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首先讓我感受到專家廣博豐厚的知識功底,也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勤奮學習,充實自我的重要性。作爲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提高人文科學的素養。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們平時要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充電,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做一個踏實實的學習者。盡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貼近有效教學、引起學生學習的意象,即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爲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經常觀察瞭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他們的生活環境、範圍及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最願意接受那中課堂教學的呈現形式,不斷的與孩子們談,與孩子們交流,瞭解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困惑與體驗成功的快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貼近孩子們的胸脯,斟酌孩子們的脈搏,洞察孩子們一切心理反應,然後根據教材特點去設計,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就是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因此我們在備課時,總是心中裝着教學目標,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眼睛盯着社會的發展,生活的需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我們有時透過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變成學生理解的聲音資訊,使學生藉助聽覺加強學生的理解,獲得良好的收穫。做一些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教具,透過教具的演示,把一些抽象的理性化的難理解的知識變的具體化,形象化,帶學生一起感受知識的來龍去脈。關注學生的進步發展。首先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唱獨角戲,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把學科價值定位在一學科上,而是盡力的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新課程使我們走到一起來,大家合作,研究交流,提出發現的問題,與同行們共同分析討論,提出改進措施。最後得到的方案爲大家公享。這是共同提升理論與教學水平的好辦法。研究的過程中,是有很多困難的,可能要佔據我們休息的時間。但是用研究的眼光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去證明我們的價值,在研究中體驗研究的快樂。在研究中得到成長,佔用一點時間,有何妨呢?

當我們對教育科研產生了興趣,在集體科研中找到了樂趣。不再把工作當成負擔,我們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我們的幸福感就找到了。不斷學習。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如果我們仍抱着吃老本的心理來組織教學,那將無異於“舊瓶裝新酒”,根本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我們才能“天光雲影清如許”,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才能創造出更爲新穎的課型和更爲科學更爲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從而爲學生提供更爲優質的服務。因此,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向書本學習,向學生學習;創新、創新、再創新,大膽改革大膽實驗,不被傳統所束縛,不斷總結成敗得失,將成爲我們教師畢生的課題。

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草長鶯飛,花團錦簇,又是一年好時節。

每每這個時節,完事萬物都生機勃勃。

事物如此,人也不例外。

我們也想汲取精華,茁壯成長。

正好,春風吹過,送來了上級領導的關懷,他們組織了這次“參與式”教學教師培訓,讓我們應了當下的需要,吸收了那麼多的知識,我非常欣慰與感動。

這次培訓,首先,讓我體會很深的是:對人際交往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觀。

以前,總認爲學生或是自己只要很安靜地看書寫作業,就是一種完美的平衡境界。

但是,學了“小組參與工作”以及“提問”之後,我認識到了,人是社會的人,要融於社會,並與之結合,纔會過得更加充實圓滿。

因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緊記“參與式”教學的特點,以學習者爲中心,讓他們盡情地體會到融於小組,合作探討的樂趣。

提問時也會多提開放式問題,尊重他們,謀求他們的個性發展。

此外,學習遊戲與學習活動的學習,無疑是我對人際交往認識的催化劑。

都說:人生如戲,我們偶爾也可以放縱自己,遊戲人生。

試想,老師們在遊戲中都追尋到了童年的那一份快樂與活潑,那麼,孩子更應在遊戲中,釋放他們本身的天真與可愛。

因此,在往後的教學中,我會合理利用學習遊戲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

從而,我也把收穫的笑聲,透過一個笑話,一句幽默……傳遞給周圍的人,讓自己和學生更多的在人際交往中,找尋生活的真正涵義! 其次,這次培訓,真讓人覺得是緊跟時代步伐,與國家的發展相結合了。

特別是學了“創造性寫作”之後,感覺更加強烈,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流行時尚也需要創新,寫作同樣需要創新等,一切都在創新中求發展,變是不變的真理! 最後,透過這次培訓,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名言警句的哲理性。

如:計劃不如變化;存在的就是最好的;當你用它時,它就最好…… 總之,這次培訓,收穫多多。

它促使我們邁上正確的教學之路。

也好爲學生正確的導航,讓他們現在或是將來都成爲社會的主人,完成自己壯美的人生!

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很有幸,我參加了陝西國運教育慈善基金會與灞橋區聯合舉辦的第三期農村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在培訓學習中,我認真聆聽了幾位專家的報告,他們都有着豐富的知識內涵和教學實踐經驗,他們以精湛的理論闡述和鮮活的案例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理論引領,使我深感專業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次培訓也讓我明白瞭如何自信微笑地面對生活。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能成就一切事業。現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一、這次培訓,讓我明白了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更明確了弘揚傳統文化,提升教師素養的必要性。

目前,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對優先發展教育的認識提升是空前的,對教育投入的力度加大也是空前的,縱觀教育發展的環境也是空前優化的。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機遇。但是市場經濟體制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構成對教育事業的衝擊和干擾,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所以,爲了適應新形勢,作爲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積累,不斷從傳統的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二、這次培訓,還讓我懂得了教師不能只是課堂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

