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通用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1

剛剛看完楊校推薦的視頻《教育的意義》,徹底被董仲蠡這位新東方的年輕人征服了。十分鐘的演講,這位年輕人侃侃而談,思維清晰,激情澎湃。

在小董老師十分鐘的演講中,提到了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提到了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爲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教什麼知識,領着孩子們給課文分段,分析中心思想麼?把那些教參上的觀點強加給孩子們麼?我很想學學魏書生,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學完課本,然後領着孩子們讀名著。但是一直也不敢行動,怕影響孩子們考試的分數。小董老師說"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提高個人修爲,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從而認知自己,並不斷提高自己。"我認爲,這是教育賦予我們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作爲一個老師,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課堂上不僅僅能教授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如果僅僅是拼知識,我們已經輸了。

其實,不僅是學生,我們的老師也因爲追逐名利而變得浮躁。考試前我們押題、我們預測,考試後我們又牽強地去說押中了多少知識點,營造了一種"老師高明,學生高超,家長高興"的其樂融融的假象。這種迷茫已經成爲一種普遍存在。我們教了十幾年,學生學了十幾年,最終竟然不知道要做什麼?小董老師說出了多少老師的心聲啊!

"我從哪來?我是誰?我要去哪?這三大問題是勾連着的,我們之所以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就是因爲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正是教育的巨大缺失與悲哀。"一邊聽我也在不停地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到哪?" 小董老師提出的迷惘,我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當了二十多年的語文老師,越來越困惑。不知道究竟怎樣教語文?到底要教給孩子什麼呢?這麼多年一直都是比較墨守陳規的,課本上有什麼就叫教什麼?課改怎麼改就怎麼教?一陣風一陣風的跟着,如一隻蒼蠅東撞西撞的,失去了本心,沒有自己的立場。

今天的作文課我還在質疑自己,講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落了》之後,跟孩子們一起看了《城南舊事》這部電影。用兩節課的時間放電影是不是浪費了時間,考試又不考。講課文時,一個情節給孩子們着重分析了一下,就是英子雨天偷懶不想上學,捱打之後,父親追到學校――"正在靜默的當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勢告訴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爲什麼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徵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整個過程,沒有對話,同學們沒被打擾,你看英子多有禮貌,用眼神徵得老師同意纔出去,這源於爸爸的教育,你看爸爸也沒有到教室打擾大家,而是招手示意。如果你因爲做完值日或其他原因晚一些進教室,而大家都很安靜地讀書,我希望你悄悄進教室,至少我希望語文課上你如此。沒想到今天下午看電影時,由於中間關係沒有下課,一位女生悄悄走到我跟前,低語,想去廁所,我示意她可以。不多會兒,後門輕輕開了一道縫,她躡手躡腳的進來了,回到座位上。多聰明的小女孩兒啊!

聽完講座後,我不再質疑自己,我們的教育是要使孩子們越來越有涵養。作爲一名教師不能有豐功偉業,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影響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修爲。

北宋教育學家張載所說的讀書的真正目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我不能達到先哲的境界,我只能做到"爲自己立心,爲學生立命。"僅此而已,無愧無悔!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2

今天被一段名爲《教育的意義》的視頻刷屏了,演講者是一名英語培訓學校的教師,慷慨激昂的講了現在教育存在的問題,或許是節目需要上電視吧,說得還是比較委婉,但是很多同行看了這段視頻之後一定深有感觸!我也來湊湊熱鬧,說說所謂的教育。

教育,字典裏的解釋是教化培育。許慎講"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多麼淺顯的道理,可在如今,教育真的已經不能稱之爲教育了。可憐的孩子們上幼兒園要佔坑,幼升小要考試,小升初要偷偷摸摸的考試,還有中考,高考,如果讀了大學繼續深造還要參加研究生考試,博士生的考試,工作以後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考試,在這樣的環境下,你想讓家長不重視教育,錯,應該是不重視考試都不行,考試兩個字聽起來都有點讓人毛骨悚然!如此培養出來的人,學歷越高,就越有可能變成只懂得某一個極窄領域的傻子。依此理,教育部不該叫教育部,應該叫中華人民共和國考試部!

