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大班家訪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家訪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家訪心得體會

大班家訪心得體會1

家訪是我們幼兒園每學期末每位老師必做的工作,剛開始時我很疑惑:我們現在的通訊這麼發達,很多時候我們都透過電話交流,有些小事則可以在接送的時間三言兩語與家長交換意見,有必要走進家庭實行這樣傳統的家訪嗎?家長會樂意接受嗎?透過三個學期的家訪工作,現在我認爲家訪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減少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使我們的溝通交流更加有效。現在我將我本學期的家訪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們班有41名幼兒,我們的目標是走進每一位幼兒的家中,但是家長們對於我們家訪反應不一:有的驚訝,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裏犯了嚴重的錯誤,老師要到家裏來家訪?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亂,那個時間我們沒有空,抽不出時間招待老師;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沒有機會和老師好好交流呢,對於我們的到來非常的高興。面對家長不同的態度,我們更困惑了,會不會因此而造成負面的影響,給家長們帶來額外的負擔?但有一點,我們更清晰了: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觀念確實需要我們的引領,而走進家庭的家訪活動,正好給了我們一次瞭解、溝通的機會,對孩子,對家長,對我們自己,都將會是一次挑戰。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家長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幼兒園什麼時候開始教寫字算數?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詳細地向家長解釋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使家長明白我們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我們也詳細地向家長了解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爲習慣,並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

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們還給家長們佈置了寒假作業,就是讓家長寒假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把幼兒拿回家的幼兒用書再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學一學。

這次家訪給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值得我反思事情,這對我今後的幼兒園教學工作來說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在學期即將結束的那個星期,我們班發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難過的事情,葉文偉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門夾到了,而且骨折了,當時我真的不知所措,這可是我從教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事故了,對於葉文偉和他的家長我感到非常的內疚。家訪第一天我和陳老師去買了水果打算去文偉家看望他,我們坐着三輪車剛到他們家路口,就看到文偉和他爸爸在那等我們了,到了他家他爸爸媽媽和熱情的招待了我們。我們首先對於在幼兒園發生的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在整個家訪談話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了對於這件事的理解,說這是個意外,沒有關係,文偉自己平時也很調皮,還說文偉經常說老師很好。聽了他媽媽的話我一方面覺得很高興,家長這麼理解我們的工作,另一方面更覺得內疚了。這次家訪還有多印象深刻的事,如:鄭樂珊高興的拿小時候的照片給我們看,給們講小時候的事;葉雯婕興奮的給我們表演培訓班學過的舞蹈;還有很多家長會着孩子在路口接我們等等,這些都很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溫暖。

透過家訪,我們不僅瞭解到了平時不瞭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範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鍊。家訪不僅僅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感動和寶貴的經驗,家訪也帶給了孩子們滿心的快樂:“老師到我家來了!”家訪後的幾天,孩子們交流的話題都是同一個內容。孩子們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感受到那種溢於言表的快樂。家訪更帶給家長全新的感動:“老師,謝謝你如此細緻!”教師對孩子日常言行的細微介紹,對孩子個性的詳細剖析,老師的家教理念讓家長們耳目一新,從來沒有想到,教養孩子還有那麼多的道理!

大班家訪心得體會2

本學期,我校按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的要求,開展了“千名教師進萬家”活動,結合實際,也制定了相應計劃,我也積極投入其中。在家訪活動中,我向家長宣傳教育法規、我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及學校課改實驗等內容,向家長宣傳學校取得的成績,向家長彙報其孩子在校表現,瞭解學生在家庭中表現狀況,聽取和收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透過走訪學生的家庭,我頗有收穫,先將自己體會總結如下:

一、透過家訪,我從一個側面認識到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每到一個家庭幾乎家長們都這麼說:“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了,我的孩子全交給你們了。”一天上午,我到一個學生家中,他爸爸是一個個體戶,他誠懇地對我說:“那時我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自己也不認真學,文化低,造成了現在工作中的許多困難,我就這一個兒子,你無論如何對他要嚴一點,讓他多學一點知識。”他說的是實話。普通的羣衆也體會到了讀書認字的重要,是實實在在的長遠大計。我感到了肩上擔子的份量。

二、透過家訪,學到了一些家訪的基本方法。

首先,家訪應全面如實地介紹學生在校的情況,不能報憂不報喜,應當介紹的情況要在家訪前準備好。其次,爲了便於和家長更好地合作,家訪時應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有針對性地聽取家長的意見,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我覺得教師配合家長對學生進行教育,一定要“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三、透過家訪,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需要不失時機地向家長宣傳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

家訪時,我看到,有的家長陪兒子打牌;有的家長不讓孩子看電視和課外書,也不許和其他同伴玩,對於這些,我們在家訪時不失時機地做家長的工作,幫助他們懂得怎樣愛子女,怎樣教育子女,這是我們的薄弱環節,也是我們需要不斷鍛鍊和提高的

重要方面。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給他們吃好的穿好的,對他們百依百順,卻不知道如何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多數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這是一個極爲普遍的社會現象,如何正確引導家長搞好家庭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綜上所述,家訪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當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下一代能健康成長。

大班家訪心得體會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老師的工作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援。家訪就是促進家園關係和諧最有效的方法。家訪的形式又有電話家訪,接園離園時家訪及入戶式家訪。本週我和搭班老師劉老師對本班個別幼兒進行入戶家訪。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挑選出班上較爲“典型”的幼兒進行入戶家訪。本次家訪主要的目的有:

