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通用10篇)

摘抄是指從文刊、檔案等資料裏閱讀的時候,把語言優美,值得品析,值得學習的詞語,句子,段落記錄到本子上,閒暇時拿出來翻閱。下面爲大家帶來了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通用10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通用10篇)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1

流年似水,緩緩而過。不知不覺間,又是一年中秋的來臨。只見一輪明月懸掛在高空,遍灑清輝,給大地披上一層薄紗。大地一片朦朦朧朧的,沉浸在美麗的月色中,令人不自禁陶醉於其中,沉迷於其中,融洽於其中。

“明月千里寄相思”,在皓月當空中,我把一份牽掛捎給你,把一份相思寄給你,我把念你的感情透過月亮傳遞給你。曾經多少次的月下共聚,曾經多少次的悄悄言語,曾經多少次的山盟海誓,把相思牢牢套住,時時刻刻在醞釀。不在身邊的你可否收到?

月圓了,它勾起了我與你相見的渴望。我渴望與你相處,渴望與你相守。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內心坦然,內心泰然自若,內心舒適自在。今夜,在中秋節的見證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相信,我們的愛情像松樹,四季長青,長久不老;我們的愛情像東海水長流,永不止步。我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此時,我們分處兩地,暫時離散;此刻,月缺不再,只是滿圓。我抒發一篇心語,把中秋謳歌,把明月仰慕;我寫一節詩詞,安度中秋,“舉杯邀明月”。在酒的催促下,我情語連連,我心思綿綿,我激情盪漾,我愛意漫漫,我悔恨以前的春宵苦短,我悔恨以前的相處恨短。

雖然你不在身邊,但在彷彿中,我們在遠處微笑相視。我們用手機傳達情意,我們用短信表達祝福。沒有大山能橫亙,沒有大海能阻隔,透過長長的道路,在月光的照耀下,我們彼此相知,彼此想念。我們在異地心連心。

中秋節,“終日思君不見君”,我不由有一些酸澀,有一些苦楚。但想到我們以前的信誓旦旦,想到我們以前的耳鬢廝磨,想到我們曾經的在一起,笑於是是甜蜜的,心也是甜蜜的,情也是堅定的。

雖然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裏,我們不能團圓,但能“天涯共此時”,我們彼此覺得情投意合,我的愁思變成了樂思,我的孤單不再,我的寂寞不再,我的徘徊不再,我的彷徨不再。我相信,我們在共守一份心裏的平靜,在共同享受彼此掛念的幸福,在共同品嚐彼此相思的愛情滋味。是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的,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這難道不是最愜意的嗎?這難道不是最堅貞的愛情嗎?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2

尖銳的汽笛聲還在遠處迴盪,車廂內早已人羣涌動。跨下車門,望着這個陌生的城市,顧不得思索其他,只是覺得這裏是我夢想必須進過的地方。

南方的大地總是驚人的熱,讓人沒由來得煩躁。所以第一次相遇,我並沒有記下他的樣子也沒有打算與他相識。也許是上天太過無聊便編撰一個故事,讓我們演繹了一場相識,只是相識而已。

我們很巧合的成了同學,又很自然的相識。轉眼中秋來臨,離家近的同學都回家了,我們這些離家遠的孩子有很自然的湊在了一起。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我們以求能夠相互取暖來緩解我們對家的想念。那天晚上我們一起吃了晚飯,然後一起去裏操場。

還記得那晚的操場分外的熱鬧,月亮也是出奇皎潔明亮,還有那些搖曳的孔明燈更是讓我永生難忘。記不得那晚你喝了多少酒,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去買的孔明燈。我只是記得我們聊天聊得好開心,你說遇見我是你最幸福的事,我忘記了開心,忘記了感動。只是感覺那晚的風很柔很溫馨。

我們一起在每一個孔明燈上寫下我們的願望,然後一起輕輕的穩穩的把他們一個個送向浩瀚的夜空,最後一起看着它們慢慢的慢慢的升高,在升高,直到再也尋不見。看着它們我們一起訴說着彼此的願望,一起猜測明天的我們會怎樣。這樣的場景無疑是一幅浪漫的畫卷。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3

今年中秋節,是父親離開我們的第二個節日,父親的離去,使得原本團圓的節日失去了往日的歡樂,家冷清了許多,爲了年邁的母親我們當晚輩的仍然要笑容滿面,炒菜、聚會、吃月餅,一切照常進行着。