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避免出現形式主義:教師跟着課件走,學生跟着鼠標走,教學跟着電腦走的現象,一定要針對學生實際,選用合適的教學模式,不可生搬硬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五彩繽紛的教學花園裏,切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採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更要像名師那樣不斷地積累總結,不斷地反思提高,真正掌握過硬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做一個智慧型教師,研究型教師。

教學培訓心得體會4

透過近一個月的課堂教學技能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透過實踐分析有以下因素:

一、規範細節要到位。

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古人說天地君師親,可見身爲教師是倍受尊崇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教師有極好的人品。因爲"教育的最終目的爲明辨善惡與真僞,並使人傾向於真與善,排斥惡與僞。"所以教師有"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着他的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益出於此。師德不但可以感染學生,也能爲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於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堅持原則,有錯就改,心胸豁達,莊重熱情,同時還要有一顆愛心。要"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他才能贏得學生。如果說過去的教育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爲主的應試教育,那麼現代教育越來越以人的本身發展爲教育目的。然而即使這樣,熱愛學生仍然是教育的一個永恆的命題,古往今來的優秀教師無不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是愛的職業,從事的是愛的教育。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廣的愛,這樣的愛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頑石、能點鐵成金。都說母愛無私,其實最無私的應該是師愛。在現代教育中,熱愛學生自然具有了時代的特徵。有人說過:"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可以說,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地成長。愛學生就要公平地對待學生,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學生爲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夥伴,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

二、耐住寂寞、抵住誘惑、提高素質、嘗試創新。

進入新世紀,當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的同時,教師所面臨的一些老問題變成了新問題,而更多的新問題則層出不窮。面對資訊技術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要能抵禦誘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顆冷靜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纏萬貫,風流瀟灑,也要看到身敗名裂,鋃鐺入獄,甚至丟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樂,教師就要志存高遠,迴避庸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潔身守志,獨立於世。這正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學。因此,做一個好老師,崇高的師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氣,爲人師表。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爲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 ,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時代,今天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爲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爲中心"向"以學生爲中心,以教育爲中心,以學習爲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 "課改"。

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葉聖陶說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爲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爲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係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總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

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

今年暑假7月20日到25日,我在進行了爲期5天的《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培訓學習,本書共有十個模組的學習任務,在這次培訓中,老師們精彩的講解,熟練的操作,淵博的知識,以及給我們帶來的視頻資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現把這幾天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語文課上,很多視頻資料得以觀看,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有了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講的輕鬆,學生學的自如,在教學中遇到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對教師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實物投影還可以更清晰更明確的看到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以便於及時更正。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在普通的課堂上,老師要用粉筆板書,這樣浪費時間,教學中常常出現完不成教學任務的情況,利用多媒體充分利用時間,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四、透過多媒體教學,更能深刻體會到多媒體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以便於提高教學成績。豐富教學知識,提高個人修養。

1、理論上提升了自己教學設計能力。

無論進行什麼樣的設計,創新是靈魂。新課程制定了三大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但是爲了應付考試,我們在設計時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偏重知識的傳授設計,忽視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想教育設計:偏重教學內容設計,忽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偏重課內知識設計,忽視課外知識設計。

透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我們的孩子要贏得未來的市場,就要參加21世紀的創感競爭,現在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分數不代表知識,最有價值的知識不是科學,要教學生敢於嘗試,敢於創新,教學生電腦無法做的事情,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中處於不敗之地,才能真正成爲國家的未來。今後我在教學設計上要多從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2、多媒體教學擴大了教學容量,教學資源得到很好的應用。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更新速度明顯加快。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也明顯增多,而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畢竟有限。實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縮短教師的板書時間,擴展課堂容量。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並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擴大學習容量,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透過本書的培訓,我知道了根據資源應用的對象,教學資源包括教師教的資源和學生學得資源,但最寶貴的得資源是思維方式,最重要的資源是學生的大腦。另外學習小組是一種資源,學生遇到的困惑、所犯的錯誤更是一種資源,作爲一名教師要有智慧,合理應用這些資源,爲學生的學習發展服務。

面臨素質教育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今天,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走上現代化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動性,能更加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所以,返校後,我將更加積極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自己儘快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儘快成爲一名具備高水平、高素質的新型教師。

當今時代,資訊技術迅猛發展。它不但普及廣大社會生活、工作的各個環節,還走進了校園,無聲地改變着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等。

首先,透過了這次培訓,我對“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有了一定的認識。所謂的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就是透過學科課程把多媒體資源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將多媒體資源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爲一體,將多媒體作爲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對多媒體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傳統教學重在傳授,以教材、教師、課堂爲中心,以教代學,教給知識重結論,輕過程,缺少教與學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爲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傳統教學重經驗、輕創新,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爲定勢,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新。傳統教學還具有封閉性,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爲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爲反思性教學,變封閉性教學爲開放性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教師應該具有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觀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絡、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才能成爲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另外,我還學習並掌握瞭如何運用教學摸板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設計教學目標,如何選擇媒體,如何編寫教學目標,如何選用教學方法並開展教學評價,運用迪克—凱瑞模式親手製作總結授導型教學設計,並且學會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對教學有幫助的各地教研網站,如何下載檔案,如何處理音頻和視頻檔案……這些知識對我的教學和生活都是非常實用的。學習和實踐了這些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設計、資源收集、網絡互動等今後必須或將會用到的教育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上面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爲在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