作爲一個語文老師,很多時候內心那種糾結是歇斯底里的。有的時候我特別爲家長們感到心痛和難過。我總能聽到這樣的問題:"老師,我就是想讓孩子學作文,你們怎麼不弄作文班啊?""老師,你講這個東西對小升初有用麼?……"有些機構針對家長的這種需求開始沒有底線的妥協,可作文這個東西真的靠老師去講就能講明白的麼?文章是溢滿之作,肚子裏什麼都沒有又能寫出什麼文章來?我有時候在課堂上會這樣跟我的學生講:知道你們爲什麼寫不好作文嗎?因爲你們現在連情書都不會寫了……因爲我記得我這個年紀上學時寫得最好的就是給女同學的情書,因爲真的是情到真處,可現在的孩子們哪還會寫這些東西,通信的發達讓他們失去了想要用文字表達的意願!作文需要積累,作文需要孩子對生活思考,作文需要真的有感而發,一個整天想着如何教好作文的老師就是白癡,家長不懂你還不懂麼?靠你三言兩語就能讓孩子會寫作文?如果真的可以我頂禮膜拜!我總結了一句特別通俗的話,但我覺得還挺有道理:閱讀是爲了學習寫作,寫作是爲了練習寫作!讀有所感,讀有所獲,最後就一定會體現在你的文章裏!

說到這也不能把責任全都推到老師身上,因爲學校裏所用的教材就是一團糟,請大家有時間去看看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那才叫語文!再來看看我的語文課本,K12都是"文選型"的教材,每一個年級精挑細選一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體例編排,看起來有體系,但實則沒有,學生學完了以後幾乎感受不到教學效果,學不學似乎意義不大,甚至考試所考的內容跟課本都沒有關係,學完有的只是挫敗感,課文我認真聽了,怎麼我還不會?不考慮考試形式是否合理,這樣的教材就會出問題!學與不學一個樣,我還學它幹什麼?所以語文課在中小學階段就有了很多特殊的意義:累了在什麼課睡?語文課!什麼時候給女生寫小紙條?語文課!什麼時候看課外書?語文課!……這些"物外之趣"是在其他的課堂上體會不到的!這樣的教材讓如此龐大,良莠不齊的教師羣體去講給學生,再加上考試成績的壓力,不出問題就不正常了!

我現在最喜歡講的不是所謂的閱讀考點,不是所謂的作文技法,我特別喜歡給學生古詩文的內容。我記得有一次給學生們講到諸葛亮的《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話我講了一個半小時,講得我滿嘴吐沫星子,興致盎然,可能我們班裏的家長已經習慣了,很包容我,但是如果換了不熟悉的家長可能就會提出質疑甚至到前臺去罵街,你們的老師怎麼上課竟胡說八道,八個字用得着講一個半小時麼?這有什麼用?我給出的答案是有用,而且是大有用!如果真的有孩子聽進去了這一個多小時的內容,就極有可能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個語文老師(別的老師我不敢說),在課堂上絕不能只傳授知識,你應該傾盡你所有,把你所瞭解的,依託所用的教材,用最恰當的方式講給學生們,永遠告訴孩子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將來不希望你做一個純粹的好人,但要做一個不壞的人!

老師應該在孩子們的成長路上,口授一張路線圖,也許不準確,但聊勝於無!

至於教育的事,你和我改變不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有底線的妥協!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3

董XX的演講,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

教書和育人本來就是教育的一體兩翼,家長們希望老師能夠既教書又育人,社會也希望老師能夠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但問題是老師確實承受不起這麼多,因爲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是包括了家庭,學校,社會,家人,老師,政府在內的所有人的責任。老師也確實應該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但是家庭和社會呢,家人和政府呢也不可以只依靠老師,應該形成合力。大家都要努力,整個社會都要關心教育。

關心教育,不是隻關心分數;關心教育,不是隻關心升學率,關心教育,不是隻關心知識。關心教育,而是關心人;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關心人的成長。事實上,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種慢的過程,需要慢功夫,急不得。在教育這件事上,有教育自身的規律;在人的成長這件事上,不僅有規律,而且每個人的成長節律都有不同。最終還是要關心每一個個體的人,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需要再成長。家庭,學校,社會,家人,老師,政府都要轉變觀念,更新理念,不斷學習。在教育過程中,認真體會這個"慢"字,不要急,首先就要甘心去做看似"無用的事".要知道,無用之用有大用。

