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高考優秀議論文(精選26篇)

議論文2.1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優秀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考優秀議論文(精選26篇)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

總以爲滿地的荷花不再綻放,總以爲漂泊的白雲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嬰孩的瞳孔裏,裝不下太多太多的世界。那散發着乳香和麥香的童謠已隨風逝去,惟有清淺的童年清淺地映在湖面上,清淺地照出我初放時安詳的模樣。

孩提王國的童話光環不知何時被擲落在地,安徒生的天國花園大概早已沉入冰穹。我想走入那密集的洶涌的人潮,只爲尋找一雙赤子般透澈明淨的眼睛。我爲這年歲漸長,而心靈提前僵化的世界感到惶恐;我爲這不再皓潔,蒙上塵埃的心靈之窗感到悲哀。

有時候,我站在人聲螬雜的街頭,渴望尋求這人間煙火中不俗的一瞥,卻只看到孩提時代的我拉起同伴的手奔走在春天的原野上,那樣快樂,那樣奔放,那樣與世無爭。

有時候,我坐在窗前靜夜獨思,卻是書頁翻卷的聒噪時時擾亂心緒。哦,那總在夏夜仰望星空,用童稚的思想一寸一寸掀開宇宙面紗的“我”已何去?也許正如菲爾丁所言的那樣,我們一旦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就是真正的沉淪。而我不,我要緊緊抓住童真的尾巴,將赤子的純淨樸實的底色留存永久。

那麼,不妨就做一個不斷“增歲”的孩子吧。讓那些榮辱,悲欣,名利,乃至容顏的消殞都不再來打攪我們的赤子世界。只做一個孩子,像檐前呢喃的紫燕那樣盼着冬去春來;做一個孩子,像屋頂上的明月那樣保留着純白的底色。

或者拿起筆,在某個微寒的深秋的早晨,記下第一滴晨露落地的時刻;或者閉上眼,在幽香陣陣的花房裏,用心聆聽夜合花綻放的妙音。

做一個孩子,讓眼裏的紛擾與羈絆少一些,在少一些。

做一個孩子,讓心靈與自然的距離,貼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只願成爲一個不斷長大的孩子,我有我的思想,我亦有我的童真:我不放棄純粹,我亦追求繽紛。像那個詩人所言,我在我的世界裏,保持着初放時安詳的模樣。聽風涌起,待雨來過,我只是世界小小的嬰孩。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

四十載歲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難以忘卻的青春記憶。從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到如今千萬寒門子弟"躍龍門"的"陽光道",高考,已演變爲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卻隨時有跌落深谷的危險的獨木橋。我的父輩都是農民,卻也飽受高考所帶來的利弊之苦。曾經,大學生是知識與文化的象徵,卻也是高貴與財富的象徵。那時的教育遠未有如今這樣普及與發達,能考上大學的因素也遠不止努力與勤奮,"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是最貼切的形容,反映了當時考大學之困難與艱辛。

四十年後,高考是一條寬闊穩固的陽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穫的寒門子弟的成功之道。隨着我國國力與日俱增,教育現狀已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學早已並非難事,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獲得高水平知識的權利。隨着科技的進步,人文關懷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顯,使高考從一個冷酷多變的"刑場"成爲了無數人的夢想騰飛之地。

從獨木橋到高考如今的陽光大道,這標誌着一個國家的興盛,一個民族的崛起。"少年強則國強",高考轉變爲教育的發展提供導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說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國力。當越來越多人不再恐懼於高考的淘汰率而轉向期待高考所會帶來的人生改變時,高考就真正達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選人才的真實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要從"陽關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轉變。儘管我國的高考在對人才的培育上已獲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唯分數論"依然束縛着考生的發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變這一現狀。當文理不再分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學科,不再一考定終身,不再爲文不擇理而憂愁時,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個"自由原",考生則是原野上馳騁的駿馬,自由而奔放,掙脫繮繩,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這個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這一個凝聚了幾代人理想與回憶的"獨木橋",正完成了向"陽關道"蛻變,正聲勢浩大地開闢成一片"自由的原野",爲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騰飛之地,理想之港。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3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也許臘梅討厭冬風的肆虐與無忌,卻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許魚兒討厭巨浪的洶涌與猙獰,卻依然與巨浪爲伴,成全生命的真諱;也許落葉對這個天地無比依戀,然而,當秋風吹來時,它毅然地飄落,告別那個美好的世界,成全來年萌發的草芽……

勿以好惡論斷之,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何等的明智選擇!

當一個人可以將對事物的判斷遊離於感情的親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帶鉤,自是對其痛恨無比。然而,當他認識到管仲的才識時,放下心裏的厭惡,重用管仲,終成一代霸主。 劉邦不喜韓信的出言無忌,卻委其以重任,讓韓信統兵作戰,征討四方,終於滅了西楚霸王,成爲天之驕子。

房玄齡曾爲李建成出謀害李世民,李世民又豈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計前嫌,重用房玄齡爲臣,遂有"貞觀之治"之盛世,感情的親疏可以矇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礙你對真理的認識,成爲你求知路上的絆腳石。 勿以好惡論斷之,楚王不聽信鄭袖之辭而疏遠屈原,自不會爲秦國所吞併。 勿以好惡論斷之,李存勖不寵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談國事,自不會因1人之亂而七廟隳,爲天下蒼生所笑。 勿以好惡論斷之,諸葛亮不聽信馬謖的信誓旦且,自不會痛失街亭,1敗千里,死不螟目。 舉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許,將來也如此。 對真理的探求是獨立的,對事物的認識也不能摻雜上感情,“做學問就是做學問”,陳景潤的話也許揭示了這個真理。 自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必苛求,不過,不可不求。 勿以好惡論斷之,也許你會發現,狗尾草也會開出美麗的花。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4

汪國真曾有言:“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

誠然,人生中追求無止境,幸福無大小。然而,肯定這份追求,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靜時,叩問自心,當聽到那句——“我願意。”一生無悔,足矣!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蘭。那時,一把鐵錘劃過天際,擊於石器之上,濺起萬點火星,瞬間彙集,光芒萬丈。那時,面對宦海沉浮,他沒有淪陷,面對司馬集團的威脅,他沒有屈服。那時,朋友入仕,他寫絕交書;生命將終,他獨奏《廣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鐵器,堅韌自強,即使磨難重重,也不會動搖自己內心世界高潔的追求與堅守。不論結果,叩問心靈,只道一聲“我願意。”

能於熱地思冷,則一世不受淒涼;能於淡處求濃,則終生不受枯槁。

古來聖賢,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們在那“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的污濁社會中能夠堅守自己的心靈,堅守自己的追求,不爲他物所主導。於是成就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充實與幸福;成就了歐陽修於深山與民同樂的高潔情懷,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煙話滄桑,相信在抵過千百般困難後,他們叩問心靈,會振臂齊呼:“我願意!”

海子曾說過:“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如今,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有多少人汲汲於富貴而出賣了他們的心靈?有多少人追逐於名利而典當了當初的追求?

當“幹露露”們唯財是舉,當“郭美美”們譁衆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上拼搏着自己的夢想與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會。“殲—15”號總設計師羅陽在飛機制造完成之瞬間,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終不幸去世,他沒有太多的錢財,他也不渴求過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獻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內心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一聲“我願意”從他內心發出,感動了無數國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長存海天間!

