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細說這種愛-美文故事

文章講述的是在美國一名兇手開槍打死了32個人,兇手本人飲彈自盡。但在守夜儀式上美國人爲他們點燃了33根蠟燭,爲33個生命祈禱。這讓餘虹教授感到很震驚,因爲與33根蠟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加爵被槍決後的骨灰至今還孤獨清冷地在那裏沒人收留,包括他的父母。

細說這種愛-美文故事

剛開始看到的時候,我也有同感,也不禁默默地自責自己爲何沒有這種博愛的概念。當最後細細想來,卻驀然地發現其實不然。

首先,這種愛,從更廣的範圍來說,它其實是一種狹義的愛。它讓我想起我一老師的話“天下的母親都是無私的,但只限於對她的孩子而言!”

美國以“反恐”爲名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美軍的死亡人數將近五千,而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總人數卻達八十幾萬,在這懸殊的數字背後,我不知美國這一場以和平爲名的戰爭是否給予了人們和平,我很想質問,喧嚷獨立、人權、自由的美國爲什麼要在別人美麗的聖土上製造血流成河的歷史?難道這就是爲全人類的愛?恐怕是爲了自己那卑鄙的利益而強賦的理由吧!

當戰場上傳回美軍的死訊時,美國人總會爲他們死去的士兵哀悼,這是無可非議的,但他們在哀悼的時候是否有想過在八十萬這個冷冰冰的數字後面,站着的是更多飽受痛苦折磨的死者親屬和朋友。

其實這種愛就是餘教授所說的第一種愛,以親疏敵我區分爲基礎的愛;因爲在這種愛的背後潛藏着對他國、別的階級的疏離、冷漠甚至仇恨。他們只會把所謂的博愛賦予國內,而狹隘於別的國度。

也許你們會反駁我,趙承熙是韓國人呀!但別忘了,趙承熙的心是在美國受的傷,是在美國殺的人。“你們原本有1000億個機會可以避免今天這種下場,卻把我逼到牆角,讓我只剩下一個選擇,這是你們自己決定的。”是美國的社會扭曲了他的心靈,把他逼到“角落”,而美國的攜槍制度更是爲他走到這一步提供了最好的便利!美國人爲他穆哀,在很大一種程度上是在爲美國的社會制度請求原諒,是社會的不公讓趙承熙造釀了這樣的錯!從來不見他們爲十惡不赦的罪犯穆哀,因爲這樣的人的出現從來就不會被認爲是他們社會所“鑄造”的,這樣的罪犯從來就不會招惹來任何人的質問和批評。

餘教授認爲“既爲受害者悲傷也爲兇手悲傷,它的信念是一切生命都有同樣的價值,或者說生命的價值高於一般的`善惡敵我區分的價值。”這明顯是把美國人悼念趙承熙的行爲過於高度提升!

趙承熙之所以能被悼念,重要的是趙承熙的恨是出於他對社會公義和道德之善的堅持,只是這種恨的積累使他失去了以恰當的態度來對待不公與不善的理性,最後致使他瘋狂地走向犯罪,並將這種犯罪看作是伸張正義的壯舉。也只有這種以“正義之劍”殺人的罪犯纔能有機會得到別人的原諒。生命的價值是不可能高於的善一切惡敵我區分的價值的。無論如何你不可能會原諒一個無緣無故殺害了你所有親人的罪犯的!

其實像美國這種對以“正義之劍”殺人的罪犯的愛離我們並不陌生,就拿馬家爵來說,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他殺人的原因,但在當時來說並沒有多少人是痛恨他的,更多的是憐憫,是痛惜!因爲大家都知道釀成這樣的事件並不僅僅是他的錯,更不是他父母的錯!趙承熙因爲自殺而被悼念,但馬家爵不可能以爲沒死而被釋免刑法的,畢竟道德不能等同於法律!

我相信能讓愛恨輪迴的愛是有條件,有原則的!

標籤: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