做什麼事首先問有什麼用的話,這就是最急功近利的想法。學生會問:學這個有什麼用,能不能提分;家長會問:學這個有什麼用,能不能成功;政府會問:學那個有什麼用,能不能培養新人。在這種種的期許下,我們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呢?培養了精緻的人,培養了滿足每個人的願望的人。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預期未來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這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每個人都用自己現在認爲有用的方式去培養人,那就不一定能夠造就適合未來的社會所需要的人。那,是不是就沒有一個培養人標準嗎?當然不是這樣,標準就是讓每個人自由地按照自己的願望去成長。整個社會,學校,家長積極營造讓每個學生自由地按照自己的願望去成長的環境,只有這樣纔是我認爲的理想的教育。教育不是逼迫,教育是發現,發現學生的才能,讓學生髮現自我。那這樣,不是令人很擔心嗎?孩子誤入歧途怎麼辦?看看多少生動的例子,孩子誤入歧途都是家長、學校和社會已經誤入了歧途,是家長、學校和社會把孩子推向歧途。我們只想培養聽話的學生,聽話的人,聽話倒是聽話了,卻誤入歧途了,越是聽話的孩子越容易誤入歧途。是不是越不聽話的孩子越不容易誤入歧途呢?問題不便這樣二元對立的去思考。

人並不能簡單地分爲聽話的和不聽話的,誤入歧途的和沒有誤入歧途的,人太豐富了。有一句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不是聽從別的聲音。 事實上,學生們孩子們首先是一個"人",我們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總覺得孩子還小,我要替他安排好一切。我們幾時聽過孩子們學生們的話,我們幾時認認真真地跟孩子們溝透過,交流過?交流溝通太重要了: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When heaven and earth are communicating, all things will run smoothly; when superios and inferios communicate, they will thrive for the same goals.

在教育這件事上,1.家庭,學校,社會,家人,老師,政府都要再學習再成長。2.家庭,學校,社會,家人,老師,政府要彼此溝通交流互動。3.家庭,學校,社會,家人,老師,政府要賦予被教育者更多的自由。4.家庭,學校,社會,家人,老師,政府要戒除功利之心,靜待成長。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4

晚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教育的意義》這段視頻!

這次的演說家是一位教師,他的名字是董仲蠡,他主要講了一些教育有什麼用?教育是什麼?

20年前的象棋和現在的圍棋,人機大戰時,以機勝人敗告終。家長們都說,語數英一去百度上搜就知道了答案呀,那教育有什麼用?教育就是認知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這句話是我在觀看時寫的筆記,孩子寫進了文章裏)。

有些人不知道要去幹什麼,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要到哪裏去。這時候,你的大腦裏可能全是問題,就像董仲蠡後面的大屏幕上的人,頭全部是問號。每個人都很迷茫,以後該做什麼?

我知道一些教育大國比如:以色列、德國、日本。他們不僅教育同學,還帶着同學們見多識廣,目的就是讓他們修心,瞭解自己。

我們中國被稱爲文明古國,尤其是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我爲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董仲蠡哥哥的演講真是妙語連珠,演講起來落落大方,更使我學到了很多!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5

今天觀看了董仲蠡老師的演說《教育的意義》,感觸頗多!聽後心潮澎湃,心底深處唯有一個念頭:我是幸運的,我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爲我們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翟老師!

曾經在午託部,老師們特別喜歡帶其他班孩子的作業,爲什麼?因爲一條條、一項項,一目瞭然。抄生字、聽詞語、做題、背句子,甚至作文也是抄的!而翟老師佈置的作業呢?老師們一致評價“麻煩”!

確實麻煩,春天裏,需要帶着孩子們去觀賞花兒競相開放;夏天,需要帶着孩子們走進田地觀察小麥;秋天,需要帶着孩子們嚐盡香甜的水果,需要引領孩子們聞香尋桂;冬天,需要帶着孩子嘗試滴水成冰······面對這麼多的“需要”,我們的老師顯得束手無策,不可能一對一地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因爲有一個班的'孩子要管理。而此時,義不容辭的就是家長。

或許怨聲一片、或許支差應付,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孩子們流連在花海中的興奮、與麥芒握手時的快樂、嘗着親手採摘水果時的滿足、見證滴水成冰時刻的驚訝······

而我所表述的僅僅是杯水車薪而已!

教育是什麼?僅僅是成績嗎?而當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一天天中度過時,收穫的僅僅只是成績嗎?