一家人吃完飯,我收拾完衛生,又一次陪母親坐在了窗前,望着窗外烏雲密佈的天空,月亮被烏雲全部遮蓋着,從風的夾縫裏傳出陣陣嗚咽,不知是觸景生情,還是團圓的缺憾,靜靜的我守候着年邁的母親,心中別有一番滋味。

記得小時侯每年過中秋節,父親都要親自下廚給我們炒幾個菜,即使當年物資非常緊缺,母親也要將平時節儉的供應票買來食物全家聚在一起“鋪張”一回。父親都要買一個大月餅,按家中的人口均勻切開,每人一塊,以示全家團團圓圓,接下來父親就給我和弟弟講述中秋節的來歷,與我們談論許多新鮮事,講述他的從戎經歷,軍人出身的父親豪放健談,爽朗的笑聲在中秋明月的烘托下,給人一種幸福溫暖的感覺。

1967年的中秋也是文革的第二年,父親去了五七幹校,那年的中秋,確實比起往年遜色了不少,家中只是母親和我們一起度過的,中秋這一天母親炒了幾個菜,我們娘仨吃完飯後,就像往年一樣放下小圓桌拿出月餅,將月餅切成四塊,我們每人拿了一塊,當我拿起月餅咀嚼時,忽然看到桌子上還剩一塊,當時雖然我還是一個不太懂事的孩子,但我還是悟出了那份酸楚,那種無奈……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4

2006年9月6號是兒子上大學報到的日子,我們專程送兒子去南京求學,安頓好孩子在返回山東的火車上我與愛人一同度過的中秋節。

當火車在柔和的月光下緩緩啓動的那一刻,我眼前依舊浮動着兒子的身影,止不住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我朦朧的雙眼透過站臺的人流下意識的在尋找兒子的身影,我知道他沒進站臺,但是依然在茫茫人海中尋找着兒子的身影。

火車急馳北上,深秋的八月帶着涼意,徐徐微風透過窗隙親吻着我的額頭,中秋的月色伴着夜幕投來溫馨的光束,我無心欣賞美麗的月色,心中涌動着一種無盡的牽掛,一種少有的孤獨佔據了我的整個心室,兒子沒上大學前從未住過校,一直是“兩點一線”學校—回家。他秉性善良誠實、學習刻苦,很懂事,他一直是我心中的驕傲,兒子確實不負重望,金榜題名。

身爲人母的我當把孩子送進了大學,也算是完成了心中的夙願,離開南京時我對孩子沒有太多的叮嚀,唯一的囑託只有一句話:兒子,你苦讀寒窗12載,你付出了多少自己明白,你時刻要記住你來南京是幹什麼的?一句話雖不多,可能是分量太重了,在日後的大學生涯中,他從不敢怠慢始終保持班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很得導師的欣賞。還擔任了學生會主席,成爲名副其實的高才生。

如今兒子已成爲一名高校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耕耘着未來的希望。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5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爲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爲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爲熱鬧。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6

快樂的中秋節,你來吧!我已做好了準備,正張開雙臂迎接你。我決定把“每逢佳節倍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愁緒統統收藏,我要讓我身邊的人跟着我狂歡。

兄弟姐妹們、網友、筆友們,人生苦短福長!但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也許,今天我們還在努力奮鬥,明天所有的付出卻付之東流;也許今天我們還在同喜同樂,明天就悄然倒下,甚至失去生命;也許有也許,也許沒有也許……於我而言,只要第二天我能睜開眼睛,能看見天花板,能和親朋好友聊天就是美好,就是幸福。

八月十五的月兒圓又亮,我們何不沐浴着其清暉縱情歌唱?月餅甜甜,舉杯暢飲,可閤家歡樂,也可獨自怡情。人生何必悶坐嘆息、悲悲切切?“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人生何爲低谷?《中國式關係》中男主角說:“我趴下不是低谷,我趴着不動了纔是低谷。”所以,無論什麼困難、挫折和失敗,都不是我們的坎!唯有呼吸停止時,那纔是我們的坎,我們誰能邁過去?

