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關於電站的心得體會

篇一:電廠實習心得體會

關於電站的心得體會

一、實習地點和時間 金堂發電廠 20**年1月7日~1月10日

二、實習目的和要求 瞭解電能生產的全過程及主要電氣設備的構成、型號、參數、結構、佈置方式,對電廠生產過程有一個完整的概念。熟悉該電廠主接線連接方式、執行特點;初步瞭解電氣二次接線、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鞏固和加強所學理論知識,爲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透過對具體實習項目的分析,理論實踐相結合,鞏固和發展所學理論知識,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實習任務

(一)安全培訓,全廠介紹、參觀

1、大家都知道,電廠是一個關係民生的部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很多細節的不注意都會造成人身傷害,重則導致電廠停機,對國民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每一個進入電廠的人都必須進行安全培訓。安全以預防爲主,比如,進入電廠必須帶安全帽,袖口紮緊,不準隨意跨越管道等等,透過這次學習我真實的明白了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

2、全廠介紹。金堂發電廠是熱電聯產的火電廠,始建於1988年,由一期兩臺220mw機組及二期兩臺300mw機組組成。一期保證勝利油田電能供應,二期機組併入山東省電網。勝利發電廠先後被認定爲無泄漏工廠、國家達標電廠、全國一流火力發電廠、國際一流電廠,是全國第三家國際一流電廠。

3、進行全廠參觀。

(二)對於火電廠熱力過程,輸煤、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等,電廠的工程師給我們進行了講解,並帶着我們進行了參觀。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實質上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爲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內完成;接着在汽輪機中透過過熱蒸汽推轉葉片爲熱能轉化爲機械能,汽輪機帶動發動機將機械能轉化爲電能。發電機的端電壓分別爲15.75kv和20kv,經過變電器變壓爲110kv及220kv,110kv爲油田專用,220kv爲油田及省網共用。同時廠用變壓器輸出6kv電壓,供整個電廠自用,廠耗約佔約佔總功率的6~8%。 金堂發電廠的設計燃料爲晉中貧煤,煤用火車送到發電廠,然後由翻煤機進行翻煤。翻到地下的煤由皮帶送到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鬥。原煤從煤鬥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同時送入熱空氣來乾燥和輸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後,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粉煤倉(一期)或者直接送到輸粉管(二期),透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後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乾燥以及送粉之外(一次風),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

(二次風)。燃燒生成的高溫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着鍋爐的倒 “u” 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變成低溫煙氣,經除塵器淨化後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過脫硫後經煙囪排入大氣。煤燃燒後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鬥中形成固態渣,最後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大量的細小的灰粒(飛灰)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後也送到灰渣溝。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溫度,後經蒸發器受熱面加熱爲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爲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爲主蒸汽。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煙氣)的處理及排出。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衝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高壓缸中的蒸汽經過再熱器變成再熱蒸汽進入中壓缸及低壓缸再次做功。