每當閒暇之時,朋友捧起手機,而我就開始了博客征程。先幫孩子發博客、再瀏覽一下同學們比較優秀的博客,以便與孩子交流學習、打印孩子的文章、投稿······一兩個小時轉瞬即逝!朋友問:“值得嗎?搞得自己那麼忙!“值得!”鏗鏘有力的回答!那麼忙碌的翟老師尚且如此,更何況我是孩子的親生母親!

董仲蠡老師的演講真所謂滔滔不絕,句句直衝人心。教育是社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基。我們要謹記教育的終極目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立太平!

我不懂教育,我要認真學習,以致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我的學生!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6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段董仲蠡老師的關於教育、培訓的演講,名叫《教育的意義》。這段演講太精彩了,我和媽媽連着看了三遍。

董老師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有着豐富經驗的優秀講師,課堂上主要就是給學生講關於考試類的課程。董老師聲情並茂地講了在他的課堂上,有一次多講了一些與考試題目無關,但是卻讓老師引以爲自豪的古詩詞翻譯,引起了學生的不滿,反駁質問老師所講的內容無用,教育無用,不能提高分數,就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伶牙俐齒的老師竟無言以對的故事。董老師還引用了兩首古詩,有趣地講了網上一段以笑話形式表現出來的,諷刺那些不懂得教育的真正意義的人。

幾段故事引出了一個問題,教育到底有啥用?教育到底是什麼?從一段日本大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之外還要參加茶道培訓、藝術鑑賞的故事,我想到了曾經的我,也膚淺地以爲教育就是老師教同學們學會課本上的知識。現在的我,知道了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人以書本上的知識,也是老師幫助我們從多方面更好的瞭解自己,認知自己,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教育就是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個人的命運,並且創造國家的未來。

媽媽的話:我和孩子一起看了這段演講,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我想說我和孩子很認真地去聽了去看了,感覺就像一次有意義的家長會一樣,讓我感觸頗深。我不會用很優美的語言去讚美老師,但我的內心充滿了尊敬。我深深地感謝老師的煞費苦心,我會配合老師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使孩子接受全面的教育,從而更好的瞭解自己,認知自己,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改變自己。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從而把自己未來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7

朋友圈裏有老師發了一個視頻,一位老師的演講,題目是《教育的意義》.題目給我的感覺是老生常談,沒有吸引我的地方,但內容確實至臻化境,讓人震撼。

這位老師叫董仲蠡,是一位英語培訓師,大家都知道專責培訓機構裏的老師們,基本都是爲了提升成績而存在的,但他們也是教育工作者。演講的開頭講到有學生質疑他講的翻譯內容與考試提分無關,而他竟無言以對,因爲他認爲自己在講這一段的時候是在做教育,是與學生來這裏學習的目的是不同的。的確如他所言,人類的記憶力,計算能力是比不上人工智能的,而我們卻不能因爲有了人工智能而對教育不重視。“受教育是爲了當我們看到湖面上有一羣鳥飛過的時候可以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我們騎着駿馬在戈壁奔騰的的時候,心中可以默唸‘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人以知識,更是提高個人的修爲,增強我們對生命的感受力,從而更好的認知自己,並且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總有很多人覺得迷茫。學生時代,看過高曉鬆說過一句話:”一睜開眼,海面上全是燈塔。“是的,我們可以選擇的燈塔太多,所以我們變得迷茫,我們不知道可以選擇哪一座燈塔作爲我們前進的方向。每個人都有這種迷茫的時候吧。迷茫的階段是我最恐懼的階段,我害怕自己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自己要什麼,所以我總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一張計劃表來,按照既定的目標來做。我討厭自己的人生失控。也有學生問過我,”老師您說我將來可以做什麼呢?“”如果我以後也學習計算機相關的專業,畢業之後可以做哪些工作?”學生也許是最容易迷茫的羣體,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學習與考試,但是學習考試最終是爲了什麼呢?