中秋之夜,拂拂劉海,吹吹眉毛,你們鬥地主,我們嗨歌。小小客廳,音樂聲、爭執聲、哈哈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我好奇,假如我們天天過節日,天天聚在一起,會不會又厭倦?“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大多數人的通病。窮困潦倒時會拼命地創造奇蹟,也會相依相偎,相親相愛。而一旦擁有了財富和地位時卻橫眉冷對,漸行漸遠。這部分人折騰來折騰去,結果愛人成了別人的,財產成了別人的……

中秋感懷,不忘初心!做好自己,讓自己的人生別留遺憾。

中秋狂歡,適可而止,留着體力和精力嚮明天奔跑!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7

夜,依然靜溢漫長。

月光悄悄的穿過窗櫺,淡淡的撒了一室清輝,偶爾驚起的風吟聲,輕輕的,翻開我陳舊的篇章。

凝眸清月,心思惆然,如能獨攬今夜的月色,是否就可以,把心中的執念與期盼放逐,到天之涯,海之角,再也與相思無染,與牽掛絕緣?可是,你纖纖的素手,珠玉般的容顏,依然是我文字間惆悵的心事,我該如何忘記?

今夜,只想求得月神憐憫,可以斟滿一杯相思月華,陪伊人醉笑三千場,一訴柔情萬千。若我今夜,能借得風兒一雙翅膀,一定會飛入你的夢中,翩然共舞濃情月下。

只是,不知是我用雲的絮編織夢太柔情,還是彩霞凝結的記憶太脆弱,你盈盈的走入我的世界,劃下一筆婉約的詩詞,卻讓我用畢生的痛去品讀。是不是,要等滿天飛舞的楓葉飄飛成文字間的詩行,心,纔不會殤……

有風輕撫,眼裏那抹燦爛一閃就已繾倦的追風消失於夜。

你的樣子,仍然久久的依在我心扉的最深處,那些淚跡斑駁的文字裏綿綿纏纏的傾訴是那樣的眷戀,讓我在執着的思念中不捨離去。

就在這個落葉繽紛的季節裏,我踩紅了楓葉,踩痛了寂寞,歲月的青絲,拉長了夜的清寂,瘦了我的影……

早已經習慣了在深夜的思念中徘徊,習慣了在夢裏縈繞,習慣了在文字裏添加纏綿的悲傷,把花開花落的心事幻化成文字間的竹葉青,習慣了,一個人,把寂寞品醉。

我知道,那些散落在秋天的守望,在也拾撿不回來,如果可以,我把相思摺疊,放入行囊,走出這個輪迴。

下世,下世我一定在渡口靜侯你的到來,只是,希望你還能記得我。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8

心如夢般的漂泊,情如過眼的雲煙,當炎熱還未曾完全退去的時候,金桂卻已飄香,明月悄悄豐腴。獨在異鄉的星空下,久遠的深情如潮而至,點點,都是故鄉的回憶,滴滴,都是思念親人的淚水。

路遠,雙腳踏不上歸鄉的路途,一顆心卻早已飛到父母雙親的身旁。爹呵,您那蹣跚的腳步,踩踏在兒的思念裏步步成痛!娘呵,您那滿頭的白髮,絲絲牽扯着兒每一個不能入眠的夜晚!多年的漂泊,兒與雙親月圓人不圓,總是隔着千重雲,萬座山,總是在這個中秋的日子,兒在明月下淚水成行。

堆積的思念在冰冷的城市一角寂寥的遊離,絲絲縷縷放飛在落日的黃昏,那溫暖的夕陽,是母親柔和的臉龐。晚空中一輪中秋的佳月遙掛,夜風輕拂,像是一曲思念的音符,彈奏着牽掛,慰藉飄零在異鄉的魂夢。朦朧的記起兒時的情景,那些個再也尋找不回的快樂中秋,沒有精美的月餅,沒有豐盛的晚宴,沒有如此多愁的感悟,然而,卻有樂趣卻有幸福卻有滿足的笑容掛在母親甜蜜的臉上。那些溫馨的場景彷彿還在昨日,歲月卻將當年那個青澀的孩童推上了中年的不惑舞臺,將那曾經年富力強的父親折彎了腰,將那滿頭青絲的孃親染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回頭再望來時路,故鄉的記憶依然如此清晰,即便許多地方已改變了太多,但還能記得當初的景物,一座石橋,一條小河,一棵掛滿了金黃色果子的銀杏樹,一輪乾淨明亮的中秋月。當時的天真爛漫,與兄弟姐妹圍坐在中秋月下,聽父親打着蒲扇,喝着粗茶,吸着旱菸講過關於月亮裏住着寂寞嫦娥的故事,當時母親在月下一臉幸福的樣子,不時將針在發間擦抹縫補着衣裳,閉上眼睛,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9

