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堅守21年的信念的美文摘抄

他們被稱爲大山裏的“牛郎織女”,因爲他們並肩撐起了一所鄉村小學達二十一年。他們就是重慶中樑鄉的教師夫妻張紹祿和吳光瓊。

堅守21年的信念的美文摘抄

二十多年前,張紹祿高中畢業後,在鄉里的電影放映隊工作;初中畢業的吳光瓊,在朱家村小學做代課教師。兩個人相識相戀,喜結連理,並且在中樑小學附近安了家。

那一年,中樑小學缺教師,作爲村裏唯一的高中生,張紹祿便毛遂自薦做了代課教師。然而,吳光瓊卻被調到離家幾十裏外的平安村小學。兩所學校相隔八小時的路程,夫妻倆只能隔山相望,就這樣,兩個人成了“牛郎織女”,平日裏只有週末才能團聚。很多人都對他們的做法不理解,因爲他們年幼的兒子也正需要照顧。對於別人的風言風語,夫妻倆都是一笑而過。張紹祿說:“孩子們背靠大山,讀書可能是最好的出路,我和妻子算是半個知識分子,我們有責任幫孩子們走好這條路,幫他們走出大山。”最後,他們選擇了堅持。

孩子都是由張紹祿來照看,每逢週末,他從家裏走時背個背篼,背篼裏除了年幼的'兒子,還有面條和乾糧,那是他在學校裏六天的伙食。在大山裏行走,道路崎嶇,雜草叢生,有時候還會遇到危險。在張紹祿來到村小的第二年,一次在去學校的途中,不小心被蛇咬傷,但他硬是咬緊牙關一瘸一拐捱到學校。後來,他的父母心疼他,勸他不要再去代課,可他說:“爲了孩子,我必須堅持。”

後來,張紹祿和吳光瓊有幸被調到同一所村小,才圓了他們的團聚夢。自此,兩個人再沒離開過這所村小。雖然圓了團聚夢,但夫妻倆的這條教學路走得依然不輕鬆,用張紹祿自己的話說就是,他們要翻過大大小小十幾座山樑,蹚過三十多條河溝,才能來到學校。而且河溝上沒有橋,一年四季,夫妻倆都要卷着褲腿蹚過冰涼刺骨的河水。幾年下來,兩個人的雙腿都落下了病根,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

爲了這羣山裏娃,夫妻倆盡心盡力,掏心掏肺,唯一讓夫妻倆感到遺憾的,就是沒能好好照顧一雙兒女。那年,兒子在外地的一家工廠打工,慘遭意外身亡,夫妻倆深感愧疚,痛不欲生。因爲失去了兒子,爲了對女兒多一些彌補,兩個人搬到了縣城居住,雖然要在縣城和鄉下兩頭跑,但夫妻倆從沒叫過苦,就這樣,他們用自己瘦弱的雙肩撐起了村小的二十一年。

不過,歲月不饒人,眼看到了退休年齡,吳光瓊患上了脊椎病,時常疼痛不已。張紹祿的視力下降得厲害,光線不好的時候,連書上的拼音都看不清楚。但提起要退休的事,夫妻倆依然戀戀不捨。記者問吳光瓊:“你們在教學這條路上遭受了這麼多苦難,有想過放棄嗎?退休了準備幹什麼?”吳光瓊說:“再苦我們也不怕,因爲心中不滅的信念可以焐熱生活裏所有的苦難。退休後,我會堅持到學校,陪張紹祿教完最後一批孩子。”

張紹祿和吳光瓊這樣的教師還有很多,他們憑藉樸素的情感和單純的理想堅守在條件落後的講臺上,他們焐熱的不只是苦難,還有信念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