“身有疾病,必能治癒;心有憂傷,誰能承當?”這是《聖經》中的一句箴言。多少次,我們叩問心靈,才知道追求的真正涵義,無關乎結果,只在於那一次次拼搏不屈的過程,幸福亦如此,不是靠金錢與名利而堆砌,而是追求後那一份心靈的充實,滿足與寧靜。感動中國人物劉老師,身患殘疾用生命奏出華美的絕響;從小就不幸得小兒麻痹症的鄉村女醫生,多年來從未向命運屈服,伏在丈夫背上,夫妻倆行走於大山間,爲村民們治病開方。不解的人們想必會問:“值得嗎?”而答案已在他們的心中,三個堅定的字——我願意!

司湯達說:“我從地獄來,要到天堂去,正路過人間。”人間風雲變幻,世事無常。然而,風物長宜放眼量,只要無愧於內心,一生,安矣!

叩問心靈,“我願意!”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5

給我一雙眼,看你離開;給我一雙手,等我重染;給我一程苦旅,擦肩以後,又是下一個輪迴,下一朵期待……一切,都源於夢想的召喚。擦肩的,是一程苦旅;孕育的,是一個夢想。

曾記否,易水畔,一個懷揣夢想,揹負國難的年輕人,整了整衣襟,昂首闊步,再也沒有回頭,藥醉的徐夫人匕首尚在,滴落的,是溼了面的淚,烙了印的殤。爲了心中那個執著的念想,經歷苦難,是必然,勿需回望,佇立在“別鶴聲聲遠,愁雲處處同”斷垣殘壁中,是那病骨支離的孱弱身軀,附上那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念,然而心力交瘁的他終敵不過命運的安排,消逝在“蒼煙落照”,“好似一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但紅樓一夢,終究牢牢被後人銘記了。 易水蕭蕭,老宅空空,消逝了當年的意氣風發,卻消逝不了那一寸寸刻骨的柔腸,一聲聲無邊的喟嘆,

擦肩,是一層苦旅;緬懷的,是永久的希望。馬塞諸斯淹沒了伍爾芙溫柔的倩影,她像白天山野一般優雅地採,也如它一般無無聲地走。人說才華對女人是柄刺刀,若真是這樣,又有誰爲我們演繹好“輕輕計算着茶葉匙數”的恬淡光華了。

是一般苦難消逝了她的倩影芳華,卻也是一段苦難,造就了她的偉大。行走在消逝中,是她們偉岸的身軀,堅韌而決絕地,堅守着,足下的土地。當蘇格拉底撈過毒芹液,微笑地唱下;當芥川龍之介吞下乳白色的藥丸,永遠地睡去;當川?康成旋開瓦斯把自己埋葬,生命行將停止,苦難地一併肩而過,軀體得以解脫。

只有靈魂,永遠不會被遺忘。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6

這是一座文化的城市,也是一座智慧的城市,也是一座幸福的城市,隨着5G時代的到來,這裏還是一座信號特別強的城市,這就是杭州。

我們每個人對生活都有一份獨特的解讀,去看這山河萬里,去看這大千世界。山水靈秀,大美杭州,從西湖到西溪,從錢塘江到富春江,從靈隱古寺到宋城風情,一步一風景,一步一畫卷,一步一卷詩,一步一文化,山水如圖畫,風景看杭州。

在歷史長河當中,美麗杭州城承載着人文的價值,承載着華夏的精神,承載着時代向前的脈絡。這是一座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東方傳統文化在這裏源遠流長,5000年華夏文明在這裏無限精彩,人文底蘊深厚,歷史傳承悠遠。這座城市,從山水風景到人文底蘊到文化傳承,可圈可點,是風景當中的風景,人文當中的人文。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徜徉白公堤,遙想杭城千年前的美麗。杭州是一座詩意的城市,每一處亭臺樓榭,都和名篇佳作相連,歲月浮沉,世事滄桑,只隱去了那些歷史雲煙,卻讓這座城市更添了文化的厚重積澱。

京杭大運河迤邐而來,至杭州慨然而止,也許是西湖的美駐足了它的長途跋涉。憑欄眺望這千年的流淌,也許只有運河才能理解杭州城的訴說。天下西湖,運河杭州,萬千過往,都在這兩岸煙火。

這個時代是對過去的一種繼承,對未來的一種開啟,在杭州,看風景,品人文,觀歷史,還要看到它的未來。時光越千年,今天看杭州,她更是一座智慧之城、希望之城和未來之城,是一座引領時代人文的城市。

相逢這個時代的光明,伴隨這座城市,新一代杭州人,有胸懷,有高度,有格局,正在用更高的視野、更高的姿態、更強大的精神,創造智慧新杭州。幸福、祥和、溫暖、善良的杭州人,見證着美麗杭州的向前,也見證着時代向前的連結和拓展,開創着自己對幸福的奮鬥、創造、和視野。

生活是重新的發現,從歷史的光芒中走來,融入這更加活潑的生活。走近杭州,看她的如畫風景,品她的江南韻味,賞她的人文風貌,不要錯過了解她的城市精神。作爲新一線城市,她包容,她開放,她活力四射,迎接智慧未來,新杭州正在用創新書寫着傳奇。走在時代的最前端,杭州散發着自強不息、勇於進取的自信氣質。

不管生活多麼忙,來杭州走一走吧。

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華地名》,下期再見!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7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指,如果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思考,就會不辨真僞,更不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卻不認真讀書,就會孤陋寡聞,才疏學淺,更不能做到博見約取,標新立異。

孔子的這兩句話闡明瞭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地結合起來,纔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這裏所說的學習,主要指從書本上汲取間接經驗。古今中外,凡成大學問者,無一不是博覽羣書,讀破萬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斷學習前人的經驗、成果,充實自己的頭腦,才能進一步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革命導師馬克思爲了完成資本論這一鉅著,曾在大英博物館潛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可見認真讀書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於學習,必須博覽熟記,持之以恆。魯迅先生說: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學習還要持之以恆,要“戒怠荒,戒無恆,戒躁急,戒泛雜”,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然而,學習本身並非目的,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才是真正的目的。爲此,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認真的思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知識的有機聯繫。如果學到的東西不經頭腦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經口腔咀嚼、腸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餚,也不會被身體吸取一樣,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法國作家伏爾泰對此有着十分精闢的論述,他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可見善於思考是多麼重要!

要善於思考,需要有蜜蜂釀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們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切不可不懂裝懂,淺嘗輒止。

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纔有效果。同時對所學的知識必須結合實際反覆運用,知識才能鞏固,技能纔可純熟,這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必由之路。

願我們大家都能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學知識之顛。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8

要讓我們的人生閃光亮麗,要使自己成爲卓越人才,要爲祖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我們就應該確立人生目標,拒絕平庸。

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並讓它閃爍奪目的光彩,我們必須拒絕平庸。曾幾何時,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遠大的理想,可是長大了,真正實現理想的人卻不多。這是因爲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坎坷和挫折,如果你缺乏堅定的信念,畏懼不前,就可能陷於平庸。事實證明,只有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拒絕平庸。達爾文屢受斥責,備受嘲諷,但他毫不退縮,終成科學巨匠;華羅庚身患殘疾,屈居小店,但他奮鬥不已,終成數學名家;沈從文投身行伍,顛沛流離,但他癡迷寫作,終成文學大師。這許許多多的典型事例爲我們抒寫了拒絕平庸,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閃爍絢麗奪目光彩的經典故事。

要使自己成爲卓越人才,我們也必須拒絕平庸。社會上的誘惑太多,遊戲機、肯德基、漫畫、街舞、瓊瑤小說都會使人入迷。如果我們不確立遠大的理想,就會被它們吸引,以致沉溺其中,就會玩物喪志,不求上進;再看看自己身邊確實有很多甘於平庸的人,活得也比較瀟灑,他們就會喪失上進的動力,最終忘了自己當年的遠大理想,以致成爲平庸的人。因此,我們要成爲卓越的人才,就應該像魯迅一樣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以工作爲樂;像陳景潤一樣癡迷於自己的學問,無暇他顧;像袁隆平一樣不屈不撓、寵辱不驚地去做自己的工作,不受誘惑……唯有這樣,我們就能成功,才能鑄造自己人生的輝煌。

要爲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也應該拒絕平庸。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前進,我們的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做出努力。現在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科技和綜合實力的競爭。你如果不學無術,甘於平庸,那麼又怎麼去振興中華?怎麼去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怎麼去洗雪我們國家曾經遭受的恥辱?現在的遊戲規則是:國家的實力決定一切。如果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甘於平庸,那麼,我們又怎麼能讓中華崛起?怎樣去揚中華之風采,鑄千秋之偉業?每一個生活在新世紀的中國人啊,我們任重道遠,怎麼能不拒絕平庸呢?