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爲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透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由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後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透過繼續加熱除去溶於水中的各種氣體(主要是氧氣)。經化學車間處理後的補給水與主凝結水匯於除氧器的水箱,成爲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送往高壓加熱器,由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熱,然後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循環。循環水泵將冷卻水(又稱循環水)送往凝結器,由高性能冷卻水塔進行降溫冷卻。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爲機械能,接着機械能轉化爲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電廠是由鍋爐,汽輪機,發電機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設備及系統組成的複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爲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冬天爲廣大單位及用戶供暖,金堂發電廠一二期工程都進行了熱電聯產改造,冬天可抽出部分蒸汽進行熱交換,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同時供暖。 本次實習的任務是熟悉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相關企業,主要是火力發電廠的主要熱力系統及其佈置。本次參觀的地點是電廠模型室。目的旨在讓學生在短暫的認識實習期間,切實對火力發電廠主要生產設備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性能等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並未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感性認識和基礎知識。 火力發電廠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化學能產出電能的工廠,即爲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爲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爲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爲電能。爐、機、電電廠中的主要設備,亦稱三大主機。輔助三大主機的設備稱爲輔助設備簡稱輔機。主機與輔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爲系統。 我們在電氣部進行了3天的實習,依次在試驗照明班、高壓班、低壓班、電機班、繼電保護 班進行。透過跟班,我們進一步瞭解了電氣專業,拓寬了視野,爲我們以後的學習增加了知識儲備。在這一過程中,透過跟隨師傅工作以及聊天等,鞏固了課本並且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現將主要實習情況報告如下: 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還有就是發電的基本原理。對我們進行了安全教育後開始帶領我們參觀幾個重要的場所----如外部變壓設備、高壓間和主控室等。外部變壓設備分爲主變壓設備和高壓備用變壓設備。高備變在全廠失電的情況下啓用,保證電廠的安全。由於變壓器的電壓很高,功率又很大,所以變壓器產生的熱量很大,如何降低變壓器的溫度保證其正常工作至關重要。爲了降低溫度,每臺變壓器上都裝有很多散熱片,同時還有散熱風扇工作。變壓器的主體中充滿了變壓器油,在主體上面裝有一個油枕,可隨時向主體中供油,補充消耗。瓦斯計電器用來防止主體內產生的瓦斯氣體過多及時向管理員報警,防止變壓器損壞。 我們在執行實習了兩天,分別爲集控與網控。集控負責監視控制整個輪汽電系統執行,網控負責監視控制電網情況。電廠基本都是自動化控制,集控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執行,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一期每臺機組都需要六個人值班,而二期每臺機組只要三個人值班就可以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在主控室裏對整個變電站的執行進行監視,透過計算機技術對故障進行預警、分析、排除,控制及安全操作閉鎖,顯示和製表打印,時間順序記錄,事故追憶,資訊的遠傳,執行、操作、事故處理指導,人機聯繫,執行的技術管理,自診斷、自恢復和自動切換。我們多次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設備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很難看到操作的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臺可控機器。據介紹,只需設定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所以只要電廠執行出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馬上過去,使之儘快得到解決。控制中心的建設實施實現了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執行維護成本等等方面的經濟效益。 現在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瞭解,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四倒,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6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須嚴密注視着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能夠被立即發覺;對於維修方面的,幾乎都是隨叫隨到,沒有雙休日。總之,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週”,人家最閒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工人很是辛苦。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爲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着大佬的角色。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替,還有着巨大的`發展! 電廠採取雙票制,以此來避免事故發生。處理事故時必須做到穩(沉着)、準(準確)、敏(迅速),且要根據以下原則採取措施:儘速限制事故發展,消除事故根源,解除對人身、設備安全的威脅;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設備繼續執行,以保證對用戶的供電;儘快對已停電的用戶恢復送電;調整電力系統的執行方式,使其恢復正常執行;事故時和事故後的聯繫彙報制度和彙報內容。值班人員的彙報必須做到及時、全面、準確。誤報和漏報,會對處理事故造成不良後果.緊急情況可先處理後彙報.如果事故時變電站與調度聯繫中斷,則值班人員按 規程規定處理事故,通訊恢復後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和處理過程詳細彙報,並應做好事做記錄。

但是,我們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年利用小時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國的人均用電水平低,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大約是加拿大的1/20,美國的1/4,法國的1/8,全國至今還有上千萬人沒有用上電,而且近幾年中國電力供需十分緊張,不少地區拉閘限電,可見,電力的發展還遠遠不夠。

.發電廠個別設備的認識 發電機,共四臺,均爲隱極式同步發電機,轉速爲3000轉,一期採用三級勵磁方式,二期採用剩磁自勵整流方式。 盤車裝置,每臺發電機組配一個,在停機時進行盤車,維持一個較低轉速,保障安全。汽輪機,公四臺,都由高壓缸、中壓缸、低壓缸組成,帶能抽汽進行熱交換供暖。 汽包,是汽水分離的設備,對於鍋爐系統非常重要。主變壓器,共有四臺,其中1#、2#是三繞組三電壓等級,3#、4#是雙繞組雙電壓等級 廠用變,共有四臺,出線電壓均爲6kv,保證廠內用電。直流系統,由整流裝置及蓄電池組成,帶動直流電器並且保證在失電情況下緊急停機,保證電廠設備安全。 脫硫裝置,爲使煙氣含硫量達標,保護環境,電廠建成脫硫裝置,進行溼法脫硫,由石灰漿噴淋生成石膏的方法進行脫硫。

