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關於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1

第一、家訪對老師來說是責任,是激勵,也是教育。

這次家訪,深入到部分學生家庭,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細緻瞭解學生的同時,加強了學校、學生、家庭三者之間的聯繫。瞭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瞭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對以後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透過家訪,瞭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對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透過家訪,感受到家長對學校的支援,對老師的尊重,激發了我們的工作幹勁,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透過家訪,也瞭解了一些學生及家庭的困境,收集了來自家長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建議,感覺到我們教育教學工作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深受教育和鞭策。

第二、家訪作爲教育教學很重要的一環,應當作爲一個大課題去研究。家訪的意義就在於充分交流,積極溝通,從而促進教育教學,促進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可現實中,透過我們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秉有此內涵,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比如,家訪時間是否適宜,家訪交流的內容是否必要,家訪中的溝通方式是否恰當,對家訪中遇到問題是否有一個預計,從而從容自如、積極妥當地應對等等。

我想,這些問題也許我們想過,但是往往是我們在家訪前不予深究或顧不上深究的。隨着家訪工作的不斷推進,我想對這些問題會越來越重視,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會越來越深入;研究的成果會越來越具現實性和操作性,從而使家訪工作最大程度地達到要達到的目的。

第三,建議家長與老師保持經常性的溝通,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學習提高。家訪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長,更好的學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學生的身心發育,知識獲得,情感培養等,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此,建議家長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不斷鼓勵;對子女的學習督促和情感教育、勞動教育要並重;協調好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要多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溝通聯繫,及時瞭解子女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動向,並對症下藥,從而更好地提高教育質量。

第四、家訪送教活動近幾年來成爲我市積極推動的一個教育活動,事實證明開展這項活動是很受歡迎的,也是很成功的,隨着這項活動的開展不斷深入人心,這項活動必將長態化、制度化。

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地抓好家訪工作,形成家校教育的良性循環,對提高教育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讓家訪送教架起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情感橋樑;讓家訪送教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促使兩者之間的和諧發展,確保學生穩定、健康、全面地發展。

記得有位老師曾寫下這樣一則從教格言:“嘔心瀝血捧真情,春風化雨獻愛心。”我想用在這裏形容家訪最好不過了。家訪不是告學生的黑狀,也不是對家長髮牢騷;家訪應如春風,透過家訪,讓家長,讓孩子,讓我們自己沐浴在春風之中。

家訪送教也不是簡單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行爲的要求與實踐。

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和諧關係是和諧社會的需要,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我們堅信,溝通從心靈開始,教育因家訪而更加精彩。

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2

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寒假期間,我和陳靜等幾位老師在春節前後對農村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鑑於受訪學生都是四個月後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我們這次家訪的目的是:

1、就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況與家長做真誠交流。

2、對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進行指導,動員家長督促好自己的孩子,讓家長們認識到:學生的發展和提高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的責任。

3、與部分家長探討高三學生備考的教育之道。

此次家訪非常成功,很受啓發,收益頗多,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3

一、進一步獲得了許多第一手的學情資料。透過到學生家裏,直接瞭解了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環境,透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進一步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和學習習慣,瞭解到家長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並做好詳細的記錄,爲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家長老師彼此進一步瞭解,增強了互信。透過向學生家長講述我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成果等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使家長既增強了信心,又增強了責任意識;既提高了對學校老師的信任度,又使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積極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三、對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立體。瞭解了很多在學校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具個性、更真實的學生。比如我班的張某、朱某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裏卻很活潑;而有些正好相反,如姚某、郭某等。有些有個性的學生,如潘某、劉某等,本來覺得很難深入內心,但走進他們的家庭後,知道了他們的一些生活經歷,便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對他們進行更切實有效地教育和指導。

四、感受到了家長對學校老師的熱情和支援。現在的高三學生家長年齡都在四十五歲左右,受教育的程度較高,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對學校開展的家訪活動非常理解和支援,對老師的到來非常歡迎,熱情相待,老師們很受鼓舞。

五、對學生的寒假學習進行了有力地督促。放寒假前,通知了被家訪的學生,對學生的寒假學習進行動員、指導。前去家訪的老師針對學生寒假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備課,透過家訪,學生的疑問得到了及時解決;學生一方面受到鞭策,另一方面,學習的幹勁得到了鼓舞。

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4

第一、學生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中,父母外出忙於打工,做生意也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學生交由爺爺奶奶管教,有些學生乾脆無人看護教育,學生心理放縱,習慣不好,增加了學校教育工作的難度。

