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兩代電視人 一樣管道情美文

近期,一部反映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一代電視人奮鬥歷程和青春記憶的電視劇《我們的四十年》正在各大衛視熱播。這部電視劇不僅憑藉貼近現實的溫情題材深深打動了觀衆,其中一些熟悉的經歷更是讓我憶起了家中兩代管道電視人如歌的拼搏歲月。

兩代電視人 一樣管道情美文

1984年,我與管道一公司電視臺同年誕生。我的父親是管道一公司第一代電視工作者。兒時,父親經常把我帶到電視臺。還記得第一次走進演播室,我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我的手一刻不停,小心翼翼地碰碰鋥亮的播音臺,摸摸神奇的攝像機,拍拍漂亮的背景板,敲敲耀眼的聚光燈,按按柔軟的隔音棉,還在播音席上“正襟危坐”,體驗了一把當播音員的感覺。角落處一臺碩大的機器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父親介紹說這是編輯機,電視臺播出的新聞就是用這臺機器製作出來的。編輯機旁一臺類似電腦的設備更是讓我的嘴變成了“O”型——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電腦嗎?!父親告訴我這不是電腦,是給電視節目錄入字幕的字幕機。

隨後,我們來到機房。只見控制檯上的按鈕、開關、指示燈、操縱桿密密麻麻,再加上兩排熒光閃爍的電視屏幕,讓我恍然以爲進入了客機駕駛艙。看着父親嫺熟地操作着這個複雜的龐然大物,我感覺神氣極了。父親說,每一個播放出去的節目都在這些電視機上顯示,控制檯上的這排可以上下滑動的按鍵是控制聲音的……機房是電視臺的心臟,是把電視節目播放出去的地方,如果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電視臺就會癱瘓。父親如數家珍般的講述讓年少的我覺得電視臺真是個奇妙無比的地方。

記得1994年夏,一公司溝幫子基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嚴重內澇,大院被一米多深的洪水圍困達24天,父親每天需乘坐汽艇上下班。那段日子,父親和電視臺的同事們披星戴月、廢寢忘食,用肩頭的攝像機翔實生動地記錄了一公司廣大幹部員工抗洪搶險、保衛家園、共克時艱的一幕幕感人瞬間。後來,以此爲主題製作完成的電視專題片《94戰洪途》還在管道局電視臺舉辦的電視專題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記得當年,爲保證每週三次的一公司新聞和隨後的電影放送節目能夠順利播出,父親和他的同事們要輪流值晚班。特別是每年除夕,確保基地一萬多名職工和家屬完整收看央視春晚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爲了做到萬無一失,多少個闔家團圓的除夕之夜,父親都堅守在機房,直到《難忘今宵》的歌聲結束。而我和母親也會伴着聲聲爆竹,將熱氣騰騰的餃子送到父親的工作崗位上。

還記得父親說過,當年的設備比較笨重,攝像機和錄像機是分開的,肩膀上扛着攝像機,還要揹着一個錄像機,工作起來很不方便,有時甚至要兩個人,一個扛攝像機一個背錄像機;還記得父親說過,一年冬天他們在阿塞線採訪,汽車途中拋錨,等到救援的同事趕到,一車人幾乎被凍僵,喝了兩瓶烈性白酒才暖和過來;還記得當年一公司電視臺製作一期“六一”節目,讓我用充滿童真的筆跡寫下了“祝小朋友們節日快樂”幾個字作爲片頭字幕,當看到自己寫的字出現在熒屏上,別提多高興了……

兒時關於一公司電視臺和父親投身管道電視事業的點滴記憶,彷彿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深埋在我心靈的沃土中,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地發芽、紮根、生長、繁茂。

時光轉眼來到2011年,隨着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環境越來越穩定,傳輸質量越來越好,網速也越來越快,加之管輸企業點多線長、高度分散的工作特點,管道公司網絡電視臺應運而生。也是在這一年,平時愛好新聞寫作和攝影的我被調入單位黨羣部門,從一名文祕轉崗爲新聞宣傳管理人員,從此繼承父親衣鉢,與管道電視事業再續不解之緣。

這年,爲了提高網絡視頻新聞質量,我們不僅新購置了高清攝像機、專業電腦和視頻編輯軟件等先進設備,還在單位站開闢了“視頻新聞”欄目,更是下大力氣從甘肅省電視臺挖來了專業人員。設備、人員全面到位後,大家幹勁沖天,經常風塵僕僕地奔波在基層站隊、管道線路和施工現場,足跡踏遍了隴原大地的陡樑立峁、戈壁荒灘和深山密林。透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的攝、採、編、寫水平不斷提升,在管道公司網絡電視臺的發稿量始終名列前茅。

記得蘭成管道全線投產的最後階段,爲了捕捉清管器透過管道過程中發出的類似火車行駛時的轟隆聲,記錄這歷史性的時刻,我們的攝影師趴在冰冷的土地上、耳朵緊貼地面聽了足足半個小時,直到確認清管器即將經過才站起身來;蘭成渝管道康家崖管段動火改線期間,爲了記錄我們自己培養的維搶修隊伍首次“操刀上陣”的全過程,我們的攝影師冒着西北高原凜冽的朔風和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和維搶修將士們並肩奮戰84小時,其間由於氣溫過低電池不耐用,攝影師還一度脫下自己的棉工裝裹着攝像機進行拍攝;爲了製作一部關於蘭鄭長管道的電視專題片,我們專程來到榆中縣管段附近的蘭州市最高點——海拔3670米的馬銜山取景,時值五月孟夏,山中仍大雪紛飛,我們的攝影師出現了高原反映,頭痛欲裂,但硬是咬牙堅持,出色地完成了拍攝任務……

2014到2016年間,隨着航拍設備的日益成熟,我們先後購置了兩架裝配了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無人機能夠從“上帝視角”航行拍攝,彌補了傳統新聞畫面中俯瞰視角缺失的遺憾,可爲觀衆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新聞現場,爲觀衆帶來不同平常的視覺衝擊。記得2016年隆冬,我們在管道途經山區拍攝一場大型的管道泄漏演練。隨着無人機逐漸上升到指定位置,透過監視器,只見羣巒如奔濤,冰河似太古;一徑公路像頭髮一樣纖細彎曲,起伏着飄向無涯的遠方;演練車輛、設備和人員都化作螻蟻般的一個個小點。西部荒原的蒼茫遼闊、雄奇獷悍也只有在這個視角才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電影大片的既視感。

30多年來,兩代管道電視人的成長奮鬥與這個偉大的時代交織成一幅歷史畫卷,生動記錄了管道人工作、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前程漫漫,任重道遠,我將踏着父親的足跡,繼續在管道電視事業的康莊大路上砥礪前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