、金堂實習總結這次實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企業文化建設,電廠取得的成績與企業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在勝利發電廠的企業文化建設中,三大亮點格外吸引人的眼球。找準承載文化的載體:一隻名叫“亮亮”的吉祥物小鹿走進了職工生活。電廠將“亮亮”製成毛絨絨的玩具和工藝品,建設“企業從娃娃抓起”的親情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對電力行業“電老虎”的負面認識。 “洋理論”的本土化:爲了讓艱澀難懂的學習型組織“洋理論”真正落地,電廠借鑑宋朝話本宣揚佛教的形式,編輯了《新話本》。把高深理論變成一個個通俗的小故事,讓職工深刻領會學習型組織的精髓,從而滲透到日常的工作學習中,促進了學習型組織的本土化。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開展了思想政治工作貫標認證,創新性地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企業的行爲規範中,並取得了全國首張思想政治工作認證證書。這三方面都圍繞一個目標:統一人的思想,“燃燒”人的激情,鍛造企業之魂。 勝電將“以電興油,強企報國”作爲企業使命,以“綠色電廠,國際一流”爲企業願景,以“忠誠敬業,卓越創新”爲企業核心價值觀,以“燃燒激情,鑄就勝利”爲企業精神,並透過多種篇二:電廠實習心得報告 1大二電廠實習心得體會大二下半學期,按照學校教學要求,我們動本0923班全體在老師的帶領下於6月24日對太原第一發電廠和太原第二發電廠進行了參觀實習。透過這次實習我們初步瞭解了太原市電力行業的歷史以及現狀,接觸了電廠生產的整個流程,認識到了當今電力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整個實習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1、對電廠的大體認識。我們此次參觀實習的電廠均爲熱電廠,且兩個電廠都是利用煤作爲燃料生產電能,它的基本生產過程可概括爲: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加熱水使之成爲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概括的講,電廠就是能量轉化的工廠,而具體到我們太原的一電廠與二電廠,就是將儲存在煤礦中的化學能轉換爲電能與熱能的工廠。

2、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在上午的行程中,我們坐車去了位於晉祠路上的太原第一熱電廠。到達電廠之後我們並沒有被安排立刻開始參觀整個廠房,而是由老師帶隊到電廠的辦公樓去聽電廠的師傅給我們先進行理論上的講解。這期間我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一電廠的歷史與發展軌跡,得知太原第一熱電廠創建於1953年,屬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五十年來,經過六期擴建,逐步發展成爲擁有裝機容量127.5萬千瓦的現代化大型熱電聯產企業。至2003年底,爲國家發電1020.53億千瓦時,供熱2.63億百萬千焦,負擔着太原市1000萬平方米,80萬居民的集中採暖供熱和部分工業熱負荷,爲省城清潔生產和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3年全廠發電量突破80億千瓦時大關,2003年全廠實現安全生產600天。 之後師傅又給我們講解了太原一電廠現今正在執行的機組以及工作原理,這在後面的段落我會做具體報告。最後是強調安全,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依然需要我們萬分注意。師傅給我們提出了要檢查自己的鞋帶是否繫好,安全帽是否戴規範,以及行進中的種種要求。總結爲“四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讓別人傷害自己,保護別人不被傷害。” 講解完之後就是由師傅及老師帶領我們參觀整個電廠的生產流程了,我們由廠門進入依次參觀了原煤倉,運輸皮帶,磨煤機,送煤器,鍋爐,汽輪機與發電機,水冷塔等機組。對這些之前只是在書本上有所學習,卻從未謀面的機器見了第一次面,現場切身感受到了電廠的工作環境。真正的感覺到了現實與書本的差別是多麼巨大,上午的實習可以說主要是開闊了視野,在琳琅滿目的機器面前,我還是有些暈,不能完全跟上思路。在參觀完整個電廠之後,我們就乘車回到了學校,準備下午再參觀太原第二熱電廠。

