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致女兒的信

好文2.35W

致女兒的信1

女兒:

致女兒的信

親愛噠,每次想到你,心裏就會有一點點的疼。像風拂過樹梢的微顫。

時間過得真快。將你捧在掌心的餘溫猶在,而掌心裏的你已然成長爲青春少女。

總是覺得你那麼好,無法用庸俗的甜蜜和諂媚來表達。你那麼完美,簡而言之:秀外慧中。對媽媽來說,有女若此,夫復何求?

一路追隨你迅疾如風的成長,也一路呵護着、擔心着。恨不得將所有人生成長的經驗與得失都嫁接與你。熱切期望你的人生從此能少些挫折,多些通坦。明知不可爲,仍爲之!父母的愛也因此變得絮叨而沉重。

那,長話短說吧!

一:不要近視,因爲你有這世上最美的眼睛;

二:愛護牙齒,齲齒會讓笑和吃這人生兩大美事變得委屈;

三:拒絕變胖,因爲女胖子沒有青春。這是媽媽人生最痛的經驗,沒有之一。

(以上三點都是要表達同一主旨,即內外兼修。內在美和外在美同等重要。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開掘你金子般的內心。內外兼修、齊抓並舉是每個女生的必修課。)

四:盡最大努力學習,在學業上達到自己所能企及的最高成就。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這是所有女生開啓幸福人生的不二法門;

五:善待他人的善意。因爲你的好,才能收穫如此之豐。要一路前行,也要少留遺憾;

六:關於wuli韜韜,他完全不是做我女婿的菜。原因有二:大10歲,年齡差距太大,太老了!綜藝節目現場表現證明其智商堪憂,水準線下。(但是他的確挺帥)

林林總總,先寫到這兒。紙短情長!下次再敘!

媽媽

致女兒的信2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簡析

《致女兒的信》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課文, 本文作者面對14歲女兒提出的問題不迴避,而是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闡述了愛情的真諦。“新課標”指出學生透過語文基本實踐,逐漸加深語文與生活的關係,是貫穿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主線。本冊第二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感受人類精神的思維,豐富的情感,閃光的思想,同時體會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本課則是詮釋愛情本質及應用書信體委婉說教的重要課文。

作爲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一件任重道遠且艱難的工作。物慾橫流的今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對青少年尤爲重要,不僅關乎他們的未來成長,更關乎和諧家園的創建。所以,本課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嘗試。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學習“怒不可遏”等詞的應用,體會主旨,掌握應用書信委婉說教。

2 過程與方法:帶領學生讀課文,看資料,觀VCD,討論交流,感悟愛情的意義。

3 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體會真摯的愛情,理解幸福需要智慧。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理解“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三位一體的關係。

難點:理解幸福的前提是智慧,智慧的前提是“努力”。

 三、教學方法:

《新課標》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有效的訓練技術,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據此本課採用實踐式,啓發式,形象圖畫式,質疑式方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趣。語文教學要重視知識的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如果只依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要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絕非易事。我將採用多媒體模式一的教學手段,增添直觀感,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學法指導: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應用親自動手法,角色分配法,比較法等進行“探究性學習”。透過質疑,討論解決問題。透過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訓練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教學步驟設計

第一環節是創設情景,借歌德的名言匯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好奇和遐想,然後應用兩個反問匯出“愛情”,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爲了配合上課的氛圍,將課題改變。要求學生板書作者和介紹作品,訓練勤於動手能力,培養細心態度。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作到有的放矢。課前對學生愛情觀的調查也不容忽視。以活動的形式把對愛情的認知寫到紙上,與下文的探索形成對照,最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階段,全體師生分角色朗讀,訓練團結協作能力,提高情感朗讀水平。對字詞的掌握設計三種方式,改變字詞的傳統教學爲活動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速記能力,更能化苦學爲樂學。第三環節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設計學生喜歡的方式跳讀課文,複述內容,總結主旨。在複述中,引導學生獲知“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並啓發思考三者的關係?啓發時在黑板上畫出心型圖案,從直觀上激發學生思考這三者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關係。難點的突破採用了質疑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智慧和幸福的關係。第四環節,主要運用資料助讀和觀看VCD,讓學生從直觀上更形象更全面的理解的愛情的多種表現形式。第五環節,我用現身說教引導學生講述父母的愛情和對此愛情看法,幫助同學們正確看待:平凡是愛,瑣碎是愛,吵架是愛,患難是愛,偕老是愛。到此,一篇課文的重難點全部突破。但真正成功的一節課還需提高寫作能力,點睛一筆,掌握書信委婉說教的方法,最後佈置作業考察對愛的理解和古詩詞的運用。

致女兒的信3

教學目標 :

1、理解這個民間故事的巧妙構思,理解文中個別語句的含義。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好處。

3、多角度、有創意地解讀故事。

4、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5、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學生有對課文學習的主動權,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把這一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給學生一些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透過問題深入理解,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歸納、整理自己所發現的問題。

教師要引發學生從另外的角度解讀課文,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教師可以利用這篇文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教師準備:

摘錄三個片斷製成投影片。

學生準備:

看至少一部古今中外愛情名篇。

教學過程 :

一、設疑創設情境

課一開始,我作了如下設計:無論哪個時代,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新鮮的話題。歌德也曾說過: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但正處花季年齡的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麼是愛情?或許我們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中得到些啓示。

受我的問題的觸動,學生開始思考了。

二、引導學生質疑課文

在學生思考時我適時提出瞭如下要求:請你從課文中的字詞句、文章表述形式的技巧、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對文章的感悟等方面理解、體會本文,嘗試運用 假如、列舉、比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等方法發現問題。

於是學生開始閱讀課文,尋找問題。

在留給學生10分鐘閱讀思考時間後,我提醒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疑惑或看法,並對本組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學生討論時,我旁聽了幾個小組的討論,發現由於前一段時間的訓練培養,詵多學習小組都注意到了對本組同學所提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小組的記錄員也都作了記錄。

三、組織學生討論疑問

各學習小組討論整理問題之後,我讓小組的記錄員把本組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去掉相同的問題,學生共提出了這樣七個問題:

1、作者爲什麼不直接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而是給女兒講了一個故事呢?

2、透過這個故事作者告訴了女兒什麼是愛情?

3、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4、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爲智慧的人的時候?

5、上帝由駁然大怒、怒不可遏到久久地佇立凝視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6、爲什麼說愛情高於上帝?

7、愛情除了忠誠,死後會有心靈的追念,是否還有其他?

在學生板書時,我一邊看一邊迅速歸納、整理學生的問題,我發現這七個問題,其中第4題是文中句子的理解,第2、3、5、6題是對文中故事內容的理解,第1題汲及表達技巧,第7題是文中故事的拓展理解。於是我讓學生先說對第4題的理解。在三位同學的互相補充後,學生有了以下的理解:這句話意思是隻有智慧的人才懂得什麼是幸福,才能明白自己是否幸福,作者這樣說是在提醒女兒當愛來臨時需要保持理解,這樣才能享受到愛情帶給你的幸福。接着我又引導學生透過理解故事來思考2、3、5、6題。

四、課外資料延伸課文

學生有了共識後,我又補充問學生故事爲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學生王促晨說這正好說明真正的愛情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我接着他的話說王促晨說得真好。是啊,真正的愛情是一輩子的忠誠,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會時時心中追念,但是除了這以下還有其他嗎?作者在最後提到以人的方式去愛必然還包括其他故事所沒有提到的愛。處在花季年齡的你們必然有一些關於愛情的看法,你能說說你的愛情觀嗎?

