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愛的天平美文欣賞

愛也是需要一架測量精準的天平的,一端盛放付出,一端盛放索取,只有兩端大致保持平衡,纔不致於像失去重心的蹺蹺板一樣天地各指,極度傾斜而失去和諧。

愛的天平美文欣賞

初次考慮這個看似極端自私、不夠坦蕩的問題,是婆婆從深圳她的二兒媳(我是她的大兒媳)那裏回來。晚上吃過茶點,一邊有意無意地看着電視節目,一邊拉家常,畢竟好久沒有見面,彼此溝通交流感情對於我們相當重要。婆婆是一個道地的鄉下人,關心村裏鄰里的家事要比自家的正事上心百倍,往往是家裏正亂得無處下腳,她卻異常鄭重地坐在椅子上對於那些絲毫不關自家現在匆忙的閒事娓娓道來,弄得我上班快要遲到了,還要急急地打掃整理家務,很多時候只是發出一些嘆詞來敷衍她。尤其需要讓人耐心處置的是,她非常缺失生活常識,經常給家裏添些小亂子。如果是正常的時候,這些小插曲之類的也只是打諢插科的,無傷大雅,可如果是緊要時候,可就要挑戰你的神經耐受力了。這些時候,我就需要在心裏無數遍地警告自己,別發火,她是婆婆。她是婆婆。

不過那些家務小事,雖歷歷在目可我竟絲毫也不願提及,或者是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了。對於某些事情最好的辦法是束之高閣。但既然要寫這篇文章,有些事情作爲切入還必須把它們從陳年的箱底拉將出來抖抖灰塵,於陽光下晾曬一番以去除腐氣或者黴味。

十幾年前我們曾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從我坐月子開始大約斷斷續續的有大半年的時間。那是一段極其難熬的的艱難歲月,我身心疲憊,還要應付家裏的雜亂繁務,弄得身心憔悴。丈夫心粗意懶,無法指靠,婆婆也是如此,又不經指點,動不動就要耍些家長威風,這種傻氣讓我好氣又好笑。只能作罷,雖千難萬難,心想也就是特殊時期,就像三年大旱遲早要過去的。說婆婆是地道的鄉下人,其實我心裏絲毫沒有看不起鄉下人的意思,只是這鄉下人和鄉下人相差也是非常之大的,有些就很有氣氛禮數,而有些卻極其邋遢無序。而我非常不幸,一頭撞進了後者的家庭,需要耐心適應。

婆婆已是將近六十歲的老人了,但是其見識的狹窄和知識的貧乏達到了讓人無法接受的程度,生活習慣更是弊病從生,無法醫治。好在我是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而且從事的是教育行業,所以,極度忍耐,倒也做到了相安無事。

說她知識貧乏,我可是沒有絲毫貶低她的意思,諸如剛剛用過的雨傘需要晾乾然後合將起來,她卻說這樣多費事呀,我說我看到家裏的傘都是沒有柄,鏽跡斑斑就是沒有做這一步驟的緣故,她卻憤憤然。對於不喜歡吃的菜葉,你可以挑出來放在桌子上,最後再收拾到垃圾桶裏不就行了,可她偏直接扔到地板上,十分駭人。我說你別扔在地板上,別人走路要踩上去的,不好。她以爲我故意找她毛病,顯出十分不屑的神情。買來的塑料盆我想改種花草,就在底部鑽上幾個空洞以滲水,看我這樣做的時候,她批評道:好好一個盆,弄壞了,多可惜。我說你一輩子種地出身,應該知道水是需要滲出的。她說我不懂,又沒有人在地塊裏挖幾個洞。我說出門時順便關掉房間裏的電棒燈具,否則造成浪費,她卻說你怎麼這麼小氣?我說照顧孩子不能自己替他咀嚼好食物再塞到他嘴裏,我是看見她這樣做才趕緊說的,她說你不懂,我的三個孩子都是我這樣喂大的。我說孩子用過的奶瓶要及時沖洗以免滋生病菌,她說一天洗一次就行了,待會還要喝,那麼麻煩幹嘛?我不洗。農村的家庭都不會洗。我說剪刀廚具都要各放其位,尤其是鋒利的器具必須放到安全的地方,否則傷了家人就不好了,她搖搖頭。看她愚昧無知,委婉地提醒又總是不高興,平日裏我就多做家務給她示範,可她又全然不看不思考,只樂得利用這些時間東家長西家短的開啟了話匣子了,讓你心裏頓生悶氣,更別指望着她改變了。於是,我在工作之餘,大部分的`家務還要自己親自去幹,我所做的在她眼裏其實是不用做的比如,我邊擦桌子邊說,有時間勤擦擦桌子,土都快要半寸厚了,她竟會異常生氣地說:桌子又不用,擦那麼幹淨做什麼?而我實在看不過去了,提醒她早晨起牀後要把被褥疊放好時,她則說晚上還要睡覺疊它做什麼,諸如此類,真是弄得我苦笑不得,無計可施了。於是,我一邊極其操勞着生活,一邊盼望着兒子能趕緊上幼稚園,以便早日結束這種彆彆扭扭的生活。

