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正月十五點紅燈習俗

好文2.18W

過年點燈是習俗,家家戶戶在大門前掛花燈、點紅燈,或左或右,或多或少,但總是要有的。開始點燈的日子,鬧元宵的各種“節目”就正式開始了 ,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敬神送年,又另是一番鬧熱。鬧花燈已就進入一個高潮了,但無論何時何地鬧元霄都離不開“燈”與“火”。陸游詩《丁酉上元》描述成都燈會:突兀球場錦繡峯,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舊時,未出嫁的姑娘不能隨便拋頭露面,一年四季深鎖閨閣繡樓中。惟有元宵燈節可以自由上街觀燈,所以燈會又堪稱古時中國的狂歡節。家家戶戶懸燈結彩,男女老小通宵觀燈。都人士女,麗服靚妝,滿城錦繡,滿街珠翠,熱鬧非凡。青年男女若邂逅於花燈之夜,還演出一幕幕風花雪月的浪漫故事。如朱淑貞的”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就說的少年心事。那時的鄉下,小孩提個西瓜燈、蓮花燈,拉個用一根線拉着可以跑的兔兒燈 就是很進階的了。兔兒燈是用 幾根竹篾綁出兔子的骨架,然後糊上綿紙,在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尾巴等部位塗上不同的顏色,再裝上四隻小木輪,裏面插一支短短的蠟燭,這就是一盞憨態可掬的兔兒燈。元宵晚上的天色剛剛擦黑,小夥伴們就提着燈,牽着燈,一路歡笑地上街了。小孩提着花燈到處逛,若花燈不小心燒着了,倒是一件喜事,說是有發財之意。可是,小娃娃還是會傷心地哭,惋惜那失去的燈,失去的歡樂。月映大地,燭光在胖嘟嘟的兔兒燈裏搖曳,亦真亦幻,心裏是前所未有的歡愉,燈裏滿是年的甜味,腦子裏醞釀着來年的.美夢。

正月十五點紅燈習俗

除此之外,流行於全國許多漢族地區的還有點天燈的節日風俗,。舊時從元日夜晚起,每家每戶在屋樓上用長竿懸掛燈盞,通宵達旦,稱“天燈”。而在四川,農曆正月初八、初九,人們多在屋子中堂掛一盞平安燈。同時各寺廟、會館、街坊鄉人也要在大門外或空曠之處點起“天燈”;民間認爲點天行可以驅除不祥,保佑清靜平安。

我記得雙河場、柏林木橋一帶都有點天燈的習俗。雙河場中街的黎少卿(黎培根家)、董範儒(董宗遼家)、學校旁的王茂修(王庭英家)年年都是要點天燈祈福的。在門前空地上,埋上一根高大筆直的朝天杆,往往是杉木杆,將燈掛到杆部的橫木條上,名曰“點天燈”。燈爲木製方形,用綿白紙裱糊,內置清油碗爲燈。夜燃日息,要一直點到正月十五之後。古往之時,臘月十六就要立燈杆,點天燈。而今已簡化到正月初六到初八才立杆點燈了。正月十六倒燈杆,熄天燈。此外,柏木橋、周林盤、董河壩、李巷子也都有點天燈的。故爾在元宵節之夜裏,環顧四周,星星點點的天燈,與明晃晃的月光交相輝映,燦爛的燈火,人間天上,令人難忘。有的人家還用曬席搭我燈棚,內供奉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的牌位,講聖諭的先生也在此時登臺開講,勸人積德行善。比之現在講的五講四美更易深入民心。

現在十分有名的自貢燈會,就是承傳了每年正月初六到十五的天燈會的形式,發展變化而來。自貢當年有每年正月初六到十五的天燈會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的燈棚即天燈廟,也稱天燈會,是道教祀玉皇立燈杆的場所。天燈廟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他是道教中地位最高、職位最大的神,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天地人間一切禍福。廟上燈杆用木杆做成,高達數丈,農曆臘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六日舉行天燈會,臘月十六立燈杆,點天燈,正月十六倒燈杆,熄天燈。立燈杆點天燈和倒燈杆熄天燈,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天燈會期間,信衆向玉皇禮拜,給天燈獻油,乞求保佑平安,免遭災禍。“時代不同,鬧元宵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人們祈求幸福生活的意義是相同的呵。

元宵夜空明明滅滅的焰火,開放得燦若繁花,一束束明豔的花球在晴朗的夜空中綻放, 然而一切的美好總是易逝的,好夢難尋,離人斷腸,燦爛得輝煌,枯萎得也迅如流星。在那煙花短暫的美麗之後, 一切復又迴歸沉寂,只把落莫留給這漆黑的夜。你我一定忘不了的那些一起長大的人,那些一起度過的夜,那些一再煥發的光影。於是,傷心人的淚水,便浸透了那輪見證過世間無數悲歡離合的元夜之月,那一份清冷與淒涼。而我想到的是雙 河場,那早已被污染,早已消逝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