不知是由於羞怯,還是由於希望自己的回答不令同學鬨笑,學生們都低着頭,靜靜地不發一言。爲了使學生不感到尷尬,我出示了三段文字(三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中的關於愛情的片斷),並對學生說:其實在坐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會經歷愛,所以關於愛情的思考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古今中外的許多小說都在探討這個話題,你們愛看的武打小說裏也有許多愛情觀。大家看看投影片上的三段文字,這是金庸先生三部作品中的愛情觀,看看你欣賞哪一種?你是否還另外的見解?你能結合其它愛情作品談你的觀點嗎?由於這些片斷出自學生最喜歡看、最熟悉的作品,因此看完後,大家都開始了議論。

五、寫箴言拓展課文

最後我又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用箴言的形式寫出來作爲禮物送給同學。

六、總結

看了一些同學的箴言,在下課前一分鐘,我作了總結:老師今天從同學們中瞭解了許多愛情的箴言。最後我想把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成熟的愛情並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致女兒的信4

達標訓練

1.蘇霍姆林斯基,是________(國別)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代表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本文選自________。

2.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忐忑( )( ) (2)宿願( )

(3)一抔( )黃土 (4)剎( )那間

(5)怒不可遏( ) (6)繁衍( )

3.理解句子“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爲有智慧的人的時候”的深層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下面一段文字與本文一樣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詮釋愛情這個問題的,讀完後,說說你對於愛情的理解。(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釋)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裏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後,他垂頭喪氣地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爲只可以摘一株,便很仔細的挑挑揀揀,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請結合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跑過冬天

——寫在女兒成人之際

原馳

牧牧:

還記得你5歲那年的冬天嗎?每天清晨,爸爸總是帶着你到離家不遠的公園裏跑步。

最初,你跑一兩圈就累了,停下來,央求着爸爸,不要讓你跑了。但是,爸爸說不行,你必須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還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來。

冬日清晨,公園裏寂靜無人。路邊的楊樹早已剝落成禿枝,在寒冷的空氣中抖動。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氣化成一股股白霧。漸漸地,你跑熱了,脫去的黃色毛線帽在手中隨着你的運動在花壇周圍畫出了一圈流線。於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運動。

如今,你要成爲一個成年人了,即將接受成年洗禮。

你會在某個夜晚,從大地仰望天空,一顆流星劃過,轉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說,那就是人生。在時間的長河中,一生就只是那麼短短的一瞬。

當你生命開始的時候,你與所有的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可當你進入社會的時候,你與所有的人都不同。

或許,你會遇到疾病,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論遇到什麼樣的疾病,都不要放棄與它的抗爭,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禦,但生活可以選擇。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鍛鍊身體,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

或許,你會陷入貧窮。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精神。節儉是永恆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幫助窮人。

或許,你會遭遇失敗,須知人生歷程,逆境多,順境少。故凡事要運用智慧,竭盡全力。社會只看你的結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過程,即使失敗,切勿自棄,社會不同情眼淚。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或許,你會落入孤獨。堅定的攀登者總是孤獨前行,在情感的孤獨中要守住自我,珍愛自己,五湖明月在,漁歌總有時。

相貌與生俱來,一個人的美麗不是給所有的人看的,也不會是所有的人都會看着你美麗。支撐美麗的是品德、氣質、文化。

衣着要整潔協調。如果有錢,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華貴;如果有時間,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複。

因爲有了生命,時間纔有了意義;因爲有了時間,生命纔有了延續。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擁有的每一天的時間和金錢。

盡一切人生之責!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上帝給予你的人生苦難和責任,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經天那樣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讓它來吧,你已經開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氣擁抱你的人生!

人生會有許多冬天,跑起來吧,不要停下,跑過冬天!

父親

(注:此時作者的女兒18歲。)

1.開頭兩段寫了一件什麼事(用一句話概括)?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從哪些方面給了女兒哪些具體忠告?這些忠告最終可歸結爲哪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作者創設情境,用形象的比喻闡述人生的短暫,自然貼切,你是怎樣看待人生的呢?請仿照作者的寫法,把你所認爲的人生描述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埋怨爹媽沒給自己生一張好臉蛋;有人說“鳥靠羽毛,人靠衣裝”“三分身材,七分打扮”,你是怎麼認爲的呢?請結合作者的看法和自己的身份談談你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會有許多冬天,跑起來吧,不要停下,跑過冬天!”一句中“冬天”比喻什麼?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達標訓練】

1.蘇聯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關於愛的思考》

2.(1)tǎn tè (2)sù (3)póu (4)chà (5)è (6)yǎn

3.這句話飽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本文看,在異性或愛人之間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機警,纔可以和諧相處、共創幸福。

【能力提高】

1.略

2.提示:“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兒的信》中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纔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纔會使人感受到幸福。然而,尚處青春期的我們,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沉實的愛情的。

【開放探究】

1.回憶女兒五歲那年冬天在父親的鼓勵下堅持晨跑的事。作用是將生活中的冬天與人生的冬天兩種意義巧妙融合,自然地引出對即將成年的女兒的人生忠告。

2.從七方面給予忠告,即遇到疾病、陷入貧窮、遭遇失敗、落入孤獨時切勿自棄,愛惜自己、自珍自守;處理好相貌、衣着、時間與生命的關係。具體忠告略。可歸結爲正視人生苦難,盡一切人生之責。

3.提示:此爲仿寫題,應該在句式、修辭、所創設的情境、感情基調等方面與原材料相一致。答案略。

4.提示:判斷的理由要做到兩結合:一是結合作者的看法,以免偏離大方向;二是要結合自己的身份,避免泛泛而談,架空分析。答案略。

5.“冬天”比喻人生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希望即將成年的女兒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戰勝一切苦難,用微笑和勇氣擁抱人生的思想感情。

致女兒的信5

這篇文章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女兒提出什麼是愛情這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之後,認真地就此問題寫給女兒的信,信中,作者給女兒講了一個動人而又有詩意的故事,藉故事深入淺出地回答了什麼是愛情這個一語難盡的複雜命題。

一、文章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你的問題使我心情非常激動到從中萌發出你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的萌芽)交代了寫信目的。

第二部分:(從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平靜到但愛情卻成爲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借祖母瑪麗婭之口,透過一個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可以分爲三個層次。

第1層:(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平靜到從未有過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詳細敘述我問祖母什麼是愛情的經過。

第2層:(從什麼是愛情?在上帝創造世界時到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祖母瑪麗婭講故事。

第3層:(從這就是愛情到但愛情卻成爲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祖母瑪麗婭在故事的基礎上對愛情進行的引申與闡釋。

第三部分:(從這就是愛情到文末)作者在祖母瑪麗婭的基礎上進一步生髮,更深刻地闡釋了愛情的豐富內涵。

二、文章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1、角度巧妙:

什麼是愛情?這是一個非常複雜而深奧的命題,要想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而且是給十四歲的女兒回答這個問題,的確讓人有些爲難。而作者卻巧妙地選取了回答的角度:

⑴不正面回答,讓祖母瑪麗婭說話,並真誠地袒露: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平靜。我也同樣問過什麼是愛情,以過來人親歷的口吻說話,講述故事時也不忘將過去的我穿插其中,拉近了與女兒的心理距離。

⑵不長篇宏論,用簡單的故事作答。作爲一名教育家,作者深知十四歲孩子的趣味所在,沒有枯燥的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理論,而是選取了孩子感興趣的童話故事,看似簡單,實則匠心別具。

2、構思精彩:

⑴開頭暗示,結尾點睛:

故事開頭說,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並教他們傳宗接代、繁衍子孫;最後,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爲人、但尚未成爲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前後對比,凸顯出人之區別於動物的關鍵。

⑵同中有變,起伏有致:

故事以上帝三次視察人間爲敘事框架,對這三次視察的描寫在重複中又有變化和遞進:從人們的目光裏,上帝分別發現了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無以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故事最後再次強調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態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佇立凝望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上帝態度的前後對比,意味着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於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後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與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於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寓意深刻:

文章主體部分的故事並不令人費解,但故事背後的寓意卻耐人尋味。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在人的眼睛裏先後讀到了三種東西: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作者將它們放在一起談論,是別有深意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異性之間很容易產生愛慕之心,但歲月和生命是對愛情的最大考驗:只有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忠誠、能超越死亡的心靈追念,才配得上稱爲真正的愛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發現了美和力量,人間的摯愛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體現。故事中,上帝沒有創造愛情,是因爲它僅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愛情的無法毀滅和上帝的沉思離去,正說明了人將永遠不會再淪爲動物,將成爲自己人性的主宰。

4、描寫細膩: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作者每次都進行了細膩的描寫。有個性化的語言:好呀!看我不懲罰你們纔怪!從現在起你們就要變老。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將消磨你們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爲烏有!五十年後我再來,看看你們眼睛裏還留存着什麼東西,該死的人你們老得還不夠快嗎?該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還要來,看看你的愛情還能變成什麼樣!有傳神的神態: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久久凝視。還有上帝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描寫:窩棚旁坐着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裏是一片成熟的穀物。而在他們旁邊放着一隻搖籃,搖籃裏躺着個熟睡的嬰兒。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裏一片金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不管是語言、神態還是景物描寫,每一次都精細刻畫,給故事增添了感染力。

致女兒的信6

《致女兒的信》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詮釋愛情本質的一篇文章。作者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別具匠心地用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來回答十四歲的女兒提出的“什麼是愛情”的問題,闡述了“只有經得起時間礪磨的忠誠,能超越死亡的心靈追念,才配得上稱爲真正的愛情。"尤其是文章結尾說:“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爲人、但尚未成爲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這些話都很好地解釋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爲真正的人”的含義:真正的愛情遠遠高於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爲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誌。

16歲的天空有月亮,有星星,有歡笑,有淚水,我想應該還有朦朧的愛情吧。可能那也不能稱爲愛情,它應該是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某種物質吧,我至今不能給它一個名稱。

《致女兒的信》中,作者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解釋了愛情的真諦。這對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是非常好的清醒劑。因爲,現在的我們都有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的現象,也有些人開始希望自己像青春偶像劇中一樣,來一場浪漫的愛情。但他們知道愛情嗎?難道,眉來眼去就是愛情?難道,手牽手逛街就是愛情?難道,甜言蜜語就是愛情?如果你認爲這就是愛情的話,那天下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失戀者了。如果一定要說這是愛情的話,那這也是劣質的愛情,就像劣質巧克力,只有瞬間的甜蜜。而不像真正的愛情──優質巧克力,甜蜜中有苦澀,使你更加珍惜這品嚐的機會,使你更加地回味無窮。

愛情並不需要轟轟烈烈,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在她需要溫暖時,送上一杯咖啡,在他需要安慰時,送上一個擁抱,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情。而現在的青少年,只是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慾望,硬是把愛情這頂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到頭來,卻都是一場空。

所以說,我覺得愛情是要一生來經營的。真愛不在一朝一夕的,而是永遠的。這是我讀了《致女兒的信》後的感受。

致女兒的信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初步思考認識“愛情是什麼”這個問題。

2.體會用童話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3.學會前後照應、層層推進的敘述手法。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打算把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點放在學生“學”上,儘量使教學過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程序相吻合;採用師生討論的形式,研討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真正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預習要求:

自讀課文,準備說說自己的體會,並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或不同的看法。

教學步驟:

一,談話(要點):

同學們滿十四歲了嗎?

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說過什麼是“愛情”嗎?

你們能否試着回答“什麼是愛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義,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麼是“愛情”?(過渡到課文)

透過預習,你們已經閱讀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麼?(複述課文內容)

這我接到上這堂課的任務時,在可供選擇的許多課文中,我毫不猶豫地選了這篇!因爲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女兒的信》時,非常感動。我不止一次地給我的處於青春花季的學生讀這些充滿父愛的信。開頭的幾句話我至今還能背誦——‘親愛的女兒:你提出的問題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經14歲了,已經邁進開始成爲一個女人的年齡時期。你問我說:“父親,什麼叫愛情?”我的心經常爲這種思想而跳動,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個小孩子交談了。進入這樣一個年齡時期,你將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個明智的人,你纔是幸福的。’……”

你們怎樣評價這位父親?

(引出對作者的介紹)

二、關於蘇霍姆林斯基(選自拙著《走進心靈》)

作爲飲譽全球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滿童心的真誠人道主義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創辦的帕夫雷什中學聯繫在一期的。蘇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規律總是這樣的:五點鐘就開始起來寫教育日記,一直寫到八點鐘;然後,他便來到校門,以親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學的孩子。學校上課期間,在校長辦公室裏是很難找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不過,在教室裏、體育館裏、學校養蜂場或教研組會議上倒是可以見到他。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又來到校門口,以深情眷戀的神情目送每一個孩子回家……在帕夫雷什中學,每一個學生都不怕校長;相反,蘇霍姆林斯基在哪兒出現,哪兒就會有一羣孩子圍上來和他說笑。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彷彿永遠年輕的身影,人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長期受着傷病折磨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曾以連政治指導員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戰場,因身負重傷而被擡下戰場,兩塊彈片一直殘留在他的胸部。儘管這樣,他仍然一刻不停地從事着教育實踐與教育科研,因爲他實在太愛他的學生了。爲了直接與孩子打交道,他放棄教育局長的職位,而甘願當一名校長和教師——在他擔任校長的同時,他一直還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他與學生朝夕相處,在教室中給他們上課,在假日裏帶領他們去郊遊,他甚至還曾和學生一起去荒無人煙的小島探險。他稱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爲“我的孩子”。正是由於他幾乎整天都泡在孩子當中,所以他對孩子們瞭如指掌,經他長期觀察並跟蹤記錄起成長曆程的學生共有3700多人!

