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家庭心得體會(精選11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庭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家庭心得體會 篇1

說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爲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裏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開始,教育可分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學習成績的好壞。我認爲,家長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識教學、智力開發這些一定要由學校教育來完成。即便家長懂得這些知識,可能不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和專業老師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爲家長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援。下面,我就對孩子的教育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兒子今年8歲,就讀於實小三年級,他有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孩子發展比較全面,學習上進步非常明顯,有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動學習;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愛心,能體諒、尊重父母,與小朋友和睦相處,知道勞動的艱辛,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粗心、愛玩電腦遊戲、做事情慢等。

要說起教育孩子,我覺得談不上有什麼成功之處。但是,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爲一個了略懂人事的孩子,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着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嚴”當頭,抓住小學關鍵期

大學者胡適曾經這樣說:“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上分別出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請他人管教孩子的現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嚴格教育,對孩子“錯愛”、“寵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禮貌,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爺爺奶奶代辦,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認識的大學生、高中生中均出現過要父母給盛飯事件。我們絕對不要認爲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稱之爲“事件”,是認爲這種孩子“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爲中心”。沒有同情心,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樹大並沒自然直,反倒長成歪脖樹。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爲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爲公着想,儘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爲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我家培養孩子的習慣採取“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小學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我對兒子以嚴爲主。孩子只要小時侯養成好習慣,大了寬鬆一點兒也出不了格。這也就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爲習慣最爲有效,如果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學階段,它是建立常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節就等於抓住了孩子的以後。

二、培養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麼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溝通,當好慈祥父母親,及時解疑答難,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於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兒子不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麼新鮮事,心裏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說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四、經常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表現。

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常保持聯繫,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度,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後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虧老師及時與我們聯繫,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彎路及孩子一些不好習慣的養成。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不斷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使孩子們能夠全面發展,成爲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爲祖國效力,爲人民大衆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爲人父母者,欲子孫賢者,不染惡習。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奮刻苦努力的學習,將來能成爲我們國家的棟樑之材。爲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對孩子進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爲一個正心、誠意的人。

貪婪癡慢,人心墮落要因。一切時,一切事要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一切爲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斷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要做到愛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爲德智體皆優的學生。將來踏進社會,不爲自己,爲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所以我們家庭是經常督促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確方向,努力學習。精進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應句瑗;父母命,行勿懶。”在學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上課時要做到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一切作業,團結同學,要做到取長補短;在學校要爭取多做對大衆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教育孩子力爭做到成爲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爲祖國效力,爲人民大衆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就是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綱領。

家庭心得體會 篇2

透過本次家庭教育演講,我從中收益很多,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欠缺很多,沒有能夠正確的把握教育孩子的方向。在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重要,同時也使我更加親切地體會到,當教師難,做家長也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更難。

1、營造家庭氣氛

透過學習,明白了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尤其現在的孩子一家一兩個,將其視爲家中寶。以前總覺得家裏孩子是主要的,老公是次要的,聽了老師的演講,覺得老師說的確實有道理。一個家庭夫妻關係和諧了,家庭才能和諧,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就象老師說的,即便某一方給予孩子再多的滿足,也給不了孩子均一的愛。作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透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禮貌待人,遵守各種行爲規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主動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經常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假期帶孩子出外旅遊增長知識,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老愛幼、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和一些好的習慣。同時,我認爲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發現孩子有時需要和他用心溝通,在談心中瞭解他內心,並逐步引導正確的方向。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

2.家庭、學校的有機結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根本,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難搭起良好的學校教育。當然,學校教育反過來也影響着家庭教育。我覺得作爲家長應積極地投入到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從而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孩子在校的時間相對來說比在家多些,與同學、老師相處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孩子在家和在學校表現的會不一樣。透過與老師的溝通能夠對孩子掌握的更多些,瞭解孩子的習性、表現,及時取長補短,同學的交往和老師的鼓勵將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必須靠家校共同努力。