3、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午休之後的我們帶着略微的倦意登上了參觀太原第二電廠的旅程,到電廠之後依然是由一位電廠的工程師爲大家講解第二電廠的歷史:太原第二電廠始建於1956年,地處山西省太原市西北方向尖草坪區,是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全資直屬企業,註冊資本金5340萬元,先後經過幾代人五十餘年的艱苦奮鬥,歷經六期建設,截至2006年底,在役總裝機容量110萬千瓦。

一期、二期機組現已退役;三期三臺5萬千瓦機組於1967~1971年投產;四期兩臺20萬千瓦機組於1994年投產;五期一臺20萬千瓦機組於2003年6月投產;六期兩臺30萬千瓦空冷供熱脫硫機組,第一臺於2006年12月22日順利投產,標誌着我國首臺30萬千瓦直接空冷供熱機組投產發電,第二臺計劃2007年3月投產。全廠現有員工2900餘人。 瞭解了太原第二電廠的歷史之後,我們由師傅帶領着參觀二電廠的生產線,與上午的感覺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與這些機組不再是初次見面,同學們的眼光中更多的不再是驚訝,而是回憶與思考我們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過整個理論的流程與實際的區別與聯繫。參觀了磨滅機、鍋爐、汽輪機等機組之後,我們主要又參觀了二電廠的水冷設備。這裏冷卻的方法有直接水冷,間接水冷以及直接空冷三種。三種方法效果不一,但耗費的成本也高低不同。這三種方式同時存在於二電也有其歷史原因,這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一個電廠不是理論上建立起來就一成不變的,而是也在隨着時代的發展再進步,他有稍顯落後的機組在執行,也有極爲先進的機組在工作,他是一個有機的,時間與空間上結合的整體。 整個參觀過程中,不同於電廠嘈雜的環境,電廠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還是很舒適的,在控制室中用計算機遠程控制檢測着電廠各個環節的執行,而不是我們原先想象的那樣要在炙熱的鍋爐旁盯着儀表。這讓我們瞭解到現代電廠的工作也是人性化的,也讓我們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4、電廠執行流程:

之所以要把這部分拿出來單獨報告,是因爲上午下午主要參觀實習的內容就是參觀電廠工作流程,而兩個電廠的機組雖然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大致相同。所以我認爲總結的談談我們認識到的電廠執行流程,會比具體講哪個電廠採用的哪套方式,哪套機組更爲現實,也更具有實際意義。

談到電廠執行的大致過程,則是由燃料的運輸開始的:將燃煤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鬥中。大型火電廠爲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鬥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後形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後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後的煤灰分離出來。火力發電廠在鍋爐爐膛四周密佈着水管,稱爲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兩端均透過聯箱與汽包連通,汽包內的水經由水冷壁不斷循環,吸收着煤愛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熱沸騰後汽化成水蒸汽,這些飽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進入過熱器中。飽和蒸汽在過熱器中繼續吸熱,成爲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有很高的壓力和溫度,因此有很大的熱勢能。具有熱勢能的過熱蒸汽經管道引入汽輪機後,便將熱勢能轉變成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形成機械能。 汽輪機的轉子與發電機的轉子透過連軸器聯在一起。當汽輪機轉子轉動時便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這樣,發電機便把汽輪機的機械能轉變爲電能。電能經變壓器將電壓升壓後,由輸電線送至電用戶。從能量轉換的角度看,整個過程可簡化爲: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爲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爲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爲電能。爐、機、電是火電廠中的主要設備,亦稱三大主機。與三大主機相輔工作的設備成爲輔助設備或稱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爲系統。火電廠的主要系統有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等。

標籤:電站 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