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陪伴親情的美文

導語:陪你把獨自孤獨,變成了勇敢,陪你把彷徨,寫出情節來。耳畔再次響起這首歌,想起的都是多年來以清脆之音給我的陪伴。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陪伴親情的美文。

陪伴親情的美文

陪伴親情的美文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題記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但何爲“心”也?何爲“跡”也?“心”,一顆想孝敬的心,但又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藉口堂皇推之?“跡”,難道只有山珍海味、佘貴之品的贈予纔算是“跡”嗎?美味佳餚總能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但是沒有愛人們的分享這些也只能食來無味罷了。其實,無需要太多物質的贈予,亦無需太多華麗、讚美的言語,陪伴纔是最好的孝道、最長情的告白。

記得《論語?爲政》中有這麼一處記載: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但何爲“敬”也?“敬”非誠惶誠恐,亦非膝行而進!和顏悅色即爲“敬”也!

二十六年了,不,算上十月懷胎的艱辛應該是二十七年了,這二十七年裏我無法想象自己的父母爲自己付出了多少汗與淚!以前年少無知,不知道感恩是什麼,也不知道孝敬是什麼,所以心裏從來沒有過虧欠!而現在,看着鏡子裏自己臉上那日漸清晰的輪廓,再看看爸媽日益佝僂的背影,我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虧欠、自責與內疚。我是多麼的想拉住時間的尾巴,讓它在這一刻久久的停留,但我知道我拉不住,也不可能拉住,我能做的只有抓住眼前這有限的時間來給自己一點心靈的慰藉。

春節長假裏,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個調查採訪,採訪的對象是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採訪的問題是:您認爲孩子怎麼做纔是孝?您能給自己的孩子打幾分?對於第一個問題,答案不言而喻,兩個詞即能概括:陪伴、和顏悅色!和我們的父母一樣,大多數父母都不求子女能給自己多少物質上的滿足,他們渴求的更多的心靈與精神上的滿足,有時間的時候就常回家看看,沒時間回家就經常打打電話,告訴父母自己的狀況,讓他們少一份擔心與牽掛;少一些叛逆、不耐煩,多一份耐心、和顏悅色,讓父母在交流中獲得幸福感。

就像餘秋雨先生說的那樣:“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迴歸也道盡了漂泊”。陪伴纔是最長情的告白,不要讓父母給你留出的那個房間一直空着,也不要讓父母把昨晚剛給你鋪好的被褥早早收起!

家不是旅館,而是港灣,是所有遊子的出發地,更是所有遊子的歸宿!你要知道: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離開了故土,便是漂泊、背井離鄉,便不能簇擁在雙親身旁享受慈愛、極盡孝道!

陪伴親情的美文二

浮懸於世,我們都有太多的不捨與無奈,卻又不得不笑着祝福彼此。

從小時候開始,我一直都不是一個人。我有和我一起成長,睡一張牀,搶一包零食,再一起洗澡的姐姐,大我三歲,很適合照顧我的年齡,卻一直被我在生活上照顧着,每天像個孩子一樣。她會爲了偷懶,騙我說只要我把媽媽佈置的任務完成,就用她自己的零用錢給我買零食吃,小時候的我太天真,真的以爲是姐姐自己的錢,覺得姐姐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那是媽媽留給我們兩個的零用錢,大部分還是被她花了,活卻都讓我做完了。想想都好好笑,那時候的我們都有各自的小心思,卻也越走越近,或許這就是親情。

時間像是散落一地的月光,看得到它的變化,卻不能留住它的身形。於是,漸漸地我們都長大了。

因爲上學我們彼此分開。高中是封閉式的學校,我住校裏面,每兩個星期回家一次,每次見面的時候真用一句不適合的話講就是,小別勝新婚。高三壓力很大,會給他偷偷的打電話,那時候的她,會以姐姐的身份用大人的口吻和我說,開心不開心的和她說,壓力大了,就接我出去散散心。每次通完電話,都忍不住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地哭。三年的時間裏面,很多次她像探視犯人一樣的方式,站在學校的門口看看我,送些我喜歡吃的好吃的,或者穿的用的,也會在冬天刺骨的冷風中,在我生日的時候送來生日蛋糕。每次看着她離開的背影,總會想,下次會要到放假才能看到麼?

於是,就這樣,從被我生活上照料的姐姐,成爲了我精神上面的支援者。無微不至的體貼與關懷,爲我樹立樂觀的生活心態,像她一樣每天開開心心的笑着,像個小女人。

總以爲她是我的,或者說是我們家的。一直會和我們在一起,在給我無數的溫暖與希望之後,成長後的我想要給予她更多的保護的小女人,找到了自己依靠。最遲的我,會在心裏稱之爲:這個掠奪者。哈哈,好笑吧,像個被搶了糖的小孩子一樣。

即便當初的我並不是很喜歡那個人,但是他可以帶給姐姐依靠和歸屬。於是他們結婚了。

婚後,我工作回家的第一次見面,看到我心中的小女人,笑容好像不是那麼像孩子一樣幼稚了,覺得成熟不少。我擔心他是不是生活不好,但我不敢問,我害怕她反問我一句“從前的我該是怎樣的”。她過得不好,這種想法像雜草一樣密麻生長。

越是面對在乎的人,越是會將對方的痛放大無數倍,然後所謂的庸人自擾。偶爾她向我抱怨婚後的生活,我勸說開導她,內心卻更是煎熬,於是我努力工作,希望可以給他物質上的依靠。

在我的認知裏,家人和親情是最割捨不開的。在這種情感裏,我甚至覺得超過愛情。她們是我成長過程中一直陪伴我從沒變過的存在。

標籤:親情 美文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