3、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家長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爲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爲孩子愛勞動良好習慣極爲重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能力。因此,我總希望兒子現在開始,讓他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整理書架、洗紅領巾、洗襪子、收拾桌子、整理牀鋪等,當然,孩子幹活常常不一定能夠幹好,因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讓他們自己找原因,這次做不好,下次努力就行。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今後的教育中,我們做家長的應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並教育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家庭心得體會 篇3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我作爲一個母親,陪伴孩子是最多的,不管是孩子的生活,還是孩子的學習,我都要去管理,所以在這一個過程中,我也有了很多的家庭教育的心得。那麼現在我就來總結一下我在家庭的教育心得:

一、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開啟孩子的視野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不要限制孩子的興趣愛好的發展,孩子有自己的興趣,能夠讓他更全面的發展。我知道很多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在孩子學習階段,不讓孩子去碰觸自己喜歡的,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就制止孩子去發展愛好,這其實是錯誤的教育方式。我覺得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更好的去贊同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的發展,去培養他們這方面的發展,儘可能的開啟孩子的一個視野。從小去培養他們的興趣,在長大的過程中有利於他們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是推動孩子前進的一個動力。學習固然重要,但不是死學習,而是要活學活用,再說興趣也是在學習的範圍之內的,有了興趣,怎麼可能不願意去學習呢?

二、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

勞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能夠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能夠讓孩子更加憐惜父母,更加懂得父母的艱辛。在家適當的勞動,對孩子健康成長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人類很多的重大成果,都是從勞動中產生的,所以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孩子也會學會獨立,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讓他們感受勞動的快樂。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它的責任心肯定是不差的,而且還會幫助孩子在成長這一個過程中得到成長。

三、對孩子要賞罰分明

在一個家庭中,最忌諱的就是對孩子過於的溺愛,溺愛只會毀了孩子,好的教育是賞罰分明,孩子做錯了,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懂得認錯,並進行改正。在孩子做對事情,也要給予獎勵和誇讚,在誇讚中長大的孩子,會更有上進心,他們明白做事做對做成功,就能得到他人的誇獎,是一種對他們的肯定,那孩子也會變得自信和勤奮。像我在家裏,如果孩子做錯事了,我會引導他認錯道歉,讓他爲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所以現在他做事越來越有分寸,會努力的幫我做家務,會主動承擔起自己的事情。

家庭裏的教育對孩子成長中的幫助是很大的,因而家庭教育一定要好,才能培養出好的孩子出來。

家庭心得體會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分享關於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我的女兒吳xx今年7歲,學習上她自覺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中,她艱苦樸素,熱愛勞動,充滿愛心。從上幼兒園大班開始,她就比較懂事,時常能帶給我們溫暖、感動與驚喜。進了小學後,在老師的悉心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先,我們感覺她進步明顯,對學校生活適應較快。藉此機會,我要特別感謝班主任王老師以及所有其他老師,謝謝你們爲孩子付出那麼多辛勤汗水和無盡的愛。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參天大樹,因此每對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曆程中用愛心、責任心給予關心指導。但是儘管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共有的希望,但並不一定都能夠如願以償。家庭孩子的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剛剛聽了陳教授的報告,感覺有很多收穫。在座的老師也都是孩子的教育專家,你們關於孩子的教育的理論以及孩子的教育的實踐都比我豐富得多,生動得多。我深知在孩子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小學生水平,但我很願意在專家面前談談有關孩子孩子的教育的感受,希望得到你們的批評指正。

一、創造溫馨環境

(一)達成孩子的教育共識。儘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但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視。我們購買或借閱過有關孩子的教育的書籍,在一起交流對孩子的教育的認識。當出現孩子的教育上的分歧後,我們能坐下來坦誠交談,直到達成共識,這樣使得我們對孩子的言行都有較爲一致的看法,對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決辦法,不至於今天告訴她這樣做,明天告訴她那樣做,讓她無所適從。

(二)營造學習氛圍。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一條真理。活到我學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銘。在我家,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在燈下看書學習。女兒很小的時候,看到我們在學習,她也就很習慣地捧一本書,小的時候她就纏着我讀給她聽,後來我就鼓勵她自己閱讀。慢慢地,她的讀書習慣就養成了,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因爲我經常讓她讀些散文詩歌,她有時還會寫出一些小詩歌,充滿童趣。我和她爸爸會細心地幫她收集起來,有時靜下來與她一起重溫她寫出來的小文章,彼此都感覺是一種享受。現在每天午飯後,她都會靜靜地坐在那兒,讀自己感興趣的書。

