蘇農村的妻子來說那算是一種美味了!

妻子曾經告訴我,江蘇人的飯很簡單,早上粥,中午米飯,晚上還是粥,江蘇地區盛產大米,新鮮的稻子去皮就成了大米,妻子家熬粥的米都是自己家種的,新鮮的米做出來的粥有一種特有的稻香味,色澤潔白,口感爽滑,還有一股說不清楚的鮮甜味兒。

記得一次去岳父家做客,正趕上農忙季節,岳父岳母正忙着在水稻田裏撒肥,我也要求幫忙撒肥,岳父岳母看着我文質彬彬的樣子一幅不相信我也會幹農活的樣子,雖然沒有在南方幹過農活,但是對於一個在北方農民家出生的孩子,這點小夥算不了什麼!很快我就進入了角色。忙活完後,妻子的奶奶在土竈上用稻杆點起了火,取大鍋,放入水,旺火燒滾這時才下米。水一定要放足,中間不能再加水了,中間要不時攪拌,防止糊鍋。20多分鐘後噴香的粥就熬好了!

妻子隨着我來到新疆已經有10年光景了,妻子喝粥的習慣很快也成了我的習慣,隨着生計增多,我們疲於奔命,每天都懶於做飯,於是就到外面吃。那幾年裏,周圍好吃的飯點都被蹭遍。每當抹着嘴出來,都感嘆還是家裏的飯好吃。於是我下決心,拾起早年習慣。每天回來,不管再疲憊,都要堅持做飯,最便當的,仍然是粥了。放上幾塊紅薯,煮出來的粥便又香又甜。再配上2個鹹鴨蛋,又美味,又營養,還省錢,還能討妻子歡心,也能滿足自己的食慾。

金庸寫美食很有水準,但是誰知道鴛鴦五珍燴是啥滋味,無經驗則無從聯想。古龍的牛肉湯和白饅頭則真的讓人餓,因爲你知道那會是什麼滋味。而我和妻子的清粥簡單而有內涵,就像我們的人生平淡而不失色彩。

我和清粥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爲煮粥讓人心態平和,喝粥讓人神清氣爽,最難得是煮粥喝粥的都有一顆簡單的愛心,正因爲他們的存在我懂得了這就是我們的清粥人生。

人生哲理作文 篇2

越多事情你越想得到它,反而往往會遠離你,正所謂凡事不要太過強求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煩惱和憂愁。當不順心的事時常縈繞着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隨緣自適,煩惱即去”。

其實,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爲,愚者的藉口。何爲隨?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何爲緣?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你、我、他都在緣的網絡之中。常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萬里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對你哪怕是相視一笑,這便是緣。也有的雖心儀已久,卻相會無期。緣,有聚有散,有始有終。有人悲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緣是一種存在,是一個過程。生活中,常有人會有這樣的感慨和迷惑:“爲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我?”“爲什麼有的人不理解我?”“爲什麼會是這樣?”若從隨緣的角度看,不喜歡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緣分就是緣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人生哲理作文 篇3

人生短短數載,在忙碌,奮鬥中我們細細回想真正閒暇下來有欣賞過幾個日出夕落呢?

風雨中我們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卻早已忘記了我們總是風雨兼程,從未想過停下乏力的雙腳去感受上天送來的一席甘露,等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了終點,卻纔渾然知曉我們的雙腳,我們的身體已經承受的不能負荷的壓力.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人來到世界,不是享福的,而是來受罪的”,雖然它並不是什麼至理名言,但確實經歷世代的考驗,這句“理論”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實踐來證明它是個“真理”.

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哭聲就伴隨着她的生命一起降臨,很奇怪,總是不解爲何新誕生的嬰兒要以哭泣來迎接這“美好”世界,他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就是他悅耳的哭聲.於是大膽猜想,也許他根本就不願意來到這個世上去承擔他們無力承受的喜怒哀樂,但是,天命難違,既然不能夠違背,就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示他們的抗議.

當他們成爲知人事,懂人情,辨世故時,才真正開始他們還債的遙途.成功了,帶走一分歡喜,留下萬世傳奇.失敗了,就在原來的債務上再添一筆,本被壓得瘦小的身體,可憐的脊身又被迫添置超負荷的債務,留下的只有無奈的眼淚和掉價的汗水.也許能東山再起,也許從此一蹶不振,與昏亂的世間一起頹廢消沉.

面對這些選擇,起初的我們如無頭蒼蠅,瞎飛亂撞,幸運了找到出口從此見得光明,倒黴的,直至頭破血流也只能同黑暗與淒涼一起埋葬.

