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生死親情親情美文

生死親情親情美文

如何面對親人病危與去世,是天下最難的事。

沒有親身體驗的人絕不能理解這裏的痛苦。

而這次與我交談這一痛苦人生課題的竟是一位年輕女孩。

秋水與我在網絡相識。她常看我的博客,先是悄悄留言,後來寫信。通信內容廣泛,涉及社會人生愛情。我們成了未曾見面的朋友。幾個月前,她在信中告訴我,父親剛被查出肺癌,且到了晚期,醫生說已錯過了動手術的時機。

於是她和姐姐選擇了刻意隱瞞。

她們擔心父親的心理承受不了,一旦讓他知道,不僅會拒絕服藥,甚至會自暴自棄。她的叔叔也曾患癌,父親當時的態度十分鮮明,不同意化療,結果是化療後叔叔去得更痛苦了。

她想,不如就讓父親這樣心態好地過下去,反正治療是無效的。

然而,秋水又很矛盾。

她說:“如果瞞着他,到了不得已時才讓他知道,父親會不會怪我們?或許人在將死之際都會掙扎?或許他會拼死化療?至少他爲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努力。畢竟,生存的權利是他的。現在他已經懷疑了,說我們合計着騙他。一次臨睡前,他看着我們,眼裏充滿了悲傷與絕望,眼淚就掉了下來。我的心都碎了。我也經常看見他獨自坐在那裏冥思苦想,很痛苦。我又想,懷疑說明心中仍有企望,總比絕望好啊。

昨夜想了整宿沒睡,猶豫着到底該不該告訴他。

柯老師,您能幫我嗎?”

秋水的信讓我有些遲疑。

生與死從來是人世間最大的事。怎樣對待生與死,不僅僅是人倫親情,還涉及多方面哲學課題。

在我成長的年代,社會缺少必要的死亡教育。“死”是一個相當避諱的字眼,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往往在親人罹患絕症後不知所措,大多數人會選擇刻意隱瞞直到親人去世。

其實我們的先人對生死有着相當達觀的哲學觀,“紅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即是喪事。在古人看來,生是一種生命狀態,死亦是一種生命狀態。這纔會有許多關於死的詞彙,如“永垂不朽”,如“千古”,如靈魂的“永生”。

我年輕時曾在農村插隊,經歷過村裏的不少紅白喜事。娶媳婦嫁姑娘自然要大辦酒席,吹吹打打請來一干“響器”,遠近的親朋好友吃喝熱鬧一場,是人之常情。但死了人同樣要置辦酒席,請來“響器”,嗩吶笛子鑼鼓響成一片。當送葬的隊伍在鼓樂中走向山裏的墓穴時,常引來一羣羣孩子跟隨看熱鬧。記得當年村裏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者去世,這在那個年代的農村算相當高齡,全村人聚在一起爲老人辦“喜喪”,老人生前穿過的衣服,蓋過的被子,包括使用過的鍋碗瓢盆被人們一搶而空,說是“要沾沾老人的福氣”。

這種樸素的生死觀給了我深刻印象。

我這樣給秋水回信:

“父親突然得了絕症,你還年輕,缺少精神準備,可以理解。如果不以貶意理解以下四個字,那麼,‘貪生怕死’也是一種生命的常態。死亡畢竟是令人恐懼的事情。

是否將病情告訴患者,要根據具體的人和具體的情況。

有些人能夠平靜地面對生死,對醫學也有一定知識。得知真相,不會引起驚嚇,反而會使他更積極更坦然地面對餘生。但許多人得知身患絕症後,無法面對,恐懼反而導致病情迅速惡化。這是親人所不願看到的。對你父親的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總之,一切以患者更樂觀的精神狀態、更好的配合治療爲要。”

幾個月後,秋水告訴我,她的父親已經安然去世。

她的敘述傳達出了一切。

“父親過世了,走時極平靜,做吉祥臥,如深眠。

這幾天在家中與父親守靈做七。

說不清楚自己的`心情。是自己都沒有想過的傷心。

家中擺有兩個人的照片,一張爺爺,從小帶我長大到大學,我在十年前送他離開。還記得那時父親哭的樣子,十年後他也只留下了一張照片。

想來與父親真正相處溝通的時間很少。

父母早年離異,我一直跟着爺爺。爺爺走後,他才搬來與我一起住。因爲如此,我們的溝通很有限,而且無法向對方表達愛。可是我知道,他是非常愛我的。

自己早年的生活動蕩,辭職離家,一人別處生活,我是最讓他操心的。

他患病期間,我們之間還因爲一些事起了誤會與爭執,父親很傷心。

再後來,他的病情惡化,我一直擠時間守着他,喂他吃東西,逗他開心。腦轉移晚期,他已經偏癱在牀了,但思維單純,求生慾望忽然很強,醫生說他拖延不了幾天時間了,可是我不能告訴他,怕他絕望。

就是這樣,父親離開了。

今天在他的靈前,我把心裏話都說了出來。看着他的照片,我忽然恨起老天爺,爲什麼那麼多人長壽,卻只給我的父親64年。我買了別墅,跟他說了留一層給他,他可以跟自己愛的小女兒一起住到老的,他當然很高興。可是,爲什麼不給他這麼一天。爲什麼不給我那麼一天,讓我能用足夠的成熟與溫暖去愛他。

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叫一聲爸爸了。

我一時間真不知接下來的生活怎麼走。

雖然在人前我依然堅強地光彩運作我的事業,只有自己知道,我心裏對生活的熱情已經快速退化死去,就像一根神經,它曾經敏感,現在無知覺了。

我非常沮喪。”

一個年輕人在父親離去後的第一時間告知我,我感到了一種責任。

我應該將自己對生死親情的理解告訴她。

我給秋水回信:

“親人離去造成的情感空缺很難有別的東西彌補,甚至不是時間可以消散的。

特別是你還年輕,完全沒有準備。

很理解你的痛苦。

但生者的悲哀往往在於不知道逝者去向何方,他們離去後是否安好?中國的傳統文化總強調靈魂的重要,應當不是虛妄之言。我想,對於那些一生善良的人而言,與其長期纏繞於病榻的苦痛與煎熬,另一世界的景象一定是好的。你說父親離去時‘極平靜,做吉祥臥,如深眠’,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你應當得到安慰,他已經得到了解脫。

生命總是有來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轉換,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亦是大自然的魅力,連佛陀都不可抗拒。你談到對父親的愧疚,許多人對逝去的親人都會心懷愧疚,覺得相伴時間太少,覺得許多恩情未及回報。但人生就是如此,一切都不可能重新來過。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有其特定的思維和特點。即使回到原點,如果其他因素未變,你還照樣會爲世間的風風雨雨奔忙,人生的軌跡仍會如此。

所以,希望你平靜。

擔心自己的善意和孝心不被父親理解,其實不必。思維很神祕,潛意識可以把最隱祕的感情和願望彼此溝通和傳遞。雖然你與父親有過爭執和誤會,但我相信,如你知道父親愛你一樣,他一定明白你亦愛他。中國人的感情表達一向十分含蓄,即使至親至愛,也羞於將‘愛’字放在嘴邊。放在嘴邊的情感表達反而會顯出淺薄。

父親曾賦予你生命,並養育你長大。你成年後希望能用足夠的成熟與溫暖去愛他。這是人之常情。

而現在,父親過早的離去了。

那麼,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

以父親對你的愛,你生活得幸福快樂恐怕纔是他最深刻的願望。”

標籤:美文 親情 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