1970年9月3日,還不到52歲的蘇霍姆林斯基陰殘留在胸部的彈片侵入心臟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仍然懷念他的孩子們,渴望回到學校去,同孩子們在一起,聽孩子們的笑聲。他雖然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卻給後來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專著、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小說和童話故事。他的著作被稱爲“教育百科全書”。

這位偉大而充滿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前言中這樣深情地寫道:“在一所農村學校身不離校地工作32年,這對我來說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孩子們,所以考慮很久之後給這本書題名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認爲,我是有這個權利的。……我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愛孩子。”

(展示圖片)

三,生研討:

你最深的體會?

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你不理解的問題?

……

(這一部分是課堂的主體部分和高潮,我無法預想和預設會出現什麼情況,或者學生會提出什麼問題。但我會重視學生研討中出現的任何生成性問題,並與學生對話。)

四,教師發言:

(這一部分內容實際上是適時穿插在和學生的對話中)

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達抽象的感情和道理。

前後照應和層層推進的寫法。

爲什麼說人是“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巴萊特對勃朗寧的愛。金嶽霖對林徽音的精神之戀……

五、總結:

請學生起來說各自的收穫。

教師:過十天,我將去江蘇江陰華士學校參加一個國際研討會,將再次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同學們準備讓我帶幾句話給她嗎?

課堂實錄《給女兒的信》

音像出版社要給我製作課堂實錄的光碟,於是上週我借班上了一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女兒的信》。應該說,這堂課上得不錯,現場文字記錄的鐵皮鼓直說感動,他還說當我說下課時,他感到很驚訝:怎麼這麼快就下課了。但是我決定重上一遍,因爲我突然想到,應該讓我自己班上的學生隨光碟“面向全國發行”!

當我給學生們說這個想法時,全班學生興奮得不得了,掌聲幾乎要把房頂衝破!我說:“若干年後,如果你們想年李老師了,想念同學們了,便拿出這堂課的光碟看看!甚至你們老了以後,還可給你們的孫子放這光碟說,看爺爺(奶奶)當年讀高中上課的情景!”同學們哈哈大笑。

今天下午,我和學生乘車來到四川省電教館。說實話,上課之前,我根本沒有關於這堂課任何具體設想,我追求一種課堂的生成性,一切看學生的現場反應,在隨機進行相關的引導。只有一點非常明確,這堂課一定要一切圍繞學生轉,真正體現出尊重學生,寓引導於對話之中。儘管上週的課也不錯,但我不想重複那堂課的具體程序,也不可能重複,因爲學生不同嘛!

我們在攝像室坐好了,正準備上課,教科所吳老師突然走進來說別忙,原來她認爲學生統一穿校服色彩太單調,她建議同學們可以把校服脫了,讓學生穿在裏面的毛衣、春秋衫的色彩露出來。學生們聽話地紛紛脫下校服外套,於是,我眼前的學生變成色彩繽紛起來。

攝像師給我示意可以開始上課了。於是我對同學們說:“好,咱們上課!”

隨着值日生朱雅蘭一聲響亮的“起立”,同學們齊刷刷地站了起來,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看着我。

我審慎地鞠了一躬:“同學們好!”

同學們齊聲喊:“老師好!”

“謝謝!請坐!”我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新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叫《給女兒的信》(我一邊說一邊轉身板書:“給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作者是蘇霍姆林斯基。那麼這篇文章咱們怎麼學呢?作爲一篇自讀課文,主要是自己讀,看看有什麼感悟,什麼問題或者什麼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交流,分享,李老師呢,就和你們來作一些探討,也和大家分享。”

從學生的閱讀程序來說,他們接觸一篇新文章首先克服字詞障礙。本來,我當然可以給學生列一些可能不認識的字,但我想,我以爲他們不認識的字,他們就不認識嗎?恐怕不一定。而且,我以爲他們認識的字,恐怕他們也不一定能夠認識。再說,這個同學不認識的字,可能那個同學不一定不認識。反之亦然。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學生自己說,他們在閱讀中遇到過那些不認識的字。

於是我又說:“我們接觸一篇課文首先是從接觸字詞開始的,那麼我要問,哪些同學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然後查過哪些字詞?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們沒有,李老師就要問你們了。”

黃泳第一個舉手:“我查過‘抔’。

我問:“在什麼課文地方?要說清楚。”

“在課後練習裏,‘讀讀寫寫’的第三個字。”她說。

“哦,在這兒,讀什麼?”我問她。

黃泳說:“pou”

“讀幾聲?”

“二聲。”

“很好!”我又問全班同學,“同樣是這個字,查過的舉手。”

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我笑了:“呵呵,不少呀!哪些同學在沒有讀這篇文章之前就認識認識這個字?”

無人舉手。

“哦,沒有。”我說,“那麼,你們還查過哪些字呢?”

依然無人舉手。

“沒有啊?”我說,“這就是說本文的字你們都認識了?好,那李老師要考考你們了。李老師有點疑惑要問大家――看第15自然段第四行。我請一個同學讀一下‘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經蓋起一……’,後面這個字讀什麼。”

有同學舉手了,我說:“別舉手!我抽一個同學起來讀――請餘鑫同學來讀。”

餘鑫站了起來,很自信地讀:“dòng”

我說:“很遺憾你讀錯了,這個字應該讀zhuang。一‘幢’!我知道你以爲自己能夠讀正確而沒有去查。那麼有沒有一個dòng字呢,有的,但是寫法不一樣。”

有同學插嘴:“那是一個木字旁,再加一個東。

我點點頭:“對!我們四川人很容易把一‘幢’讀成一‘棟’!以後可別讀錯了。李老師還有一個字要考大家,第八段第二行‘在他們目光接觸的……’”

有同學忍不住小聲讀了出來。

我趕緊制止:“不要說!我請馬雯婕讀。”

馬雯婕讀:“剎(cha)那間。”

我問:“她讀對了沒有?”

鄭毓秀急切地站起來說:“應該讀sha!”

更多的同學說:“應該讀cha!”

“對!應該讀cha!”我肯定地說。

看着有點不好意思的鄭毓秀,我接着說:“不過,鄭毓秀雖然讀錯了,但透過這麼一糾正,你印象就比較深對不對?我問大家,這個字有沒有讀sha的時候?”

同學們說:“有!”

我說:“對,這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剎車’的‘剎’便讀sha。但在這兒讀‘剎(cha)那間’。還有沒有其他的字?沒有了啊?一會兒我說不定還要考你們的,呵呵。我要強調的是,查字詞時我們往往容易去查那些沒見過的字,而我們經常所見的字讀錯了卻不知道。”

字詞解決了,應該正式進入課文了,我一直堅持認爲,對一篇課文的閱讀應該從學生開始,而不是從教師開始。如果從教師開始,就應該是教師提出什麼重點什麼問題或者展示什麼多媒體課件,無論這些問題或課件設計得多麼好,這一切都是着眼於教師怎麼“教”!而在我看來,自讀課文更多的應該着眼於學生怎麼“學”!因此,我決定從學生的感受開始進入這篇課文的教學。

我對同學們說:“這篇文章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同學們讀了一遍以後你們第一個感覺是什麼?有什麼想法?大家不妨談談。”

鍾雪飛把手舉了起來:“我覺得一般的父親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對他女兒這樣說的,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卻對他女兒談什麼是愛情,很不一般,他和一般的父親不一樣!這點我印象特別深。”

我問:“和鍾雪飛有相同感覺的舉手。”

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我說:“看來多數同學有和鍾雪飛一樣的第一感覺。那麼我有一個問題,你們可要實話實說――你們在14歲有沒有想過愛情?放心,李老師不會問你具體是怎麼想愛情的。”

大家忍住不笑了,同時紛紛舉手。我一看,絕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

我說:“把手放下!嗯,多數人想過。但想過以後又問過父母的同學,請把手再舉一下?”這次卻只有四個同學舉手。

“好,我們請舉手的四個同學談一談,當你們在父母面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們的父母是怎麼說的?蘇暢,你先說好嗎?”

