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精品】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0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0篇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網絡教育,給了我們一把學習的鑰匙。這是一把增長知識才乾和提高思想素質的鑰匙。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資訊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資訊化、全球化。所以,爲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首先牢固樹立資訊化、全球化的思想,積極參加培訓學習,緊跟時代脈搏,做一個E環境下的新型教師。透過此次培訓,我收穫很多,體會深刻。具體想就有關網絡學習淺談幾點體會:

1、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

大家知道,經濟發展狀況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影響教育的規模,一般地,教育受經濟的影響是從二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教育設施上,教育技術和設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從教育的規模上,麥克風和音響可以讓幾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實踐證明是不可取的。網絡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力因素(教師)被網絡所替代,並不意味着教師作用是多餘的,相反,作爲指導者的教師或設備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

網絡學習不是讓學生,而是讓課堂從一個地方轉向另一個地方。這種學習方式下是適應了成人的特點,它爲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透過網上課件自由回家抽時間進行網絡學習。

3、按需進修

網絡學習最大的特點是成人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在網絡社會中,人的學歷已不顯得多麼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學術水平和真實本領。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不斷地瞭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術,網絡社會需要的是有多個學位、多張資質證書的人才。

網絡學習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個學員能與優秀教師開展互動。傳統教育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講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依賴教師個人的素質和能動性。然而,好的教師是極少的,如果教師缺乏能動性或素質不高,傳統教育的優勢將消失。遠程式學習中,每門課程一般由優秀教師主持(現在多數採用課程主編與主講教師合一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能把握好課程的精髓。學員在選擇課程的同時也選擇了教師。

網絡學習對我們教學觀念,思想模式的轉變很大,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爲中心,教師透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

在這樣一個模式下老師是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表面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但這是一種被動的參與。它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是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

在資訊時代,教師既不會被技術所替代,也不應該再作爲傳遞知識的權威。教育技術的發展永遠不會替代教師角色,教師之所以是教師,在於教師能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養和塑造學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資訊技術,教師將會從廣播知識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有精力和時間真正進行以人育人的活動。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由原來的處於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爲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夥伴、設計者、開發者、社會文化的詮釋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和開發。特別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會自然而然地專注於對資訊教學系統的設計、監控、研究和評價。在資訊技術的環境中,學生應該被看作爲待點燃的火把,學生地位應該由被動的知識容器和知識受體轉變爲知識的主宰、學習的主體,成爲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

夜深人靜時,我坐在電腦前,登上繼續教育網,已成爲多年來的一種自然習慣。“繼續教育網”像一本磁力很強的教科書,裏面共享資訊內容豐富,各類課件製作精良。網上資源中,不只是知識的儲存和播放,更爲我們提供了旨在提高實踐能力的諸多方法。而且,這裏有着良好的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比如在線答疑、教師論壇、等欄目,讓我們的協同學習和自主學習相得益彰。

對知識的貧乏,就會產生對知識的無知。一位名人說:“認識到我們知識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懶漢最容易做出的辯解,是沒有時間學習。其實這不過是一種託辭罷了。有一個著名的“三八理論”說,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都一樣,非常公平。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業餘時間怎麼度過。

當今社會的生活,豐富多彩。人們選擇生活的方式,也變得千姿百態。就說網絡吧,有人藉助這一現代科技手段,學知識,用資訊,長才幹,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業。可是也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大好時光“網”費了。有的長期沉溺於虛擬的“網戀世界”,有的徹夜迷失在所謂“新新人類”的網絡遊戲之中,有的熱衷於與天下網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網”實施各類違法犯罪。這些不是網絡本身的錯,錯的是“入網者”把握不夠好。

我把網上學習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點時間光顧繼續教育網,或調閱課件,或與人交流,或完成作業,或自我檢測,或搜尋資訊。網絡學習的關鍵還在與相互的參與。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強調自主學習和討論式的學習,網絡就給我門這樣一個機會,今天在坐的老師們能在網絡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對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與體會,這本身就已經體現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師這個團隊的協作學習精神。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爲認真貫徹執行全國人大制訂透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上級有關部門的相關檔案精神,本學期我們泰山小學透過各種不同形式,多途徑,全方位地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教師、學生自覺學法、懂法、守法意識及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視爲學校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抓緊、抓實、抓好……學法培訓活動的開展,使全體教職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規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學習了《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環境保護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等。透過學習,使學校教師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強了師生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我在學習中也收益非淺、感觸頗多,下面就個人學習所得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愛國守法,我們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更應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增強依法執教的意識,並把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貫徹到自己的實際生活與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身學習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點內容。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爲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師職業最大的特點是培養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師要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師德師風規範要求,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堅持做到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用教師的愛心去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趣,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自覺關愛學生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不歧視學生,更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在京口實小這個大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現代教育是開放性教育。學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須要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課內外、校內外多種方法結合,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發揮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我們的腦海是否還記得:騎着自行車的鄉長、縣長來到村裏,挽起褲腳插秧,挑起擔子施肥,拿起菸袋嘮家常,同勞動同吃住;穿着工裝的廠長一起和工人食堂打飯……,曾幾何時這些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事,卻是如此的遙遠和令人懷想。這不就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嗎?不就是羣衆路線嗎

