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軌道生活情感隨筆

隨筆2.59W

幾千年的應試教育、論資排輩的職務升遷、種種要不得的規矩,哪一樣不是“軌道”?“軌道”無處不在。當整個社會強調有序,定時定點有餘,鼓勵冒險、創新不足時,就成了一趟慢得讓人動氣的“小火車”

軌道生活情感隨筆

說起來,軌道運輸還真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儘管如今交通方便了,可有時我既不想坐飛機又不想走高速——旅程就那麼三四百公里,坐飛機既奢侈又笨拙,遇到航班誤點,更讓人心煩無奈。走高速快,可如今高速上“殺手”太多,超載的,醉酒的,邊開車邊睡覺的,揣一張“奶卡”就上路橫衝直撞的,真正是“危機四伏”。何況飛機讓旅行的期待嚴重縮水,趣味索然,坐班車則旅程徒然變質,熱烈的盼望變成提心吊膽。如果時間不太緊我倒寧願坐火車,雖車身搖晃車聲震耳,到底平安多了,還能將期待付與窗外緩緩掠過的山水風景,不時就有些驚喜和撫慰——那就是軌道生活的好處。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城郊上班,常坐火車。那段路騎單車得個把鐘頭,一路煙塵廢氣,遇到下雨刮風就更慘,不小心就濺一身泥。公交車雖也有,有時卻一等等個死也不見車來。坐小火車倒最安全定時,早晚一趟風雨無阻。小軌火車建於上世紀初,軌距小,車廂也小,沿車身長邊一溜硬板凳,乘客相向而坐,互成風景。不到10公里路,那車要走半個鐘頭,慢得揪心,卻誤點也不算遲到——車都誤點了,人能怎麼辦呢?遲到也氣壯如牛。如今早沒人坐小火車了,嫌慢,簡陋。鐵路掙不了錢,乾脆停開。我倒常想起那列小火車:事物一旦落後於社會生活行進的速度,就成了懷舊的對象,小火車就是那樣一個對象:破舊的車廂,沉重的撞擊聲,面面相覷的乘客,無精打采的眼神,熱熱鬧鬧的交談罵街……儘管一一都顯着那個時代的滯緩落魄,但那種熱烘烘的記憶,至今想起來仍讓我有點兒激動。

軌道是工業時代的象徵。軌道生活如今不惟是日常必須,也與藝術,新聞較上了勁。央視經濟頻道的頻道廣告就是一列火車。鳳凰臺的早間新聞索性叫“新聞早班車”,稍晚還有“午間特快”。電影也不甘吞弱,《周漁的火車》整個故事都車聲隆隆;王家衛更搞怪,乾脆把旅館的2046號房變成一列駛往記憶的虛擬火車;幾米畫筆下的地鐵魅力四射,竟生長浪漫的愛情……有人斷言,那些關於城市宏偉場景或敏銳細節的電影、廣告、MV、漫畫、小說,都有心無意地以軌道作爲背景和佐證,暗示自己與城市息息相關,以換取你的認同。有部中篇小說叫《黑暗的火車》,題目嚇人,但好多人喜歡——那裏面也有鬼鬼祟祟的.愛情。

現實的軌道生活卻弔詭得很,沒那麼羅曼蒂克,最好或最壞的東西都在“軌道”上。作爲預設的道路,軌道以其精確準時串聯起城市生活,讓我們不因它的日益龐大而脫節掉軌。但一旦列車晚點,就會發現我們對它的過分依賴毫無道理。以前我就那樣:有急事要提前離開單位,等小火車來還早,就着急了:幹嗎要依賴一條冰涼冰涼的軌進呢?騎單車多好,想走就走。有時真慶幸如今不用再受軌道約束了,但我們真遠離了“軌道生活”嗎?未必。有些軌道肉眼是看不見的,倒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軌道上擠。軌道生活總有固定的行走線路,行進時間和上下地點,既標誌到達也暗,示着受限,給我們的永遠是按部就班的日子,稍想出格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就成了“越軌”。幾千年的應試教育,論資排輩的職務升遷,種種要不得的規矩,哪一樣不是“軌道”?“軌道”無處不在。當整個社會強調有序,定時定點有餘,鼓勵冒險、創新不足時,就成了一趟慢得讓人動氣的“小火車”。這時或許你就該大膽“越軌”,不按常理行事,說不定反倒“成功”。軌道生活的好或不好還真說不清。我對它是既愛又恨,心情複雜——幸好人生軌道是自己選定的,真要只順着預設的軌道到這個世界走上一遭,還有什麼勁呢?

標籤:隨筆 情感 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