那段日子最終結束了,兒子現在已經長大了。

之後,婆婆繼續生活在農村,除了節假日團聚之外,平日裏互不打擾,這樣真好。有時,談及什麼事時,我也會對愛人說,我的氣度是非常之大的,比如咱媽,我很擔心你弟弟結婚後她去照顧兒媳會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而愛人老不愛聽,當然不愛聽了,畢竟是他的媽媽,這樣等於貶低她的出身與品位,而他也從來沒有聽進去過,正像她媽媽的表現。

可是,不幸被我說中了。

這不,前段日子婆婆的二兒媳懷孕了,央她去照顧,不到兩週,竟吵鬧得無法繼續,氣呼呼地回來了。由於路過,順便到我家裏住上幾天,於是,這幾天裏,我必須時刻洗耳恭聽她述說二兒媳的種種劣跡。我認認真真地聽着,不斷地點頭稱是,並對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表示同情。

我有時不得不替婆婆感到悲哀,這個可憐又可氣的老太太呀,爲什麼她從來就不反省一下自己呢?換位思考總該會吧。

婆婆顯然積壓了一肚子委屈。她說到二兒媳的餐飲習慣多麼奇特,自己吃不習慣而且看不習慣。我記得當年,她曾經就對我特別喜歡吃的一種青菜很不屑地說,在她們那個地方,這種東西都是餵豬的。我沒有接她的話,但這並不代表我不介意,否則我也不會記得如此清晰而且每逢吃這種青菜就會想到婆婆那苛刻的話語與不屑的眼神。我也小心翼翼地對她說過,地域不同,人們的生活習慣自不一樣,餐飲習慣更是大相徑庭,不要大驚小怪,而且一定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尤其不要主觀褒貶評論。可她老是記不住,現在的情況是二兒媳的包容之心遠不如我,兩週裏兩個人竟然鬧了個天翻地覆,有哭有鬧的,無法相處,婆婆竟情急之下自己打包還鄉了。

在這裏,我的目的不是晾曬我婆婆的種種不良,其實我的婆婆的思維方式和做事習慣很能代表一部分老人的想法,我很想在這裏提醒這些老年人稍作改變,以使自己也能生活得更加快樂幸福。老年人,總喜歡倚老賣老,也總是偏好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指摘兒孫們這個做得不好,那個做得有問題。說來說去,都是晚輩們做得不對,兒孫們不孝順,茶餘飯後往往情致見長,湊到一塊衆說紛紜,說到激動處,幾個老人家竟直接叫罵起來,讓經過的年輕人心裏很不舒服。

那幾天裏,我就給婆婆講起在街道上遇到的一件小事,我的目的是以這個小事爲契機,藉以提醒她思考維度要豐富起來,至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我說,今天我在街上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孩童站在賣糖葫蘆的攤位前哭鬧着就是不走,他央求媽媽給他買一串糖葫蘆,按說要求真不過分,糖葫蘆味道酸酸甜甜的,不要說孩子,就是成人也是百吃不厭呢。再說了,這種東西吃一點對身體也好,給孩子買一串也好,價錢又不貴,滿足一下孩子的口欲,是應當的。可是做媽媽的非但沒有滿足兒子這個小小的願望,竟在大庭廣衆之下對兒子又打又罵的,那蠻橫決絕的氣勢真讓人心寒。

我接着說,你老說哪位老人指責兒女做飯不好吃了,即使是兒子專門給請的那位廚師照顧她的飲食習慣給她做飯她也是總不滿意,老感覺到無限委屈,可是這家兒子做得已經相當不錯了。有多少家庭能夠請得起廚師呢?想想兒女們小的時候哪敢對飯菜發表意見呢?那時,我說,當然了,那個時代生活艱苦,我的意思不在於吃得飯菜不好,我是說,小孩吃飯其實也有好惡,有些喜歡吃,有些不喜歡吃,但是做父母的一般是不會尊重孩子的意見的,總覺得孩子們挑三揀四的實在是不應該。我小時候就經常吃那些難以下嚥的粗糧,媽媽說要攢錢蓋樓房,就把所有的麥子賣掉了。那兩年,我們家吃的全是玉米麪,當然了,樓房是蓋起來了,但是那段艱苦的日子我至今難忘。甚至,他們經常在地裏做工,不會按時回來做飯,有時地塊遠,他們早晨去地裏,晚上纔回來,並不在意我們幾個孩子在家裏有沒有吃的。我們往往是一直餓着肚子,是的,我就是經常餓着肚子在村子裏流浪徘徊,甚是可憐。我覺得,地裏的作物自然重要,但是,這種做飯對於孩子又是多麼的殘酷呀。還有,現在人們經常說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賺錢了,留下孤苦無依的老人呆在家裏做空巢老人!可是,你反過來看,全國又有多少的留守兒童呀。這些孩子正處在長身體、蓄情感的人生關鍵期,可是,父母卻是一年甚至幾年纔回來一次,多麼的可憐!

