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7篇

好文2.7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碎片化的我們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7篇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篇1

爲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以科技創新爲第一生產力引領了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漸漸的,我們的喜怒哀樂全來自互聯網,我們的所作所爲也受互聯網的影響,我們不再適應傳統的生活、逐漸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我們不知不覺在心態和認知中發生改變。

碎片化的時間作息是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首要產物。古時候傳統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已被社會發展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引領人們的時間。每當互聯網上出現了某一熱點,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事去一探究竟。由於互聯網的普及,工作離不開電腦,爲了趕報告熬夜也是常有的事。我們的時刻表不再是按計劃一成不變,我們會因各種互聯網引起的興趣打亂節奏,從而導致時間的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有利於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但碎片化的作息對身體將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

碎片化的社交是移動互聯網發展最出彩的組成部分。我們不再按照傳統上結交朋友的步驟,不再需要深入瞭解每個人的背景,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交友軟件的出現,使我們只要“搖一搖”或“搜尋附近範圍”便可與許多陌生人打招呼,三言兩語間便成了朋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我們社交不被地域所限制,碎片化同樣意味着“全球化”,我們可以透過網絡與世界各地的人暢談,不拘泥於種族、性別,也不侷限於談論話題。移動互聯網通信的快捷,也同樣使我們能夠隨時隨地與人聯繫。碎片化的社交雖然使我們交友圈更廣、更便捷,但正是這個碎片化的“廣泛”使我們輕而易舉暴露了自己的賬號與狀態給不曾深度瞭解的陌生人,這也將導致網上越來越多的受騙者,同時創造了廣闊的舞臺給心懷不軌的人。

碎片化的閱讀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全世界的熱點都在此分享,爲了博人眼球、吸引點擊率,網絡媒體總是誇大事實,對報導加以選擇,這便使我們閱讀不全面、碎片化。因爲紙質書籍的不便捷,蜂擁而至各種閱讀軟件,方便了我們隨時閱讀,也導致我們因不連貫通讀而不能通曉真意,而且碎片化的閱讀軟件對視力有一定的傷害。

種種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構成了碎片化的我們。雖然碎片化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必然傾向,也更適應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但我認爲不能全然摒棄傳統上的“完整”的我們,做到“完整”與碎片化的相輔相成,才能成就更好的我們!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篇2

一聽到碎片化這個詞,有些人可能會不禁發出疑問:“什麼是碎片化、碎片化又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碎片化在不知不覺中已悄然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爲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少有人有時間去過“慢生活”,總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無法讓自己慢下來,與此同時“快生活”所帶來的困惑接踵而至,越來越多的人沒有時間去享受閱讀、購物、放鬆自己,於是碎片化生活便應運而生。年輕人會在上班的車廂、地鐵裏捧着書看的津津有味,這其實也是碎片化閱讀的一種,抽空逛逛淘寶購物、刷刷微博閱讀一篇好的文章,當許多同學在課間、午休時嬉笑打鬧而一些同學早已用這些零散時間完成了很多的回家作業,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高效的碎片化的學習呢?碎片化已無處不在,它使我們零碎的空餘時間變得充實,讓我們能夠合理的利用時間。

這樣看來,碎片化的生活似乎好處多多,但是過於碎片化的生活則會給我們帶來困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一種感受:當自己在寫一篇文章或讀一本小說時,忽然有其他事情必須要去完成,等你回來想在繼續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無法接上之前的思緒了,這就是因爲之前的思緒已經被過於“片碎化”,從而亂了頭緒。有人也許因爲工作繁忙、學業繁重要用兩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讀完一本長篇小說,雖然小說讀完了,但由於閱讀時間過於碎片化小說中的情節已失去了連貫性,有些章節由於閱讀時間過長在看下一章時對上一章的故事情節已不是那麼的清晰,因而失去了小說中環環相扣、充滿邏輯性的精彩,也就無法得到當你知道了小說結局與你猜測的結局大相徑庭時的那份驚喜,也失去了閱讀小說的一部份樂趣。

雖然如此,可碎片化的生活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使零碎的時間化零爲整,更好地提高了工作、學習效率,碎片化的生活你又何樂而不爲,坦然接受呢?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篇3

