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論君子議論文

議論文2.44W

君當如竹,風過不折,雨過不濁,不爭平生之榮辱,願付輝煌於一瞬。

論君子議論文

——題記

今夜,難以入眠。我坐在臺燈下,書桌上攤開的是高中第一本語文書。腦海中閃爍着幾個名字——燭之武,荊軻,劉和珍。

是什麼讓一生都未得重用的千里馬在暮年放下私人恩怨,拖着“今老矣”的身體,“夜縋而出”,踏上兇險難測的路,去見那利字當頭的君王。獨自行走在敵軍軍營的燭之武,在想着什麼呢?肯定不是鄭伯所說的“是寡人之過”。他是鄭國的子民,救自己的國家於水火之中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仕途的不如意與之相比並不值得傷神。因爲,他心中裝的是他要用生命捍衛的國家!

他是燭之武,他是君子,是用寬廣的胸懷容納鬱郁不得志的遭遇,爲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心力。

他身上有的是江湖兒女快意恩仇的.灑脫,縱酒當歌,放浪形骸。但當燕太子丹需要他爲大業獻身時,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唱。

那是的他,承襲戰國士子謀國的光榮傳統,又如何不曉得不曉得寄希望於執一匕刺秦王而改天下有多大把握呢?但他還是去了。

他抱着決然的意志,十二歲敢殺人的秦舞陽都害怕時,他從容冷靜,圖窮匕見的那一刻,他心中想的是太子丹的囑託。只是,他沒能逃過命運的安排。歷史的巨輪緩緩滾過,他只留下一把匕首。

他是荊軻,那千古一刺,足以證明他是以生命去承載恩人囑託的君。

她在“強拖出校”、“賃屋授課”的逆境之中“始終微笑着,態度很溫和”,而“待到學校恢復舊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爲責任已盡,準備陸續引退的時候”,她卻“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泣下”。她的處變不驚,有膽有識,臨死時的從容都是魯迅先生悼念她的原因。

她柔弱的外表下,是堅定不移追求真理的決心;她面對危險,卻“欣然前往”;”她時時念着的,是民族的興衰存亡……她是劉和珍,也是君子,是拿赤子之心照亮中國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