如何纔算是羣衆路線?羣衆路線在我們身邊如何體現?我們說的話,未必是實話真話,因爲實話真話令人難堪令人煩悶!漸漸的我們脫離了羣衆,想當然,主觀武斷,思考問題片面,不會站在羣衆的立場想一想,而逐漸的我們的職工羣衆也不和我們說實話了,他們沉默、消極、對工作失去樂趣和主動,他們在工作中得不到尊重和信任。我們的工作任務得不到有力執行,常常事倍功半。如此反覆我們的企業如何會發展和騰飛?有職工說不認識領導,這也反映出職工不關心企業,對自己的領導漠不關心,說明對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不關心,首先是領導脫離羣衆沒有關心職工,造成職工對企業對自己的無所謂,其次反映出作爲管理者對職工管理的失敗,作爲一名基層管理者需要深刻反省,開展羣衆路線教育活動使我體會深刻,不斷反躬自省。

首先我理解羣衆路線就是在羣衆中把自己設定爲羣衆,

換位思考,瞭解和理解職工訴求,同時不忘自身位置,講原則講政策。在職工中瞭解職工羣衆對企業的希望和要求,尊重每位職工,關鍵是把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思想灌輸給我們的職工,使其認同並緊緊跟隨。職工羣衆和企業一條心,和領導一條心,實現共贏,兼顧集體和個人利益,我們的企業管理水平將有很大的提高。其次作爲基層管理者爲職工解決職工的基本困難,關心職工生活,自願自覺爲職工排憂解難,真正爲職工羣衆着想,我相信職工會爲此努力工作,愛護維護企業利益。說一些好聽的話,講一些不能實現的承諾,許一些不着邊際的願望,職工是不買賬的,這些更不能算作羣衆路線,那是忽悠職工羣衆。還有作爲一名基層管理者更不能自私自利,任人唯親,不講原則,喪失公平和公正。更不可把偶爾違背自己意思的職工視爲仇敵,化解矛盾,開解職工思想,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最爲關鍵的是我們自身的所作所爲,是想樹立積極向上包容善良的形象,還是威嚴高高在上的形象,或是無能自私自以爲是的形象,全在我們自身的表現。靠關係講關係,“無實學而徒有虛名,當知有禍變”;自律自省,清明廉潔,善良包容,會爲羣衆所尊重。我認爲,作爲管理者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就是維護企業形象,維護職工羣衆利益,作爲管理者所釋放的是正能量,正思維,正思想,那麼在羣衆中所反映的也是正能量、正思維、正思想,所激發的職工工作熱

情和奮進思想,必會凝聚着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倘若如此,何以不解企業之困,企業還有何憂?人與人之間交流交往,如果擯棄等級觀念,世俗觀念,好惡觀念,那是多麼美好的事。如果我們把這些用於和職工羣衆的溝通中,那麼我們不難和職工羣衆心連心。其實我們維護職工羣衆的利益,就是維護我們自己的利益,維護企業的利益,因爲我們是一體!

我們不能要求職工羣衆有我們管理者一樣的境界,管理者的境界更不可不如職工羣衆,尋找職工羣衆的優點,發揮職工羣衆的優點;挖掘自身的缺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樣我們才能進步才能提高。從我做起,走羣衆路線,在羣衆中鍛鍊成長,帶領羣衆,做羣衆學習的榜樣,不斷進取提高,與我們的企業職工同呼吸共命運!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4

參加此次遠程教育技術培訓,給我的體會很深,培訓針對性更強,實用性更高,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着資訊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爲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參加遠程培訓學習,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着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透過指導教師的及時指導和研修組長的關愛,加上自己努力,我們組的成員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資訊技術的素養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第一天的遠程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爲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爲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技術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技術,資訊技術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技術使老師面臨着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技術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微課程更易於學生學習,爲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第三、四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透過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程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我們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爲系統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程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3.4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5

義務教育法實施20年後重修,增加內容很多。據參加法案審議的人大委員稱,“不收雜費”是本次修改的一個核心內容。

“學雜費”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個老詞兒。老版本的義務教育法只規定了“不收學費”,給“雜費”留了個口子。教育部有關負責官員介紹,20年前,這個口子很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每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收入加在一起僅8億元。所以,當時,法律的起草者和審查者大都沒太把它當回事兒。想不到,這麼一個小口子後來竟會導致“潰堤”如今,每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收入已達上百億元之巨!