第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甚至於溺愛和放縱,讓孩子養成了驕慣任性的心理,他們在態度、行爲等方面表現出缺乏自信心、怕吃苦、自制力不夠,這給學校教育、假期學習帶來諸多的不利。有的學生早晨九點才起牀;有的學生回家兩天了,作業竟然一點還沒做;有的根本不思學習,頻頻外出會友、瞎逛。

第三、學生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不一致,有的看不清社會形勢,給學生錯誤的引導,與學校的教育努力相沖突,難於與學校教育配合。這直接導致部分學生有藉口可找,有臺階課可下,有空子可鑽;對老師的要求陽奉陰違,學生個人言行不一。

第四、相當一部分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學習條件艱苦,而有的學生學習條件過於優越,對學生的假期學習都造成了困擾。學習條件艱苦的學生,學習的房間天寒地凍,伸出手寫字寫一會兒手就變得僵冷;有的學習環境嘈雜,易受干擾。

學習條件過於優越的學生家裏,往往是暖氣空調,多媒體設備,要啥有啥,那些無定力、無計劃、無時間觀念的學生學習時,往往易受干擾,容易轉移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專心學習。

家訪家長的心得體會5

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透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的根源,讓每一個學生能夠耐心傾聽家長和老師對他或她成長的一些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援,同時還加深了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感情。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得更大的成功。

我在八月的一個午後,來到了學生小劉的家。學生小劉的家長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家長,孩子和我坐成一圈,孩子的父親問我孩子是不是在學校表現不好,希望我直言不諱的指出來,他一定配合教育。我之所以選擇了到這個孩子家家訪,並不是因爲她在校的學習表現不好,而是因爲她在班級人際關係不夠融洽,同學們都不願意和她接觸。我覺得,這個孩子的防禦心理特別強,說話也比較有進攻性,像一個小刺蝟。但是我和她交流過幾次,發現這個孩子膽子其實很小,也很乖巧。是什麼導致她的兩面性,爲什麼她總要在同學面前裝作很強大的樣子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決定看看她的家庭,尋找一下孩子性格形成的根源。

坐在這個孩子的家中,我觀察到,這個孩子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地處偏遠的一處平房區,在和她父母的交流中,我獲悉到她父母都沒有固定工作。她小的時候,爸爸爲了養家總去外面打工,而她家的親戚相對家境比較殷實。家庭聚會的時候,父親常不在場,因爲家境窘迫,小小的她心理比較敏感。慢慢學會了察言觀色,她總是覺得親戚瞧不起她們母女倆,所以在她九歲時就產生了“我要變得強大,我要保護媽媽”的想法。這種想法先體現在語言上,她媽媽說:“她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一說話就總是反駁別人。我一批評她,她更生氣。後來,她開始不怎麼和周圍的小孩玩,拼命在家學習。總說要用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

聽到她們的講述我的心抽得緊緊的,我好心疼這個孩子。我不自覺地撫摸她的頭,孩子的眼睛閃爍着晶瑩的淚。我問她:“成績好,事事不讓別人說你,你就真的快樂了嗎?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你不僅要懂事,我還希望你快樂。別去承擔父母應該承擔的事。”()我還和她們講了同學們對她的一些認識。比如,同學們都說她太敏感,在一起聊天時,她會突然翻臉,覺得某些言語在針對她。我又和他們講了智商和情商的關係。我告訴她,只有讓孩子學會心靈不設防,以寬容的態度去面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經過我和孩子及父母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這個孩子若有所悟的低下了頭,表示嘗試改變自己。我一直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一個孩子的生活即將發生了變化。我知道:如果沒有這次家訪,我就不可能找到癥結所在;而在她父母的心中,她還一直是那樣一個乖巧優秀的完美孩子,其中的不快樂心結會一直埋在這個孩子的內心深處。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很多家長整個忙於工作,直接把小孩子扔給了老人照顧,等到孩子長大了接回來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學習生活時,孩子往往就不聽了,這其實是由於家長監護責任的缺失造成的,作爲班主任既要指出家長的這一問題所在,還要盡力做好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樑。還有一些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嘮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採取措施,效果不佳。針對這類家長我也給他們敲了警鐘,告訴他們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處在一個藐視或忽視父母忠告的境地。總之,家訪工作的進行,使我能和家長在一個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如果說作爲老師在學校看到學生的表現只是一個平面的話,那麼透過家訪就能看到這個孩子的多面,這樣立體的看孩子,才能找到孩子身上一些缺點所產生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督促孩子儘快改正。家校的密切聯繫實在是一把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