拒絕平庸,才能成爲大寫的人;拒絕平庸,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持之以恆,更好地去努力,去奮鬥吧,以便讓我們的人生和我們偉大的祖國的事業閃光!……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9

掀開中國的歷史,跳躍在眼簾的是光輝燦爛四個大字。奔騰的長江,寬闊偶的黃河,造就了一個偉大而倔強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沉澱出一種偉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愛國精神,也正是這種愛國精神,讓一代代中華兒女魂牽夢縈,讓一代代華夏赤子捨生忘死。

曾幾何時,爲了民族穩定,祖國大業,放棄了錦衣玉食的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破,何以家歸”的信念攜大軍毅然北上;文天祥拒絕高官厚祿的誘降,高吟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以;抗日英雄方振武面對強敵發出了“寧爲戰死鬼,不爲亡國奴”的怒吼:少年時期的周老師立下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也許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已被日益安穩的生活所替代,那無數英雄先輩的事蹟已無法延承,那對國家不幸所發出的怒吼已漸行漸弱,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胸懷也似乎成了淡然一笑。但是,誰說我們不能在國旗冉冉升起時深情凝視?誰說我們不能在國家處於不利時義憤填膺?誰說我們不能在國難當頭時奮起出力?誰說我們不能唱響愛國之歌!

的確,大家都是平凡人,無法如烽火歲月的英雄一般與祖國生死與共,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應該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承擔起這份歷史的重擔,那麼承擔着這份責任的你應該是怎樣的呢?

你應該是爲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做出舉世矚目成就的神舟飛船和“嫦娥一號”探月工程的科技精英。

你應該是地震災區爭分奪秒創造生命奇蹟的人民子弟兵。

你應該是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中爲祖國山區奉獻青春的大學生。

你應該是奧運賽場上自尊而熱情的青年志願者。

許你是新長征突擊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十大傑出青年。不管你是企業鉅子,白衣天使,還是人民衛士,體育健將。在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在“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的奮鬥中,你銳意進取,勇於探索,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生動的實踐在愛國主義這面大旗上寫下美麗的赤子情懷。

是的,如果祖國需要,我願到雪域高原作千里冰川的一朵雪蓮,我願到萬里戈壁作茫茫黃沙中的一株綠杉,我願到帕米爾高原上的紅旗讓綠色在生命的禁區裏閃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國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會義無反顧的獻出自己最可寶貴的一切一切。這難道不正是偉大民族之魂的閃現嗎?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0

對於“體育是否該納入高考”這個問題,我持否定觀點。

在學生受繁重學業重壓而普遍不重視體育鍛煉的情況下,將體育納入高考能引起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的觀念是不錯,但是將體育應試化卻會帶來許多問題。

體育課是學生們最喜愛的課。在體育課上,學生可以透過運動的方式,來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來增強他們的凝聚力,來釋放他們的學習壓力,從而能更好的投身學習。然而,將體育加入高考這一舉動,使得“體育”這一個本應該帶給被學業壓得苦不堪言的學生們以輕鬆、愉悅的名詞,因爲要入高考、算成績,現在也將成爲壓在他們身上的又一個負擔。從此,體育課上沒有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只有自己埋頭苦練發出的沉重的呼吸聲。再看那一些身體素質並沒有那麼好,但十分有上進心,對自己高要求的學生,他們不僅要在學習上苦下功夫,懸樑刺股,還要在體育上費盡精力,埋頭苦練,我想就算他們的意志能承受的了這樣的壓力,他們的身體也未必能承受這樣的壓迫。體育入高考,不僅達不到提高學生的體質的效果,還會讓他們更加憔悴,真真是雪上加霜。

高考,本是一場公平的競爭,現在將體育加入其中,他似乎就變得沒有那麼公平了。設施,資源……是否能做到絕對公平,這些暫且不談。一些先天體質較差或略有缺陷,卻勤奮努力的學生,會是這個政策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學習不可謂不努力,理想不可謂不遠大。他們整天都在教室埋頭苦學,就是爲了能考一個好的成績,上一所好的大學,實現夢想。但“體育入高考”卻會讓本應屬於勤奮努力能獲得好分數的他們,因一些他們不可抗拒、先天性的因素而就此蒸發。他們所有的付出,都會因這一政策而付之東流;他們的夢想,因這一政策而灰飛煙滅;他們的前途,也因這一政策而渺茫。這樣的政策好嗎?它不好。

高考所要篩選的是人才,而不是身材。

政策層面所要做的,應該是多給他們一些運動的時間,多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而不是去加強他們的體育應試能力,加重他們的負擔。不要將體育應試化,讓那些患先天性疾病、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被“不公平的高考”束縛他們追夢的步伐。

總而言之,“體育入高考”這一政策,加重學生負擔,有損高考公平性,它違背了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初衷。所以我認爲,體育,不應該加入高考。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1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餘音繞樑的低迴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羣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從肩負重任的衛家戰士蛻變成養尊處優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鬥志——它早已轉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麼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麼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還潛存着奮鬥的本能。

隨着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於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着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而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失去了奮鬥的本能,越來越不願勞動,甚至恥於勞動。各種高端科技產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爲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奮鬥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誌着人類作爲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於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爲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爲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爲什麼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爲什麼下雪總在夜裏?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爲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能。

貓被誘惑矇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鬥的本能。人是一隻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2

可能由於生活在農村吧,小時候父母的關愛也還算平常,所以以前每次閱讀有關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父母過分溺愛之類的批判文章,也總覺得那離我太遠,而且竟也覺得沒什麼。

後來讀高中了,寄宿在離學校不遠的一處人家,那家人還算敦厚熱情,其中有個約六、七歲的小女兒,全家人幾乎視其爲掌中寶,然而其中的苦楚也是道不盡的,至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我是這麼認爲的。

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怎麼說也能幫父母掃掃地,洗洗碗,偶爾還喂喂豬。而我們這個小公主呢?連盛飯這類小事也得奶奶擔着,甚至還要讓奶奶給一口一口地喂。有時奶奶一點不順她的意,她便大吵大鬧,而且還污言穢語,可那老人家呢?什麼都依着她,偶爾的打罵也是不疼不癢。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現實中還有如此滑稽的一幕。全家人都圍着小公主轉,要吃麪包,爺爺便表現出身先士卒的大氣,我去買,說着便衝出去,那身子骨還真一點也不服老!要吃蘋果,奶奶立馬給撥,後來又改要吃炒飯,母親二話沒說,便奔向廚房。等等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笑在心裏。