人不但要會選擇,同時要懂得放棄,也許面對選擇時,我們有數個入口,可最終只有一個出口能夠讓我們見到光明,我們沒有三頭六臂,更者人又非“神仙”,我們不能同時駕馭多個航船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平穩前行,如果非要迫力航行,我想到達對岸也將只是天方夜譚.

所以,此時我們不得不請出我們最好的選擇“放棄”.放棄不代表懦弱,不代表脆弱,不是失骨氣的的表現,不代表膽怯的態度,而是開啓自己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有時,我們對事事都抓得太緊太牢,在每件事上都欲做到完美無瑕,但凡有絲毫瑕疵就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對擇業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總是盲目的爲無所知之的未來偏離了本身奮鬥的軌道,理由就是多一種選擇多一次機會,可是,機會是有了,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社會是現實,是殘酷,但是我想與其去爲那不可能涉足的選擇做出無爲的努力,何不着眼現在,爲自己想去選擇的行船做出有價值的奮鬥呢?既然選擇任何一方都要付出異同的代價,也許未必達到想要的結果,爲什麼要捨近求遠呢?

對待感情,更要會選擇,懂得放棄,感情帶給我們騰雲駕霧快樂,同時也會有讓我們朝夕之間由雲霄跌入谷底的痛苦、失落與心碎,既然這段感情如此讓人神傷讓人心碎;既然明知對方不曾珍惜,甚至狠心踐踏自己苦心經營的感情,又何必降自尊去乞討一段失意變質的愛情;如果明知道沒有結果還苦苦獨自經營一分虛幻的愛情,也只是自欺欺人,俗語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呢,既然無緣,何不瀟灑轉身,就算要哭要鬧也要在轉身之後.上帝爲我們關上一扇門,定會爲我們開啓另一扇窗,放棄只是丟掉無意的回憶.

其實,我想人這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便能創造不匪的價值,只要能將這一件事做到就算別人是雞蛋裏挑骨頭也撿不出一粒廢渣的程度,那麼所有的放棄都是值得的.我們斷不能小看這一件事,想象一下,這與人幾十年的時間也只是滄海中的一粒不起眼的珍珠,但是,如果加上同等的時間,不竭的默默奮鬥與努力,經歷數次風濤浪打,終有一天會奪水而出,耀眼的光芒會穿透千層海浪,當成爲最閃眼奪目的那一顆珍珠,可曾想過昔日的沉默,那時雖不言不語,卻心欲動,始終做着一件事,細心的雕琢自己,最終,可喜可賀還好沒有功敗垂成.

自己的志言就是讓自己永遠記住“沒有人做不到,完不成的事情”就是這句話,始終引導自己,走對前面的路,會選擇,懂放棄,努力做好一件事情.

人生哲理作文 篇4

先作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人生是一本書,生活是故事的過程,命運是故事的情節,生命是沒讀到的文字。

於是,一段生活像讀了一本書,一個個情節的現出、暗沒,生命逐漸縮短,總有一天會消逝。

人生很簡單,就是一本書。有人想:既然只是書,算不了什麼,我要超脫一點,升沉榮辱不過是書中幾句話而己。有人想:這本書,我無法改變的厚度,但可以改變價值,我要努力,書要因我而珍貴!有人想:我已經翻了好幾頁了,前面的沒有太珍惜,後面的每一個字我都要加倍重視!有人想:情節雖然曲折,命運雖然坎坷,我咬緊的牙不能鬆開,我要有一個華麗的結局……

這本書中就有人們這樣的身影,人生就飽含了人間的酸甜苦辣。

從嬰兒剛誕生,這本書就被翻開,人們看它、讀它,同時也留下自己的痕跡。只不過有人留下了深印,有人留下了淺痕,有人留下了骯髒的爪印,有人留下了聖潔的白痕。

每個人的書是不同的,有的人好看些,有的人悲苦些。人們對待它們的方式不同。於是又多了不同。

就像有人認爲情節是寫好了的。他要“認命”,有人認爲內容都可以改動,他要做故事得主角。但有一點,總是不變,你的書由你來讀,珍惜與否都要你讀。

雖然人的一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點浪花,人的一生只是大圖書館書架一隅的圖書,但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面對它。都是浪花,你可以做最清澈的一點,也可以做最污穢的一點。同爲書本,你可以做最矚目的一本,也可以做最頹兀的一本。

好好讀手中的書,這唯一一本完全屬於你的書。

人生哲理作文 篇5

對當下的中國人來說,成則爲王敗則爲寇,誰也不想成爲一個生活的失敗者,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唯恐失去身份地位,對人最嚴厲的懲罰就是把他扔到繁華的大街上卻無人關注。翹生活,不無詩意,充滿憧憬,雖然觸手可及,但真想偶爾“翹”一回,真沒那麼容易。我們這些人,收集地圖,旅行包,卻從未真正走出過自己的城市。因爲正如美國教授萊斯特,梭羅在他的《知識創富》中所說的,“財富是資本主義衡量成功的最終標準。那些擁有大量財富的人是重要的,值得獻殷勤。他們值得別人尊敬,也要求別人順從。在尊貴次序的排定中,財富一直是重要的,但它正日益成爲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尺度。如果你想證明自己,就必須參與這個遊戲。這是一個甲級遊戲。如果你不在那裏玩。那你註定陷於次等。”