二、培養良好習慣

有一條諺語說:行爲培養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但培養孩子的習慣,不可能透過簡單的一通批評或在訓斥就能實現,必須要從孩子的行爲入手,引導孩把決心、口號落實到行動上。

(一)鼓勵少說多做。經常孩子的教育孩子應把空想、說空話的時間用在實事上,告訴她一次行動抵得上一打綱領,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

(二)注重循序漸進。比如:培養孩子背英語單詞的習慣,一開始只能要求背2~3個,以後習慣養成後,可以慢慢增加量。女兒4週歲就開始學鋼琴,前2年都是我陪着學,但我工作越來越忙,經常不能陪她,於是她漸漸放鬆了學習。我想,必須培養她獨立學琴,否則極有可能半途而廢。我把獨立看譜、練琴的想法與她以及鋼琴老師進行了溝通。一開始,可想而知,回課的質量非常差,不是節奏不對,就是樂譜看錯,但我沒有慌張,她願意自己練琴,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我和鋼琴老師不斷鼓勵她,並且有意識地放慢教學速度,使她漸漸適應了自己聯琴。半年之後,我們已經把孩子的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從此,她進步非常快,而且在煩惱的時候她會用彈琴去放鬆心情、舒緩情緒。我偶爾也會站在她旁邊聽她練琴,但已經是帶着欣賞的心情去聽琴,再不用愁沒有陪練時間而內疚萬分了。現在我開始動員她寫日記,也不是每天都要求她寫,而是告訴她把每天感興趣的事情寫下來,長短不限,她堅持得也不錯。

三、勤於溝通,多加鼓勵

(一)平等溝通。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有孩子去拒絕父母寬廣的胸懷和熾熱的愛心。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稍微懂事時,我就告訴她:“你和媽媽是平等的,我不會罵你,更不會打你,但你必須把你遇到的或是高興、或是委屈事情統統告訴媽媽,這樣就等於媽媽陪着你又長大一次,我會很開心的!”的確,我非常樂意與她談天,我會把我對事情的看法儘量用她能聽懂的方式告訴她,與她無所不及的交流使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她也就非常願意聽我的評價,很能聽得進去我們的觀點。

(二)真誠鼓勵。我深信: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善於發現她與衆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着她一點點進步,鼓勵她、耐心引導她,並用語言和實際行動支援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是簡單呵斥或冷言冷語,而是耐心開導,積極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記得一天晚上,我和她爸爸還沒有回家,她給爸爸打電話,言語中透露出情緒不高,似乎有心事。我們趕回家後,耐心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她今天數學考試沒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着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說朱老師發下試卷後,自己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的成績。我一方面暗自爲女兒有強烈上進心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認真看過試卷,與她一起總結分數低的原因,不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沒有理解題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接着針對她理解錯誤的地方給她進行了講解,最後,我告訴她:分數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題意和解題方法,考試是一次檢驗,問題總是提前暴露出來好,發現問題,改正問題,人才能不斷進步,我帶着輕鬆的語氣讓她慢慢恢復了快樂與活潑,事後,她認真對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認爲,如果我當時皺緊眉頭,嚴厲批評她,可能會讓她更難過,而且會暫時懷疑自己。

家庭心得體會 篇5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他們“生活缺照料、學習缺輔導、安全缺保障、心理缺依靠”被稱爲“四缺兒童”。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家鄉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越來越多,讓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裏。爲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利用暑期對“留守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幫扶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我從學校拿到我村所有小學生的住址,然後按組(我村共有六個小組)走訪了“留守兒童”的家庭,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

二、開辦“留守兒童”補習班

從調查中,我發現“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部分在班級里居中下等。這跟父母不在身邊、監護人重“養”不重“教”等原因有密切聯繫。我決定利用暑假期間針對“留守兒童”開展補習活動。透過跟“留守兒童”監護人的交流,我向村委會提出申請,在村委會申請兩間閒置的房間當教室。我將來參加補習的“留守兒童”按年級分成兩班。根據學生的需要,低年級重點補習拼音和數學,高年級重點補習作文、英語和數學。透過一個月的補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日常生活中,在家裏“留守兒童”很少體會到父母的愛,在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關愛便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在給留守兒童上課期間,我沒按正常的上課時間和課程來安排。班會課上,給“留守兒童”更多的傾訴機會;課後輔導時,讓成績落後的同學排在最前面;課餘時間,組織各種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細緻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關愛時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合作力量

