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1

今年國慶,我們少先隊有一個任務。就是去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後寫一篇觀後感。於是,我就和父母去了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參觀。

一走進烈士陵園的大門,一排排整齊的羅漢松聳立在路兩旁,好像一個個英勇犧牲的烈士的化身在保衛着我們的家園。

我們參觀了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在廣州公社烈士墓剛好有一個旅遊團也在參觀,有個導遊正在講解。於是我也過去聽。從導遊的講解裏,我瞭解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是解放後爲紀念1927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

當時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爲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迫害和屠殺,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以及葉挺、葉劍英、蘇兆徵、聶榮臻、徐向前領導下,發動了廣州起義,崔鏞健等150多名朝鮮人和蘇聯駐廣州領事館人員也參加了起義。由於敵強我弱,起義最終失敗,在14日至19日的6天時間裏,有570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慘遭殺害。

聽完之後,我感受到了那些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們是多麼的高大!他們爲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迫害和屠殺,不怕辛苦,不怕困難,不貪生怕死!雖然他們犧牲了,但他們是光榮的!他們是爲廣州的自由與和平而戰死的!他們是我們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這些英勇犧牲的烈士們爲我們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人生中僅有的一次生命!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我們今天這樣的太平生活。雖然這次起義失敗了,但是我們應該學習烈士們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好好學習,學好本領,以後爲祖國多做貢獻!

參觀完了之後,我們滿懷對烈士們的崇敬之意,依依不捨地準備回家。這時,一陣微風吹過,聳立的羅漢松“沙沙”作響,好像在向我們揮手道別似的,我對這些烈士們的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我們尊敬、勇敢的烈士們,您們安息吧!

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2

我們小隊這次寒假去了龍華烈士陵園。

雖說以前已經去過幾次,但都是小學時去的,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在上過中國歷史課後,我們已經對“烈士”這個詞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這次,我們是帶着對烈士的敬仰進入龍華烈士陵園的。

首先看到的是寬闊的紀念廣場中央那塊紀念碑。接着我們又去參觀了主題雕塑、烈士紀念堂園、名牌樓等。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事烈士墓區。它由烈士紀念堂、烈士墓和無名烈士墓組成。這裏安息着近1700革命烈士的英靈。墓區裏的氛圍是莊嚴肅穆的,我們在那裏佇立了許久,懷念那些爲了革命事業而前赴後繼,乃至獻出生命的烈士們。最後我們滿懷敬意地離開了陵園。

這次參觀讓我有了頗多的感慨與感悟:這些烈士在解放戰爭終爲了中國的美好未來而光榮犧牲,他們值得我們去銘記。烈士的事蹟給了現在某些貪慕富貴、急功近利的人一個有力的提醒:他們應該學習革命先輩的那種“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革命精神。

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成爲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快到了,我們去了烈士陵園掃墓。

到了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矗立在廣場上高大的人民英雄塔,上面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寫的蒼勁有力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前在戰場上犧牲的那些先烈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爲共和國的建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剛進烈士陵園,兩旁那高大挺拔的松樹便吸引了我,它們像幾個威武的士兵一樣守衛着烈士陵園。再往裏走,便看見了兩座古典小亭,一個叫聞荷亭,一個叫怡心亭,裏面畫有精忠報國的岳飛,飛在天邊的仙鶴,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

我們走到紀念塔前,排好隊,開始默哀。我低下頭,此時,我想起了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口……我彷彿看到了以前的那些先烈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跟敵人火拼到底的情景。默哀過後,我們到後面獻花,看到兩旁有兩個花圃,裏面種有幾棵鐵樹和一些四季常青的樹木,這應該代表着先烈們有鐵一樣堅強的精神,他們的精神永遠記在我們的心裏吧!“英名永存”四個大字刻在大理石上,下方是一個粉黃色的漢白玉花環,背面的牆是用堅硬的花崗岩做成的。大理石代表莊重,漢白玉花環是送給先烈的禮物,花崗岩牆象徵着先烈們像堅硬的城牆一樣守衛祖國。

在21世紀,雖然戰爭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那一段歷史絕不能忘,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用革命先烈的血換來的,五星紅旗是用革命先烈的血染紅的,現在的美好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所以我們就更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絕不能讓那一段歷史重演!決不讓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祖國讓別人奪去!爲偉大祖國自強不息!