一、瞭解幼兒在家的實際情況並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真實情況。

二、告知家長我們的教育理念。

本次家訪,一來我們與家長進一步交流了本學期孩子的表現,目的在於能夠進一步與家長有共識。二來我們與孩子業進行裏親密的交流,是幼兒能夠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我們訪問第一家的是徐日鬆小朋友的家,這位小朋友從小父母離異,一直都是由外公外婆帶大。而老人家都過於疼愛幼兒,凡事都爲幼兒包辦。就因爲種種原因,造成該幼兒內向膽小,缺乏自信心,動手能力及獨立性較弱。當我們走到寶貝家時,寶貝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害羞而是大方地招待我們,很有主人的風範,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感到很欣慰。與外公外婆交談時,都表示孩子在本學期來進步很大,他自己的事情自己都能夠主動完成,也懂禮貌了,自信心有所增強,但平時較挑食,希望老師在園多給予教育幼兒不挑食。

隨後我們先後去了王琪、林先易、王溯、李傑鬆小朋友的家中。王琪小朋友的家長都很滿意孩子在家及在園的表現,對幼兒園及老師的.工作都表示支援及肯定。王琪小朋友聰明好學,樂於助人,有自信心,在班上很能顯出大姐姐的風範。而林先易小朋友的家長就非常擔心孩子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先易小朋友聰明好動,有自信心,獨立性強,但自控能力很弱,注意力不集中,不勇於承擔錯誤,面對錯誤。在園時的表現都能夠主動完成自己的事情,比較勤快。但就因爲他的自控能力差,很多時候都不能遵守我們的遊戲規則,這點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爲工作忙的原因,父母常常不能督促幼兒,在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弱,造成孩子在家不主動完成任務,自己的事情也不自己完成。父母說的話有時不放在心上,剛說過的事轉眼就忘。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的心裏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有各種外在原因,導致家長也沒有全心投放在教育孩子的身上。王溯小朋友是班上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剛接手這個班時,我對這孩子的印象很深刻。這個孩子平時不管是活動遊戲,還是吃飯睡覺,甚至小便洗手時眼睛都總是盯着窗外發呆。因爲發現這些情況,平時認真觀察他,他很挑食,午睡很少睡,和其他小朋友不合羣,膽小怕事,個子瘦小。當我透過觀察得到這些資訊,我認爲孩子因爲營養不良,生活沒有規律所致的。而後及時向家長反映這些情況及瞭解在家的一些基本情況,並告訴家長我的想法。家長隨後也重視起了孩子這方面的培養與改進。現在孩子各方面都略有好轉了。在與家長交談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家長對我們工作配合與支援及肯定。孩子目前還存在一些不足,動手能力不強,也不愛動手操作,對學習的興趣不高。但寶貝現在的文明禮貌方面進步是可觀的。

最後家訪的是李傑鬆小朋友家。之所以選擇去李傑鬆小朋友家家訪,是因爲每次家長向我們反映孩子在家的情況時判若兩人似的。這孩子在園是個內向,斯文的孩子,很有禮貌,獨立性強。不善於表達,語言表達能力弱,有時略顯不自信。而家長的反饋是孩子在家完全與在園時的相反。孩子在家及很熟人面前就是個很有自信的孩子,有時更像個小霸王。當到了孩子家與家長交談才瞭解,孩子今年五歲,上了三年幼兒園,卻換了四家幼兒園。瞭解到這情況,我向家長分析,這麼小的孩子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本就會缺乏安全感,對陌生的環境及陌生的人都會產生心裏的不安。這時他就不願與外人接觸,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不願表達,內向的性格。更何況這麼頻繁地換心環境。慶幸的是孩子這半學期來這方面有所改進,開朗了不少,現在也自信了。

經過本次的家訪,我瞭解到因爲家長的教育觀念比較保守,對幼兒都比較溺愛,事事包辦替做,認爲這樣是愛孩子,且不知這反而是害了孩子。透過班上幼兒的真實情況,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都比較弱,很多時候不願主動動手去完成。

家訪後,我更清楚地體會到了教師職業的神聖。也獲得了滿滿的幸福感、成就感及深深感受到了家長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援與肯定。

大班家訪心得體會4

家訪周活動開始了,我們三位老師走進了班上一位“特殊”孩子的家裏。

小陽是一個從小說話就發音不清楚(俗稱:大舌頭)的孩子,一直都是由媽媽照顧。他的爸爸是駕駛員,沒有太多時間陪他。由於他說話不清楚,怕別人笑話、嘲弄他,所以家人經常把他一人鎖在家裏,很少與別人接觸。小陽慢慢變得不敢也不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了。

當我們出現在他家裏的一剎那,他非常激動的說:“陳……老師,詹……老師,朱……老師,好!”他迅速搬來了椅子讓我們坐。我們馬上在家長面前表揚了他,他聽到了表揚,開心了。我們向他爸爸媽媽反饋了他在班級裏的表現,特別是在班級唱歌比賽中表現很棒,拿到了班裏的二等獎。小陽的媽媽聽到我們的話,感動的說不出話來了,眼眶紅紅的,當與我們眼睛交匯的那一刻,馬上轉過頭去了。這一刻,我覺得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十年來,我接觸過許多這樣的孩子,我也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做到。我深深的知道對有“缺陷”的孩子,我們老師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