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1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爲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鬥,爲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爲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爲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2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早早等待在電視機前等待着《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的開始。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表明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視窗。我不知道這一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爲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週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觸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心,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爲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看着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爲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透過舉辦紀念活動,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現在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資訊化的設備,鉅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到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着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啓示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爲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如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爲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該爲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鬥吧,爲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相信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3

屈原名平,戰國時期楚國人。年輕時的屈原深受楚王信任 ,他想透過楚懷王來實現他革新政治、強盛祖國的理想。但是,以子蘭、靳尚爲首的貴族保守勢力處處打擊屈原,他們多次在楚王面前讒陷屈原,最終使昏庸的懷王“怒而疏平”,後將他流放到漢北。但忠於懷王、熱愛祖國的屈原並沒有被這沉重的打擊屈服,繼續與保守勢力作堅決的鬥爭,不久楚懷王受騙囚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子蘭、靳尚受到重用,他們對屈原的打擊的迫害更甚,終於楚頃襄王“怒而遷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隨後,楚國被秦滅亡,流放中的屈原懷着未實現理想的悲憤與痛苦 ,自沉汨羅,以死來表明自己忠於祖國的心跡。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

西漢時,匈奴貴族常出兵襲擾邊疆地區,邊疆人民生活 不得安寧。公元前123年,年僅18歲的將軍霍去病率800精騎,直衝敵營,殺得匈奴人仰馬翻。公元膠121年,他又兩次率軍西征,陣斬敵酋數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長驅敵區2000裏,對匈奴進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擊匈奴、保家衛國的邊疆戰場上,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過了戎馬一生。漢武帝爲表彰他的功績,曾親自下令爲他建造一座豪華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連看也沒去看一眼,氣概豪邁地說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爲!”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爲紀念 他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漢武帝在他墓前樹起一尊“馬踏匈奴”的石刻,象片他爲國建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