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週記

中秋節週記800字3篇

週記3.11W

秋風吹,斜陽照,菊花朵朵對你笑;月兒圓,月餅甜,短信祝福送祝願。願你幸福甜蜜樂無邊!健康平安到永遠!中秋快樂!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中秋節週記,供您借鑑。

中秋節週記800字3篇

中秋節週記1

每年中秋節的夜晚,和爸爸、媽媽嗎、爺爺、奶奶圍坐桌前,品嚐着滿桌的美味佳餚,享受着親人團圓的天倫之樂,

我感到生活是多麼幸福。但是,今年的中秋節,我卻過得更有意義。我在教室裏和老師、同學、阿姨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節日。

那天是星期一,老師、同學緊張地忙碌了一個下午,一切準備就緒。課桌圍成了圓形。每張桌子上都擺滿了石榴、糖果、瓜子、月餅等食品。黑板上"中秋月兒圓"的版畫給我們的教室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教室裏的燈光顯得格外明亮。

六點整,聯歡會正式開始。薛春明、建宏赫兩位小主持人走上臺,他們笑容滿面,聲音甜美,一段精彩的臺詞拉開了聯歡會的序幕。

首先是同學們齊聲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同學們深情的朗誦,把老師和幾位阿姨都陶醉了。接着,男、*分角色合誦《少年中國說》,那雄壯有力的聲音在教室裏迴盪,那少年的豪情也在我們心中激盪,朗誦到*時,老師也情不自禁地加入我們的朗誦。

緊接着,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上臺表演。那些多才多藝的同學這回可大顯身手了,一首首優美的小提琴曲,悅耳的葫蘆絲,悠揚的笛聲,讓同學們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該我和好友趙晨靜上場了,我們兩人是表演小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一上臺,我們都有點緊張,我們的心怦怦直跳,像懷裏揣了個小兔子似的,雙腿不由自主的`打哆嗦。看着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目光,我們深吸一口氣,努力使自己慌亂的心鎮定下來。開始唱了,剛唱了兩句,我就不緊張了,我還像個小演員似的,神態大方,隨着甜美的歌聲,翩翩起舞,趙晨靜動作也很自如,笑容很甜。臺下的同學們給我們輕輕打着節拍。"咔嚓"老師爲我們拍下了最精彩的瞬間。我們的歌聲剛落,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裏美滋滋的。

隨後,又有許多同學上臺表演了節目,有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故事,還有現代舞,相聲等,節目精彩極了。看到同學們興致這麼高,老師也很高興,紀老師給我們唱了一段豫劇,班主任*也給我們唱了一首自己兒時的《禮貌歌》。教室裏掌聲連連,我們幸福的笑聲飄出窗外……

中秋聯歡會過去很久了,但我記憶猶新,我不能忘記那個充滿歡笑聲的夜晚,不能忘記學校領導給我們這些身在異鄉的孩子送來的關懷,更不能忘記那次聯歡會上老師和同學甜蜜的合影……

中秋節週記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人們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我覺得今天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別圓,特別多星星,奶奶炒的東西特別多,特別香,嘻嘻!

在中秋節的前一天,我已經全副武裝,做好準備,因爲,爸爸說今年不買燈籠,要我自己做,真倒黴!首先,我先用竹子製作成一個六面四角形的燈籠。可能我是第一次,把燈籠弄得亂七八糟的,燈籠不像燈籠,鬼不像鬼,最後還是老爸幫我做好了燈籠的支架。接下來是把畫好的畫做燈籠的面,這可是我的強項啊!我“佛手”一揮,一會了就畫好了。最後,也是最難得一部分:就是做燈籠的“鬍鬚”。一開始,我剪得四不像,媽媽說我剪怪怪的,我很不服氣,但是我看到媽媽剪得“鬍鬚”非常精緻,我就好佩服媽媽。辛苦了一天,終於做好了燈籠,看着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戰利品,從心裏比吃了比糖還甜!

我盼呀盼,終於盼到中秋節當天了,我盼中秋節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爲奶奶做的大餐;二是因爲我約了同學晚上到華柏公園玩。還沒到約定的時間,我就匆匆忙忙地拿好燈籠下去了,當我走到華柏公園的時候,連個人影都沒有。果然,太早了,當我準備休息一下的時候。突然,一隻手拍了拍我肩膀說:“小鄭,你好慢啊!”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徐筠穎。後來我們拿着漂亮的燈籠到公園裏到處轉,一個肥胖和一個瘦瘦的身影閃過,嚇我一跳,原來是歐凱瑩和蔡珊玲。一開始,我們還興致勃勃地拿着燈籠瞎轉,一會逛那邊,一會逛逛那邊,開心極了!我們就把燈籠給忘了,東玩玩、西玩玩,一會玩三字經一會玩木頭人,樂極了!玩累了,就在石椅子上休息。

玩着玩着就忘記了時間,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分手,個個都回家賞月,我也不例外。還沒有到家門口,我已經聞到我家炒田螺的味道,真香!我忍不住朝香味的來源“飛”去,媽媽看到我這副摸樣哭笑不得。中秋節的大餐終於可以開吃了,一邊吃着可以辣到讓人“噴火”的田螺,一邊喝着冰冰涼涼的奶茶,真是爽到爆。

這一天我過的非常快樂,非常充實!這個中秋節,月亮更加圓,給加亮,而且更加有意義,突出了它的團圓之意。

中秋節週記3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爲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爲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爲“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爲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爲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爲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爲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

標籤:中秋節 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