強大的民族,都格外重視教育。因爲教育不僅是學習知識,還是修心的過程。全面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爲什麼要這麼做。回看我們的歷史,從孔子、孟子這些先賢們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教育者教會學生的不僅是讀書識字,而是做人修心,是學習如何學習,如何爲人。在顛沛流離的戰亂年代,我們的民族依然沒有放棄教育事業。有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有人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教育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淨土。

反觀我的課堂,資訊技術課的教學目的,應該是要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從讓學生學會利用資訊技術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到學會評價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再到熟悉並學會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後能積極探究技術應用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總而言之,這門課程就是爲了讓學生能適應如今的資訊社會,學會安全健康地使用資訊技術。在課標當中,對初中資訊技術的學習目的的描述是”對資訊技術基本特徵的總結能力的培養,注重主動學習資訊技術的意識和方法的薰陶,關注與資訊素養相關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養,以遷移應用爲標誌,以順應資訊文化爲目標。“縱觀我的課堂,學生們的學習目標還處在學會使用資訊技術獲取處理資訊的層面,同時想象力有侷限,這都是我正在努力改善的地方。爲了讓學生將注意力從網絡遊戲轉移到學習當中,我需要更新課本中的學習內容與素材,讓學習內容更能被我的學生接受。爲了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系統,我需要整合初中教材內容,將章節重新排列組合。教學的目標,我正在努力完成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培養相關的認知能力、想象能力,並且學會知識遷移。在教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我也需要不斷學習,將資訊技術與實際生活相聯接,努力讓課堂豐富多彩。

工作的另一個方面,就是電教,電教工作是爲了保障學校的電教設備能安全、順利的使用,這份工作雜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也需要其他老師、學生的配合。開展起來沒有那麼順。我也在努力當中。

總之,是因爲近期有點迷亂,有點委屈,有點浮躁,所以我寫下這篇,也是爲了靜心,爲了讓自己有點成長,找到方向。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8

我有點激動,聽了兩遍,蕩氣迴腸,依舊激動。我們痛斥中國教育的操蛋,同情應試教育體制的悲催,但其實,我們也未必知道教育是爲啥。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至臻化境,聽得心酸,震撼。願天下所有的老師們都能聽到這篇演講。——樂嘉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董仲蠡在演講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是呀,如他所言,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隨着生活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於無暇去思考諸如“我們是誰?我們想要做什麼?”此類問題。無比倉惶地爲了分數而學習、爲了聲譽而教學。乃至於對於知識文化本身不做思索探究,只問“這有啥用?”,或者說“這對考試加分有啥用?”

尤爲喜歡董仲蠡演講最後說的那段話,他的語調很溫和,他說:“所以,下一次我在講課的時候我還會在課程的規定時間之內交給同學們答題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會多講5分鐘,我多講5分鐘的林語堂,多講5分鐘許淵衝,多講5分鐘的王佐良。請別再問我:“這有啥用?”,這5分鐘,我不教你考試,請允許我,做一次教育!”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我們中國被稱爲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就是因爲我們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早在文化的緣起就將孔子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立爲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圖騰。而對於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最困苦的歲月、最艱難的日子裏,總有人不拋棄,總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文化和學問經由數百年、數千年積累而來,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賢學者的智慧,所以它的價值不應當只作爲一種謀生手段的時候才被人重視。

那些看似無用的詩詞曲賦、歷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一部分,不爲考試、不爲聲譽、不爲高分、不爲賣弄,只爲修心。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9

近日又重溫了一下寶萊塢經典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也是個很奇怪的片名,寶萊塢電影多數爲歌舞片,片中的舞蹈、通俗的舞曲和朗朗上口的歌曲融合進劇本敘事中,歌舞、三角戀愛、喜劇、驚悚等內容被混合到一部電影中,中間還有中場休息的影片。電影情節偏向情節劇。電影中常採用約定成俗的故事成分,如不幸的情侶、憤怒的雙親、三角戀、家庭線、犧牲、腐敗的政客、綁匪、壞人、有金子般心靈的xx、失散多年的親屬、因命運而分離的同胞兄弟、命運的反覆無常和巧合等等。

本次推薦影片近三個小時,有喜有淚,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個人認爲在於融入了生活,昇華到了人性,總能把那些觸動人心的東西演繹的淋漓盡致,嬉笑怒罵裏是對人生的思考。電影的很多情節也許涉及了印度的現實的社會問題,但似乎和我國的國情差不了多少,所以也別總是信口“阿三”。社會很浮躁,我們更是浮躁,總想特立獨行,但現實的生活使我們不可能那樣去做,很多時候只能沿着那特定的軌道或被牽着鼻子走,展現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就是親朋的期許、生存的必須、努力的艱難。這部影片中講述的”做自己“也許纔是人生終極的成功,故事中融入了親情,愛情,友情,雖然很曲折,但最終都近乎完美的實現,然而電影終究是理想主義的美夢,若在現實中演繹,除了成功,更多的是荒謬!

