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詞好句

人定勝天的好詞好句

人定勝天,儒道哲學。古代指“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類體現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夠超越自然界。”也就是“人定/勝/天”。宋·劉過《龍洲集·襄央歌》中寫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其中的“兮”字爲語氣詞,而“人定”是一個詞。現代則多指“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自然”,因爲人類是有智慧的生物。

人定勝天的好詞好句

近義詞:人衆勝天、事在人爲

反義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靠天吃飯

內在含義

《周易》有“天、地、人”之“三才”學說。勝天——即高於“天”,重於“天”,可以理解爲“重於一切”或“高於一切”。人定——其本質上是人心安定,各守其本分。因此,“人定勝天”另一種解釋爲:“人心安定高於一切”或“人心安定比什麼都重要”。人心安定,於個人,可以創造內心的和諧,獲得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於家庭,可以做到家庭和睦、長幼有序、孝悌傳承,和諧發展。於社會,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忠、信、禮、義具備,知廉恥,知榮辱,孝親尊師,傳承良好的道德風尚,促進社會穩定、健康、和諧發展。因此,人心安定,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不是兩者的排斥對立。即便是皇帝也只稱自己爲“天子”。

趙大年先生在《環境意識和環境文學》一文(金臺隨感)中,對人和自然有過精闢論述,現摘錄如下:

“其實,華夏先哲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近來深受中外學者重視。‘天人合一’說的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類看做自然裏的一個和諧的組成部分。雖說人乃萬物之靈,但人類與萬種生物一樣,都是由大地母親哺育,靠陽光雨露滋潤,才獲得生命和生存條件的。因此,妄談‘征服自然’、‘人定勝天’,爲所欲爲,就有破壞環境和遭受大自然懲罰的危險。六年前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大家終於認識到,只有切實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經濟建設和人類文明纔有可能持續發展。這個認識,是在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經歷了無數慘痛教訓之後才獲得的。保護環境,已經成爲本世紀末和新世紀全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環境意識,是當代最先進和最科學的思想之一。”

人定勝天,其本意是人定兮勝天,不是人兮定勝天。

出處

宋·劉過《龍洲集·襄央歌》中寫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其中的“兮”字爲語氣詞,而“人定”是一個詞,那麼“定”就不是“一定能夠”的意思了。

與“人定勝天”相仿但出現得較早的成語是“人衆勝天”。《史記·伍子胥傳》有“吾聞之,人衆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一句。如此看來,“人衆勝天”就不可能被斷讀成“人/衆/勝/天”,而只能是“人衆/勝/天”。

從語法上說,“人衆者勝天”中的“者”字和“人定兮勝天”中的“兮”字一樣,都是語氣詞,它告訴人們,“人衆”兩字和“人定”兩字都不能斷讀。弄清楚了《史記·伍子胥傳》中“天定亦能勝人”的“天定”是一個詞,那麼“天定亦能勝人”

中的“定”字,不可能是助動詞,也不能作“一定能夠”的意思解釋。否則,這個“一定能夠”和後面的“亦能”二字重複,有畫蛇添足之舉。 那麼“人定”是什麼意思?“天定”又是什麼意思呢?古人認爲,在軍事較量中有三個重要因素———天、地、人,並有古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可理解爲機遇或氣候條件,“地利”爲有利的地理條件,“人和”則是最重要的,意爲衆人團結和氣。三者皆爲軍事較量中取勝的重要因素,三國時期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典範。

俗話又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人定勝天”所說的“人定”是指上述三個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同時,“天定勝人”中“天定”是指三個重要因素之一的天。《成語詞典》將“人定勝天”中的“人定”解釋爲人謀,並引用馮夢龍《喻世明言》和梁啓超《新羅馬》爲例。《喻世明言》卷九:“卻又犯着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爲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從這段文章可看出,“人定勝天”並無“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自然”之意,而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的因素比天命更爲重要。梁啓超《新羅馬》六出:“小生每念物極必反,人定勝天,怯大敵者非丈夫,造時勢者爲俊傑,當仁不讓,捨我其誰?”文中的“人定勝天”的“勝”字,準確的理解應爲“比……更爲重要”,而不是“戰勝”之意。

相關資訊

燈謎:人定勝天(打字一)謎底:二

登門就之,或人定勝天不可知?——《聊齋志異·蕭七》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荀子》

主要是涉及荀子對天人關係的'思考。荀子認爲,天地四時對人世間的安定與混亂沒有決定作用,星墜木鳴之類的天地之變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祆,也就是由君上昏亂、政治險惡等人事導致的種種反常現象;他提出人最應該執著的東西是“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在天面前,應該“錯天而思人”,也就是說不應該放棄自己應該付出的努力,而沉溺於對天的思慕當中。文章反覆論證了人透過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一觀點,一味地迷信上天、屈從於命運,不如把它當成物來蓄養而控制它,順應它而利用它。荀子認爲,放棄了人的努力而去思慕天,就違背了萬物的實情。而透過人的努力,則可以掌握自然的執行規律、法則,從而更好地掌握人類的命運。這就是荀子的“人定勝天”理論。

標籤:人定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