但是這一幕幕情景不得不讓我深思,咀嚼。小小年紀便污言穢語,而且對象還是疼愛自己的奶奶,實在令人憤怒!然而退一步想,小公主如此另類的言行難道是憑空而來的嗎!家長在這方面還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小公主的未來實在令人擔憂,我不知道家長的溺愛最終將把她引向一條什麼樣的路。當然,畢竟人事無常,世事難料,我對小公主的未來也不敢妄加任何悲觀的批判。但是家長的溺愛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確確實實是不容忽視的。現如今,隨着計劃生育的推廣,獨生子女也越來越多,家長過分的溺愛也幾乎成了中國家庭的一種通病;其顯現出來的一系列的問題也越來越爲社會所關注。

我畢竟還是個學生,所以對很多家長的心態表示不解,難道處處依着孩子,順着孩子,實行一切包辦制就是所謂的關愛嗎?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真正靜下心來思考過這個問題。現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已是一個衆所周知的事實。究其緣由,除了如今物質生活提高了,孩子苦難的際遇也少了外,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於父母的過分溺愛。試問,成天浸泡在蜜糖裏,像躲在窩裏的小鳥,經受不到半點風雨的洗禮,又怎麼能練硬自己的翅膀,去迎接更大的挑戰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並不意味着一味地給予,一味地放縱。我覺得作爲父母都應該有一點的自省,與其庸俗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倒不如想想如何爲孩子創造一絲鍛鍊自我的機會。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3

一位年輕人因得不到尊重和認可而向一位老者求助,老者啓發他“成爲珍珠那樣優秀的人”,年輕人卻陷入深思:難道只有珍珠,才值得人們尊重和認可嗎?

沒錯,沙子中的珍珠的確光彩奪目。然而,即使是沙子,在陽光的照耀下,也同樣會泛出金子般的光芒。難道沒有人發現那被遺忘的沙,也同樣散發着微光?

珍珠與沙子如此,人,亦如此。其實,在生活中被遺忘的“沙”隨處可見:少有人注意到那些地位高、權位重的人身邊出謀劃策的“軍師”,那些投入藍天懷抱的航天員身後默默揮汗的、不知名的協助者,那些光鮮的明星背後被鮮花、讚揚所遺忘了的幕後工作者……人們注意到的往往是珍珠的奪目,閃光燈下的鮮花和掌聲,而忽略了那些被遺忘的“沙”、被遺忘了的不眠夜、被遺忘了的汗水。那麼,是什麼使我們忽視了沙,只鍾情於珍珠呢?

根本原因:名利使然。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被那些名、權、利迷亂了雙眼,在羨慕和嚮往的同時,不斷地對其加以肯定和承認,無意中忽略了平凡的人,並不自覺地對其產生了輕視、否定的態度。人人皆如此,也就形成了珍珠不斷被肯定,而沙漸漸被遺忘的現象。

間接原因:虛榮心作祟和從衆心理氾濫。虛榮心作祟——有一種人,他們渴望進入“珍珠”的世界,希望佔到一寸的光亮,從而滿足他們日益膨脹的虛榮心。他們一味地阿諛奉承,而不屑欣賞“沙”的微光,這就造成了“珍珠”和“沙”之間矛盾的加劇。

從衆心理氾濫——同其他人不同,有一種人發現了沙粒的微光,並也曾爲之一振,然而他們沒有勇氣脫離衆人,表達出自己的尊重和承認。於是,他們只好違心地誇讚珍珠的美麗,而忽略了沙子的微光。長此以往,沙的光芒漸漸被遺忘……“沙”的被遺忘,不論是名利使然,還是虛榮心、從衆心理所致,總之,現在社會上重優忽劣的棄“沙”現象已形成惡性循環。珍珠般奪目的人過分自負,看不到自己的'弊端,只專注於自己的長處,停滯不前;沙般被遺忘的人,在不斷地不被尊重和承認中,自信心逐漸崩塌,直至最後放棄了自己的微光,放棄了去尋找屬於讓自己發光的舞臺,而甘於做一粒被遺忘了的沙,最終失去自己的光芒,成爲在某個塵封的角落裏被遺忘的沙粒中的一分子。

“棄沙”現象對我們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那麼如何遏止呢?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發現被遺忘的“沙”,人人如此,相信正能量的傳遞,將會使社會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曙光!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4

門是什麼?路是什麼?它們代表了太多太多。我走過的路、開啟的門對嗎?這個問題也許唯有走到人生終點的人才能回答。

門後的世界是怎樣的,門後的路通往哪裏,不開啟它,不走一遍你永遠不會知道。我們在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太多太多的門,那麼應怎樣抉擇?

有人說,在人生的路上,要多開啟一些門,因爲總有一扇門是屬於你的。我的父親就是這樣做的。事實證明,正是由於他從小廣泛的愛好,他才知道長大後真正喜歡和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種小麥的時候,一個坑裏多撒些種子,總有幾棵會發芽。大學時,父親已經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了,他寫的文章常能被報刊採用,能輕鬆和外國人交流,數學論文也總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常言道“初生牛犢不怕虎”,他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幹什麼都行。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後來,父親逐漸意識到,手掌想要有力必須十指緊握,要出拳頭,學習和工作也是這樣。一個人不可能在多個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績,因此必須捨棄一些多餘的理想,專攻一門。

父親常常對我說:“你看田地裏的小麥,它們發芽後,農民就要把一些長勢不好的芽拔掉,讓剩下的麥芽得到充分的營養,這樣好的麥芽才能長得更高。”知道了這個道理,接下來就是選擇,選擇對哪一扇門也是一項技術活。父親常常喜歡跟我開玩笑說:“自己種的苗自己最瞭解,選擇是你自己的事,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父親選擇開啟網絡這扇門,走上互聯網研究的路,纔有瞭如今自己的事業。

選擇屬於自己的門和路就是這樣,自信、果斷與堅持永遠是最重要的。有人說,不要被路途上那些華麗的門迷住,永遠堅持找尋自己最初就想要推開的那扇門。外婆少年時曾是淮安市的中考狀元,很多所謂的“高收入”專業向她開啟大門。可外婆是個固執的人,她喜歡地理,發誓要做一個浪跡天涯的地質人。提起這段往事,外婆常說:“不要說我了,就說雕塑大師羅丹吧,他完成了一件作品,學生們都說那雙手雕得惟妙惟肖,他卻拿起一把斧頭,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因爲他想要表現的是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而不是那雙手。”外婆選擇了她熱愛的事業,併爲之奮鬥終生,她很快樂。

現在,我也面對着很多的門,它們有的富麗堂皇,有的裝飾簡陋,我應該開啟哪一扇呢?但是我相信無論我開啟哪一扇門,走哪一條路,無論這扇門這條路是光明還是黑暗,是康莊大道還是曲徑通幽,只要是我自己選擇並喜歡的,我會一直走下去,相信總能走出一段彩色的人生。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5

當我走進考場的門時,我不禁回頭看了看來時的路。我今天能走進考場的門,走過了一段坎坷的路。

我的爸爸是一個農民,含辛茹日出而作、日落未息、弓腰駝背、未老先衰,爲的就是讓我考上大學,出人頭地。我爭氣的考上了重點中學,不幸的是,一件突發的事,差點讓我被學校開除。

我的一個同學,外號叫“小局長”,他爸是我們縣的李剛局長。不知爲何,小局長對我橫挑鼻子豎挑眼。

一次,我感冒了,第二天小局長也感冒了。小局長找到我,痛罵我傳染了他,踢了我一腳。又一次,小局長在學校玩自帶的遊戲機,被老師發現。小局長說是我借給他的。老師沒收了遊戲機,叫來我爸爸。爸爸二話沒說,摔掉了遊戲機。沒想到小局長哇哇大哭不依不饒,一定要我賠,最後爸爸賠了250元了事。看見爸爸駝着背一聲未哼的離去,我默默流淚。從此我沒有心思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我用零花錢買了一本小說書,偷偷在寢室看。小局長是我們的寢室長,發現了叫我把書借給他。拿到書以後,小局長奸笑着說:“你必須聽我指揮,不聽我指揮我就把書交給老師,讓你爸來學校。”我拿着熱水瓶,爭論了幾句,他一腳踢過來,踢到水瓶燙到了腳。這下闖禍了,學校以暴力打同學爲名,要把我開除。班主任還算好心,告訴李局長老家是我們隔壁村的,讓我爸自己找一找“門與路”,看看局長有沒有惻隱之心。

