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隨筆600字作文八篇

隨筆6.93K

【篇一:隨筆:俯就荷香】

隨筆600字作文八篇

花嗅香者,無非三類,一類則如荷花,香氣大方清馥,使人嗅了便心曠神怡,精神舒快;二類又若玫瑰,那種微澀釀成的美酒,如同若隱若現的美人,挑逗心絃;另一類亦似茉莉,淡淡的香,在空氣中久久散播,好比鄰家女孩,嬌稚又頑強,如同這淡淡的茉莉的香氣,雋在你的心裏,不能忘掉的。

而《荷塘》的荷香竟似刻得在我的心版裏了,總是嗅到。

知道《荷塘月色》是從評論看起的。看得年幼的我對朱自清深“恨”起來,詞藻華麗,堆砌比喻,在那時的我眼裏,這簡直是重罪一條!連帶的,我讀它,也只是粗淺拂過,並未細細研讀。得到的結論亦是受了偏見後的感受;沒事寫這麼複雜作什?那些成段連在一起的複雜美喻,亦是繁龐的很,看得叫人,很是頭疼。不就是去荷塘邊散散步,怎的還可以碼的出這麼多字?

再大一點兒,從以前仰首而視,然變成平視,那原來無一點韻味的文章已叫我讀出幾縷縹渺的荷香,是清雅的文字,可它妙在何處?那比喻的確是妙品,一字一句拿捏的不差毫釐,如同山頂小松,長於巔,讓人總憂心它掉下去,可它微一顫,便又回覆去,朱先生的文字,便這樣微妙的顫着,讓人慾罷不能的讀下去,可結局定是淡淡。

淡淡的筆墨着局,再在轉彎處添上幾橫濃墨,幾劃重彩,山迴路轉去,依舊淡淡束局,一個起承轉合,揉在裏面的,總是疏淡清朗的文意,朱先生並不爭什麼的。

這些,是近些日子仔細研讀出來的,文句便清雅,隨便舉出來,亦佳句天成,讀着,總有些意味的。

《荷塘》的香,如荷香,你終要俯就下身子,才能吸進一片美麗的荷香的,太傲,總是不行。連唾手可得的美麗亦會失去。

【篇二:隨筆:大地的聲音】

一個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一個肯定慾望的時代。

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一個遍地英雄的時代。

還記得網上流傳的宮廷仕女圖麼?那是亞細亞小女子心態的產物,卻無法映照人羣思潮中反叛的力量。走向遠方的遊子,不再有憑欄遠望的女子在故鄉眺望等候了。

流浪,流浪,海天一色,異鄉他鄉。

每個人都要懂得自己安慰自己。每個人都要懂得自己保護自己。

那些來自一切作品的一切情感,請和它們保持距離,不要輕易地被它們裹卷。必要的時候,動用你的視野,多借幾副目光。

城市是毒藥。

時代這個作品,也是這樣。

每個人都可以以各種方式給自己戴上面具,戴上了面具之後,可以裝作不認識過往的親朋。

但是,當人人都戴上面具之後,普天之下,倒像鹹同一家。

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人人都極具個性的時代,人人都正在失去個性的時代。

現代,現代,現代就是遺忘,現代就是張揚,現代充斥着毫不羼假的快樂,現代充斥着忸怩作態的憂傷。

現代人需要多一點色彩,活潑自己的蒼白,消解留存的困頓,掩飾不盡的迷茫。

【篇三:隨筆:清明寄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一年清明,心中再次泛起絲絲淡淡的哀傷,揮之不去,纏繞在我的心頭。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再次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站在爺爺的墳前,向遠處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豔,翠色yu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裏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像要爲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讚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彷彿是春天的使者,把盛着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春天的味道,一種充滿生機的味道。

我迎着春的氣息信步走到河邊。河邊春意盎然,一排排的垂柳搖擺着嫩綠的柳條,像碧綠的長髮,伸向水面,清澈而純淨的一湖春水像一面明鏡,把春天的樣子,展現的淋漓盡致,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春天的氣息,吸引了一羣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着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爲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爲了提醒後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透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麼深刻的道理。一時間,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閃耀在天空中,溫暖着我的心靈。