三個搞怪的學生,一場滑稽的表演。導演以其獨特的方式展現了現在大學生的困境,以及大學教育的一些弊端,整部影片雖然是以喜劇爲主,但其中卻蘊含了導演對人生的思考。

本片的主角無疑是蘭徹,拉加,法罕。蘭徹是一個非常聰明,機智的學生。而且不侷限於成規,總是有這自己的想法。而拉加卻有着巨大的壓力,爲了父母,姐姐,他必須用功學習。對於法罕更是一個典型,爲了生存不得不去學自己不喜歡的工學。在他們的身上都能找到我們的影子。叛逆,屈服,但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還有兩個配角,一個是“無聲火”,一個是院長的女兒。

看到他們,我們不由的想到難道只有死記硬背纔能有好的學習成績嗎?那樣的學習方法能成爲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嗎?究竟怎樣的一個學生纔是一個成功的學生?蘭徹讓我們知道了,也許你只能學習卻沒有證書,但真正的學識是不會被埋沒的,成功是遲早的事。那封被改過的演講稿就將死記硬背的弊端展現的淋漓盡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疑讓人嘲笑他的無知。然而每個人都與生俱來擁有反抗的基因,在蘭徹的影響下,院長女兒佩雅也站在了他們的一邊,與蘭徹在一起,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就像法罕最後也是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攝影,我想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三流的工程師,多了一個優秀的攝影師。這纔是真正的教育,因材施教,揚長避短,那樣每個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人生纔會更加的有意義。

蘭徹有一句口頭禪:“All is well”(“一切順利”)。這是一種樂觀的態度,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用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我們離成功會更近一些。其實我們的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出去工作,我們面臨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這競爭中快樂的生活呢?這就需要樂觀的生活態度的支撐。或許“All is well”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它至少給了我們面對問題的勇氣!

片中的經典臺詞很多,特別值得深思,就像“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正值奮鬥的我們,朝氣蓬勃,不要再迷茫了,樂觀地面對生活吧!讓我們珍惜朋友,追逐夢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終究會來敲響我們的門!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10

很高興看到消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活躍在熒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即使是和平的國度裏,危險總是伴隨着我們的生活,而那一抹逆行的橙色是明知危險而前行的勇氣,是面對羣衆生命財產安危的責任與擔當,是困境中生死邊緣裏唯一生的希望。以此類電影來關注消防戰士的工作生活,致敬爲人民羣衆、社會平安發展默默奉獻着的最可愛的人。

不用看正片,就知道會有太多的熱淚盈眶。在特勤中隊戰士錄製短視頻與父母、孩子道別的時候,那句“媽,我累了,我想回家”。在王璐(楊紫飾)面對同是消防員的新婚老公徐小斌(歐豪 飾)遺體 在現場總指揮(侯勇飾)扇出乾脆的耳光“你太不瞭解消防員”的時候,相信還有很多鏡頭,熱淚會自然奪眶而出。

本片由江立偉(黃曉明飾)的工作、生活兩條線串聯起來,以港口碼頭儲油罐的火災爲重點,全方位的展示了消防戰士的全部。故事原型是20-年7月16日發生在大連新港的石油管線,也就是大連新港7.16事件。事故造成直接財產損失爲22330.19萬元,在20-餘名消防官兵15小時的努力下,才最終撲滅。

其實真正的現場比電影裏要嚴重的多,那個手動閥門,需要八萬轉才能關上,而本次災難中唯一犧牲的消防戰士是大連支隊戰勤保障大隊遠程供水編隊分隊長張良,就是電影中歐豪的原型,本來幾天後正準備拍婚紗照。

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超級英雄,他們無愧於的烈火英雄。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11

《教育的意義》是英國教育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對當代教育理論及教育哲學的重要問題進行了論述。