在原來普查的基礎上,定期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臨時監護人(爺爺與奶奶)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同時,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時間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直接交談,通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合力。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在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從這次活動中,透過與“留守兒童”的密切接觸,我真心感受到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來解決。從家庭方面來說,父母應將眼光放在孩子的長遠發展上,而不應只顧眼前的金錢利益,工作之餘應更多的陪在孩子身邊;爺爺奶奶作爲“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不應過分地溺愛孫子,改變重“養”不重“教”的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作爲培養人才的基地,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上,紮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爲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從社會方面來說,“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應對他們嚴慈相濟,使“留守兒童”感受到與其他孩子一樣的關愛。利用“留守”這一資源,教育“留守兒童”學會自立自強自律,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茁壯成長,讓青少年社會問題逐漸消失。

家庭心得體會 篇6

作爲小學班主任的我,知道家訪對開展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是很有幫助的。透過家訪,我們可以瞭解到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家長文化程度,經濟收入情況等等,可以對每個學生對症下藥。尤其是當學生取得好成績時,我們及時告知家長,使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自豪感;當學生犯錯誤時及時通知家長,讓家長彌補孩子的過失,從而使孩子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但在暑期走進學生的家庭,對於我還是第一次。透過對二十多個學生的家訪,我收穫頗豐。

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搞好家訪,密切了師生關係。學生放假時間很長,我們學校又地處農村,學生居住地分散,學習環境較差。爲了真正瞭解學生的學習、思想狀況、學習實踐活動的效果,領導提出了搞好家訪的工作思路,此活動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有利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我與幾位教師,走村下戶,對學生進行家訪。一是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二是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家庭背景,以便更全面的瞭解學生,使工作更有針對性。三是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相互配合,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與精神面貌,掌握學生在家的第一手資料,透過雙方共同努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四是瞭解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家訪中,不少家長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爲學校發展建言獻策,爲我們今後的學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透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學生自發地組織學習興趣小組,採取自學和共同討論相結合的辦法,放鬆學習;有的家長反映,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少的疑難問題,急切需要老師能幫助解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組織各科骨幹教師,隨時走進學生家中,認真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教給他們合適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在解答疑難的同時,還適當調度學生的學習進度。

在家訪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學校內沒有發現的情況,例如瞭解到一些同學的家庭特別困難,有些家長教育孩子存在不少誤區,有些家庭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等。這些情況告訴我們,在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下,要適時地改變教育教學工作思路,因材施教,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工作。

家庭心得體會 篇7

一.網絡化活動有利於學習型家庭的建設

當今的社會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社會資訊渠道通暢、資訊傳遞量非常大,可能我們的小孩子在一年內所攝取到的資訊量相當於祖輩一生的獲取。所以,家長單純地依靠自己來的家庭指導教育是遠遠無法滿足當今少年兒童的求知慾望的,他們所需要的是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寓教於樂的親子活動。他們希望離開學校以後開展的活動裏有家長的身影,有家長的幫助。而一些家長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限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需求。網絡化學習型家庭的形成就切實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1.改變“四大一小”的家庭活動模式。

親子溝通、其樂融融其實是每一個家長的願望。隨着城市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以及獨生子女家庭的日漸增多,小太陽們總是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許多孩子在放學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後開展小隊活動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不可以!有危險!,以至於許多孩子養成了孤僻、內向、軟弱等不良的性格特徵。網絡化的創建等於在不同的時段充分調動起家長的“工作之餘”,“家庭”的範圍大了、敞開了,孩子既擁有的走出家庭交友的活動權利,家長們原來的種種不放心也不復存在。

