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由“精衛填海”想到的美文

昨天上課,聽譚清雅同學講了“精衛填海”的故事。一向靦腆的譚清雅在講故事的時候,向同學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的寓意嗎?”在座的同學們絕大部分異口同聲地答道,就是告訴我們要有意志去堅持做一件事。最後譚清雅總結道:“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如若有仇,立志必報。”

由“精衛填海”想到的美文

聽罷故事,我先點評了譚清雅同學此次的演講,聲音洪亮,可能有點緊張,所以有些卡殼。然後我又就這個故事講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我問了同學們兩個問題:“精衛填海,能夠成功嗎?這樣的堅持是否有意義?”於是七嘴八舌的聲音響起:“精衛填海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樣的堅持也沒有意義,精衛真傻......”。在課堂上之所以就此發問,不過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另外再強調了每一個故事不僅能帶給我啓迪,也能在寫作上爲我們所用,我們可以用故事去論證我們的觀點,也可以透過擴寫來豐富故事內容,增加故事內涵。課前幾分鐘故事講演結束了,但對於這個故事的思考卻停留在了我的腦海中,直至我今天把我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能帶給我們的思考,何止堅持之道呢?今日仔細回憶昨天譚清雅同學的演講,最後一句“如若有仇,立志必報”,這不是對學生的一種誤導嗎?立志固然是好事,但立志報仇未免有傷人心有損和諧。我百度了一下精衛填海的故事,看到百度百科中有言:“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化身爲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仔細回想精衛的`故事,忽然覺得精衛真是很傻很天真,人死不能復生,上天有好生之德,讓精衛死後話身爲鳥,可不是讓她帶着仇恨,日日銜石而生吧?雖然其堅持的精神讓人敬仰,但那小小的身軀,未免又讓人徒增憐憫。試想,一個人總是抱着仇恨生活,又有何快樂而言,總是放着仇恨不放,冤冤相報何時了?

另外,精衛自己到東海遊玩,被水所溺,不怨自己不小心不該去海中游玩,反倒怨海把自己淹死了,這不就像現在的小孩子走路時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了,不怪自己粗心大意,反倒怪石頭方錯了位置;就像有些孩子成績考得不好,從不覺得是自己不努力不細心,反倒怪老師把題目出得太難扣分扣得太多。把自己的錯誤推到他人身上,又怎麼知錯能改,讓自己成長呢?

即便是報仇也好,銜石填海的做法也實在不可取,且不說能不能成功,但海被石填,海水又將何去?到時候,自己一己私慾實現,卻害的更多的人遭受禍患,豈不是成了生靈塗炭的罪魁禍首。這銜石填海報仇的做法,倒有點像小孩子負氣時沒經過思考說出來的氣話。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人做事的時候也諸如此般,不經思考,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最後又不得不去做,做了自己累不說,有時反而釀成更大的錯誤。古語有言:“三思而後行”還是很有道理的。

精衛填海的故事,說來簡單,想來複雜,“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之所想也不過是一己之言罷了!

標籤:美文 精衛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