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散養出來的成功美文

閨蜜對兒子“無爲而教”,卻在不經意間育成了一個有獨特個性與抱負的青年。她說“我自己活得平常,沒有理由逼兒子成功。”

散養出來的成功美文

陽陽去德國讀書,剛從機場送別回來,心裏有點空落落的。陽陽是我貼心閨蜜的兒子,這是一位特殊母親教養出的一個特殊兒子。尤其是她對兒子“無爲而教”,卻在不經意間育成了一個有獨特個性與抱負的青年。

說實在的,陽陽自小不僅稱不上是神童,甚至在其孩提時代還有點“天生愚鈍”,性格上也缺陷多多,執拗之中還有點潛在暴戾。小時候拗勁上來像頭犟驢,絕不屈從大人。

在他四五歲時,有一次,他的親阿姨從幼兒園領他回家,一路上對陽陽不知說了一句什麼至今不肯解密的話,陽陽生氣了,站在馬路上有如立地生根,任憑馬路擁塞,路人圍觀勸說,就是一動不動,且一聲不吭,最後只得請他母親來才把他牽了回去。我還曾親眼看到他把母親新買的一瓶膠水全都滴到螞蟻洞裏,惡作劇地想封殺螞蟻,其乖張一面可略見一斑。

然而陽陽卻也是爲數不多的,真正擁有過“快樂童年”的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沒上過一天班。充裕的課餘時間使他遊刃有餘地遵循自己的興趣涉足那些使他流連忘返的領域。從小到大他最不缺少的就是時時都有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可做。

追隨興趣是一種更有效的學習方式。陽陽所得到的知識常常來自於那些不斷變化的興趣。當他對軍艦有興趣時,閉門半天就能獨自搭成一艘大型戰艦。不同艦型做了一艘又一艘,從中熟知了各類軍艦的職能與火力配備;當對捏泥巴感興趣時,他就去學陶藝製作,陶藝作品獲獎證書一張張地被他捧回;他還別出心裁地僅用幾根牙籤、幾個小輪子及硬紙,設計了一輛“陸水空三棲”概念汽車;初中時忽又迷上了古生物,收集了不少三葉蟲、石燕、鸚鵡螺、海百合、貴州龍化石,對其生存時代諸如寒武紀、奧陶紀、泥盆紀、白堊紀、侏羅紀等也常掛嘴邊;此後忽而又對礦物晶體愛不釋手,到處蒐羅紫水晶、螢石、綠柱石、三角形截面的電氣石……展示起收藏的百寶箱來可謂如數家珍,對其所屬六方晶系、立方晶系、面心晶胞等晶型結構又津津樂道。來年風向突然一轉,關心起西夏王朝拓跋氏和西夏文方塊字。幾個月後又聽他對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航行路線、船體結構滔滔不絕。在興趣變換的同時,他的知識也在更新,雖說大都與升學考試無關,但開闊了眼界,親近了自然,感受了樂趣。

少年陽陽涉獵廣泛,求知慾強,但在同齡人中卻又似乎別有一種孤獨。他所熱衷之事訴諸同學時絕少知音,倒是同樓一位年長的自然科學學者成了他的忘年交。他們在一起常有說不完的`話,那位學者也十分疼愛這個善良、單純而又極其好學的少年。這種常年交往也潛移默化地把陽陽的興趣引上了對學問的癡迷,把好奇心引向了對未知的探究。一次,這位學者送給陽陽一隻碰巧買到的左旋螺,並告訴他,海螺殼的螺旋線一般是按照順時針方向由小及大盤旋的,只有佔總數不足1﹪的螺旋線按逆時針方向盤旋,即所謂的“左旋螺”。陽陽聞說十分高興,特意找了一隻精美的小盒子裝好珍藏。

假日,母親常帶他到附近的公園休閒遊玩,任憑兒子釣魚捉蝦撈螺螄。每次陽陽總是把捕獲的小魚小蝦螺螄帶回家,養在自制的“生態缸”中。不久陽陽發現大螺螄生下幾隻小螺螄。當小螺螄長大到1釐米左右時,陽陽忽又驚喜地發現其中竟然有4只是左旋螺!他急忙端給那位學者大朋友看,學者用放大鏡逐一審視,最後以肯定的口吻確認這4只都是左旋螺。並且說,一次出現這麼多左旋螺的概率實在是太小了。

那年正好舉辦華文界“恆源祥杯”作文競賽,還在讀初中的陽陽就以此爲內容寫了篇小文投寄參賽。沒想到一路闖關居然進入全國決賽,隨上海團隊到南京決賽去了。在高手如雲的賽場上,不僅要當場完成命題作文,還要面對三堂會審般的口試,這可要看真功夫了。那次陽陽名列全國第二——那一屆全球華語學生參賽的總人數據稱是三千萬人。得到榮譽的陽陽着實驕傲了一番,但總是多變的他,短暫的高興勁一過彷彿什麼也沒發生似的,又熱衷於尋找新的興趣了。

平時話不多的陽陽英語不大好,母親讓他多讀英語,但家裏總聽不到他讀英語的聲音,也就隨他去了。到了高中他英語卻在班上名列前茅。母親問他何時讀的英語,陽陽回答說每天上學乘地鐵的半小時閒着沒事讀的。

有一次正好陽陽和他母親來我家玩,我把一套建國前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送給了他,這是牛頓最偉大的代表作。他很珍惜這套藏書,爲此還專門去買了本英文原版書對照着讀。沒想到這又引發了他讀英文原版書的熱忱,凡是他所喜歡的外國經典書籍,一律都去配了本英文原版書。一時西哲紛至,衆賢雲集,歐幾里得、牛頓、梭羅、黑格爾……齊聚一堂。讀了《Walden》原版後他居然說,那本名家譯的《瓦爾登湖》譯得並不準確,還把他自己譯的一段拿給我看,作爲一名中學生此舉頗有“初生牛犢”之勇,令我粲然。

涉獵廣泛地閱讀英文原版書籍讓他順利透過了德國亞琛留學考試。德國大學素以難讀著稱,但進入德國讀大學不收學費,閨蜜的家境並不寬裕,去德國讀大學倒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我曾想,他若是按着應試教育,沿襲當今慣常套路走,補課班、輔導班、拿高分、入名校,拼搏一下也許可考入全國名校,但未必能有時間精讀英文原著,從容應對德國大學的招生考試;尤其是未必能有一份閒心去養螺螄併成爲有心人發現左旋螺,而“發現”是一種科學探究能力,沒有“發現”便沒有“科學”!只知道讀死書、考高分,缺少發現的洞察力與求新的創造力,這樣的人必定與科學無緣。

陽陽最得天獨厚之處就在於:他身上少有競爭超載,耳邊少有“場外指導”,背上少有鞭笞印痕。這一切俱來自於一位獨具平常心的母親。

我這位閨蜜不只在育兒上,在一切事上都不與別人爭強鬥勝。她曾向我坦陳心聲:“我自己活得平常,沒有理由逼兒子成功。”她只希望自己的兒子誠實善良,快樂一生,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陽陽身上所享有的自主、自在、自由可以說完全是靠他母親這顆“平常心”成全的。

在機場候機時,我讓陽陽估計一下,他在高中學習期間到底用了幾分力氣?他想了想說:“30﹪!”

他到了學校,發了一張住室窗外的照片:一望無涯的綠,附言稱:見到了“綠”,就是見到了“社會”的潤澤。——老媽可以安心了。

標籤:美文 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