蘇暢說:“我問過父母,他們說,現在問這些做什麼,長大了就知道了。”

大家笑了,我也和同學們一起笑了。

我問汪洋同學:“你的父母怎麼回答你的呢?”

汪洋同學說:“我媽給我講愛情是世間很美好的一種情感,然後說她和我爸那樣就叫愛情。”

大家又笑了。

“那麼,王楠楠的父母又是怎麼告訴你的呢?”

王楠楠說:“我是和爸爸閒聊時問到的,他告訴我,每個人所經歷的都不一樣,愛情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要靠自己去體會。”

然後我請黃泳說,黃泳回答:“其實是我媽媽給我講的,她說每個人所面對的愛情都不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情,要看你怎麼處理。”

我說:“我覺得這四位同學的家長都不錯,都能真誠面對孩子的提問。只有蘇暢的父親回答得好像比較敷衍一些。呵呵!不過還好,沒說你小小年紀怎麼就喜歡胡思亂想。”

大家都笑了起來。

“可是,”我話鋒一轉,“爲什麼只有四個同學問了爸爸媽媽呢?其他同學也想過愛情爲什麼沒有問過你們爸爸媽媽呢?”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敢。”

我說:“不敢?如果問又會怎麼樣?好,我們現在就想像一下,如果你們問爸爸媽媽,估計他們會怎麼說?”

李運舉手站了起來:“我父母會花四個小時來教訓我!”

大家笑了。

“嗯,你的家長可能會說你現在別想這些!是吧?”我問。

李運說:“是。”

楊曉梅站了起來:“我的媽媽會說,你這麼小的年紀,像這些幹啥,還不好好學習!我知道我如果問了,我一定不會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我說:“是啊,爸爸媽媽不說,可是你們會想呀!並不因爲沒有人回答你們就不想愛情了。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會開放,到了秋天果實一定會掛滿枝頭,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呀!我覺得你們,包括多數同學都很現實,知道爸爸媽媽不會回答,所以輕易不會去問這個問題。在中國,很少有父母像剛纔四位同學的家長這樣開明。李老師也有一個和你們一般大的女兒,你們猜猜,李老師的女兒問過我沒有?”

學生齊聲說:“問過!”

“沒有!”我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外,大家笑了起來。

我繼續說:“我就知道你們會猜錯。呵呵!但是在我女兒十四歲的時候,我主動給她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寫的這封信,爲什麼?大家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覺得女兒在慢慢長大,我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對待自己女兒一樣,也主動告訴我的女兒什麼叫愛情。”

略微停頓了一會兒,我說:“剛纔幾位同學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還是有有區別的,比如,第一,在表述形式上,你們家長都給你們講道理,而蘇霍姆林斯基是用講童話的形式。第二,你們父母都講每人的愛情不一樣,但是既然是都是愛情就有共同的特點,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講的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情感。現在我們看看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講愛情的。下面同學們把課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歡,欣賞的語句勾出來,或者不懂的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交流感想,或者提出問題,李老師一會兒也給同學們談談我的體會。”

教師裏一下安靜了,同學們都開始快速閱讀課文。我一邊巡視,一邊繼續提醒:“你特別欣賞的句子。甚至你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勾出來。不懂的問題也可以記在那兒,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學生繼續默讀。

幾分鐘後,我說:“好了,很多同學都看了一遍了,咱們交流一下。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個句子一個詞,最能打動你的……都可以說說。哪位同學先來說一說?”

汪洋同學舉手了,她站起來說:“這句話特別打動我――‘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爲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這句話我覺得寫得很真實,每個人都會死,但在生的時候有過愛情,愛情就會透過你的生命延續。

汪洋的回答真實地反映了她的理解,這個理解我認爲是正確的,不過我感到還不完整。本來我可以幫她補充,但我想還是讓學生來補充,於是我說:“汪洋對這段文字印象比較深,同學們對這句話還有沒有不同的理解或補充?”

鍾雪飛舉手站了起來:“我覺得這句話還有一個意思,有了愛情兩個人才能走到一起,這樣才能夠延續後代,這也是生命的一種繼承。”

我說:“對,我同意鍾雪飛的補充,他的補充很重要。我也談談我的理解,愛情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東西,但不僅是精神的東西,它有着生物性的基礎,也包含了人的自然結合,包括人類的生生不息。有了愛情,纔有相愛的人之間的結合,纔有了後代。但是我們今天談論愛情更多地是讚美精神的東西,因爲我們是人!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絕大多數人不過就是幾十年,但愛情是永恆的。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已經死了多少年了,但是他們因愛而化作的蝴蝶一直飛翔到今天!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因此,人不免一死,但愛情的力量卻永遠延續下來。”

李文思舉手了,她說:“第15自然段有這樣一句――‘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一種無以倫比的美……’我是第一次聽到用‘無與倫比’這個詞形容愛情,我對這個詞有了感覺,就是愛情居然能夠產生這樣強大的魅力!”

讓學生自由發言,並非取消教師的引導。理想的境界,是學生和老師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進,同時,教師又不知不覺地引領着學生。這裏的關鍵,是教師要善於捕捉契機――敏銳地發現學生髮言中和文字重點的結合點或鄰近點!說實話,在課前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教學難點,就是這篇文章很容易上成以“正確認識愛情”爲內容的主題班會!我提醒自己:必須上成語文課,儘可能引導學生在認識愛情的同時,又注意課文的文學性或者說寫作藝術。因此,在這之前,雖然表面上我和學生在輕鬆地聊着,但實際上,我一直在關注着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我在等待,等待着學生自由交流和教師主動引領的最佳切入口。現在,李文思的發言讓我心裏一亮:機會來了!

我說:“李文思的發言很好。她指的這個語言點是上帝的第二次發現。那麼,我們不妨暫時停留在這裏研討一下,我們圍繞上帝看到的東西來看一下,課文說‘上帝在他們身上看見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和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我想問,上帝這樣‘看見’過幾次?”

同學們七嘴八舌,有說兩次的,有說三次的。

我要同學們注意看課文字身,然後多數同學說“三次”,於是我說:“至少有三次,是吧?同學們馬上這三次找出來,看看上帝三次看見了什麼,看見的是不是同樣的東西。”

同學們立即仔細看課文,認真地找了起來,同時同方同學之間不時小聲議論。

有同學說:“第一次看到的是愛情。”

我和他們碰撞起來:“看到的是愛情?不對吧?那是大天使對上帝所見的解釋和概括。”

同學們繼續尋找並思考上帝三次究竟見到了什麼。

我和學生一起找一起分析:“第一次是什麼?‘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與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看到的是什麼?”

