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智慧教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智慧教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智慧教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智慧教學心得體會1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從本質上說,閱讀活動,是一種存在差異的交流活動。如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我是這樣做的:

利用情景再現使學生展開聯想、想像,從而培養閱讀創新能力

在閱讀活動中,根據文字材料的描述進行情景再現,是閱讀創新不可缺少的基礎,它是主動閱讀、活化資訊、形成新見解的必要條件。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①利用情景再現,再造作品境界。如讀《孤獨的收割人》,我們邊讀邊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我們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幅圖畫:在一望無垠的高原上,輕風吹動着白雲,在藍天上緩緩移動,成熟的莊稼泛起微微的波浪,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起金色的光芒。這時,傳來陣陣淒涼的歌聲,循聲而望,是位姑娘。她“又割又捆”,“邊幹活兒邊唱歌”……由於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了一個更爲豐富的作品的藝術境界,並將自己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在感染、共鳴、激動中不能自已。

②發揮豐富的想象,再造人物。《孤獨的收割人》中的姑娘,詩中僅寫到她的唱歌與收割,至於其他情況沒有寫及。閱讀此詩我們可根據姑娘唱歌和收割的情況,對她的外貌、心理、語言、行動等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再造一個完整而鮮活的人物形象。只有如此再造人物,才能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甚至“與之共語”。

③展開聯想,去填補藝術空白。如《孤獨的收割人》中的姑娘家世如何?經歷如何?她過去怎樣?現在怎樣?歌聲爲何這般淒涼?爲何這般哀傷?我們可發揮聯想,去填補這些藝術空白。

閱讀中的聯想主要有四種方式:

①接近聯想。如閱讀酈道元的《山峽》,聯想到李白的《朝發白帝城》,眼前呈現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情景。

②相似聯想。如讀王安石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此梅此景,可聯想到人的堅韌品質,不屈精神,頑強鬥志。

③對比聯想。如讀歐陽修的《秋聲賦》,從蕭條淒涼的秋聯想到峻青《秋色賦》中所描寫的豐收的秋。

④因果聯想。如閱讀魯迅小說《孔乙己》,可根據孔乙己所生活的環境以及他自身等因素,聯想到孔乙己的結局。運用閱讀聯想對讀物進行理解、追憶和創造性的思考,應注意材料之間的聯繫,儘量形成廣泛而多樣的聯想,以努力提高閱讀創新能力。

創新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最鮮明的要求,學生的創造力需要培養,想象力需要保護,也只有透過發散性的思維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才能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儘可能爲學生提供再造想象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智慧教學心得體會2

作爲班主任,從班集體的組建之初,師生就共同努力,力爭使班級形成自主管理型的班級特色。我的做法是:制定班規,使學生自我約束;利用目標激勵,積極引導;利用小組評價,引導合作與競爭。

我在初一到初二擔任數學備課組組長期間,針對班級小組的課堂評價環節,與同組數學教師共同設計並使用數學小組評價單,有效規範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爲,並且透過這一工具引導學生持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在初一數學小組評價單使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課堂評價方式。

開學之初,我要求每個同學都制定學習計劃,學習計劃使學生的學習有了目的性和動機,減少了學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利用“你追我趕爭上游”,在每次考試的前兩週,每位同學制定考試目標。這個表格記錄着他們每一次的成功與超越,也記錄着他們的失敗與反思。每次考試後,同學們都要及時總結反思自己的優勢、不足、措施。應同學們的要求,成績好的同學爲全班同學做學習經驗介紹。

我和同學們共同制定了小組積分細則和課堂表現記錄表。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在使用的過程中,這個積分細則也在逐漸的精細、完善。課堂表現記錄表主要從回答問題,板演,講題三個方面加分,由小組長對本組同學的表現打分。

每週各組組長都要組織本組同學總結本組這周學習、紀律、衛生,課堂表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每兩週學習委員要針對全班同學的表現進行總結,對錶現好的同學提出表揚,對班級的共性問題提出建議;每月對積分最高的三個組進行表彰與獎勵。

透過這一工具引導學生持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規範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爲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小組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這個做法在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初見成效。