當下的人們,不時徜徉於社交軟件中,在指尖方寸裏培養着所謂的思維。他們滿足於一篇篇公衆號裏的雞湯,在一條條的推送裏認爲自己學到了許多,又或許驚詫於轉發量極高的新聞,也並不知道是真是假。他們的思維,粉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那些不同的聲音,是吹向不同方向的風,將他們吹成一株株搖擺不定的草。輿論倒向哪裏,思維便與之相隨。這是我們常說的“碎片化思維”。碎片化思維是真正的思維嗎?我並不這樣認爲。化整爲零易,化零爲整,重新形成深度思維,卻十分困難。

正如《網絡素養》中所言,“互聯網內在的狂亂和膚淺的特性被植入我們的神經系統”。大部分的人,看到似乎有理的說教便輕點食指加入收藏夾從而再不會去看。在這個淺嘗輒止的過程中,我們缺乏思考。限於字數,推送等碎片化資訊往往缺乏學術性,停留在皮毛,概念的鋪陳導致我們“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且推送沒有考據,其真實性無法被保證。我們形成了觀點,卻不是自己的觀點;缺乏思考的思維,甚至構不成真正的思維。柏拉圖在《斐德羅篇》中寫,他們的心是裝滿了,但裝的不是智慧,而是智慧的贗品。在一道道贗品大餐中,碎片化思維帶來了整體的浮躁,它使我們產生了不去思考的慣性。缺乏思考而浮躁的碎片化生活,如蜻蜓點水,沒有實際意義。

在形成思維的過程中,思考是必須的。《莊子·齊物論》裏有這樣一個故事,齧缺向王倪提出了三個問題,“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然則物無知邪?”王倪三次都回答了“吾惡乎知之!”我們都不知道別人所說的知道是不是不知道,而只有在思考的過程中,才能使最終的結論漸漸明晰、沉澱,從而形成思維體系。塔夫茨大學的兒童發展學教授伍爾夫認爲“思考需要花費時間,這是具有閱讀能力的大腦的寶貴特性之一”,碎片化思維消磨了這一寶貴特性。人們對於生活中的現象、新聞,一味旁觀而不追究本質與真假,這樣的生活是危險的。然而碎片化思維也並不是完全負面,是由於我們的不深入思考、不分辨真僞而使其弊端被放大。懂得思考的重要性的人屹立於山峯之巔,依賴碎片化思維的人只能搖搖晃晃地漂浮在雲汽裏,遇到真正的問題便因缺乏基石而急墜而下。

從某種角度來說,碎片化思維確實可以提高人的知識水平。人們可以有選擇性地汲取權威方發佈的資訊。但那是建立在系統學習、有思考和分辨的習慣的基礎之上。碎片化思維可以填補空隙,卻永遠不可能取代完整的、深入思考的時間。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著作《專注的大腦》中說,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直接塑造了我們的思維。

碎片化思維是華而不實的衣殼,只有碎片化思維的人只能泛泛而談,卻無法究其根本。從形而上學的角度看,我們正在從知識的培育者退化爲互聯網叢林中資訊的採集者與捕獵者。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跨出碎片化思維的.泥淖。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有深度的思維,它賦予我們正確認知、積極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巨大的資訊浪潮裏堅守自己的主見。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篇4

什麼是碎片化生活啊?一看到作文題,我有點摸不到頭腦,於是,拿出手機,開啟百度,搜尋關鍵字,經過點擊查閱,我恍然大悟,哦,我剛纔做的這一切,竟然就是一種典型的碎片化生活。

和我們的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生活相比,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的通訊方式是寫信、發電報、打傳呼公用電話,我們現在使用智能手機打電話、發短信、發微信、視頻聊天;過去大家手捧書籍、字典等紙質資料查閱資訊,現在我們手捧手機之類的移動工具透過百度、谷歌等網站搜尋查閱;過去出門揣着地圖冊,現在靠手機裏的各種導航軟件指路;以前得外出吃飯,外出買東西,現在用手機點外賣點網購,“藍精靈”“黃精靈”“紅精靈”快速神奇的送到家。這樣的不同實在太多太多,生活在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現在的模樣,無論接受還是不接受。爸爸媽媽也試着嘗試過在週末的某一天關掉手機電腦PAD外出,希望能遠離電子產品的打擾,然而,在開啟手機之後,迎接他們的是一堆麻煩:親戚朋友發現一天聯繫不到他們,都擔心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一個接一個的電話各種報平安,快遞送貨找不到人,某羣裏的重要通知錯過了,老闆的電話沒接……我呢,發現英語單詞不認識卻沒有帶字典,要查作者的背景資料沒有了百度無從下手,想要請請教其他同學,發現除了微信好像沒有其他的聯繫方式。我們出生在碎片化生活時代,大人們回憶的以前的事情很難體驗,我覺得有效地使用好“碎片化時間”才更有意義。