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4

今天,公園巷小學組織高年級全體同學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掃墓。

走進陵園,路旁筆直的青松威嚴聳立,樹下的鮮花開得格外美麗,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拾級而上。到了最頂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百刻着“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九個大字,表達了人民對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懷念之情。

走近紀念碑,兩名少先隊員代表我們學校,雙手捧着花圈,恭恭敬敬地把它獻在紀念碑前。這時,哀聲奏響,祭奠烈士儀式開始。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我們向烈士默哀三分鐘。三分鐘是短暫的,可是我心潮起伏,想到了許多,眼前浮現出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無數位革命烈士爲了革命事業衝鋒陷陣,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博鬥:多少位像董存瑞叔叔那樣的解放軍勇託炸藥包、多少位像黃繼光叔叔那樣用自己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子彈……看着胸前的紅領巾,這正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今天幸福生活也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啊!

默哀結束,我們又圍着革命烈士紀念碑走了一圈,觀看了一帖帖碑文,那些故事既催人淚下,又振奮人心。我想他們不愧爲民族英雄,人民的功臥。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他們的英靈將和他們開創的事業永存人間,永載史冊。

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5

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河大國旗班來到保定烈士陵園掃墓,一路上春滿花開從大家的表情中並沒有看出有什麼沉重。途中我們經過了一所小學,也許是我們穿軍裝的'緣故,小學生們把我們誤認爲是解放軍,當然從隨後這些祖國的花朵中的謾罵聲中我終於找到了一種沉重感。是啊,國旗班本就是一個愛國教育的中心,都說我們肩上有着多麼大的重任,這種責任來自於何,我想正來自於一種傳承文化的義務。而我們今天的五星紅旗———這新中國的象徵,它正是基於這陵園中無數先烈的前赴後繼。

但仔細想來,我們要祭奠的是英烈,可我們具體要傳承的精神又是什麼呢?的確,有的東西只能敬仰無法傳承,比如我們先輩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不可能現在也處處拼命,那豈不是成古惑仔了?當然我們從小學到現在,學校主要教育我們去學習先烈的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等等。這當然很好很強大,但對80後的吸引力實在太差了,年輕一代似乎對紛繁複雜的新鮮事物更感興趣,而對過去老套的東西嗤之以鼻。所以我在思考這個問題,先烈精神在年輕人中就真的無興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問題是否定在何處,有人會說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尊敬先烈的,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這其實等於沒說話,因爲即使是一位無名的長者我們大多數人就會去尊敬他,而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又必定愛自己的祖國,尊敬不代表信仰,這纔是問題之所在。新一代人接受了許多新思想,自認爲是有了自己新的信仰,其實這並不與我們先烈們的信仰相沖突,很多方面其實是一致的。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咱們處於當時那個年代,咱們如果是有血性的人,咱們會爲什麼去做先烈同樣的事,要我看其實很簡單:對現狀的不滿、對理想的渴望、對敵人的仇恨等等很多基於有血性的人的原始激情的爆發。魯迅曾寫到: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先烈們正是中國千千萬沉默者中的爆發者,承着一種原始的激情在血與火中鑄就革命的英魂。

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其實也不乏這種激情與信念,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和英烈的心是共通,只是由於某些原因我們往往無法體會早已逝去的英烈們的心境。

我想狼牙山五壯士之所以跳崖,是他們不想讓大部隊有太多的犧牲,因爲心中的善成就了這位勇士,我們應該爲這份善所感動。

我想冉莊地道戰的民兵們之所以能痛殲日軍,是他們心中的氣節成就了這羣戰士,我們應該爲這份氣節所感動。

我想二師學潮中的學生們之所以在武裝軍警面前無謂,是他們深深痛恨當時腐敗的政府,因爲心中的理想成就這羣英雄,我們應該爲這份理想所感動。

在我們過着美好新生活的今天,我們其實不簡簡單單做到敬仰英烈,更應感受到我們與英烈相通的心,抱着一種感動與感恩的心去面對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