網絡化的學習型家庭以幫助孩子們瞭解社會、走進社會開展豐富有意義的小隊實踐活動爲根本目的,一般有學生、家長自發組織在一起。所以,家長在這個小集體中還是起着一定的主導作用,許多活動的資源由家長提供。如,我爲自己家的小朋友和朋友的小孩子共建的“章魚”網絡,就根據家長的工作環境設計了一個系列的“跑深圳”活動:參觀深圳城市建設規劃館——慰問地鐵施工現場的叔叔們——到模型館製作一組“我眼中的深圳”原木模型。孩子們由在規劃館中面對巨型模型的驚歎到看到地鐵建設者們後的感慨到自己動手製作模型時的憧憬,很全面地從不同的活動角度體會了“我愛深圳,我要爲深圳做貢獻”的思想感情。是一次非常好的活的“鄉土地理課”。家長們在活動過程中非常盡心地以己所能爲孩子們充當路線設計師、司機、講解員、導遊。家長們表示,平時在家庭教育中努力使孩子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收效甚微。可是在組織了這些活動以後,孩子們透過切身的感受從內心真正懂得了深圳在發展,我們在和城市一起進步,自己身上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擔子很重的道理,更深切地123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體會了家

長們的一番苦心。所以,每當孩子們參加完一次活動後,都會自發地在日記中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給自己的“大朋友”——爸爸媽媽看,也會在網上透過郵件的方式發送給自己的小夥伴看。在交流中增進了親子之間的親情,也增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友情,使一些孩子的性格由此而開朗起來。這樣一個快樂的大家庭,家長們樂在其中,孩子們更是收益在其中。

2.網絡化活動促進了家校同步

我們知道現代教育來自三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而網絡化的形成,對於學習型家庭而言,不但構建了家庭和家庭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間的聯繫,更加深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我家小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就有深刻的體會。該班有一個家長共同參與建設的班級活動,在每一次的活動中,老師總是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成爲這個快樂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雖然,老師放棄了寶貴的休息時間,但是,教師、孩子、家長之間的這份融洽之情卻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記得,一個鄰居的小孩性格倔強調皮,在學校裏是個令各科老師頭痛的人物。自從他和爸爸媽媽一起加入“班級活動”後,老師和其他的同學家長了解到,原來他的父母對他的要求非常高,每天回家後不是做作業就是拉小提琴,時間排得滿滿的,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發泄,脾氣很壞。針對這個情況,老師邀請其他學生的家長、同學們和小孩子的家長進行了一次交流會,在會上共同“診斷”,爲小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並一致推薦他加入學校的“讀書俱樂部”,不久小孩子就因爲其豐富的課外知識成爲該俱樂部的小輔導員,在管理別人的同時,這個小孩子也在同學、老師、家長的共同幫助下學習了“自我管理”,犯錯誤了,儘量與他人多溝通交流,家長則在家庭中多給孩子一些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面對孩子的錯誤,他們也儘量以耐心說服爲主。平時,小孩子的家長透過電子郵件與“班級活動”的其他家長、孩子多交流小孩的在家、在校表現。經過一個學期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脾氣變了,還被同學們一致選爲中隊體育委員。從這一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集體的教育力量”在網絡化學習型家庭的活動中一覽無疑並充分展示了不同社會角色的大人小孩在幫助別人的過程所展現出的無窮的人格魅力。

二.網絡化有利於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社會交往是人的社會性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它指的是:人與人進行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運用口頭語言,身體語言,情緒和認識等方面的技能。我們的孩子在學校上課,天天和老師、同學接;上街買東西或去公共場所活動,總要和社會上的某些人接觸;回到家又要和親人們接觸。在這些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我們現在的“獨生太陽”,有家長在一旁呵護倍至,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合作”與“實際”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在爲孩子設計小隊活動的過程中想了很多辦法。嘗試後感到:這種活動式的教育手段不是在“言傳”,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身教”。

1.網絡活動中的角色選擇、目標設定。

?有一個活動組中的5個孩子來自不同類型的家庭。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霸王”。在網絡化的小隊活動123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

