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捨生取義議論文

議論文2.25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捨生取義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捨生取義議論文

捨生取義議論文1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這是影響中國人幾千年的至理名言。孟子這裏所講的捨生取義,就是爲了正義的事業不惜犧牲生命

在中國古代的文作品中,有許多關於捨生取義的故事。如《三國演義》中的吉平,他忠於漢室,不滿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欲與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諸曹。送藥下毒的計劃沒有成功,曹操讓他招出指使之人。吉平血流滿階,痛罵曹賊,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在近代,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

中國科學界元勳,“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爲了祖國的國防事業,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帶着“相當於五個山地師”的智慧,回到中國。如果她留在美國,他必然有豐厚的物質條件,然而如果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今日的錢學森,可能只是千萬留洋學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員。

再來看外國的例子。

美國獨立戰爭時有一位叫做黑爾內森,在英軍的酷刑之下寧死不屈,最終被殘忍地絞死。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這一生唯一一件遺憾的事就是隻有一條生命獻給祖國。”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古今中外因捨身取義而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從個人角度來看,他們失去的東西是彌足珍貴的,但他們獲得的東西,卻不是用金錢可以買來的。

我們生活在與他們完全不同的時代裏,我們不會像古人那樣去“盡忠”,也不會像烈士在腥風血雨中獻身。那麼,“捨生取義”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又是何意呢?

在今天的和平環境中,我們雖不致犧牲生命,但“捨生取義”並非離我們。

他們身上那種永遠不向惡勢力低頭,爲中國發展奉獻自己一生的精神,是我們前進道路上永不泯滅的光芒!

捨生取義議論文2

千年前,一位文人寫下了一篇關於“生”與“義”的文章,千年來,這篇文章被人們傳唱,膾炙人口,於是便有了捨生取義,於是便有了無數的人們爲了正義而獻出了生命。

當我看到捨生取義,我想到了文天祥,想到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決心;想到了林則徐被貶新疆,仍抱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想到了譚嗣同面對死亡,發出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吶喊;也想到了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志向。

展望古今,歷史長河上並不缺少捨生取義的人:文天祥、譚嗣同、劉胡蘭、秋瑾……仔細想一想,爲正義而獻身於革命中的人還真不少,尤其是28歲就英勇就義的夏明翰那一句“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誓言。是啊!爲了正義,奮不顧身的人是千千萬萬的,正如同飛蛾追逐火光,追逐炙熱,絲毫不怕這火是不是會無情的焚燒着他們那柔弱的身軀!

可是,值得一提的是:取義不一定捨生,魚與熊掌可兼得?雖然會失去些利益,可生命是革命的本錢,有了生命,還會有什麼實現不了呢?

於是,我想起這樣的一個人:爲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爲了讓他所在的朝代有自己的史書,他選擇了苟活,花了15年的時間,完成了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他,就是司馬遷!

爲了一個並無交好的李陵觸怒龍顏,的確沒有人能夠理解,甚至有的人心中會這樣想:“一個傻瓜,爲了一個不相識的人惱怒了皇上,必要嗎?”可是,我卻認爲司馬遷是對的,他與李陵之間雖無有意,但他站出來爲李陵辯解卻是大義!是因爲他的職業是記錄歷史而歷史必須是真實的!於是,他站出來爲李陵辯解,皇上大怒,下令將他貶入大牢,聽候發落。此時,他仍不後悔,可是他必須在生與死中作出選擇。生,他將會受宮刑,從此屈辱的活着;而死,他將不能再繼續記錄歷史!

爲了歷史,爲了後人能夠更清楚的瞭解歷史,他選擇了生,貧賤的活着,但他用餘生編撰成“史家之絕唱”的《史記》,讓我們瞭解了先人們的故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可是,我要說取熊掌不一定要舍魚,魚與熊掌可得兼。

有時候,選擇死確實比選擇生要容易得多,但真正的勇敢不是爲了某件事壯烈得死去,而是爲了某件事卑賤的活着。因爲見慣了這個世界上太多的轟轟烈烈,所以更喜歡平平淡淡地選擇生會更好——取義不一定捨生!