清明節,一個令人哀傷的日子,更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日子。

【篇四:清明隨筆】

當每一座春山在被數度春雷撼動後恢復幽遠昂然的儀態,當每一簇山花在沐浴了整個節令的春雨後對着春日晴空盡情舒展笑顏,一切都在意味着:清明節已經到來了。這個延續着漫山素旗、遍地風煙節日景調的時令,已經在農人的期盼中如期而至,而我的鄉親們,應已在田間地頭拄鋤而立,悠然顧盼,掐指數算時令的推移。

這是個不一樣的節令,在久遠的歲月中,清明節,永遠掛繫着人們一種特殊的情結。每年這個時侯,無論是殿堂人士,還是鄉間俗子,都會用一種相同的方式來詮釋這個傳統佳節。小時候,我樂意跟隨大人在晚春時節來到荒草叢生、墳頭羅列的山腳下,懷揣着一兜炮仗,只等大人一聲令下,就可以縱情玩耍。而年幼的我總是納悶:大人們在焚香點蠟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總是出奇的靜默,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樣子十分滑稽。更有噱頭的是,大人們在燒完一通紙錢之後,居然雙手合十,低首垂目,三三兩兩地鞠躬起來。那時候,清明節掃墓對我來說,只不過是一次愉快的踏青,一日充滿樂趣的春遊。後來,我漸漸地長大,清明節還是一樣的清明節,山腳的墳頭依舊,父親的臉上依然充滿虔誠,大人們仍舊一如既往的低首鞠躬,而我卻懂得了:這真的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這漫山遍野的紙旗和隨風散逸的風煙,寄託的是人們內心一種認祖歸宗的情懷,大人們口中有趣地念叨和他們“十分搞笑”的鞠躬動作,寄託的是對逝去的先人深深的懷念,流露的是那種最虔誠最質樸的感情。我照着父親的吩咐,插上香杆,點上蠟燭,也第一次面對着先人的碑刻,音容整肅,雙手合十……

如今,已長大懂事的我,在清明節日裏,再次進山掃墓。一路上,鄉親們手提祭品,流目四顧,而走在一旁的我,忽然有了更多的感悟:他們的目光蒐羅在莊稼地裏、山野深處,他們不是在觀賞風景,而是在搜尋先輩的腳印,這裏漫山遍野,一定還遺留着先輩們深山打柴、野地開荒時走過的步子。而眼前的父老,正是在這一年一度的節日中,攜子攜孫,邁着和先輩們一樣深重的步子,來到這荒山野地,面對重重丘墳,做一次最虔誠的祭弔和禱告。除卻一如既往的擺祭品、插紙旗、放鞭炮,我的父老鄉親,攤開族譜,向墳臺旁邊的年輕後生講述着先輩的辛酸、艱難與榮耀,此時,父親口裏滔滔不絕,臉龐映着火紅燭光,神色間充滿了無邊的慷慨與自豪。

掃墓歸來,兒童們跳脫雀躍,大人們也一路談笑風生。父親悠然回望,風煙散盡,山郊漸遠,他的目光變得愈加幽遠和明澈,心裏似乎充滿了踏實。也許和父親一樣,人們都已經自信,辛勤地勞動,加之先輩們的佑護,一切都充滿了希望。清明節過後,不會再是青黃不接的節令,而是農人們精神十足,準備付出更多勞動的火熱旺季,再就是碩果累累的黃金季節……

【篇五:生活中的愛隨筆】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滴水就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身邊的愛,是不是被我們漠視了。