媽媽給爸爸買了蟲草燕窩與香菸,讓爸爸送去。沒想到倔犟爸爸,偷偷把好東西都給了爺爺奶奶,往空包裝盒裏放了一把菜刀,送去了。一家人在緊張不安中度過了一星期,啥事沒有,小局長卻轉學了。

當然,菜刀的同學與老師都不知道,只知道我有“門路”,從此他們對我刮目相看。而我也有了自信,成績突飛猛進。

不久前,大家都在傳說李局長自殺了,用的是一把菜刀。據說,他因爲抑鬱,砍了自己18刀。痛苦難忍的他,最終跑出家“門”,縱身一躍,從18層樓頂走向“馬路”。我真替爸爸捏了把汗,幸好李局長寫好了遺書。

送我來高考的路上,爸爸慈愛的摸了摸我的頭;而小局長,據說早去了美國,也沒來送他爸爸上路。爸爸慈祥的對我說:“兒啊,一定要相信黨,相信正義終會來臨,相信明天,相信敞開的大門,相信腳下的大路。”

李局長的路,擋住了他的腳步,連接已知;高考後我會走出老校門,門是我路的起點,走向未知。

門與路,既有人生的痛苦,也有人生的幸福;門與路,可能是我們的天空,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6

那輝煌的盛唐早已過去,但詩歌仍千百年來在人們心間流淌;古希臘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卻依舊蔓延,在更深廣的土地上,燃燒了幾千年。

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是的,沒有什麼可以永存,最宏偉的大廈最終也不過化作歷史風塵中的一把碎土,但我們創造過的思想與美,卻在它們的載體與軀殼湮滅後,化作歷史風沙中的一抹餘香,纏繞亙古,永不逝去。

當年左光斗被魏忠賢殺害後,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隨(後)魏忠賢一飲而下。連喉骨也徹底地碎了,魏忠賢才徹底放心了,如此,你還如何再上書、進言?他卻不知,自己飲下的,是一生的恐懼。那東林黨人的傲骨不滅,他們的靈魂成爲奸惡之人永遠的噩夢,也幻化成爲歷史一曲永恆悲壯的絕響。

是的,一切都不會過去。形式的過去預言着內涵的永存。

而今,在這個身邊風景迅速變化的年代裏,你是否曾聞到,那風中的餘香?古龍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傳承與遺留。有那麼多人感慨的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喪失,於是他們迫切地想重建,想發揚光大。如此並沒有錯,只是有許多的文化,它隨着歷史的雲煙,早已很難在當今世界坐上一把輝煌的交椅。它們的位置,應當成爲風中的淡淡香氣,人們精神家園的盆景,在無聲中滋養與溫潤我們的感情。那些遺忘是必然的啊,傳統的審美,或是略帶迷信色彩的習俗,它們其實從未在(我們)身邊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換回轟轟烈烈的紀念形式,我們才反會感(覺)[到],它們逝去的姿態。

並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爲那風中的餘香。逝與留的辯證正是自然與歷史最智慧的斟酌。當表面隨着風沙漸漸融化,那內核也正緩緩顯露它的精華。時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讓我們看清一樣事物它真正的價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經的飛天完整而清晰,但對畫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畫;如今的它雖乾涸百孔,卻更能承擔歷史的厚重,真正的傑作,必是經過歷史風霜的淘洗,然後逝去了一些,卻更餘留了真和美。

我們這個年代,是否想讓後世回望的時候能找尋到如此一些不滅的精魂?那就讓文學的泡沫,讓市場的包裝淡去些吧,它們,只會在風中逸散。

一直難忘的一次畫展,是新興的畫家自辦的,朋友看到一幅畫問我,那究竟是傳統畫風還是後現代的?我看着那幅畫,很溫暖。

那一刻,我彷彿聞到了風中的餘香。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7

我深知此行艱險,但是我實在放不下那裏的孩子,我想,我可能還會回來吧。你們在這邊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擔心我。——留下這封短信,開始啓程。

我將厚重的行李緊靠在身。細細搜尋着一個無人的座位,車廂裏充斥着一種陳舊的黴味,我真心認爲這是幾年前被人棄置的車廂。空氣中還夾雜了一股小孩子的尿騷味,中年男子抽的劣質香菸味。種種的一切,都跟上個月去西藏的情況像極了。走了約摸二十分鐘的樣子,才找到角落裏一處安閒之地。對面的男子已疲憊得不像樣,頭倒在桌子上。然後,我開啟窗戶,想讓新鮮的空氣涌進來。這時,我看到外面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我知道,快到了,從四川自貢搭火車去邊壩,不過短短五個小時而已。然而我一個月的思念在孩子的眼裏大概像一年那麼長。

那些因大骨節病而無法翻山越嶺的孩子們,他們有的還很小,有的已滿了二十歲了,上個月,我作爲一名教師,因爲支教一個月的行動而來到了這個貧窮落後卻又充滿笑容的特殊學校。

他們長高了沒有?該是娜拉又長胖了一點點嗎?我按照慣常的思路思考,卻發現我錯了。因爲缺維生素而患有嚴重的大骨節病的孩子是永遠長不高,長不胖的,只是患病的時期不同纔會形成高矮差異。想到這裏,覺得喉嚨裏有東西,我開始哽咽起來,才發現邊壩到了。

那羣孩子在曬太陽,發現一個人影走來,他們齊刷刷地盯着,會是誰呢?他們絕沒有想到是我,這從我走到他們面前時他們驚詫的笑容可以看出。“老師,你不應該回來的。”這個因災害而早熟的男生用生硬的漢語同我講話。我記得他叫阿西,因爲患病而遭母親拋棄。他跟我說過悄悄話,說他們從來不指望有老師,因爲他們總是來了一個月就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那時我就告訴他:“不會的,至少我不會。”

是啊,我怎麼會離開呢。我喜歡邊壩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黛的山與奔騰不息的江河水。更重要的是這裏的一羣遭受困難卻樂觀堅強的孩子們。我把我所帶的文具分給孩子們,然後打算聯繫扎拉古大哥,讓他給孩子送米來。這時,名叫卓瑪的小姑娘倚在牆角說:“老師,你還會走掉,去好多好多人的城市嗎?”我輕撫着她的頭髮,“呣啦。”不會的,這是我一個月裏學習藏語的結果,我不後悔。

我倚着門,看着遠處山上翻飛舞動的經幡,它不也默默在山頭,給人帶來福氣與好運嗎?心安處,即在邊壩。“此心安處是吾鄉”,以此地爲吾長吾死之地吧。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8

春雨潤物而空靈無聲,驚濤拍岸卻力可碎石。水,至柔至剛者也。

天下至柔之物莫過於水,柔者,蜿蜒曲折,可漫可溢,且潤且沁,直至無形,所謂“柔情似水”;至堅之物莫過於金石,然以水之柔,攻石之剛,竟有必勝之結果。這正昭示了“以柔克剛”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詩仙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之句。以鋼刀之利,尚奈水不得,況石乎? 《道德經》有言:“天下之至柔,弛騁天下之至堅。” 道家認爲“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堅強者莫能勝之。”水以柔弱之身,卻能潤利萬物,德同天地。故道家曰:“柔弱處上,堅強處下。”這雖然是典型的無爲而治的思想,但“無爲則無不爲,實則事事爲。”其中的真諦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而能理解其蘊味並能駕馭它的人則必然不同凡響。春秋楚莊公三年蓄勢不發,卻“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他可謂是深深的瞭解了以柔制剛的本意。然而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又何止他一人?越王勾賤的臥薪嚐膽,三國劉備的寄人籬下,明朝朱元璋的“廣積糧,緩稱王”莫不讓人引爲美談。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不願在強敵面前化爲至柔之水的人必然會被強石所擊碎。