中,他們漸漸地感受到,我們組織的是一個大家庭,只有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成功。今年寒假,家長們發現孩子們熱衷與上網交友,帶有較大的盲目性。針對這一情況,家長們湊到了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如何既讓孩子愛電腦、學電腦,又讓孩子有的放矢?於是,家長們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請來大學中電腦課講師爲孩子們組織了一個“電腦小報”編輯組,教孩子們如何上網查詢有關資料,進行合理的排版、美化,並提出了分工合作又必須獨立完成的任務,然後合成小報。起先,孩子們各有各的主意,你爭我搶不知道如何配合,如何把自己選中的資料與別人的融合,吵成一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及家長們的鼓勵、支援,第一份小報紙順利誕生了,孩子們熱烈歡呼。此時,網絡隊伍中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感受到教育成功的激動。

2.在角色活動中學會合作、目標遞進

我們的家長們曾經帶領孩子去動物園開展“認養小動物的活動”。在活動時,家長們還帶了自制的隊旗。旗子很重,孩子們起先還很興高采烈地扛着,可是,活動要持續一個上午,一個孩子扛行嗎?但孩子們處理得很好,每個半個小時,就會有男生主動替換扛旗子的同學,一旁的家長看了感慨萬分:如果只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聽講“集體的事情大家要搶着幹”的道理,他們將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很難感受到在這種互相幫助的實際行動中得到的一些珍貴的體驗和感受,現在,則不再需要有老師、家長向他們講述“團隊合作精神”了

少先隊的活動該怎樣搞——放了學出了校門是不是就偃旗息鼓了?活動沾了“少先隊”的邊是否和家庭的關係就無足輕重了?這些都一直是輔導員費心的問題。從素質教育、體驗型活動理論的方面去思考,快樂隊建的概念應開啟校門,走向社區,依靠社會、家長資源構成幫助學生衡量自我、發現自我、改變自我,嘗試以建立“快樂小隊社區行”爲切入口,充分尋求學習型家庭的資源優化組合,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中求真、求善、求美

快樂爲先導,資源來共享。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孩子們發掘着自己的潛能,張揚着自己的個性,使學習型家庭與快樂小隊的建設共同成長?

家庭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7月4日至8日,大家訪第二小分隊在領隊喬永春同志的帶領下,頂着烈日酷暑,展開大家訪實地走訪活動。小分隊主要走訪的地點爲石家莊市和廊坊市,我和徐越羣兩名同志爲一組,在廊坊地區四個縣市走訪了畢國浩、田東春、李丹陽、劉姚、劉玉婷五名學生,均爲家庭貧困的同學。圓滿地完成了活動任務,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在家訪過程中我們透過走訪困難學生,瞭解了很多“背後的故事”,對學生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思想根源都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次活動對於我來講不只是作爲老師的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是一種思想的歷練、一次生動的教育、一種現實的考驗。這次活動我體會最深的有三點:

一、情感是教育的橋樑

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樑”, 現在的聯繫方式很多,諸如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爲什麼要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呢?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顯然不同。在走訪過程中,每次我們踏進學生的家門,學生們都非常感激和興奮,比在學校見面時還要親切,各位家長也都爲我們遠道而來感動,見到我們非常熱情,所以聊天的時候非常誠懇,學生也願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我們真誠地交流。一個眼神、一句肯定、一條建議、一次微笑都是那樣的真誠,有的學生和家長臨走時都熱淚盈眶,緊緊握住我們的雙手,一再感謝,這份真情必定會爲我們在校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架起堅實的橋樑。

二、精神上的支援與物質支援同樣重要

在走訪過程中,我非常深切地感受到,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雖然家境貧寒,但往往都很有志氣、品學兼優的佔相當大的一部分。這些學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

的學習機會,但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會有一些自卑和焦慮的情緒,對於這樣的同學,老師們應在日常教育時多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自強自立,更加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同時在經濟上,學院和老師應提供一定的幫助,例如提供勤工獎學的機會,或在助學金和獎學金評定方面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予以照顧,這樣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順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三、師德師風堅決不能丟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與學生家長耐心細緻地進行了溝通和交談,表達了學院對困難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傳達了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和家長的問候,對一些特別困難的學生,隊員們還自掏腰包給學生家長購買了禮物,表達心意,爲困難學生家庭送去了絲絲的暖意。在家訪中我們恪守學校紀律,不在學生家中吃喝拿用,不收學生贈送的任何財務,在訪問廊坊霸州某個困難學生家庭時,學生家長看到老師們頂着酷暑坐公交車返程,就掏出幾百元錢讓老師打車用,被隊員們婉言謝絕,因爲我們知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隊伍的形象,我們不能做有辱師德師風的事情。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在今後的學生工作中,我會借鑑本次家訪的經驗和方法,加強與學生及其家長的溝通,跟好地爲學生服務,爲我院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xxx