捨生取義議論文3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題記

滾滾的烏江在眼前咆哮着,奔流着,消失在他極目也望不到的天之盡頭。他的頭盔不完整了,可那血一般紅豔豔的纓仍在固執地迎風飄動。滿身的鮮血是否標誌着他的生命已經接近完結?傷口很痛,可是比不上他心裏的痛,曾擁有千萬的jun隊千萬的武士千萬的謀臣,如今卻只剩下他孑然一身。劍,還握在手裏,可是他還有力氣再揮起這把沉甸甸的劍嗎?也還有力氣再重整旗鼓與劉邦爭天下嗎?

劉邦!就是那個長他十幾歲卻比他奸詐狡猾幾百倍的`人嗎?就是那個爲了江山可以不擇手段的人嗎?就是那個曾在鴻門宴上對他服服帖帖口稱項王的人嗎?那麼多的士兵,卻在劉邦面前兵敗如山倒,將他逼到了獨立烏江的地步。這真的就是結局嗎?

他可以重來的,可以再讓劉邦,也讓天下人驚詫的,只要,只要他渡過這條江。江的那邊,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江的那邊,有對他翹首以待的鄉親;江的那邊,有他再熟悉不過的人、永遠期待他的人。只要他渡過這條江,一切都可以重來,可以再做項王。

項王!這是個多麼沉重的名字!做了項王,就得擔上更沉重的責任,可能失去的是全部,甚至是————虞姬!啊!虞姬!那個天下最美最可愛的女子!爲他付出了一切,青春,平靜,甚至生命!可是,他並沒有要她去死啊!他要的是她好好地活在世上,找個好人家嫁出去,過一輩子安詳寧靜的生活,這就夠了!可虞姬她……怎麼就那麼傻呢?

捨生取義。虞姬似乎就站在他眼前,依然那樣楚楚動人。櫻桃小口裏輕輕的吐出幾個字:捨生取義。

舍、生、取、義!

天地豁然開朗!虞姬不願意辜負他,那個深愛的他,要她另找人家,那和死又有什麼區別?所以,捨生而取義!而他呢?能跨過這條江去面對他無顏面對的江東父老嗎?真的有足夠的勇氣去苟延殘喘嗎?英雄還是懦夫,盡在一念之間。。。。。。

他已看到了對岸划過來的小船。

船上有他所熟悉的聲音:將軍————

他的嘴角泛起了淺淺的笑意,然後————仰天大笑,一生都沒有這樣笑過。

他的眼角,泛起了一片晶瑩。

爲了捨生取義的英雄夢。

他,揮劍。在血色的天幕下。

那滴淚,始終沒有流下。就像他始終是個英雄————英雄,是無淚的。

一個名字————項羽,橫亙在天地間,那是一個英雄,一個有足夠的勇氣去捨生而取義的英雄。

流星劃破了漫長漫長的銀河,露出項羽的臉。捨生而取義的勇氣————永恆不變……

捨生取義議論文4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一句話像春雨,洗滌着我們的靈魂;像洪鐘,震動着我們的耳鼓;像陽光,擦亮着我們的眼睛。品位生活,我們追求的確實有比生命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善良、道義。

在青島,東海邊,一層層巨浪向岸邊涌來,向遊人展示着它的雄偉壯闊、波濤澎湃。可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巨浪將一名女子捲入海中,只有那耀眼的紅色上衣在水中時起時伏。岸邊的人慌了手腳,喊着的,哭着的,跺腳的。可是風大浪高,無人敢施救。緊要關頭,河南小夥魏青剛跳入水中向女子游去。海遼闊,浪雄壯,海中的魏青剛是多麼渺小,當他剛抓住女子時,一個大浪又把他們衝開了。回到岸邊喘息一下,他要求再次救人,救援人員只好將保險繩系在他的腰上,精疲力竭中他將落水的女子拖到岸邊。在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他的故事感動了一個又一個觀衆。商人落淚了,官員落淚了,青年學生落淚了。在我們感嘆社會冷漠的時候,我們落淚了。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動?是善良,是道義。生活中實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在汶川,在災區,解放軍戰士正在爲災區人民搭建帳篷。一場地震,毀了人民的家園。遍地是瓦礫,是斷裂的鋼筋,到處是災民愁苦的面龐。武警戰士武文斌看在眼中,急在心中,他把對災區人民的愛全都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運,竟然犧牲在板棚搭建的現場。當看到電視上那穿着軍裝繼續兒子事業的父親時,我們哭了。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動,是善良,是道義。生活中實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當聽到某個煤礦老闆對被困井下礦工不施救而逃之夭夭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齷齪;當聽到某個高官因貪而鋃鐺入獄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蒼白;當聽到某個匪徒爲了享樂而實施搶劫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無力。