世間萬物之事,非只政治如此。“水之蘊,柔之道”在軍事上更是表現得入木三分。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楚漢相爭,劉邦面對強大的項羽並沒有一味的硬碰硬,而是避實就虛,隱藏殺機,最後一戰成功,以至柔攻克了項羽的至強。三國時諸葛亮的空城計更是如此,他不動一兵一卒反而嚇退了司馬懿的百萬雄兵,如果當時他以硬抗硬,勢必會城破人亡,性命難保。此乃“無爲”戰勝“有爲”也。

打太極拳講究“四兩撥千斤”,這正是以柔克剛的道理。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剛烈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大凡剛烈之人,其情緒頗好激動,這就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僅憑着一股衝勁去做某些事情。這有時能成爲人的優點,但更多的時候,這又恰恰是致命的缺點。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對剛烈如火的人則恰似細雨之於烈火,烈火雖熊熊不可一世,但遇雨則滅。因此,以剛克剛,兩敗俱傷;以柔克剛,則剛皆不覆矣。

能成霸業者,必勝者也;能勝敵者,必強者也;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至柔弱者,水也。

故當今中國,韜光養晦,終有一日能似水克剛。

故我願作水,利貫金石,強濟天下。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19

我住在一個有些年頭的小區裏。住在老小區的好處就是——你知道小區裏哪個店鋪裏的東西好。

我知道王大爺賣的早飯最好吃!

王大爺的小店裏總是擠了很多人。遠遠的只能看到霧氣把小屋子填得滿滿的,溢到外面來。也分不清朦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爺!老樣子來一份兒!” 進門的人大多要喊這麼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樣點一份早飯,然後就坐下來跟經常碰面的“早飯友”開心地交談。等到王大爺把東西穩穩地放在他面前,他就開始邊吹邊吃,滿臉幸福的樣子。不消幾分鐘,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別“你們慢吃”,再給王大爺來個預訂:“我明兒還來啊,您忙!”然後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爺性格特別好,講話和氣還很愛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覺得他的皺紋都特別可愛!他的店面小,裝修也比不上別處的快餐店,桌椅因長年的油灰顯得發黑,牆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脫了牆皮。但是不知道爲什麼大家都愛在這吃粥吃茶葉蛋。好像有了王大爺在,早飯就該好吃,衛生就能保證似的。事實也的確如此!

吃客們有周末不肯做飯的,也跑來吃早飯。這時就少不了王大爺爽朗的笑聲了。

“王大爺,店面不租大點我們要站外面吃飯啦!”

“哈哈,我給你們搬個小凳坐外邊吃!哈哈……錢全給你們做粥吃了,哪有閒錢啊?” 對,王大爺的粥裏頭有肉,價格還不貴哩!難怪,難怪!

“那你提個五毛一塊的價,我們還能不來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這吃的老鄰居了!我老王別的不敢說,良心還是有的啊。多虧你們養着我哩!哈哈,我老頭子虧得有你們陪着解解悶呢。”

“那大媽呢?”我這個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沒忍住就問了出來。我發現周圍似乎過分的安靜。我也看到王大爺似乎笑容僵了下來。

“你大媽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們來陪陪我嘛。我這就夠啦!有吃有喝,有人說話,幹啥不滿足?想這想那,爭來爭去的人還沒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會知足!你往後長大了還像他們來我這小店陪大爺講話,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說我這傻不傻?”

我聽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兩下,多虧店裏霧氣重!“這粥真燙!”我大聲地說,

“我以後得等粥冷點再喝!”

周圍的人都笑了,王大爺也笑了,這種沒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聽。

王大爺,你一點也不傻,你就是心裏敞亮才過得好啊!我不管長多大,都會時常來看你的,陪你說說話,就像這些陪你的人一樣!我心裏想。

週末的早上總是讓人放鬆的,陣陣談笑聲從街角這家小小的早餐店裏傳出……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0

人的一生必定是起伏不平的,如果你的一生是平淡的,那麼你的這一生必定是無聊乏味的。當你聽到別人抱怨自己的生活挫折太多的時候,你就應該心平氣和的跟他說:“我們的生活需要挫折。”當然,這可能招來別人的一句“神經病”。但是,當你的生活真正沒有了挫折的時候,你就會抱怨說:“活着實在是太沒趣了。”

曾經有人說過:“我們每個人都走過的一條路,就是年輕時候的路。年輕時的路彎彎曲曲,凹凸不平,我們經常會跌跌碰碰,有時會跌進一個大坑裏,跌的你鼻青臉腫。但是,當你走過了這一段彎曲的路時,你在回頭望,你會有無限的思念和感慨。但是,如果你年輕時的路太過於平坦的話,當你走過這一段路時,你便沒有什麼可以留念的了。

那麼挫折到底是什麼呢?

失敗說:挫折是成長路上永遠翻不過去的山,因爲翻過一座山,前方又會有另一座山。

懦弱說:挫折是成長路上的一片荊棘地,會把人扎的遍體鱗傷。

沮喪說:挫折是被擊倒後的眩暈,讓人丟棄了信心,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1941年12月的一個深夜,一場大火蔓延了愛迪生的實驗室,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全部的研究心血竟都在這場大火中埋葬——要知道,這可是他大半輩子積累的汗水與心血啊!本應痛不欲生的他,留給人們的卻只有一句話:”災難有災難的價值,感謝上帝!燒掉了我們所有的錯誤,現在可以重新開始了。“愛迪生的成就着實讓人佩服,然而在這裏更令人欽佩的是他面對挫折時的那一份坦然,那一份勇氣。

生活需要挫折,因爲它能給予你失敗的教訓。

生活需要挫折,因爲它能給予你失敗的經驗。

海倫凱勒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在她很小的時候,因爲一場病,使她變成了一個集聾、啞、盲於一身的人。如此平凡的一個人,爲什麼會被馬克?吐溫稱爲是最傑出的女性呢,甚至於全世界的人都如此之認爲。她的信念感染了大家,難道不是嗎?沒有人會想到如此一個集聾、啞、盲於一身的殘疾人竟然學會了說話,學會了寫字,甚至學會了用手去看東西,不僅如此,她更學會了用心去看一樣事物或一件事。我想問的是,作爲我們,一個正常人,又能學會一些別的什麼呢?我們只是把這些東西當作奴隸一般,讓它們本能地去做一些事情。假如讓我們失去三天光明,我們又會做些什麼呢?只不過是一個個擺在那而的人架子罷了。我想可能三天都用不了,一天就足以讓我們收不了的。可是又是什麼讓海倫堅持了一生呢?