  20xx年9月3日

家庭心得體會 篇9

100戶“最美家庭”,100個“最美故事”。作爲人類社最基本的構成因子,家庭隨着人類社會的誕生就被賦予了極其豐富的內涵:互諒互讓、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甚至捨命相護,人類用真情甚至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最美家庭”的絢麗詩篇,即便,她可能是含了血和淚,但從來都阻擋不了她那耀眼的光芒!人類也正因爲有了這些耀眼的光芒,才成了一個充滿溫馨、充滿愛的溫情世界,也才構成了人類文明最基礎也最核心的家庭文化。

5月15日,由全國婦聯舉辦的2015全國“最美家庭”評選揭曉儀式在京舉行。獲得評選的100個家庭從不同側面生動演繹了我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家庭文化,無異於是一次正能量的集中釋放,對我們每個人甚至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無疑,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她的舉辦,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我們整個社會對傳統家庭文化的一次深情呼喚:在這樣一個社會裏,我們,很多東西在逐漸淡化、消磨甚至慢慢流失,我們需要找回,同時也找回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熱切呼喚。

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個充滿愛意,充滿溫暖,家庭成員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肝膽相照更感人,更動人,更溫馨的了!“家”是什麼?家是我們遮風避雨的地方,是我們舔洗傷口的地方,是我們享受天倫之樂的地方。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都絲毫阻擋不了家的溫暖的光輝,也絲毫阻擋不了我們對家的熱愛和嚮往。而這個家裏的每個成員,要爲這樣一個家去共同付出、共同努力、共同奮鬥,也共同營造。我們沒法要求其中某一個人爲了這個家而無怨無悔地去付出,雖然我們應該這樣去付出。但我們需要心靈的迴應:迴應是我們繼續努力和前進的最好、最強動力。所以我們每個成員必須同時在努力、在付出甚至做出某些犧牲!也正是這些付出、努力甚至犧牲,我們每個家庭才充滿了愛,充滿了力,我們才能得以安寧下來,才能讓心靈的殿堂不至於坍塌——心靈的殿堂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基礎。

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個家庭裏的每個成員爲了這個家而日夜奔波、日夜操勞、殫思竭慮、奮勇直前而更讓人爲之動容的了!100個“最美家庭”,譜寫的就是100曲這樣的奮鬥之歌、奉獻之歌、愛人之歌!也正因爲這100曲蕩氣迴腸的愛之歌、奉獻之歌甚至是近乎悲壯的.犧牲之歌,才凸顯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生死與共的傳統美德!這個美德,是我中華民族延綿數千年的重要根基,是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並必將是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之夢的強大動力!所以品讀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在教育我們熱愛家庭,熱愛家庭裏的每一個成員,不僅是在激發我們爲家庭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奮鬥的潛能,更是在呼喚我們把丟失的東西找回來,把我們丟失的心靈找回來,讓我們永遠有一個根,更永遠有一個清晰的、明確的前進方向!

只有這樣,我們,纔會過得更好、更幸福。也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纔會持續美好起來,持續進步起來。也只有這樣,我們這個幾千年的古老民族,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激發出新的動力,並最終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家庭心得體會 篇10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我個認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應做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學生活正規而有序,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如教育孩子養成早起、早睡,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己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長足發展;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曬……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情能力,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增強了很多。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這方面我們要求他做到:教師上課時要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不開小差;養成定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他做作業時我們不在旁邊陪他,監督他,我要他不懂的問題自己查資料,查不到時我們纔會提醒他和啓發一下,只在作業難點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養成他獨立思考的自學習習慣。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閱資料。

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溝通時,也應注意時間和環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經常在全家吃飯時,教育孩子、尋問功課等,緊張的氣氛令孩子有時吃不下飯,經常是愁眉苦臉的,我氣上心頭,滿臉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飯菜,誰也吃不下。後來,透過跟其他家長交流,我現在就經常利用晚飯後散步和平時在一起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時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細微變化;跟老師進行有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有效結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家長成員間要配合黙契

