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哲理

人生三境界感悟

哲理1.63W

古往今來,多少人渴望成功,卻終究一事無成;多少人接近成功,卻終究沒有成功。你有領悟到人生的三境界嗎?本文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人生三境界感悟,歡迎參考借鑑。

人生三境界感悟

人生三境界感悟 篇1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着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

進入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複雜的。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人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分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人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的一天。因爲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裏能夠去與永恆和無限計較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一些人透過自己的修煉,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迴歸自然。

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人生三境界感悟 篇2

昨夜西風凋碧樹,又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等候闌珊處。

狂風呼嘯,樹葉凋零,鋪的滿地都是,我站在高高的樓上,望着這一篇慘敗的景象,感覺我的人生也是灰色的,我眺望啊眺望啊,可望到路的盡頭也望不到我的人生道路在哪裏,是不是一切早有命中註定,我的心想風中搖曳的葉子一樣迷失了方向,可我的命運是否會像回想葉子以樣塵埃落定,也許會,但我不知我的命運將會怎樣。

終於在不停的苦悶與掙扎掙扎只能夠扎到方向,理想的曙光慢慢靠近,以至於一地漸漸的寬了,面容都憔悴了,可我不曾後悔,因爲我朝着我心中夢想的地方前進。

就這樣不停的努力,可勝利的燈塔離我依然那麼遠,付出會有收穫,可我的收穫在哪裏?

再慢慢長途的拼搏與努力中,在不停的困惑與迷茫中,在想要放棄的那一刻突然轉身,在燈火闌珊處,在那人煙稀少的地方,在心靈最寧靜的角落,成功已悄悄等候。瞬間明白“噢,原來幸福就在這裏,才突然明白以前自己繞了個那麼大的彎。那些經歷的過程再次是看來已沒什麼了。可那瞬間的轉身瞬間的領悟卻必定需要那經歷的過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曾經的苦難成就了現在成功的自己。苦難是一筆財富,每個人都會遭遇苦難,可未必每個人都會收穫財富。

每個人都回望盡天涯路,但只有一些會衣帶漸寬,容顏憔悴,只有一些人中的一小部分會驀然回首。

第一種人現實中應屬於頹廢行的,不知道生活的目標,未來的方向,對前途一片迷茫,不知何去何從,以至於頹廢、墮落,心情大多是猶豫的、灰色的,他的天空大多在下雨,嚴重只有蕭瑟,也許曾經試圖努力,可總是四處撞壁,這之後滿滿的沒了生氣變得徹底墮落了。

第二中人屬於奮鬥型的,這種人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奮鬥的目標,因此埋頭苦幹,目不窺園,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動搖,因爲心中的`信念在支援着他們,衣帶漸寬容安憔悴比起心中的夢想都是微不足道的。他們知道好的生活是靠奮鬥得到來的,可他們只知道盲目的奮鬥,不知道方法,直至到低頭拉車,卻不知道看看路旁的風景,只知道埋頭苦幹卻不知道放鬆自己,沒有閒情逸致欣賞別的事情,以爲付出就有收穫,以爲努力就有結果。他們的生活盲目而單調。

第三種人屬於成功型的,這種人懂得奮鬥,更懂得休息,他們知道生生不息,更知道生生有息,忙碌完一段時間,會放鬆身心,盡情投入大自然中,勞逸結合。他們懂得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他們還懂得如何讓復出得到收穫。他們懂得從路旁的風景中尋找成功的契機,用一顆寧靜的心來探索事物的奧祕。成功的人士大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於是鎮定自若,大約也是因爲他們又以寧靜的心,學會客觀地看待事物,而不置身於其中,在一盤棋中永遠是旁觀者。

人生三境界感悟 篇3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後人歸之爲: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爲:“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爲,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爲自己、爲家庭、爲社會;也有人說爲知、爲己、爲人;有人認爲理想、事業、愛情;還有人形象地比喻爲:“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等等,林林總總,琳琅滿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歷程,是個複雜而多變的過程,對於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作點淺析。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不會故意認錯,以致說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一羣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說“6”“9”不掉頭,就出了個題:“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麼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

標籤:人生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