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哲理

說氣人生哲理

哲理1.63W

在我國曆史上,許多思想家、哲學家把“氣”看作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本原或原始材料,認爲“氣”不僅構成物質現象,而且還構成精神現象。《周易·繫辭上》指出:“精氣爲物”。《管子·內業》認爲,氣“下生五穀,上爲列星”。《莊子·知北遊》提出,“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論衡·自然篇》裏講:“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如夫婦合氣,子自生矣。”

人活在天地之間,“氣”確實至關重要。從物質現象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都離不開它。如氫氣、氧氣、煤氣、沼氣、中氣,元氣,精氣、溼氣、天氣,再如氣力、氣功、氣血、氣孔、氣體、氣味、氣溫、氣壓、氣象等。從精神現象看,人的喜怒哀樂、善愚美醜等,同樣也都離不開。如氣節、氣質、氣度、氣魄、氣勢、氣色,氣概、氣派、氣量、氣性,再如骨氣、志氣、正氣、勇氣、士氣、邪氣、傲氣、怒氣、官氣、嬌氣等。

人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有兩種需要,自然需要和精神需要。隨着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的內容不斷充實、更新、提高。在特定的條件下,人時常被困擾的問題並不是物質現象的“氣”反而是精神現象的“氣”。

在精神現象“氣”中,最起碼最根本的要算是屬於氣節方面的骨氣、志氣、正氣。一個人連骨氣、志氣、正氣都沒有,那就談不上什麼氣質、氣度、氣魄等。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講:“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他還提出了“浩然之氣”,認爲此氣“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具有這種氣的人無所畏懼,沒有這種氣的人則缺乏力量。到了南宋時,文天祥在獄中寫了《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人們常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人沒有骨氣、志氣、正氣等氣節,是做不到的。幾年前在珠海一家外資企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120多名工人被迫跪在了一外國女老闆面前,只有一個叫孫天帥的小夥子不肯下跪,被炒了魷魚。事後,孫天帥說到,出外打工就想多掙錢,但不能爲了錢就喪失自己的立場、尊嚴和人格。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骨氣。

是啊,一個人有沒有、保不保持住骨氣,志氣、正氣,最要緊的是面對金錢、美色、權利、地位的時候,有的.住住就是在此時喪失了骨氣、志氣、正氣,出賣了良心、民族、國家。某地有位市長大人,爲了十來萬塊錢,被一“大款”稱爲狗。這個“大款”在賓館與哥兒們誇口,這條狗可隨叫隨到。果然一打“大哥大”,那位市長大人迅速趕到。該“大款”的哥兒們竟說到,你的這條狗買的大便宜了。看來,無論是什麼人,只要沒有了氣節,什麼樣的情都做得出來。

人活着應該有骨氣、志氣、正氣。如何養成和保持呢?孟子認爲:“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用今天的話講,就是要長期注重思想道德修養,始終堅持不做任何壞事。

不可否認,作爲一個具體的現實的人,要想生存與發展,首先得解決物質現象的‘氣“。馬克思主義認爲,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可在解決物質現象”氣“的時候,又總是伴隨着精神現象的”氣’,如採取什麼方式謀生,選擇什麼活法活着。雖然有人奉行“有奶便是娘”,自稱“適者才生存”,活得很“瀟灑”,混得很“不錯”,其實是“行屍走肉”。

標籤:說氣 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