全書共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對教育、教師和教學倫理的理解,提供給讀者諸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兒、洛克、休謨、康德、穆勒、弗雷格及維特根斯坦等偉大哲學家對教育至關重要的解釋。第二部分,竭力探討學習、知識與課程教育,着重探討在“非分析”或“後分析”的哲學傳統影響下的教育哲學的最新進展。第三部分,將與學校教育、社會文化與教育實踐緊密關聯的議題和問題作爲重點來探討,這些問題全部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與觀察。此書因翻譯原因,較爲難讀,今天就其中感觸頗深的第三章《教師的綜合角色》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戴維看來,教育工作首先要具有某種專業品質:“如果教育工作——被想象爲不只是培訓或練習需要有能力幫助他人在智慧和道德識別中形成能力,而且,這樣的智慧必然包括將他人看作目的本身,而不只是達到目的之方法的體認和敏感知覺,那麼,對此類智慧傳授負有責任的那些人,自身肯定需要具備並能展現出這種特質。”教學不僅是一種專業,同時還是一種使命。作者說:“給人印象深刻的教師在進行涉及他人的判斷時,對於個別學生特殊需要及利益,將表現出更用心的關懷和感受力。”教師需要關愛學生的品質,在他看來,完全缺乏關愛品質的人,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即使他擁有百科全書般的知識和過人的教學法,同時也是教育理論的名家,他也絕不適合從事教育工作。

從我國的教育實際出發,教師的角色,我認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教師的綜合角色需要扮演“教師、專家、促進者、教練”這四種,並能夠熟練地根據不同的現場情況,在這四個角色中快速有效地進行變換。

一、 “教師”角色,就是將“自己知道而學生不知道的知識”講解給學生,教師是資訊來源和學習渠道。“教師”角色適合於講授新的知識。它對於學生的價值就是幫助學生了解未知的知識。

二、 “專家”角色,對於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價值是教師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如何解決具體的問題。教師以這個角色與學生互動時,主要的任務在於“問題解決”。例如,學生對某個難題苦思不得其解,或者學生遭遇到成長中的困惑,情感的糾結,向老師“求救”。作爲有人生閱歷的教師,採用建議的形式,爲學生提出建議和方案。爲學生支招,爲學生“解惑”。

三、教師還有第三種角色,即“教練”。教師採用這個角色時,往往是處於一對一的情境。作爲一個教練,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解決方案說給學生,而是要盡力激發學生自己找到應對挑戰的方案。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的思維和行爲習慣,反思自己的困境,做出切實的改變。這個角色適用於需要推動學生作出習慣改變的情境。例如,班主任找某個學生談心,耐心地引導學生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或生活習慣,改變自己的情緒慣性,從而更好地成長。

四、教師的第四種角色是“促進者”。當教師以這個角色出現時,教師所作的事情有兩種情況:一是營造很好的學習環境,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二是鼓勵學生在向老師學習的同時,向其他學生學習,鼓勵同伴互助成長。

當教師扮演好這幾種角色時,學生的學習將從向自己學習,轉化爲向教師學習、同伴相互學習、自我學習三種模式,學習的效果自然非凡。

一個教師要能自如地變換這四個關鍵角色並不容易。需要有高遠的教育目標,更新的教育理念和很強的管理自我的能力,這也是我爲之努力的方向。

教育的意義心得體會12

最近,我閱讀了《聽那成長的拔節聲》這本書,它記錄了我國幼教工作者的成長曆程,作者透過多個案例,幫助一線教師學習理論思考,閱讀此書,是我獲得不少,在書中,有一篇叫《多樣化反思:過“有意義”的教育生活》的文章,也吸引了我。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公式,教師成長等於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反思,那麼他就遠遠停留在一個新手教師的水準上。而本次作者介紹了除教研活動、案例研討等以外的,隨筆、影響、故事的反思,幫助大家促進專業成長。

隨筆反思,是指教師將自己在一週日常教育工作中對某個活動的感想與檢討,以教育隨筆、手記或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並整理活動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在實踐前,要反思教材、反思幼兒、反思教法,在實踐中,要關注幼兒,及時調整,在實踐反思後,要提升理念,促進發展。

影像記錄有着它自身特殊的優勢,它藉助影像回放的平臺,能幫助教師清楚地看到教育實踐中幼兒的學習,自己以及同伴的行爲,認識自己的實際活動狀況與記過,反省自己的行爲產生的影響與作用。第一步,利用影像設備獲取原始素材並加以整理與歸類。第二步,藉助觀看PPT,引導教師反省自己或者他人的教育行爲。第三步,個體反省,加團隊互助,兩條腿走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故事反思,是指教師透過講故事或者表演故事的形式,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事件展現出來,或者是幼兒園選擇代表性的、集中性的問題,用表演故事的形式再現情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集體反思與專業對話。

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之路上,教師的自我反思,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今後的教育實踐和生活經驗中,要慢慢積累經驗,提高反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