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詞好句

描寫雪的古詩詞積累

大地一片銀白,一片潔淨,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鵝毛從天空飄飄灑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雪的古詩詞,讓我們一起欣賞詩詞中的冰雪世界。

描寫雪的古詩詞積累

1、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問劉十九(作者: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夜雪(作者: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絕句(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6、對雪(作者: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7、別董大(作者: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春雪(作者: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9、北風行(作者: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釵。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1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1、塞下曲(作者: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12、雪梅(作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3、驚雪(作者:陸暢)

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輝。

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14、點絳脣(作者:納蘭性德)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於棧。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

時此茫茫,不覺成長嘆。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

【拓展延伸】

古詩詞寫景手法

一、動與靜的結合

在中國古代詩歌裏,詩人們爲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詩人往往獨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將形容詞用作使動動詞,是動態描寫的典範,在動詞的使用上做了不少文章。作爲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裏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爲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往往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詩人王維不愧描寫山水的高手,動靜結合是其主要寫景手法之一。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構成動人的意境。第二聯寫物,“明月鬆間照”是靜景,是所見,寫的是月光透過鬆枝灑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動景,是所聞,動靜融爲一體,構成一副清幽可愛的風景畫。第三聯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見聞交錯,“喧”“幽”互襯,頗具藝術感染力。

二、正與側的結合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瞭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題爲“石頭城”,明顯是寫“石頭城”,但詩歌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了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

三、虛與實的結合

“虛實相生”是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也是詩詞重要的表現手法。詩詞中的“虛”是指詩人透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看不見、摸不着,卻又能在字裏行間體味出的虛像和空靈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實”是指詩人描寫的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像、實事、實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與實往往是相對的,虛實相生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爲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如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虛寫叱吒赤壁的周瑜:雄姿英發,年華方盛卻卓有建樹,實寫詩人自己光陰虛擲,早生華髮,“虛”“實”對比,有志報國與壯懷莫酬之情溢於言表。

再比如歐陽修《踏莎行》正是運用“虛實相生”藝術中“虛”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悽清的離別氣氛,更好地抒發情感。上闋寫實,透過仲春之融怡明媚風光反襯“行人”之離愁別恨。下闋寫虛,想象描繪出一幅樓頭思婦圖:柔腸寸寸,千繞百轉,晶瑩的淚珠流過粉妝的雙眼,畫樓太高,且不要憑倚而望,行人在春山之春山外。透過“行人”設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像來寫愁思。妻思夫,夫念妻,畫盡人間悲歡情。

四、遠與近的結合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仰視、俯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杜牧的《山行》,前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豔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

五、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潔明快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乾淨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柳永的《雨霖鈴》這首詞爲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詩人沒有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透過對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寓情寓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爲千古絕唱。寒蟬、長亭、蘭舟,這些景物透過白描勾勒出離別的不捨,離別時的心理衝突。“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道盡了戀人離別時難捨難分的別情。自述“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直言出離別甚於常時;而冷落淒涼的秋季又是白描手法的妙用;“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成爲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六、聲與色的結合

古詩寫景常涉及聲音與顏色,這是詩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標籤:描寫 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