我會在上下學的公交車上,開啟手機看看新聞,瞭解一下國家大事,瞭解一下天下大事,雖然是碎片化的資訊,但是也使我的資訊更廣博,讓我能夠了解外面的世界;

週末或節假日外出時,我會隨身攜帶電子書,在各種等待的時間裏閱讀,也許我無法投入長篇鉅著中,但是我還是透過短小輕鬆地片段累積閱讀量,娛樂和放鬆自己。當然寒暑假我還是會去啃長篇鉅著的;

在一段緊張的學習之後,我會開啟微信幾分鐘,和小夥伴們聊一會兒,雖然是碎片化的交往,可是如果沒有這種交流,我小學時的好朋友可能都再也沒有了;

在一段緊張的學習之後,我還會開啟透過手機搜尋我喜歡的音樂,跟着唱一段、跳一段,讓自己好好的休息。

在碎片化生活中,我希望我不但可以享受高科技的現代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而且還能發明出將這些碎片完整化的神奇方法,用碎片組成一個完整的傳統體系,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篇5

難得有閒的週末,午後我一個人在家,窩在沙發裏拿起借了很久還沒看的《命運的魔術師》翻看起來。面前的茶几上左手一杯酸梅汁,右手一盤媽媽臨出門切好的哈密瓜,看看書,吃吃水果,很是愜意。

看得起勁時,手機鈴聲響起,我不耐煩地接了起來,“您好,向您推薦地鐵沿線的精裝修房,可自住可投資。”還沒等他說完,我沒好氣地說:“買不起!”直接掛了電話,繼續看書。

纔沒過多久,手機再次響起,“玥玥,功課做完了吧。”媽媽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用的不是疑問句而是肯定句。“這幾次數學測驗成績都不是很理想,把上次買的數學教輔做一套鞏固一下,我過會回來幫你批改。”還不等我反對直接和我byebye掛了電話。我認命地埋頭做起數學卷子來,經過近一小時地”奮戰”終於完成了。我舒了口氣,繼續看書。

纔看一會,手機鈴聲又討厭地響了起來。這次又是誰,我非常惱火,抓起電話就大聲吼道:“誰啊?”爸爸疑惑的聲音從電話裏傳來:“你吃錯藥啦,吼什麼吼!帶狗狗下去溜溜,到時間了。”我無奈地牽“奶茶”出了門。想看會書咋這麼難,我嘴裏不停地碎碎念着。出去一圈回來後我也沒心思再看書了,躺在沙發上發呆。

不久,媽媽回來了,看到我情緒不佳地樣子,走過來捏捏我的臉頰問:“誰惹你啦?擺個臭臉。”“還不是你們,好像都能掐會算,一個接一個給我派任務,想看會書都那麼難。上次借的書到現在沒看幾頁。”

媽媽不禁莞爾一笑,“纔多大點事,想看書還不容易嗎!”“每天這麼多事,哪有空。”我嘟起嘴。“現在學習任務重,整段的時間是不多。但每天還是有很多‘碎片’時間可以利用呀,你想想看。”我低頭沉思起來。腦海裏浮現出了一些場景:早上,上學路上常能看到一邊走着,一邊背誦着筆記的學生。地鐵上也時不時能看到聽英語,背單詞,看新聞的上班族。這不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的真實寫照嗎!媽媽看我的臉色”陰轉多雲”,笑着說:“你只要會安排,時間就象海綿裏的水,去擠總會有的。”

現在的我已經很適應碎片化的生活了。早晨,洗漱吃早飯時我會同時聽聽新概念英語,晚上運動放鬆時我會聽聽時事新聞,洗澡時是我的聽音樂時間。出門我會帶上電子書,隨時拿出來看會兒。最近我又發現了個好東西——-聽書軟件,這下徹底把我的手和眼睛都解放了,在路上也能用耳朵看書了。

碎片的時間每段看着很少,但只要會管理利用,堅持下去,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如果你不信,就趕緊試試吧!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篇6

不得不承認,在當今社會,忙碌已成爲一種常態。而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正逐漸演變成爲一種大衆閱讀的趨勢。然而,擁有五千年曆史的燦爛中華文化,難道要在這短短140字中傳承下去嗎?