爲教育孩子,作爲家長成員之間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對孩子的要求、態度、引領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間目標一致,態度不統一,往往會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擾,孩子在多重選擇面前就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家長的心血必然付之東流。我和家庭成員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堅強的意志、樂觀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爲習慣。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點心得休會,當然不同家庭情況,不同的孩子,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相互學習中進步,我們最終的目地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家庭心得體會 篇11

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爲主動讀書,親子閱讀正在成爲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們與書爲友,與書爲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現在處於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積極,知識豐富,思維活躍。但是,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些呢?單就讀書這一項,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一起回味歷史的厚重沉澱,體驗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學的新奇和不可預知,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快樂書蟲,家庭製造的計劃。我的目標是讓未來的書蟲與書籍親近,品嚐書籍帶來的甜美感受。書蟲是最快樂的,書蟲可以從書中體驗快樂,那裏有前人與今人的故事,美麗的詩行,人類亙古的思考,充滿勇氣和睿智的探索,奇妙動人的幻想,還有神奇的萬千世界。當然除了美麗和歡樂,也有醜陋和悲哀,還有一面面警世的鏡子,照着人世間的醜惡、齷齪與淒涼。合上書,無論曾經歡笑還是哭泣,沉思還是暢懷,憤懣還是激昂,只有一個詞彙能準確描述書蟲的感受,那就是:快樂!

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聽媽媽講故事。一個故事,要媽媽講上三五遍,每一次,我都會被書中的故事深深打動。讀書帶給我最雋永的樂趣,讀書帶給我豐富的世界,讓我用善良和純真的目光看待一切。當我成了一名母親以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他們善良可愛的童心在書中品味這個世界,教會了他們識別善與惡,教會了他們去行善,去痛恨邪惡。讓他們從書中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真,善,美;從書中體會到了博愛。

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並以此爲出發點,找一些相關的書藉,和孩子共同閱讀,慢慢地孩子的知識面會變得開闊起來,思路會變得活躍起來,願意去看更多的書,近一步激發了看書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他以前不感興趣的領域,拓寬了他的興趣面,以此類推,形成良好的循環。對每個孩子來說,書本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爲他們提供了無盡的想象。我們作爲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正確引領孩子去閱讀,以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來讀書!

書,使我們家長由對孩子教育的無知變爲略知一二,使我們自己的事業起飛,使我們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於學習,與書爲伴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是快樂,健康、自立、博學的。

一起讀書使家長和孩子共同經歷着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家長和孩子貼的更近,彼此間沒有隔閡,像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於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爲孩子創造學習環境,家庭環境。孩子也在討論的氛圍中更容易接受意見和建議,而不會感受到壓力和緊迫,自然會較好的成長。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家長的再學習,再成長。要想真正讓孩子成才,孩子每個成長階段我們都得有目標、計劃。結合自己教育影響教育孩子的經歷:

首先,家長自己要讀了大量教育孩子方面的書籍,如《卡爾·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劉亦婷》等。從書中我悟到“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於是我們家長達到共識,我們透過學習把孩子培養成最起碼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有責任的公民。爲了這個目標我們努力着。我們深知榜樣的帶動力量。從我們自己做起,在閒暇時,我們家長會拿上一本書,靜靜地品讀,給孩子創造一個從讀書的氛圍。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得花上一個小時,陪伴在孩子身邊。

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很好,這項活動不僅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更進一步鍛鍊了孩子。從一個故事引發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寓教於樂,其樂無窮。

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千萬不要奢望可以教給孩子什麼,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感覺的,情緒的,認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長,而不只是被灌輸屬於父母的認知和技能,那樣的人生無味而無趣。

紀伯倫在他的《致孩子》中這樣寫道:“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爲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在夢中不能想見的,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卻不能使他們來象你,因爲生命是不能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你們是弓,孩子是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你無法預定他的軌跡。”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並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做家長的考驗,讓孩子有意識的識記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詞語。

透過陪孩子讀書,讓我更加地瞭解孩子有益的書籍讓孩子知書達理、懂得了感恩。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爲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和孩子一起快樂的讀書吧。讓孩子成爲一個快樂的小書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