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羣山深處獨俊秀美文

說起我的家鄉大餘內良,那是一個讓故鄉人有着太多思緒和牽掛的地方。小時候可能不覺得,認爲那頂多是一個“處於羣山環繞之中,地理位置非常偏遠,去個縣城還要一兩個小時,且彎路奇多,坐個私家車相當考驗司機技術,能把乘客坐得頭暈目眩的小山村”,而且儘管離初中畢業那時一晃十六年已經過去了,現在它的資訊來源相對其他城市也較閉塞,但長大後,這種鄉愁卻愈發地明顯。我知道,究其原因,是在那封閉的羣山深處,當年潤澤出來的純樸之子,帶走的不僅有對未來生活的壓力,還有對生命的夢想,以及還有老師們對我們學子的那份教誨與期待。

羣山深處獨俊秀美文

陳老師從教二十餘年,我在陳老師的學生之中只是非常平庸渺小的一個,但是說起我們的初中時代,但凡被他教過的學生抑或是在校他沒帶過的班級對他都不陌生,而且很多學生可能對他印象都非常深刻,我就是其中一個。我算是小山村裏女生中讀書較多的一個,一直讀到了研究生才畢業,不能說“知識改變命運”,但起碼我意識到了知識對我生命個體所起的作用,因此我是幸運的,而這種幸運也來自於我初中時期其中一位很重要的恩師——陳金華老師。我和我的先生均出自陳老師門下,每每和我先生或其他同學憶起陳老師,總是非常讚歎他的語文課堂和他管理班級的藝術。而今我作爲一個老師,面對我的學生我常想:要是我的孩子們能像我們記住他一樣記住我該多好!

今天讀到老師回憶他學生時代的《往事不會成煙》一文,陳老師講述了他學生時代如何在混沌和朦朧中確立要讀好書這個首要的人生方向,克服生活困難的同時發現了生命更多的樂趣與意義,讓我們更加了解老師青少年時期的過往,他對知識的孜孜追求,他對教育的敬業精神,爲我們這些不管是學生還是已在工作中的人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還記得陳老師給我們上課時的模樣,青年時期的他身材略顯纖瘦,不說話時看起來還是非常嚴肅的,記憶中他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潛進課堂,直至“嗯哼”一聲,方知他已到我們之中。但進入他的語文課堂即是一種享受,我們學習了諸多如《出師表》《桃花源記》《醉翁亭記》《狼》等古代美文,他總是一邊忘情吟誦詩句一邊做講解,時而還在並不光滑的黑板上寫下雋永而有力的字句,遇到某個有意思的情境時總是笑容燦爛,說起話來幽默風趣,時常令學生們忍俊不禁。如同朱德海老師說的“金華,你把學習搞好哩,就可以走出這個山村!”這句話激勵了陳老師本人一樣,陳老師任教時也同樣非常有意識地激勵他的學生,學生們在他那裏總能被“點石成金”,他總能多一點地去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同時適時地給予學生激勵。記得那時我剛從另一鄉村轉學到內良中學,正好在他的班級,對新環境還有些不太適應,他知道後常找我聊學習方面的最新情況,還細緻入微地詢問有沒有什麼困難什麼的,後來我的語文成績也隨之突飛猛進;爲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膽量,他還設定了課前演講環節,因我演講不錯,他利用家長會告知了我的父親,說起我的種種優點(其實現在看來也是數得清的),但正因爲他的`這種傳達讓我知道老師在關注我,並且在他眼裏我還是有優點有潛力的。當然對其他同學他也傾注了同樣的關愛,他總能發現學生的潛力所在,讓學生像安裝了雷達一樣朝着夢想的目標前進。

他如同擁有至勝法寶一般令學生們信服,學生們都爭取要發出光亮。他的威信不僅來源於他紮實的課堂教學功底,還來源於他管理學生也很有一套,他培養的學生班幹部總是很認真負責,班風總是很好,學風也很濃厚,在學生中有很好的口碑。此外,他還常常帶我們走進輕鬆愉悅的音樂課堂,記得初中那會兒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將密密麻麻的簡譜先板書出來,再教我們跟唱,從那開始我們初識簡譜,《歡樂頌》《相約九八》等歌曲至今記憶猶新;而且有一次班級活動他還現場表演了吹笛子,令同學們在那個文藝資源較匱乏的年代過足了一把耳癮。

至於閱讀方面,由於受限於環境,我們初中看的課外書籍有限,但受益於陳老師的文學薰陶,只要有機會我還是會看一些,比如《飄》《簡·愛》《基督山伯爵》等都是在初中時讀完的。雖然那時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更深層次的含義,但也算跟文學有了初次接觸;到大學後,時間充足,如飢似渴地讀完了300多本中外書籍。初中時在寫作方面的訓練也是得益於陳老師的,那時寫作文也並不覺得是件痛苦的事情,並且同學們對寫作彷彿充滿期待,因爲總是期待看到陳老師的批語,不知爲什麼,他就是有這種魅力。

如同陳老師的“往事不會成煙”一樣,雁過無痕,然歲月有痕。老師教書數十年如一日,雖然遠離了家鄉在遙遠的北京,在那個我們都替之引以爲豪同時又牽掛着的城市;雖然他的身軀會像所有凡人一樣一天天老去,但他充實的精神和依舊蓬勃的朝氣,感染着我們繼續前進。他和他的過去與現在,成爲一道永恆的風景,成爲定格,永遠留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