生活需要挫折,因爲它能給予你成功的啓示。

挫折我們人生的必備品,更是我們茁壯成長的營養品。爲了我們美好的爲來,堅強起來吧,時刻準備着去戰勝挫折!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1

人人都神往於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標和歸宿。而走向這目標、這歸宿,則需要一個堅固的支點。這支點是落腳點也是起跑線,正猶如高樓大廈不能矗立在虛空中,海市蜃樓的顯現也需要有大海和沙漠一樣。

人們都說小孩子的心靈是最純真的,簡單中透着對未知世界的無盡追求。不錯,回首那童言無忌的年代,我似乎聽到了一個個充滿童稚的聲音在嚷着:長大後我要當科學家,作家,音樂家,畫家。

可現在的我面對着人生的一個個選擇卻感到彷徨,迷惑,無措,漸漸發現原來理想是需要支點的,否則再美好的理想也將成爲幻想。

人人都神往於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標和歸宿。而走向這目標、這歸宿,則需要一個堅固的支點。這支點是落腳點也是起跑線,正猶如高樓大廈不能矗立在虛空中,海市蜃樓的顯現也需要有大海和沙漠一樣。

這是一個寒冷的夜晚,四野靜悄悄的,沒有行人,偶爾能聽到幾聲狗叫。在這北京郊外的孫河,一個胖胖的男孩兒。正用一架自制的小型折射望遠鏡,觀測着天空的月亮和星星。

他,就是在1991年8月全國和北京市青少年攝影大賽中獲一等獎的田磊。才17歲的田磊,就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命運似乎太鍾情於他了。然而,你知道嗎,他所取得的成績完全是靠與命運抗爭得來的,完全是自學的結果。田磊4歲半時,命運就第一次向他亮出了黃牌。

他患了腎病綜合症,每天都要靠激素維持代謝平衡,最多時一天要吃12片藥。藥物作用使他胖得變了模樣。上初一時,命運又一次向他挑戰。由於病情加重,他住在醫院裏的時間越來越多了,爲此只好休學。他也曾煩惱、苦悶過。夜深人靜,他望着窗外的星星、月亮,用心和它們交談。他想:我不能認輸,不能就此倒下去,我應該像月亮和星星那樣,也要發出自己的光亮

他決定自學,他相信一定能夠成功。如今17歲的田磊,看起來已經相當成熟了。當有人問他爲什麼找這份苦受時,他說:苦中求樂唄,不付出辛苦,就難以體會其中的樂趣。再說,如果天冷颳風就不想出去了,就算不上真正的天文愛好者

是自學,給了田磊重新生活的信心,使他戰勝了疾病的折磨,戰勝了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上,難免要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但是透過自學,或許你會重新找到人生的支點,重新踏上啓程的跑道。

曾有科學家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的搜尋着世界,從一個支點到另一個支點,如果連續搜尋而找不到任何一個支點,她就會因緊張而失明。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爲何能有如此氣魄,道理很簡單,因爲他有一個可供支撐的支點。

人生也需要一個支點,一個能給你智慧,勇氣,方向,力量的支點,讓我們找尋到那個屬於自己的支點,或許你會發現離你的理想不再遙遠。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2

寫作步驟:

“總——分——總”式,這是總分式的完整式。這類文章往往在序論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論點,而在本論部分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基本上是橫向展開的分論點,一一進行論證,最後在結論部分加以歸納、總結和必要的引申。簡言之,即是“提出論點——用論據證實論點——做出結論”。

例文

詩意地生活

湖南考生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乎靜的生活裏奮力地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並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紮羅之雪時的浪漫,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現世之中,留一方淨土種理想,然後一刻不停去奮鬥,直至收穫人生一片金黃麥田。

這種生活的詩意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語》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略”。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泰戈爾曾說:“我詩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纔會奮力去追詩意的天堂。詩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個理想,不論它是黯淡還是光輝,也不論它是渺小還是偉大,若無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開出絢爛,夏日的星辰如何閃爍銀輝,人生之路,如何揚帆起航,衝得一片詩情到碧霄?

奮鬥。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鳳棲梧》中訴說對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詩意,等待奮鬥去實現理想。現世中,詩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奮鬥的斧劈開理想的石,捲起千層浪來比萬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統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穩紮穩打,步步爲營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制百越,收爲象郡,奮鬥的腳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終於待得麾滅六國,橫掃中原的壯觀場面。奮鬥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擎起人生一片豔陽天。這等人生,誰人敢說不詩意?!

收穫。是第三層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奮鬥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穫的季節。這一片金黃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論這“麥田”是大是小,也不說這收穫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穫,便已是一種結果,成功了,便收穫鮮花與掌聲,失敗了,便收穫一段經驗幾多教訓,然後從頭再來。就像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收穫,是收穫理想,收穫奮鬥,收穫一段詩意的人生。

我們的生活雖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但理想讓它明亮,奮鬥讓它真實,收穫讓它有一片金黃的款款詩意。

用執著打破命運的鎖,把生活活出詩意,種下理想,不懈奮鬥,相信終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收穫!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3

沒有人忘記那個誕生美好夢想的地方,只是因爲成長中,我們的生活軌跡和人生態度逐漸偏離了它的圓周而已。

——題記

我的童年時代幾乎是在姥爺家中度過的,記得小時候,總喜歡翻閱姥爺那些封面已經泛黃的書籍,即使姥爺看到了也總是習慣性地朝我微笑一下,然後不留聲響的就轉身離開。

夢想的萌芽總是在無聲的關愛和呵護中茁壯成長和昇華。我慶幸自己小時候的一段寄住經歷,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心裏開始埋藏着一個夢,並開始爲之追尋!

觸碰夢想的圓周,又一次讓自己陷入了沉思,似乎覺得夢想漸行漸遠,想再次觸碰,可是又擺脫不了那可惡的離心率,只能望而興嘆!

有人說,只有自身強大了,纔不會總是想着去依附別人,除了物質的,我想更重要的恐怕是精神層面的強大。

生活中的景色總是讓人流連駐足欣賞,可問題是有些人看着看着就忘記了或者說淡化了去探尋美景的深層次方面的東西,只停留在眼界,視覺之觀,心門不開,所以景色也就還是景色,入眼不入腦。多看一物,少思一悟。當然,也不能一言以蔽之,畢竟觀景者的出發點不同,自身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

有人說,人生自在方圓。爲人處世,當方則方,該圓就圓。方外有圓,圓中有方,方圓相濟,家庭才能和睦,社會纔會和諧。明朝田汝成在其所著《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五》“印章謎雲”中寫道:“方圓大小隨人,腹裏文章儒雅。有時滿臉桃紅,常在風前月下。”當然,這多少有些調侃的味道在裏面,究其意還是強調意識心態的問題。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爲了表現和出彩而刻意去過多的粉飾自己,方圓之道,皆在一念之間。

十年和意衆親茫,今思量,心和則變,變則家和。無有觸法不得解家務之事,親者自親,心念與家,意和與親,家和而親心志,萬事皆可成!一念之變,大道知行,方圓之覺,佩之禮悟!

本無受想行識心,然塵世凡心難偈;無奈之旅,必有不料之景。觀自在衆生,親者,痛而悲,困而愁,福而樂;皆是因緣合時,不以離念身心處法,隨之。聞經,靜心輕身;習書,覽古閱今。不妄求,不菲薄,心無掛礙故。是可謂:想得多了,虛空溢眼,無意識的放大,結局只會是無奈的哀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人方夢圓,最富者,富有宇宙四海;最貴者,貴有自知之明。其他都不算什麼。是懦夫把自己變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

爾時,我頓想到,夢想的圓周,觸碰就在舉手投足和方圓之間。

其實,我從來就沒有忘記那個誕生美好夢想的地方,只是因爲成長中,我的生活軌跡和人生態度逐漸偏離了它的圓周。只是現在,我又再次觸碰了而已。

上善若水任方圓,人生自在亦方圓!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4

席慕容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

我們乘坐着各自獨有的船在左岸與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記該忘記的,銘記該銘記的。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笑看窗外花開花落、葉枯葉落,靜觀天外雲捲雲舒、風停風起。在路上,我們經歷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忘記該忘記的悲歡之事,學會了銘記該銘記的點點滴滴。 東坡披髮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潛伴着“莊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醜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人們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這之外,同樣又有在右岸快樂生活着的人們。 坐在池邊亭下淚流滿面獨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她永遠銘記着這一生之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那是她在“爭渡”途中所做出的選擇。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告訴我“從明天起”他將記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爲那是他用於“澆灌”他的“花兒”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遠地記住了撒哈拉的靈魂。梵高用《向日葵》永遠記住了他的“船”……

這些是生命之河兩岸的人生,這是忘記與記憶的選擇。風吹起花瓣如同陣陣破碎的童年,決荒的古樂詮釋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由分明的笑和誰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淚來忘記該忘記的不快和瑣碎,來銘記該銘記的深刻與永恆。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於“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獨有的船上,知道——忘記在左,銘記在右,中間是無盡的穿梭!