是的。成功是這個時代最引人注目、也幾乎是唯一的話題。我們每時每刻都被成功人士的故事所包圍。傳媒、飯桌、頒獎會,無孔不入地叫囂:要成功!要成功!可當所有人都在通往成功大道上狂奔時,其結果可能是崩潰。因爲對財富的需求膨脹到極限,對個性的需要則可能妥協到了幾近泯滅。曾有媒體做過一項調查,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人,幸福感卻在下降。很少有人質疑這一結論。因爲人人感同身受,金錢越來越多,物資越來越豐富,但不安全感和挫敗感卻與日俱增。

成功是爲了幸福,如果成功不能帶來幸福,成功就不再是名利場上用做炫耀的名詞,而是規劃自我人生的動詞。通俗地說,幸福就是放下功利,做一些雖然無用但自己喜歡的事,或許這纔是救贖之道。比如,做點跟升官、發財、成名沒關係的事。做點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關的事,做點在別人看來“離經叛道”的事。

其實。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實卻證明一輩子都毫無價值: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做“無用”的事,留下的東西后人卻受用無窮。“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生於名門世家,卻沉迷於各種雕蟲小技,如放鴿、養蛐、駕鷹、走狗、摜交、烹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蘭王子專程向他頒發20xx年“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的理由是:如果沒有他,一部分中國文化還會被埋沒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在鋼鐵森林中生活,有一千零一個願望。不如有一千零一個妙方,每個妙方都讓你的生活更悠閒自在。正如喜劇作家範託尼所說,都市中懶人的最高境界,是從靜中觀物動,向閒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閒,處鬧中能取靜,慢慢生活,輕輕感受,不要讓城市的高樓和紙醉金迷濛住了眼,這纔是現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生哲理作文 篇6

都說數學可以鍛鍊思維,我也這麼說。如果把數學這門功課學透了,你明白的就不僅僅是數學,可能會得到一些一生受益的東西。

(一)因爲所以的關係

數學的幾何算是最練人腦的了。幾何題證明很容易,但要把因爲所以的關係理清就不那麼容易了。就像人生一樣,有了因爲,纔有所以。不可能沒有前因直接有後果。我們常抱怨結局怎麼不好,卻總不找過程中的錯誤。所以下一次依然不會成功。因爲所以的關係很重要,理不清晰,就找不到存在的錯誤。找不到存在的錯誤,就不會提高,進步。如果沒有了提高,進步,失敗又怎麼會是成功之母呢?

幾何的證明題,如果沒有過程只有結果,是不會給分的;而光有過程沒有結果,至少也要給三分之一的分值。這就是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如果你只要求結果,不要求過程,是不會有好的結果,就算有好的結果又有什麼意義呢?

(二)計算結果的精確

算術題幾何題就大不一樣,算術題要的就是最後的那一個結果,只要結果算錯,過程再對也不會給分的。做事也一樣,越到事情的最後越關鍵,最後一放鬆,前面再多的努力也前功盡棄。

還有一點就是精確,計算題最重要的就是精確,怎麼達到精確?細心,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幹什麼都要細心,粗心大意就會出錯。這樣就會很虧,粗心導致的失敗是最不應該的。

(三)二元一次方程和因式分解的啓示

二元一次方程,就是由兩個未知數組成方程組。用含有X的代數式可以算出Y的值,用含Y的代數式可以算出X。但如果只用一個代數式求解,那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人生道理。有些問題,如果就問題論問題可能很難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是如果把很多和這有聯繫的問題並在一起解決,可能會找到答案。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把問題化解開比較容易解決,但那是對大部分問題來說。如果是棘手的問題,化解開也解決不了的問題,不如合併一下試試。

數學上有一類問題叫“因式分解”說白了,就是把簡單的式子複雜化,分解的越複雜越好。兩個簡單的式子進行計算可能會無處下手,但把兩個式子分解後在計算可能就有了同類項。這就說明: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隱藏着一個複雜的問題,因式分解並不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而是讓看似簡單的複雜問題現了原形。這也是對人生中問題的啓示: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未必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對人生的的啓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羅列了。如果你僅僅爲了學好數學而將數學學好。那就失去數學本身的意義了。學數學,真的就像在學人生的教科書啊,但裏面的精華不是膚淺的,是需要用心反覆揣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