碎片化閱讀,看似爲終日奔波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人們藉助網絡,以最迅捷的速度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求知慾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滿足。可是,當我們仔細審視身邊的那些低頭族,便不難發現,那些忙裏偷閒使用手機閱讀的人,以看微博裏的段子,和看網絡上流行的小說者居多。經歷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鼎盛時期後,21世紀最搶眼的文體——段子,趁虛而入了。曾經有人調侃,“早上開啟微博,有一種君臨天下審閱奏摺的感覺。”而這種比皇帝上朝還繁忙的行爲,多數時候卻是無意義的。

碎片化的閱讀,勢必會導致碎片化的思想。你無法奢求140字的微小說能表達出10萬字鉅作的內涵;那些爲了博人眼球故意誇大其詞,甚至傳播虛假新聞的所謂內部新聞,也不見得具有傳統新聞行業的公正報道和深入思考。當人們都僅僅從事物的表象入手,變得不求甚解;當人們都人云亦云,瘋狂的在朋友圈轉發,喪失了主觀判斷的能力,人們的思想已經在一步步走向碎片化了。

史學博士廖峯說:“人或成爲碎片化資訊的奴隸。”我想,這帶有預言性質的警示就快實現了。曾經攜一卷好書,溫一壺陽光下酒;如今帶一個平板,蹭WiFi瀏覽。越來越多的好書被塵封在歷史的書架上,原因卻可能僅僅是因爲字太多。人們正在逐漸喪失閱讀的習慣,中國人均閱讀量不及發達國家一半。一個不願意讀書的民族,憑什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透過瀏覽大量資訊來開闊自己的眼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沒有人因爲知道的八卦新聞多而被視作“家”。而現在網絡上流傳最廣的,恰恰是那些毫無意義的新聞。於是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學者提出了“不知情權”——即“我有權選擇不知道”,以此達到抵禦碎片化閱讀的目的。然而,我們真的需要讓碎片化閱讀發展成爲一種需要抵禦的洪流嗎?

閱讀本無所謂對錯,正所謂開卷有益。可是面對碎片化閱讀日趨嚴峻的現實,人們也不得不擡起垂在屏幕前的頭,仔細思考一番了。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篇7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大世界,世界各地都遍佈了像蛛網一樣的網絡,從而把我們這個世界碎片化了。

現在的世界,時間是碎片化的,學習是碎片化的,讀書是碎片化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碎片化的,但多張碎片又可以拼湊成一個有一個整體。

每一節課下課後的10分鐘是一個時間碎片但又十分短暫,但是,一個又一個10分鐘,就可以拼湊成一個又一個一小時,我們可以依靠這一個又一個10分鐘,寫完一項又一項的作業,看完一本又一本的書。

現在的世界裏,幾乎人人手機不離手。起牀後的時間都由一個個碎片組成。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而是拿起手機,看看今天天氣好嗎?溫度幾度?之後還不是刷牙洗臉,開啟微信、QQ,看看有沒有新的消息,昨天發的朋友圈有沒有人點贊、發評語。今天有沒有什麼新聞。不管你現在是匆忙與否,手機都不離手,“手機”,這個東西,就像塗了強力膠一樣,粘在人們的手上。人們也看得津津有味,無法自拔。人們的生活都由手機裏一件件碎片的事件充實着。

曾經的我在寫作業時也有同感,每當手機裏傳出“滴滴”的聲音,我就開啟手機,完全忘記了自己還要寫作業。

就這樣,我寫作業的時間也被碎片化了,時不時地看一看手機,和同學聊聊天,他一句,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得可開心了。可是,我寫作業的時間也被這些聊天給浪費掉了。

時間是碎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碎片化的,我們要學會如何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拼湊在一起,成爲一整塊的時間。而我們也可以用這一大塊時間來做許多許多的事。

學習也是碎的,當我們在讀一本書時,本有充足的時間來讀完它,可是,我們卻又被差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只能先放下手中的書,做完其他的事再來看我們喜歡看的書。

碎片化的事無處不在,就要看如何把這些碎片化東西相互結合,結合成對我們有幫助的一大塊知識。

就像複習時一樣,筆記本上記錄了許多碎片化的資料,要學會把這些知識融在一起,就會匯聚成一大塊我們需要的知識。

雖然各科學的都不同,但是也是要聯繫的,這不也是碎片嗎?一個碎片,纔會有另外一個碎片,無數個碎片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