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悲秋的雜文隨筆

隨筆2.92W

昨晚翻《易經》,勾起老問題:乾卦全陽,從一條龍蟄伏地下開始,到現身地上,當公卿,做諸侯,一路小心謹慎,榮登九五之尊,而坤卦,全陰,從初爻開始“履霜堅冰至。”應該講陰寒之氣的發展過程啊,沒有,二三四五上,沒一句跟陰寒有關。猜文王的想法,費勁。

悲秋的雜文隨筆

突然想起《論語》一句,一陣莫名傷感卻襲上心頭。孔子說自己:“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夫子大實話。

我想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年輕時都“發憤”過,但達“忘食”境界時候幾希,而“樂以忘憂”卻常有。總之,稀裏糊塗的“不知老之將至”,直到華髮初現,才明白“履霜”--踩到白霜--堅冰將至。李白就描寫過這個情景: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據說文人都好個“傷春悲秋”,這方面詩詞歌賦多的讀不過來,猶如滿天繁星,不知摘那一顆好,碰點子吃糖吧。

“傷春”是年輕人乾的事兒,無病呻吟的多,就是有個把“悲秋”,也是“爲賦新詩強說愁”。

“悲”,是悲生命的消失,對死亡的恐懼。

秋之所以“悲”,就是與生命相關。時間從夏天的旺盛到秋天的凋零蕭瑟,生命將盡,所以悲。孔子在河邊上感嘆的,不分晝夜逝去,像流水一樣的那個是什麼?除了時間和生命,還能有別的解釋麼?

屈原悲的直白:“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時間過得那麼快,我總是趕不及,年歲不饒人,恐懼啊。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秋天到了,草木在不斷凋零,怕是美人也一樣會老去哦。這屈原也是,從草木之凋零,居然悲起了美女的`老態龍鍾。

“自古逢秋悲寂寥”。意識到生命即將終結,熟悉的一切都將離去,只有寂寞和空虛,唯見孤墳野草,悲。想起電視劇“狼煙北平”中,文三的一句臺詞:老咯,要去聽蛐蛐叫了,就是這個意思。

歐亨利深諳生命與秋天的關係,把一片即將落去的秋葉與生命將盡的肺炎孩子聯繫在一起,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秋,在我國古人來看來是陰陽交變時期,陽氣衰退,陰氣漸盛。宋玉說:“悲哉,秋之爲氣也”。秋天,悲氣主宰人之情緒。秋在五行屬金,在髒屬肺,在聲爲悲,悲氣過盛則傷肺,你看那林妹妹,常常面頰潮紅,咳嗽不止,還咳血,整日裏悲悲慼慼,正是肺病的典型症候,愈病癒悲,愈悲愈病,最後不治。

而火克金,火氣能壓制過旺的金氣,火在髒屬心,在聲屬喜,五行相剋:喜勝悲,多想想高興的事情,就能克服悲傷壓抑的情緒,雖秋風蕭瑟,但古人逢秋便登高遠望,爲的是感懷秋高氣爽的喜悅,所以,范仲淹在岳陽樓上臨風把酒,喜氣洋洋的。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在不可逆的時間面前,人類感到了無奈的恐懼,但又那麼的不甘心,於是宗教來了。

基督,回教徒篤信人有一個靈魂,軀體歸於塵土後,永恆的天國是善良靈魂的最後歸宿。道教相信,只要方法得當就能得道成仙,白日飛昇,與天地同壽。佛教傳入中土,人們接受了輪迴說,還有下輩子,足以克服死的恐懼;業報說又幫克服了變牛變馬,地獄的恐懼:苦難的業報後即是福報。還有更“激動人心”的喜悅,淨土宗,特別是彌陀淨土,教主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等着有緣人往生,阿彌陀佛還會用自己的願力來幫助有心向佛,但力道不夠的信徒往生淨土。所以,中國大乘佛教在經歷了宗派林立、禪宗一家獨大的輝煌後,最後終於“禪淨合流”,佛教法門萬千,成佛之路艱難,人們更願意方便簡單的得到永恆。玄奘奄奄一息時,徒弟問:和尚往生否?玄奘回答:往生。一代宗師也欲往生,往生彌勒淨土,到兜率天去。就連刻板嚴謹的弘一大師,依律宗出家,最後卻皈依淨土宗。

標籤:隨筆 雜文 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