在我家和車站之間隔着一段距離,爸爸總騎自行車帶我。隨着11月的到來,天氣逐漸轉涼。那天早上,我整理好書包走到2樓,無意間透過窗戶看到了父親的背影。略顯消瘦的他,正站在車邊搓着手,白氣從口中吐出。我不覺加快了腳步,走出樓門,寒意撲面而來,刺骨的秋風近乎誰透了衣服,不由得打了個噴嚏。看着站在面前等候多時的父親,歉意油然而生:這麼冷的天,讓他在風中站了這麼久。他臉上卻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在路上,我輕靠着他的背,遮去了凜冽的寒風,留下的只是溫暖,此刻的他顯得平凡卻高大。我閉上眼睛,想起出門前媽媽塞進書包裏的雨傘、裝進塑料袋裏的外衣;想起媽媽削的水果;想起我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體味着生活中的愛,我發現它就藏在我們身邊,帶着點點暖意。

多少次,我們被媽媽加上一件外套感到很無奈;多少次,我們用一句知道了應付媽媽的叮囑;又有多少次,他們在你的懇求下,冒着寒風去買東西。平日裏,作爲身邊舉手之勞的.受益者,我們心存感激。而身邊父母的愛呢,連最簡單的謝謝也省略了吧。

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在身邊,你是否留意了?對他們的感恩,若是隻存在於歌頌的文章裏,文字便退了色,如紙一般蒼白。身邊的愛,就這樣變成了理所當然的索取,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父母無言的愛,就在身邊,等待着你去發現。愛讓我們不再感到孤獨,它早已融入了生活,如星火般時刻溫暖着我們。擦亮你那雙充滿的智慧的眼睛吧,留心發現,去體味那愛的美好。

【篇六:抒情隨筆:歲末】

歲月的風,吹過了一季又一季,時光也如同年輪般繞了一圈又一圈,倚着歲末的門扉,回眸凝望,那些走過的晨曦落日,路過的青黃四季,看過的聚散離合,經歷的是是非非,竟恍若一夜塵夢。

許多事或因或果或多或少都會鐫刻在斑駁的記憶裏,流逝的光陰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藏和懷念,因爲每一縷時光都是此生唯一的定格,無論是愉悅憂傷,都不會隨時光前行,而是永遠地滯留在了過去的歲月裏。

在素色的流年中,懷着感恩的心,讓情懷愉悅,讓孤寂輕逢。把心情一針一線悄織在歲月裏,任風天雪夜,酷暑嚴寒,獨自偎倚在老藤樹下,低低私語,默默清歡。

穿過塵世的陰霾,下一程依然會心念舊日,心念的不是曾經來過,而是遺落在那的情感。沉默或許是最好的寄予,無論背影多麼孤單,於轉角處也要華麗的轉身,給自己一個蛻變的機會,來正視自己的人生。

風裹着寒意,在一頁一頁的日腳裏簌簌翻閱,匆觀舊事。

有些光陰看似縮短了黑天白日,斂起了世俗風雅,回味之餘才發現那只是在我們內心深處隱藏了一些過程罷了,並不是光陰任性,是脆弱的心擱淺了過程,待時日久了,不經意間都將會一一埋沒。也許少了些過程內心就不會那麼壓抑,能承受了過程就不再是問題了。

夜未央,從白日的喧囂中匆匆走過,將萬千思緒散落在歲末寧靜之中,讓血液靜靜舒緩默默迴流,將過去的光陰慢慢摩捋,輕輕安放在心底幽隅之處,將今夜的時光悄悄浸透在翠墨裏,鋪滿紋理純淨的宣紙,待他年歲末,重溫字韻,光陰回放,墨跡依然生香。

今夜,時光在歲月的旅程中又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

【篇七:隨筆】

當我的父母親認爲勤奮是我成功必有的東西時,他們固執地把這個可笑的概念施加到了我身上。

父親總喜歡說:“我有高貴的血統!”

