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給人留飯議論文

議論文3.3W

曾在岳陽工作七年,每每有摯友來訪,我常會在夜幕降臨後帶他去老城區乾明寺小吃一條街去吃夜宵。這條街就在岳陽三中門口,街不長,很狹窄,兩旁是低矮破舊的民房。這裏白天很安靜,夜晚卻是食客雲集的不夜城。我常去的小店名叫天保,說它小,是指它店面很小,店門最多兩米寬,店門半邊擺着竈臺、滷菜、待加工的小龍蝦、,另半邊留給食客和服務員過路。

給人留飯議論文

小店沒有精緻的門匾,僅在木頭門楣上用油漆噴出“天保”兩字,歪歪扭扭。進店以後才知鬥裏乾坤大,七拐八彎,上下三層,全是由民房改建的餐廳,共有三十多張臺子。別看店不起眼,名氣卻大得很,天保的紅燒蝦尾、滷豬蹄、過油鴨頭、滷千張、炒藕尖等都是名菜,引得食客們趨之若鶩。天保的.生意火爆得令人難以置信,客人前去就餐往往要先派人佔座位,不然,肯定要站在別人的桌旁等待,待別人吃飽喝足離去後方可入座。岳陽人常以能經常到天保吃蝦尾爲榮,外地人到岳陽吃宵夜不去天保算是白來。店老闆是一個胖胖的中年人,光頭,常常光着膀子在竈臺前煎炒烹炸,手腳麻利,神態專注,顯得自信而自豪。

去天保去得多了,才知天保不止有美食,其經營之道也很有特色。天保名氣很大,生意火爆,但老闆從不把生意獨家做完,總是想着左鄰右坊也要做生意。例如天保給客人提供滷菜、炒菜,但是酒水、主食等是留給別人做的,食客們要酒水主食要向推銷者現金購買,儘管有些不習慣,有怨言,但是隻得入鄉隨俗。另外,天保只做晚上的生意,中午是左鄰右坊的天下,我有好幾次中午到乾明寺給長沙的親友買蝦尾,都在天保門前吃了閉門羹,最後只好在隔壁店裏買了打包帶回交差。

還有,天保的老闆也不貪多求大,總是親自操勺,恪守本分,認真做好每一份菜。儘管生意一直火爆,卻從沒想過要開連鎖,打招牌。有人在長沙打出了“天保蝦尾”的旗號,老闆在網上趕緊闢謠,堅稱天保僅此一家,別無分店。我曾與天保的老闆聊天,勸他擴大規模,把生意做大做強。他卻憨憨一笑,說他知足了,錢是賺不完的。

天保的老闆其實是一個睿智之人。他的處世和經商頗有哲理。我曾看過評劇皇后新鳳霞的一篇文章,題爲《給人留飯》。這是一篇關於爲人爲藝之德的文章。是新鳳霞對年青時的回憶,她說年輕時不懂,以爲自己的成功全憑自己的努力,受到觀衆的追捧是理所當然的,後來有老藝人指點她:不要一個人把戲唱完,要學會給別人留飯口,自己的發展才能長久。新鳳霞體會到“給人留飯”是一種美德,美在能替他人考慮,推己及人。給人留飯是生存智慧,給人留飯給同時也是給自己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給人留飯”是社會道德、倫理的一個支撐點。天保的老闆肯定沒讀過多少書,卻把文中的哲理運用得如此自然,如此熟練。他堅持不做獨家生意,卻維持了一條小吃街多年的繁榮,給左鄰右坊帶來生機和財富,給食客們留下歡樂和記憶。

“給人留飯”是做人的美德。可是這一美德現在被很多人忽視了。在日常生活中,能這樣去想、去做的人已不是很多了。鬥爭哲學風行,爭職位、爭職稱、爭地位,爭得面紅耳赤,因爲那就是面子、飯票和效益。在同一個行業中相互折檯、互挖牆角已不是新鮮話題。做生意希望自己一家獨大,讓別人倒閉而自己發財

地方與地方之間爭資源、企業與企業之間爭市場,學校與學校之間爭生源等等。我們的學歷、職稱、職務、收入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在不斷改善,但我們的幸福感卻沒有同步增長。如果我們達到主動“給人留飯”的境界,達到“錢賺不完,官當不盡”認識高度,我們是否能活的更自由、更豁達、更瀟灑!我在這裏不是推銷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不是鼓勵不去競爭,不去努力,不去奮鬥,而是希望我們生活得更有智慧,更有質量,更有溫度。

標籤:議論文 留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