捨生取義議論文5

在人們的道路上,會面臨着許多重要的抉擇,遇到許多利益權力的誘惑,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以“義”爲重嗎?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英雄捨生取義,因而被千古傳誦,成爲了不朽的史詩。

汩羅江畔,以死報國

汩羅江畔,只見有一個人在跪地仰天痛哭,走近才知這是楚國大詩人屈原。得知楚國滅亡的消息,屈原頓覺萬念俱滅。他怎麼可能背棄祖國去追求個人的榮耀呢?“轟隆隆”一個巨雷響徹天地。蒼老的鬢髮被江風拂起,他步履維艱行走在汩羅江畔,望着波濤洶涌,一去不返的江水,停留了片刻,便毅然決然地向江中走去,一任江水沒過他的雙膝、胸口……汩羅江邊,誰又明白他心中生與義的交織?在生與義之間,他終究選擇了義。屈原,他以死報國,以示忠心。

烏江水邊,自刎而死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苦奈何?”那英雄末路的血色殘陽,在歷史的上空迴盪了二千多年。那一潭江水被微風吹皺了。他自刎烏江那一下,豪氣沖天,震撼了古今多少人。沒有人懷疑項羽是大丈夫大英雄,自古以來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出來,自刎烏江,這得需要多少的勇氣?然而項羽做到了,他將“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演繹到了極致!

受盡折磨,從容就義

南宋末年,元軍猖狂,面臨着敵國威脅的文天祥毅然肩負起抗元的重任,號召四方英雄豪傑起兵就義。但卻由於勢單力薄被元軍俘獲。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勸降,文天祥揮筆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歷史名句。文天祥拒絕降元,最終就義。

自古英雄多忠義,捨生取義,固然甚好,但是在今天的社會中如果要做到捨生取義,就不乏會被人蓋上“不理智,不正確”等稱號。但這並不意味着不能捨生取義,我們要在保證自己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去理智的做出正確的抉擇。

“義”是忠義、正義、義氣,他比生命更爲珍貴,在現在的生活中,他依然存在於社會的每個角落,但要理智抉擇,願義永存。

捨生取義議論文6

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歷史上出現了多少捨生取義,堅良死節的忠臣?他們爲着追求光與熱,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東漢末年一位名叫吉平的名醫,忠於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爲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泄漏了天機。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只是痛罵曹賊,直至撞階而死。

南宋末年,在蒙古隊伍的打擊下,面臨着亡國的威脅,文天祥毅然肩負者抗元的重任,號召四方的豪傑,下定決心抗元到底。但由於勢單力薄,被元軍俘獲。他面對敵人的高官厚祿的勸降,仍不爲所動,只求亦死而不求苟生。 顯然,文天祥也是一位典型的愛國主義英雄。他死後,留下了許多愛國詩文,其中《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在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發現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爲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爲民族精神的瑰寶。而文天祥也成爲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項羽爲有愧於山東父老自刎於烏江之畔。嵇康爲義決然與山巨源絕交。蘇軾被扣於匈奴後,寧死不屈。 屈原看楚國大好河山被吞噬,失望跳入江中。

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

這就是“捨生取義”!爲了義,“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爲了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現在,在與平的年代裏,“義”並不代表捨棄生命,而是正義的替身,是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新時代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