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看《我在伊朗長大》心得與體會

我依然堅持認爲,作爲一個對兩伊戰爭以及除本國外的近代世界史知之甚淺的人來說,能看懂這部影片的程度一定很侷限。

看《我在伊朗長大》心得與體會

也越來越深信世界上大多數事情“非親歷不可知”,更不能妄加論斷。我們活着就是在不斷經歷新的事物,面對新的挑戰。

也許有機會出國。那就有與家人的分別,卻不曾有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平安回家,有生之年還會不會回家的體驗。你可知世界上還有多少難民,前一陣南美逃往墨西哥美國的難民忽然飆升還引起了聯合國注意。他們在離開家的時候,可是抱着never would, or could回家的心的。或者,像電影裏的瑪莎,受過西方教育,思想前衛的她,已經無法再適應祖國的生活。她第二次歐洲,母親對她說我不准你再回來。美國、加拿大以及許多西方國家有很多中國移民。我不是指近十年來砸錢過一切交給中介的那種移民。而是再早一些,坐船過,靠開餐館立穩腳跟,艱苦起家的一代移民,他們當時過,也是抱着不會再回國的心吧。還有那些建國前的世家,如本地民震全國的一個民族工商業巨賈家族,後輩幾乎都在國外,國內也聽不到他們的`消息,想來祖國也沒有他們的留戀之處了。其中當然有很多原因,只是我們外人不得而知。

那就有機會在陌生的國家尋找住處。一次性在一間公寓順利住滿一年,且一個人無拘無束的我,怎麼會懂瑪莎一次次被趕出住所,挨個住朋友家,甚至露宿街頭的經歷呢。化個妝、穿暴露一點的裙子就要被漠不相關的房東品頭論足,除了發飆還能怎樣?房子,那就再找別的。

那就有機會接觸到西方的年輕人。在大雪天的週末夜晚看見穿短裙踩高跟的金髮辣妹從兄弟會姐妹會的house出來,並不會跟他們一起轟趴或更甚。也就錯過機會在趴體上與誰看對眼就在21歲結婚然後迅速地發現其實並不合適。奶奶多麼有智慧啊,輕描淡寫“你變漂亮了”便知瑪莎在戀愛,看見瑪莎爲分手哭的傷心又只是淡淡一句“結一次婚是爲第二次做準備”,你值得更好的人,你會遇到。

也就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裏。其實很多情況下根本不會問你,因爲一望即知。亞洲面孔嘛。他們甚至都不用問你就把你當成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呢。紐約大城市的乞丐都會笑着一口氣說“你好/kong ni ji wa/a ni ha se yo”都不帶停頓的,總有一句你會懂!你會很驕傲很有底氣的說你來自中國嗎。一般都是“那還能是哪呢”這種內心OS吧。說實話能有多驕傲呢,驕傲你讓美國人花五百萬來入中國籍呀還要限制名額呢。每年那麼多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最top的大腦爭先恐後要爲聯邦政府納稅,抽籤率還很低喲,是真的有多少人覺得自己祖國有多好?也會理解有人就是說自己來自Hong Kong來自Tai Wan啊,未必能脫口而出來自中國。他們未必想很多隻是種習慣。所以像瑪莎,被問起來自哪裏,她一猶豫,說了法國。法國,這兩個字就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呀,而伊朗,別人想到的便會是“野蠻的”,便不會有人喜歡她。奶奶知道了非常生氣,說,你這麼快就忘記你是誰了。

當然我不能說那些羨慕移民的、正在努力移民的同胞,就是已經“忘記自己是誰了”。當然移民是個複雜的問題,無法簡單的講清楚,不過我想那些能對着星條旗宣誓的人,在那一刻之前,一定是有過一番思考的吧。再怎樣,這也是放棄一個身份,以另一個身份開始生活。

伊朗與法國對比,是落後的,未解放的,即使過了戰爭時期過了獨裁時期,起碼我們從影片中直觀看到,起碼的男女平等都沒有做到。當然伊朗只是更嚴重一些,當今社會放眼全球,性別依然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所以前幾日艾瑪沃森的聯合國演講反響如此火熱。社會一向對女性的要求更高而對男性更寬容,男女平等,大概只有在傳說中的北歐了吧。

瑪莎多麼幸運,她有那麼好的爸爸媽媽和奶奶。什麼樣的家人是“真的能在背後一直支援你的家人”,這纔是真的一直愛你,支援你。看到影片中的媽媽勸導朋友的小孩不要參軍、被男人羞辱後狠狠還擊並仍爲自己處境的渺小對國家社會不正義的無力流一滴淚還假裝堅強,送走女兒時平靜微笑卻在下一秒暈倒,在電話裏對瑪莎不願見的親戚說瑪莎不在家,以及最後,第二次送瑪莎出國,不管心裏有多愛女兒,也堅定地對她說“不要再回來”。還有爸爸,叔叔,舅舅,更不用說奶奶。這纔是愛啊,這纔是支援,這纔是家人。不是硬留你在身邊,不是在學校打電話告你小孩狀的時候,站在學校一邊打罵小孩。就算生在戰火紛飛、沒有尊嚴的國度,有這樣的家人,簡直別無所求。

這樣的家人對你全部的希望,不過是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

花花世界,什麼樣是好的生活,答案自然是千千萬萬。人的慾望何其多,過上一種好的生活,又會想要另一種沒有的。你有好的家人,卻未必願意一輩子在他們身邊;你自由戀愛結婚,卻說不定過兩年就不愛了;你拼命想看外面的世界,卻有一天忽然想飛奔回家;你終於和久未謀面的朋友們相聚了,忽然他就莫名的走了。只要活着,你就是幸運的,而只要活着,你就必須面對無窮無盡的變化,接受無窮無盡的挑戰,這並非一直容易,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只要記得,無論你在哪裏,做什麼樣的工作,愛什麼樣的人,都不要忘記自己是誰,要有尊嚴,要誠實謙正。

(好多年以前,我在三聯生活週刊上看到不知是“我在伊朗長大”的書評還是影評,就被深深吸引。後來看了電影,又在書店偶然間看到三聯出的繪本,一套四本好像,因爲排版裝幀沒有很吸引人於是摸了摸就沒有收(其實就是買不起。。或者是搬不動??),今天忽然想起再看了遍電影,還是喜歡。我好像還沒提一句我有多喜歡這黑白的畫風呢!)

標籤:體會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