同學們齊答:“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

同學們說:“還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樣的東西。”

“對!”我繼續引導,“但是三次同樣的美在他的眼裏是有沒有區別呢?或者說三次有什麼不同?書上有的,你只需要扣住這句話的語言。第一次看見的美是什麼?”

有同學插嘴:“愛情。”

“這是大天使給他概述的呀!”我笑了,然後繼續追問,“上帝自己看到的`是什麼?”

多數同學回答:“不可理解的美。”

我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對,在這兒作者想說的是,上帝的眼光漸漸地表現了愛是一種美,一種力量。這種美在人類看來是很常見的,但在上帝看來是‘不可理解’的,因爲他從未見過。上帝一想,他是無所不能的呀,爲什麼他沒看到過這東西呢?作者這裏說,上帝發怒了。爲什麼要發怒呢?”

同學們紛紛說:“因爲人類未經許可就發明了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我引導學生看書:“用書上的話說,就是‘因爲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那麼,上帝第二次看見的對象變了沒有?”

同學們齊答:“沒有。仍然是美和力量。”

我說:“但是換了一個定語……”

同學們說:“無與倫比!”

“對!”我說,“就是李文思剛纔說的‘無與倫比’。那就是說,五十年過去了,愛情褪色了沒有?

同學們說:“沒有。“

我說:“這就是說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愛情變得更美了,無與倫比。這就叫什麼?“

同學們說:“忠誠。“

我感慨地說:“是呀!忠誠就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無與倫比的美!這是上帝第二次所見。那麼,第三次呢?上帝第三次來了以後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未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他看見了什麼?

“沒變。還是……”同學們七嘴八舌。

“還是什麼?”我追問。

同學們大聲說:“美!”

“但‘美’前面加了一個定語。這定語是什麼?”

同學們說:“‘不可理解’。”

我故作不解:“怎麼還是‘不可理解’?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這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後舉手回答,這兩個‘不可理解’有什麼不同?”

何思靜舉手回答:“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爲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但第三次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我說:“我同意何思靜的理解。也許上帝最初認爲,愛情只有人活着的時候纔有,爲什麼死了,還有一種憂傷的美,憂鬱的美,上帝不可理解,而且是和過去同樣的力量,因爲他有‘心靈的追念’。雖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那麼再看前兩次上帝看到愛情後是怎樣的表情?第一次書上怎麼寫呀?”

同學們說:“‘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

同學們說:“第二次是‘上帝怒不可遏’。”

我說:“第三次呢?照前兩次的推論,應該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麼樣?我請一個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唐強舉手起來朗讀:“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看着他們,然後深深地沉思着走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我說:“本來我以爲唐強要讀錯一個字,呵呵!大家猜猜,我估計唐強要錯那個字?”

同學們笑了:“‘佇立’的‘佇’!”

“對!”我說,“但唐強果真很強!沒有讀錯“佇”。“

同學們笑了。

“這個字很容易讀錯的,有同學可能會讀成’chu’。”我繼續說,“這句話很重要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我和學生一起朗讀:“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看着他們,然後深深地沉思着走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讀完之後,我對大家說:“那麼怎麼理解上帝的這種思考?你們想一想,他當時在想什麼?爲什麼蘇霍姆林斯基要說‘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爲什麼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麼?爲什麼他後來離去了?爲什麼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議論一下這些個問題。”

同學們分小組研討,氣氛很是熱烈。

幾分鐘後,我說:“好了,一起交流一下,我們怎麼理解這句話?”

路遙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就是愛情,但是上帝覺得他卻不具有,所以就比較惱火,他不是全能的。作者認爲,只有擁有愛情纔會成爲真正的上帝。”

我說:“好,這是你的理解。還有沒有其他理解呢?”

趙瑞雪說:“我們這個小組的看法是,因爲上帝是在想,既然人類能夠創造比他自己創造的更美的東西,那就讓人稱爲上帝吧。所以說人就成了上帝。”

我趁勢幽了她一默:“就是說你們不用我來領導了!”

大家笑了起來。

楊曉梅說:“我認爲,上帝這是對於愛情的妒嫉,因爲他和人相比,人創造的更美,然後他同樣也羨慕愛情,這句話就表明愛情戰勝了權威。人才是上帝!”

我說:“很好,其他同學呢?還有沒有新的理解?”

戚西川說:“我們這個小組認爲,上帝給了人類思索,當他發現了愛情比自己的力量更強大,更有力量的時候,那就只有無奈地走開了,再發怒也沒用了。”

鍾雪飛說:“我覺得這畢竟是一個童話故事,我想他可以深刻地反映了愛的力量是無以倫比的,愛情是不可戰勝的,因此他離開了。”

我說:“你們說的我都同意,但我最近讀了以後還有一點新的體會――想不想李老師說?”我故意賣了一個關子。

同學們的聲音震耳欲聾:“想!”

“想?呵呵,其實你們不想我也要說!”

同學們爆笑。我特別喜歡這種輕鬆的氛圍,這種氛圍特別能夠激發我的靈感。

於是我說:“我覺得上帝在這兒在思索,是在想,我無論採取什麼辦法都不能征服人類的愛情,而且連人都死了,愛情居然還存在。因此他很無奈地離去了。不過,上帝除了無奈之外,我想還有感動。這樣的愛情,我不能主宰,還是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於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爲了精神可以獻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當然更包括愛情!因爲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嚴,是不可戰勝的。從這點上講,凡是人性的東西,精神的東西,都是不可戰勝的。上帝都不能戰勝的,你想戰勝,這不是很狂妄嗎?”

那一刻,教室裏一片肅靜,同學們似乎都可上帝一樣陷入了對愛情的沉思。

我頓了一下,又問:“同學們還有沒有什麼問題?包括寫作上的問題。比如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好,李運舉手了。請李運起來說說。”

李運說:“這篇課文引用對話比較成功,對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李老師:“我認爲,對話不但推動情節,還……”

汪洋站了起來:“同時我理解也是層層遞進。”

我說:“好,請汪洋同學展開講講,好嗎?”

汪洋說:“先說愛情的美和力量,然後引申到更高層,‘忠誠’,然後再進一層,‘心靈的追念’。這些都是透過上帝和大天使的話對話完成的。”

我說:“對,層層深入,把對愛情的認識引向深入。剛纔李運說對話把情節引向深入,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作者並沒有全像我們說的,全都是層層深入。”這裏,我有意想和學生碰撞一下,在碰撞中引導,“你們看,作者的語言有沒有重複的?是哪些句子?找出來。”

同學們開始重新看課文。不一會兒,何思靜舉手了。

何思靜說:“是這幾句,‘他們一會兒看天,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傳情’。後面還有,也是這樣重複的。“

我問:“你說爲什麼蘇霍姆林斯基會這樣表達?”