我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婆婆就坐在我的對面。她今天顯得很有耐心。我很小的時候,還不會梳頭,我的頭髮很長而我的年紀又太小,我的媽媽經常沒有時間給我洗頭梳頭,老是讓我蓬頭垢面的,不過過幾天也許是她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抽出幾分鐘給我梳頭,她放半盆水在身旁,用一把大大的而且很髒的梳子蘸一下水,梳幾下頭髮,頭髮早已麻成了一團,她只能狠狠地梳,一邊梳一邊罵我笨,我雖然疼,但也不敢吱聲,我也恨自己笨。可是,我現在想想,她也太不不照顧女兒的感覺了,再說了,我那時那麼小,怎麼可能自己會梳頭呢?做媽媽的,爲什麼對自己的女兒那麼沒有耐心呢?現在很多老人說兒女們給他們說話態度不好,想想兒女們小時候其實也不盡是在溫室中長大的花朵,也曾經是在風中瑟縮過,在雨中顫慄過,在孤獨與無助中踟躕過,而父母們,也不是沒有太多的察覺嗎?很多老人覺得兒女打電話不多,說兒女翅膀硬了,就自顧自地飛到了很遠的地方,忘記了自己的老樹丫了。可是,這些老人很多從來沒有主動給兒女們打過電話,也許是覺得失了老輩的身份了,可是,兒輩們就不需要關懷了嗎?他們在外工作就是享受天堂美差嗎?他們的孤獨、壓抑和不易又有誰能體貼、幫助呢?兒女們也很苦,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省吃儉用,攢下一筆不大的款項,可是,各個節日尤其是春節,車旅費、禮物消費、走親戚花銷、辦年貨款項、還有給父母的孝敬錢等等基本上也就入不敷出了。這些,兒女們又不能給父母說,可是,做父母的,也應該懂得這些的。爲什麼不能到兒女那裏過一兩次年?

看婆婆也表露出幾分不好意思,我接着說,我有許多苦都壓着心裏呢。小時候,媽媽因爲要照顧地裏的活兒,經常來不及做飯,常常是每人喝一碗粥就去學校了,每天我都是在飢餓中捱過來的,那滋味真不好受。有時,她做飯也做兩三張油饃,明確要求不許我們多吃,說是給勞力吃的,這勞力就是指的父親。按照媽媽的理論,男人不能捱餓,而女人和孩子是可以的。所以,如果下一頓飯太累了,不想再做饃了,這特意餘剩的一半個油饃就是給我爸吃的,我們只許喝粥。有一次中午我放學回家,餓極了,看到籃子裏還有一個油饃,就什麼都來不及想,狼吞虎嚥地吃下肚了,媽,你知道我吃了這個油饃的後果是什麼嗎?

什麼後果?婆婆說。

媽媽回來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頓,揍一頓還不解氣,還把我的耳朵撕開了一道半寸長的血口子,直到現在,我的耳朵上依然帶着這道深深的傷疤。你看看,現在還在這裏呢。我一邊指着,一邊讓婆婆瞧瞧。是,我看見了。婆婆吃驚地說。現在,很多老人說兒女不盡心盡力地給他們做飯,其實,我們小的時候,何曾吃過豐盛的飯菜?還有老人說,兒女們都知道給自己買一些上檔次的衣服,可是給父母買衣服就一般般了。可是,我們小時候誰不是在破破爛爛中長大的?很多孩子上中學或者高中的時候,父母會責怪孩子不穿絨褲或者棉褲,可是,你想象想,孩子們爲什麼不穿?若是質量好樣式好或者稍微能穿出來的,孩子們憑什麼不穿?他們就感覺不出冬天冷嗎?還不是衣服太破舊了,怕同班同學笑話?現在兒女們都到了中青年,他們在單位上班,是要求身份氣質的,不買像樣的衣服能工作嗎?老年人在家裏閒呆着,有必要穿金戴銀嗎?孩子們若是手頭寬裕,會不給父母買好的?日子總要精打細算地過下去吧。老年人也是沒有從年輕時過來的,對於這點道理應該是懂得,爲什麼不能多體貼體貼兒女?兒女們也是需要父母關心呵護的。再堅強的人也是需要呵護的,人,都有脆弱的時候。

今天,我說這些其實也不是故意惹您生氣的,我說,我還是希望老年人能夠再豁達些,這樣對於自己的身體和心情都會好很多的。很多事情,換個角度,就會真相大白。沒有必要嘮叨、責怨,也沒有幾個忘恩負義的晚輩,畢竟中國有幾千年的優良傳統,人,都活得不容易,甚至很累很倦,老年人如果能稍微做得好一些,年輕人就會活得更開心,大家也都會更幸福,不是嗎?

我一口氣說了這許多話,其實並不敢肯定婆婆都能聽進去想明白,但是,我想,我很有說出來的必要,因爲,年輕人也有表達自己的權利,而且,透過交流溝通,可能會讓人們之間更和諧。所有,我冒了天下之大不違,說了這許多可能會傷老人心話。

其實,愛也是需要一架天平的,只有付出與收穫差不多的時候,人們才能過得更安心。否則,過於偏頗苛責,對雙方都不好。所有,閒暇時,左右稱一稱,權當打發時間了。

標籤:美文 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