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片語隻辭雜文隨筆

隨筆1.38W

關於價值

片語隻辭雜文隨筆

針對某人所說的,社會的真實。真實未必是正確的。社會的醜惡是一方面,人放棄自己的信念和立場又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說是從小就浸淫在醜惡現實中的話,倒不算太壞,因爲總有人會反抗。(至於依舊陷在所謂“現實”裏的,之後會講。)可現如今,卻是自願地跳進那缸裏。是某種價值取向的缺失。對人們來說,沒有什麼可選的。基督教被擊敗、吟遊詩人們被擊敗、大自然的價值被擊敗,只剩下機械的轟隆聲與齒輪的模樣。不相信宗教、不相信藝術,不相信愛,後來也變得不相信友情。這不相信源於不理解,然後變得不願去理解。那麼放在眼前的便是理所當然的了,即使用自己的良知去考慮它的時候,它顯得不那麼正確。

金錢的價值很直觀,或者說利益的價值很直觀,如果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的話。

然後對他們來說,“業餘時間”這個詞,其意義就是另一個世界。轉換人格,或者說開始做夢。而工作並不代表一段人生,或者說自己並不承認,卻又在深夜以熬夜的形式來表達那種原始的反抗:我的生活,這纔剛剛開始。到最後,哪邊是夢也變得不清楚了。

不明白自己需要什麼,變得不再願意去傾聽自己的聲音,那同樣也不會去傾聽他人的。如果說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至少也應該去嘗試,去找出真正代表自己人格的那些東西來。不去明白,不願意去明白的後果是,最直觀的東西成爲了唯一的東西。這與理解外界是相同的。

這也就是生活的習慣戰勝了思考的`習慣。縱然生活的習慣永遠先於思考,但人可以選擇不對一些東西屈服,這也正是自由的價值所在。習慣於思考的人,可能一度會脫離生活,然後又回到那生活中去,這被稱作“復活”。而另一些人,從未意識到生活的存在。

關於無畏

一個藝術家該被稱作是無畏的嗎?他爲自己而不是爲了所有人而活。這樣的一個人,只有在一個時候才能被稱作是無畏的,那就是愛的時候。

有個人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愛情小說(姑且這麼稱呼),幾乎落淚又說着自己身上不可能有愛的人,您認爲他是誠實的嗎?“這太不合理了,這只是虛構,而不是現實。我理解不了這個。”也不知道他是不理解愛,還是不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