何思靜說:“因爲愛情是一種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東西,不能用語言告訴對方,他們之間的愛,就是這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說:“很好,愛情,不用語言的,而且愛情就是這麼簡單,就是‘在金黃色的麥田前,時而望望紅豔豔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們看,這是多麼樸素,又是多麼美好!現在,像這種一種古典的愛情方式已經很少了。並不是說在大街上接吻擁抱,生怕別人不知道,這纔是愛情。其實,愛情是很簡單的,不過就是看着自己心愛的人。”

教室裏一片寧靜,孩子們還小,但他們顯然也被愛情打動了。講到這裏,我突然有一種感動,不知是蘇霍姆林斯基美好的童話感動了我,還是學生純真的理解感動了我,或者是我產生了什麼美好的聯想,甚至也許是我心靈深處某一根柔軟的情弦被撥動了。我突然想到一首歌,並忍不住對同學們說了出來:“突然我想到一首歌,這首歌我不會唱,大概就是叫《浪漫的時刻》。”

同學們紛紛點頭:“知道,知道。”

我說:“何思靜會唱嗎?你可不可以給大家唱一下?”

何思靜輕輕地唱了起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

歌聲把所有同學都感染了,漸漸地,全班同學和着何思靜的聲音一起唱道――

……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裏的寶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

歌唱完了,大家鼓掌。

我的眼睛潮溼了,鼻子開始發酸,但我儘量抑制自己的情緒,儘可能鎮定地說:“雖然李老師不會唱,但每一次聽到這首歌都很感動,愛情就是看着對方變老,仍然愛他。像這樣的愛情,雖然少,還是有的。前次裴丹同學的作文大家還記得嗎?她說她爸爸媽媽每次上街進商場,爸爸都把媽媽的手牽着。愛情有時候就是牽手。不需要太多的語言,更不需要海誓山盟!”

同學們沒有說話,都看着我,每一雙眼睛都在感動,都在思考。

停了一會兒,我問:“對這篇文章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對蘇霍姆林斯基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趙瑞雪問:“蘇霍姆林斯基女兒只有14歲,作者爲什麼就說她跨進了‘成年女性’的界限?”

這個問題我當然可以回答,但我先問同學們:“有沒有同學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金薇說:“因爲是在蘇聯嘛,蘇聯的女孩早熟一些。14歲正是青春期,所以他說女兒成年了。”

我笑了:“我基本同意你的說法,他說14歲是‘成年’的年齡。其實不光是蘇聯,在我國,14歲也是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嘛!我看到的另一個版本上這一句是這樣說的:‘你跨進了女人的行列。’還有沒有其他問題?”

蘇暢:“最後一句我不太理解,‘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爲人,但尚未成爲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我說:“好,哪位同學給蘇暢講一講?”

李文思說:“我覺得,作爲一個真正的人,他的情感是很豐富,所以他作爲一個完整的人,他一定擁有愛情,懂得愛,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思索沒有擁有愛情,是很可悲的,就不是真正的人,而只是一個生物。”

我說:“我覺得你說的有點道理。有沒有補充的?大家注意,這裏說‘但尚未成爲真正的人’,也就是說前面所說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是一種生物罷了。你雖然成了人了,但還不是真正的人,沒有智慧,沒有情感。其實從生物的角度,動物也知道繁衍,但是人與動物不同,人類的繁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的。只有人才有愛情!蘇霍姆林斯基在另一部著作中這樣寫道:愛情的種子,要在我們的青少年性心理成熟以年很久就播到他的心田。中國家長對這個觀點可能覺得不可思議。蘇霍姆林斯基解釋說,所謂愛情的種子不時談情說愛的技巧,而是培養人的尊嚴感的過程,培養忠誠、義務、使命感,培養人性美,培養人的責任感的過程。這句話說得非常好,爲什麼蘇霍姆林斯基要在女兒14歲的時候跟她談愛情?因爲不僅僅教女兒懂愛情,而且是教她懂真正的愛情,懂得做人應該具有的責任感,培養女兒的人性美。現在我問一個問題:你們讀了這封信以後對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楊曉梅說:“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很好的爸爸,但我覺得愛情不僅僅是說出來,更要做出來,不應該刻意地去追求,不應該把‘忠誠’說出來。有許多人把忠誠掛在嘴邊,最後還是不忠誠。因此,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不應該把忠誠說出來,而應該讓女兒以後去實踐。”

金薇反駁:“我覺得楊曉梅理解不對,因爲這是大天使說的,並不是夫婦表現出來的。”

本來從這裏可以開始許多觀點交鋒,但遺憾的是,課堂時間快結束了。所以我不得不說:“這個問題,楊曉梅的意思是忠誠應該用行動來體現。這個觀點本身還是對的。金薇不同意你的說法,可能其他同學還有其他想法,或者還有更多不同的觀點。李老師這裏不作結論,下課以後我們還可以繼續爭鳴。好嗎?”

我非常明顯地感到,透過這堂課,同學們對蘇霍姆林斯基充滿了敬意。於是我說:“還記得我第一次見你們的時候談到對我影響非常深的兩個人?一個蘇霍姆林斯基,一個是――”

不等我說完,同學們大聲齊說:“陶行知!”

我向孩子們展示了幾幅照片:“看,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非常英俊!”

當蘇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透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時,同學們一片驚歎,他們的確被蘇霍姆林斯基的英俊征服了。

我充滿感情地說道:“蘇霍姆林斯基從心靈深處特別愛孩子。他還寫過一本書,題目就叫《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與孩子一起郊遊,他擔任校長,同時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堅持上課。他後來是工作崗位上心臟病突發,被擡上擔架,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回來。我特別感動他的一些細節。他每天早晨都來到學校大門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着孩子們一個一個走進校門。曾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學後這樣寫道,我在這個學校發現了一個祕密――在這所學校裏,孩子們不是怕校長的,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在什麼地方,總有孩子圍上前去,每當這時候,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純真的笑!”

教室裏再次進入一種神聖的沉靜……

我繼續說道:“再過一個星期,下週星期一,我將去見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我們1998年第一次見面,已經六年不見了。李老師要去見他,你們有沒有什麼話要我帶給這位當年幸福的女兒?李老師一定帶到!”

同學們一下子沒有思想準備,但都在認真地想着。

我說:“這樣吧,下來以後你們想好了,每個人寫一張紙條交給我好嗎?”

同學們大聲說:“好!”

攝像是給我做了一個時間已到的手勢,於是我對同學們說:“今天咱們這裏上課,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信,說實話,我在上課時忘了我是在給你們上課。這堂課勾起了我的回憶,我過去教過的一個學生,她的孩子要讀小學,來找我想讀一所非常好的小學,我說沒問題,成都幾所著名小學的校長我都認識的。當我接到她的電話時,我感慨萬千!當年我給他們那批學生講蘇霍姆林斯基的時候,他們和你們一般大,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他們成了爸爸媽媽,有了孩子,孩子都讀小學了!我想,你們正在一天天長大,再過若干年,你們也會迎來自己的愛情,迎來自己的家庭,並有自己的孩子,說不定李老師還會教你們的孩子;到了那一天,李老師會從你們孩子身上看到你們的影子!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這樣的人生多麼富有詩意!但是,只有真正懂愛情的人,纔會擁有這樣詩意人生!”

同學們自發地鼓起了掌,這是這堂課最熱烈的掌聲!