作者用“生命是一條河”作比興,將“忘記”與“銘記”分隔在河的兩岸,再用理智的目光審視歷史,關照現實,巧解話題,成功地打造出一篇令人喝彩的考場佳作。 作者開篇引席慕容關於“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的比喻,巧妙領起,在熱情真摯地詮釋解說後,機智地將鏡頭一搖,用一句“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忘記該忘記的悲歡之事,學會了銘記該銘記的點點滴滴”,架起過渡的橋樑,直奔文章的主題。作者用目光鎖定古今中外的名人,從他們的事蹟中概括出一條生命鐵的規律——忘記該忘記的不快和瑣碎,來銘記該銘記的深刻與永恆!正因爲這樣,他們才成就了事業,輝煌了人生,讓歷史感動,讓世人銘記。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5

在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長着一棵在許多大樹的身旁,得不到陽光,根生長不到更遠的地方去。一天,有一位農夫到這片樹林中,走到小樹旁邊聽到小樹的苦決定幫助它把身邊的大樹都砍掉了,後來小樹終於得到了陽光,也受到到風雨的,冰雹 ……可是,最終小樹苗卻在農夫的溺愛中死去。

這告訴我們不能在接受父母過分的關愛,我們只需要關心,父母給我們過分的關心對我們來說是種溺愛。所以,關愛,請不要溺愛孩子。

鄭武公娶姜氏爲妻,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寐生,小兒子叫段。段長得一表人才很受姜氏的疼愛,希望鄭武公立段爲太子,但後未能如願。姜氏一直懷恨在心直到武公去世後,寐生繼承王位,號鄭莊公。姜氏提出很多無理的要求,鄭莊公都滿足她。但姜氏還不知足,煽動段篡位。但後被莊公識破後,段自刎姜氏被莊公趕到穎地,莊公發誓說:不到黃泉不相見。但事後他很後悔。但是後來莊公與姜氏母子團聚全靠穎考叔。

姜氏的的不是關愛段而是溺愛,最終把段送上了黃泉路,兩世相隔 。溺愛孩子是害了他。

女孩王芳,父母對她萬般寵愛,過分的照顧。年幼時一切如願以償。上學後只要學習上遇到困難就受不了,回家哭喪着臉亂髮脾氣,父母很心痛。爲此,父母總代勞一切。作業不會的父母代勞,學校受到委屈,父母出面解決……漸漸地,她不僅情感上,而缺乏毅力。女孩因爲父母的溺愛情感變得脆弱,缺乏毅力。這種結局是疼愛的父母造成的。但是父母不會一輩子在我們身邊,我們也需要獨立。

而在國外的家庭就不一樣,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會悉心照顧,但絕不嬌寵溺愛他們。在英國不論是富人家庭還是普通家庭,不論條件如何父母都不會嬌寵。他們有意識“創造”一些艱苦的環境。讓孩子遭受人爲的艱難,磨練他們的意志。公學是英國的貴族學校,在這裏讀書的富家子弟但生活卻極其艱苦,校方故意將伙食弄得很差,缺少取暖設備,要求學生必須在惡劣的環境中穿短褲出現在操場上、課堂上,堅持冷水洗澡,不準蓋過厚的的被子,冬天也要開窗就寢。這樣做爲了消除孩子的嬌氣,養成堅強的意志,提高其身體的精神素質。

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認爲孩子應該懂得忍耐,現實中有太多需要忍耐,如果父母不過分的關愛孩子,孩子應該會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現實是很殘酷的,不是所有的事都會如你所願,在社會中,你只是一棵小草,別人從你身上踩過不會有人在乎你的痛,不會有人關心你,所以我們應該更堅強,擺脫溺愛的束縛,那樣我們會像雄鷹一樣飛得更高,像野馬一樣奔馳的更遠。

關愛,請不要溺愛。親愛的父母,我們不想像小樹苗一樣擁有燦爛而短暫的時光。

高考優秀議論文 篇26

輕煙縈繞的虎門,黃沙漫天的戈壁……多少次,我從睡夢中,透過兩處閃耀着太多歷史光輝之地,看到了一位中華民族的英雄,一位中華民族的精魂……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的吶喊,也應該是所有有良心的中國人,所共同發出的聲音。一八三九年,林則徐,他在虎門用翻滾的石灰水,親自組織銷燬了二百多萬斤的。正是在這一年,中國近代最屈辱的戰事,堂皇地找到了它的藉口。

輕煙在虎門的上空氤氳許久,這並非硝煙,而是一種比硝煙更爲複雜的煙氣。硝煙僅僅是摻雜了戰爭的氣息,而在這煙裏,除了戰事,更多的則是一位仁臣的血性,一位愛國者的痛楚以及一位中國人的決絕。

時勢,造就了林則徐這樣的英雄,而一個沒落的王朝,也是產生這樣時勢的根本原因,自然,在這樣一個王朝裏的林則徐,終究是不會太得志的,所以,在痛快地了結完虎門的後,他被謫到了落後而又遙遠的西部——伊犁。

林則徐是一個在時局的洪流裏逆流而上的勇者,這一次,他本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接受了一項名爲“改革”的考驗。

那個遙遠的如同隔世的地方,林則徐在改革,確乎是改變了那裏的。他推行“坎兒井”,這使得乾旱的戈壁潛來了一股隱隱的綠色,一股隱隱的清涼。因爲擁有了極度匱乏的水,伊犁的老少對這位大清朝最後的仁臣感恩戴盡;也因爲這身有鳥獸圖案的官服,伊犁的百姓慶幸迎來了一位賢官。

烏紗帽上羽翊,終於一如“坎兒井”裏的漣漪一樣,迎來了難得的光輝,這是屬於林則徐的,而林則徐的這點光輝,也在屈辱的中國近代史上烙上了一塊屬於中國的奪目亮點,以驅散了不少難堪的歷史細碎,進而盡其一生,以其偉大的靈魂,贏得了後世無限的敬重與目光……

透過林則徐徐堅強的身軀,我看到的,是一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做爲一箇中國人最基本的責任心。正是這簡單而又高尚的心靈和傳統的儒家底蘊拌合在一起,形成了林則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格與一生。

爲此,我想今天每位中學生都應敬仰這我們常人所望其項背的心靈,都應該努力與這平凡質樸不過的心靈看齊,因爲雖然時代變了但我們始終都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一點亙古不變。

逝去的時光流爲歷史,今天也即將成爲明日的歷史,在這個怪異的時間漩渦裏,總是有一些像林則徐一樣,值得我們永遠在心底爲之弔唁的人。

所以,我們永遠不能讓這些古人離我們遠去,因爲虎門上空的輕煙還在瀰漫,伊犁土地上的綠洲仍然豐茂……

今天,時光的水滴叩響了歷史的大門,我們真的應該和自己談談;我們的古人,離我們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