初秋的微風撫摸了一下葉子,樹葉一不小心就掉了,彷彿遠在異鄉的遊子奔向家鄉;桂花香點綴着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樹下,等待着即將回家的親人們用一壺濃郁的好茶溼潤一下內心的塵埃,這就是故鄉八月中秋最美的時候,給人一份欣喜,一種安歇,一絲想往,一抹回味。後來想起來,似乎是當時身處此境,心感此景,心生此情,由心而生,有感而發。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在積蓄的喜悅下開始了走在了另一段積蓄的路上。夏收的忙碌還在昨天,秋天化身一首豐收的詩,碩果累累,透着幾分美迎面而來,沁入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纔會產生這種情感,明白這種心境,體會這種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天上圓圓的月光,家裏的追桌子上圓圓的月餅,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思念着身處異鄉的親人。“每逢佳節備思親”的情懷在此刻愈發的濃烈,淡淡的感傷也會在這時刻發酵。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父母忙碌的情景依然是節日最溫馨的畫面,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上面還有一雙巧手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口味一應俱全,但家鄉的味道,父母的味道依然在我心中無法代替。畢竟,這種味道已經成爲一種本能,驅使着我不管多麼的忙碌,也要在這團圓的日子陪在父母的身邊,月餅的花紋依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親切,那麼有家鄉的感覺。吃起來覺得好香、好甜、好有小時候的味道。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日子越過越有中秋的寓意,豐收與團圓並至,好事成雙,慶祝的方式也是日新月異,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彰顯着祖國的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節節攀高。親人的關愛在這種情景下讓我感受至深,生活的哲理在這種情景下讓我品味至深,體會家鄉的變化在這種情景下讓我感受至深。

強大的國家,富饒的家鄉,溫馨的家庭,這就是我的中秋情結。

中秋節經典美文摘抄10

星光燦爛,風兒輕輕。以天爲幕,以地爲席,我仰望綴滿繁星的天空,享受着初秋的清爽,傾聽着一池蛙叫一片蟲鳴。此時的築路人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已是思緒萬千。每當想到我們是在爲了國家鐵路大動脈的暢通、爲了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奉獻的時候,那種自信和榮光不禁油然而生。

談到鐵路,總是會有太多的話題。從最初的寶中鐵路、內昆鐵路到現在的京滬高鐵、合福高鐵,我一步步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史。作爲中交三航局的一員,在朋友和同學的眼中,我是個工作穩定的國企員工,可在父母和愛人的眼中,我卻是個常年在外、聚少離多的兒子和丈夫。

夏日高溫作業,酷暑難耐;冬日大雪紛飛,手腳生瘡……艱苦的工地環境記錄着我們的辛勞與汗水。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三十年在外已成習慣,但每當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日來臨之時,這種思鄉之情和歸家的迫切期盼卻無論如何也割捨不掉。大家最盼望的團圓日,卻是我們這些遊子最難熬的日子,爲了確保在有限的工期內完成施工任務,我們不得不放棄與家人團圓的節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在施工第一線,完成一個項目後又奔赴下一個項目,爲了更多家庭的團圓,爲了國家經濟的騰飛,修建鐵路、公路……我們放棄了回家的“小路”,卻修築了一條條通往人民富裕、祖國強盛的康莊“大路”。

回首過去,我們爲幾十年來櫛風沐雨、晝夜奮戰所付出的辛勞,收穫瞭如今鐵路事業的發展而感到無怨無悔,倍感欣慰。企業爲我們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願意顧大家而舍小家,甘願爲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添磚加瓦。我相信只要努力工作,我們的人生價值就會在愛崗敬業、積極進取、拼搏奉獻中得以實現,就一定會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出最美的樂章。

遙看銀河,斗轉星移。我突然有感而發,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有些人不正像月亮一樣默默無聞地爲他人奉獻嗎?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彼此都會感到一絲溫暖,這就是月的內涵,也是所有築路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