掌聲中,我對同學們說:“下課!”

學生仍然熱烈鼓掌……

致女兒的信8

【教材分析】

《致女兒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自讀課文,作者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身爲父親的作者沒有迴避,沒有敷衍,更沒有說教,而是用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聯繫,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從而啓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這篇課文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文所涉及的話題“愛情”對於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但還未必真正懂得愛情。學生如果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可由於中學生“涉世未深”,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上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一方面使得情感內斂的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有人指點迷津。而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因此,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和鼓勵,讓他們放下包袱,輕鬆參與到討論中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積累“忐忑、繁衍”等詞語和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②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這個民間故事的巧妙構思,體會故事背後的寓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學習聯繫西方文化背景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②透過蒐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啓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2.透過討論去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理解愛情的真正含義,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1.對一些含義較深的抽象的語句,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將問題分解變細。

2.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轉變的特殊階段,由於缺乏充分的生活經驗,對於愛情本質的理解會有些困難。

教學方法: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

教學內容與步驟: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同時蒐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讀課文,思考:上帝在創造了人後,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作者爲什麼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4、讀文時,找出含義深刻的語句或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導語: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會問你的父母嗎?(不會)可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代我們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她的父親是如何回答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寫給女兒的這封信。(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關於作者,你知道哪些?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這裏,將學生蒐集到的有關文學常識進行交流,實現資料共享。)

2、利用屏幕顯示本文的生字、詞,找學生讀並要求在練習本上寫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後對正,再交流釋義遇見困難的生詞。

3、讀文反饋:(用屏幕顯示思考題,找生回答)

讀中領悟故事的寓意,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策略。)

(四)讀後交流,合作探究:

1、學生組內交流思考結果。

2、班內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疑難之處。

(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並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體現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學生間的對話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

(五)品味語言:

學生齊讀最後的兩段。

師:這幾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其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品味。請再讀課文,找出這樣的語句並揣摩其含義,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與組內的同學交流。然後班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提示:結合“研討與練習二”進行。)

(透過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對愛情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拓展延伸:

1、交流學生蒐集到的歌詠愛情的詩詞和名言警句。

(透過這一環節,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加深對愛情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愛情是如此的美好,那麼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請大家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在此引入對“早戀”的探討,引導學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別走入“早戀”的誤區,從而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七)小結:

師:愛情是美好的,可中學生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嚐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正象文中所說的: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爲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送給大家一句話: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鬆的。(屏幕顯示)

課程進行到此,你應該對愛情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那你認爲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呢?請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利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愛情的認識。)

(八)佈置作業:

1、積累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和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把自己對愛情的認識寫在日記中。

(爲了讓學生將課堂的學習熱情保留到課後,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設計此作業。)

板書設計:

(本着簡潔、直觀、醒目的原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友情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時間的考驗)(死亡的考驗)

(利用這一等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愛情的真諦;利用這一不等式引導學生走出早戀的誤區。)

【教學反思】

1、“三五三”的教學模式,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在“講”的基礎上,啓發學生的“學”,使學生在讀、思、議、評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形成自學能力。然後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讓學生參與“練”,依據教材的內容練讀、練寫、練聽、練說,從而訓練思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2、因爲本篇是涉及到“愛情”,對中學生來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所以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一開始學生有些畏首畏腳,當學生開始熱烈討論時,時間顯得有些倉促,教師在這個環節還要進一步的調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致女兒的信9

教師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愛情啓蒙教育呢?這個問題一直是我在講授此課前後反覆思考的問題。

從文字素材來看,教材選用大師的優秀作品來引導孩子認識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愛情,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名篇名作也是更進階的青春期教育範本;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人文教育在知識性、科學性教育的擠壓下,面臨危險的生存境遇……“愛情話題”進入中學語文教材,實則上就是爲當前的教育補充進“情感與人文”的元素。值得關注的是今天愛情生活包容的面是無限豐富的,這種豐富性假如僅僅停留在愛情的美好這樣一個闡釋層面上,就等於是在製造愛情神話。應該有一種包容度更大的範文組合來展示愛情生活,包括論述短暫愛情和愛情失敗的篇章,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愛情的多面理解。

從教育的出發點來看,愛情教育的目的並非一味教化學生現在不是戀愛時期,而是應該讓學生對愛情有一個健康認識,讓他們明白愛情的真諦,這樣有利於他們今後處理這種關係。

課堂上的教育方式應該採用潛移默化的形勢,在閱讀中與文字及文字的作者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將愛情觀和人生觀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內心充盈着一種聖潔的愛的情感,在精神上得以提升。

致女兒的信10

一、基礎知識訓練

1、下列句子各有一個錯別字,圈出來並在句尾的括號內加以訂正。

⑴ 上帝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並且教會他們傳種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孫。( )

⑵ 他們旁邊放着一隻搖藍,搖藍裏躺着個熟睡的嬰兒。( )

⑶ 我的宿願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稱之爲生活的本事傳受給你。( )

2、根據上下句的連接關係,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水和礦物質鹽類,( )也是生物體所需要的,( )也參與軀體的組成,( )它們不能供給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二、課內語段閱讀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3至5題:

“上帝手撫鬍鬚,離開了小土丘上的老頭兒。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着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傳情……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這就是愛情,小孫子。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爲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這就是愛情,親愛的女兒。萬物生存、繁衍、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同樣,從人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爲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爲人、但尚未成爲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3、聯繫全文,我們不難看出上帝在“佇立凝視”中意識到了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請你也聯繫全文,說說人與其他生物不同在哪裏?

4、“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這說明了什麼?

5、怎樣理解“萬物生存、繁衍、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

三、探究拓展訓練

閱讀胡適的《畢業贈言》,回答6至10題:

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罷。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

以前的功課也許一大部分是爲了這張畢業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以後,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願去自由研究了。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減時,要學問也來不及了。即爲吃飯計,學問也決不會辜負人的。吃飯而不求學問,三年五年之後,你們都要被後來少年淘汰的。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後,生活問題急需解決,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又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

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才能讀書的,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凡是等到有了實驗室方纔做研究的,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樽衣節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計儀器。

至於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10面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30年可讀11萬頁書。

諸位,11萬頁書可以使你成爲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4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選擇!

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造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們自己。

再見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10年之後成什麼器。

6、這篇演講的中心是什麼?

7、這篇演講稿的思路是分四個部分講的:一是提出贈言,二是 ,三是 ,四是表達希望和祝願。

8、達爾文的例子爲了說明什麼?

9、從文中找一個句子,寫在“不要拋棄學問”這句話的後面,使其組成一個能概括全文內容的警句。

答:不要拋棄學問, 。

10、我們已是九年級的學生了,不久也將迎來畢業,你讀了胡適的《畢業贈言》後。有什麼感想?

【參考答案】

1、⑴ 宗

⑵ 籃

⑶ 授

2、雖然 而且 但是

3、人能夠創造愛情,能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

4、這說明上帝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5、這句話凸顯出人與動物區別的關鍵。如果人不善待愛情,那麼人僅僅是一個尚未成爲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6、不要拋棄學問

7、論說學問的重要 指出怎樣做學問

8、時間不成問題

9、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們自己。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