毫無疑問,我的爸爸是自負的,不過,他也有自負的本錢,他可以爲了考第一的目標努力努力再努力,即使血絲充滿眼睛也在所不惜,他是單位最強的,不是工長卻有比工長更大的威望,他的驕傲是理所當然的。

我從小就很崇拜父親,因爲我認爲他當之無愧的完美,他英勇上進,勤奮好學,甚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他希望我當天才,和他一樣,所以我學了琴就得當貝多芬,學了科學就得當愛因斯坦,我必須努力。

母親總喜歡說:“你最大的任務是學習。”

母親遠沒有父親睿智,但是她勤奮地超乎想象,在她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頭懸梁錐刺股,“勤能補拙”,這是她奉行的偉大概念。她把一切都照搬到了我身上,我得“勤奮”地學習。

小時候太小,認爲父母的話是對的,努力努力再努力,把大腦埋進書海里,六歲之前我沒有朋友,我不能出去玩,他們說這是野孩子才幹的事,於是我對在外面瘋鬧的表妹不是羨慕,而是鄙夷。

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忽然發現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很差,幾乎交不到新朋友,我那麼急切地想回到小學171班,因爲,我怕。

有了自己的思想終歸是不好的,他們,認爲我不乖,因爲我沒有聽從他們的指示,我想,如果什麼都聽他們的,我不是成了一個生化機器人了,於是,固執地不聽從他們的話,他們說我成了一個壞孩子,我不是,我很乖。

這就是叛逆期,我明白了。

【篇八:隨筆:青春的洗禮】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題記

中國,上海。2010年,青春的洪流席捲着我們。不錯的,毗鄰我們的世博園又一次成爲世界的焦點。而在那裏,青春依舊是那麼豔麗、明亮。

一、他們

上海的五月,天氣說變就變。這不,天空中又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沒過多久卻又雨過天晴。中午,豔陽高照,隨老師和同學走在世博園的高架步道上,還是能感受到陣陣暑意。而在熱門場館門前,排隊的人羣“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邊。我們只好在這逼仄的“蛇形”排隊處默默地等待。一把巨大的遮陽傘下,站着一個膚色黝黑的大姐姐。我們周圍也時而穿梭着身着統一制服的世博園區志願者們。他們被我們親切地稱爲“小白菜”。由於他們大多是在校大學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90後”們。“快,有人暈倒了!”一陣急促的叫喊聲打破了我的思索。大姐姐忙不迭地走上前去,扶着一位由於體力不支而暈倒的老人,快速向不遠處的急救站跑去。帽檐遮擋住了她的臉龐,但她的形象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個急匆匆的背影,給我們留下的,卻是一份敬意……

二、你們

雨後的夏日,透露出一絲難得的涼意。一羣高個子,藍眼睛,白麪板的外國友人正打着手勢焦急地說着什麼,你們卻用流利的外語打破了語言障礙,爲他們提供最有幫助的資訊。而當他們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時,你們用最美麗的笑容向他們道一聲祝福。你們就是被人們親切地稱爲“小藍莓”的站點志願者們。雖然無法親臨世博園,但你們用微笑和真誠感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無形中,你們成爲了申城街頭最靚麗的風景線!被雨水洗滌後的澄藍的天,映着你們朝氣蓬勃的笑臉……

三、我們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佳節,閤家團圓。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世博園內外的志願者們還要堅守在崗位上,爲遊客提供更舒心的觀博環境。無意間上網,驚喜地發現論壇、貼吧上寫滿了對他們的祝福。“今天天上無月飄秋雨,你們是我們心中的‘月亮’,一樣明亮!”“世博因你們而不同,祝福你們!”看着這一段段真情流露的留言,我也不禁在鍵盤上敲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們是同齡人,你們的執着、敬業令人爲之動容。爲你們的青春喝彩!”

誠然,世博終將離我們而去,除了給上海留下巨大經濟利益的物質財富外,定會有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深深鐫刻在我們的腦海中。而“90後”作爲親身參與世博的主體,在這184天裏,收穫的不僅僅有感動、真誠、包容,更在這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心智逐漸成熟,能夠擔起社會責任。在這一次次心靈上的洗禮後,“90後”不僅除去了自身的不足,心靈上得到了淨化,展現給世界的,定是一個青春飛揚的中國!

標籤:八篇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