作爲初二數學備課組長,在20xx年1月2日,組織初二年級數學計算題競賽,我主要負責出題、評獎、寫獎狀、領獎品、給學生頒發獎狀與獎品,此次活動共評出一等獎15人、二等獎18人、三等獎18人,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作爲備課組長向學校及時申請利用每週二下午第三節課時間上數學輔導課,把全年級學生分成5個層次,本組四位數學教師各負責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專題複習,力求提高全年級的數學成績。

作爲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我會動腦筋,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智慧教學心得體會3

對於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幾年,我校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而且進行的有聲有色。讀完周仁康老師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課程開發》開發的意義與目的認識更加深刻了。這本書,對校本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有三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其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終極目標。下面針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這一點談談自己淺薄的認識。

教育作爲培養人的活動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發展,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和創造性。校本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具體體現在課程的設定及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的多樣性、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和豐富性。

1、以人爲本。傳統的課程強調學科知識,忽略了學生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體驗。校本課程的開發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經驗,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髮展的主體性、主動性。關注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與衆不同的主體,滿足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

2、給學生留下空間。個性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學生作爲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有課程決策的權利。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課程內容和結構都在師生互動中完成。尊重學生的興趣與經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爲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了一個空間。

3、差異性教育:國家課程強調人才規格的整齊劃一,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校本課程開發爲學生提供了自我個性張揚的現實條件。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要學的內容作系統安排,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形成具有獨特性的個別化課程。教師作爲課程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要研究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儘可能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從學生經驗出發,提供差異性課程,作到因材施教。

4、課程以學生爲中心。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生的的需要出發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而存在的。學生實際需要什麼,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課程的開發主體之一就是學生自己,更能夠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智慧教學心得體會4

xx年6月21上午,我們全鎮的南寶老師到中心培訓,在三樓的多媒體教室,家都很期待這次將要培訓什麼呢?實質上,我們的黃主任培訓是的應對情境的智慧,透過黃主任的講座,我們看到許多課堂都有這樣的'傾向:先創設一個所謂“情境”,再釣魚式地引出問題,然後就將“情境”拋在一邊,直接去解決“問題”了。“情境”其表,“灌輸”其裏。實際上,還是一個觀念問題。透過這樣的學習讓我們有很大的收穫與體會

這就要我們反思一下,我們爲什麼要“創設情境”,或者,“創設情境”應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僅僅是爲了給傳統教學“包裝”一下,給傳統教學加點“味精”嗎?我想不是,“情境”作爲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價值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需要。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去,自然地生髮學習需求。

(2)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經歷和體驗中學習數學,而不是直接獲得結論。

(3)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創設情境,溝通知識點的聯繫,溝通體育與生活的聯繫,科學地思考問題,尋找解題途徑。

(4)促進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避免傳統體育教學中只重知識技能,不重學生人文精神的滋養。

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創設至少有一個基本原則:從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上述現象的出現,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這一基本需要的緣故。如果情境創設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如果情境創設不能科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如果情境創設不是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甚至是僞造的情境,這樣的情境要堅決摒棄。我們呼喚一個“求真”的教學情境。

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內在的矛盾衝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學生內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發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活動。爲此,老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善於提出一些既讓學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將學生置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各種矛盾,積極思維,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心裏趨向,產生自主探索,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求知慾望。

創設情境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有問題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開放實踐情境等,而創設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賽情境,遊戲情境,操作情境,等。總之,創設的情境應是學生較爲熟悉或能夠理解的生活實例或體育等等材料。

創設的情境,只有讓學生心裏產生疑團,內心發生需要時纔是成功的。所以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與發現你就會發現許許多多的事就是要我去體會,去創設情境。才發現更多的知識。

智慧教學心得體會5

任教九年來,經歷的培訓不少,可這次縣初中歷史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訓已過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因爲每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看到不同類型的亮點展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這裏,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學習,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擴展自己的舒展空間,突破自己:

此次培訓中我發現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專業技術知識不足,上哪個年級看哪個年級的教材,現學現賣,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纔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要充實:

主要指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延伸"。

透過培訓,我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並且有了日後工作的指南:

1、作爲一名教師,我要向馬玉梅老師學習,要讓教育具有“親和力”。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並以一種積極的方式生活。讓他們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努力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2、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博覽羣書,不斷進取,善於總結反思。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透過這次培訓,我學會了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審閱自己的教學行爲,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我會時時警醒自己的素質和修養。今後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