所以,我們說新版義務教育法確實好。單是“不收雜費”4個字的含金量,每年就能爲百姓省下上百億元!

中國農村的義務教育,是從“人民教育人民辦”起步的。農村家長豈止要負擔“雜費”,校舍“六配套”,民辦教師工資,以及各項維持費用,幾乎全都是由農民出錢。所以它遠稱不上是真正意義的義務教育。而實現不了真正的義務教育的農村,自然稱不上是新農村。

近年來,國家財政由“建設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投向教育事業、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的資金迅猛增加。同時,先是費改稅,然後減稅,然後免稅,絕大部分民辦教師也已轉爲公辦,政府公開承諾到20xx年免除所有學雜費,義務教育階段由農民自己負擔的`項目正急劇減少。義務教育法此時重修,其嚴肅性、可行性,其背後體現的國家意志,應不至於再引人懷疑。

當然,現在,如果基層官員執意要找空子來鑽,肯定也還是能鑽出空子的。“一事一議”本身就留着口子,而跟農民最容易“議”成的“事”,一向就是集資辦教育。新版義務教育法沒有規定“國家免費提供課本”,學校攤派教輔書也就可以沒有邊際。如此等等。中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修訂得再嚴密,也經不起有心人細細把玩。

所以,我們希望基層官員們,除了數算法律文字中究竟寫了幾項“不收”以外,還得尊重立法本意,還得領會法律的精神,還得講究執政爲民。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據報道,《中國公衆防災意識與減災知識基礎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基本的防災準備。城市學校:防災教育普及率高但實效差。

沉痛的地震等災難去了,“教訓”卻留在了檔案櫃裏;造成重大生命和財產損失的海嘯、颱風等也終於風平浪靜了,精神疏漏、意思麻痹,卻仍然留在單調的“紀念日”上,人們的表情依舊輕鬆,而將其安思危、痛定思痛,扔到了一邊。

別忘了,災後重建、走出災難和痛苦,絕不僅僅是高大建築物的重新崛起、物質世界的再度繁榮,而更是防災觀念的落“心”生根,防微杜漸意識的重大提升。我們站在災難的廢墟上,總能力挽狂瀾的遏制住下一個可能出現的災難,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這纔是最理性、最科學、最有效的“走出災難”,也是風險社會不可或缺的國民素養。

可前文中的數字再次告訴我們,雖然我們在程序上完成了災後重建,“精神重建”依舊懈怠、鬆垮,以致於我們不得不讓傷亡和悲劇繼續上演:“20xx年以來,全國共發生火災220萬起,死亡22592人。而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逃生自救互救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及時有效從火場逃生,被濃煙薰嗆窒息死亡”。等等。

一直以來,我們一以貫之的發展之道、公共治理觀念,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我們可以爲城市留下廣闊的大馬路、大廣場,卻連一個小小的下水道都建不好;我們可以爲GDP的輝煌,進行不遺餘力的艱苦奮鬥,而唯獨對災難教育、安全素養,不以爲然。隨便翻開一本“公民素質教育”的讀本,公民應對災難的相關內容極少。我們在“轟轟烈烈的災難教育”中學會“健忘”,也就不足爲奇了。

不能爲公衆創造安全、健康、最大化的社會,不是公衆期待的文明、優雅的社會;不能創造“健康最大化”和“傷亡最小化的制度,人本主義的疏漏也很大。

應該把災難意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每增加1美元防災投入,就將使災害損失減少7美元”,各級政府要加大減災防災投入,加強以風險治理爲核心的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和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升突發事件的防範能力。還可以將災難教育納入素質教育構成,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不懈不怠、從容不迫的安全意識。或者將安全教育納入繼續教育的範疇,在單位和社會,開展常態化的逃生訓練、安全知識普及,早日堵上公共安全意識的漏洞,爲社會提供更多安全幸福。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8月20日,在區教體局舉辦的新教育學習培訓活動中,我有幸聆聽了來自海門市幾位教育專家對於新教育的專題講座。這場講座對於從未走出去進行學習培訓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場新教育的盛宴。這次講座,使我對“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對我以後的專業成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教育實驗,是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的重點課題。它是一個以教師發展爲起點,十大行動爲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切合了教育的主旨,迴歸了教育的本真,回到了教育的原點。它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從家長和老師壓着孩子讓孩子被動的苦讀,變爲在學習過程中倡導師生、家校、親子間“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學生、老師、家長共同配合,做好家校共育的教學工作,讓孩子的教育生活不要僅僅侷限在學校這個小小的場合裏,真正的教育應該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會,從小讓孩子體會教育無處不在,活到老學到老。

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着一定文化底蘊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脫穎而出。每一個老師要取得成功,獲得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名師是目標是方向,名師的成名祕訣更是學習的指路航燈。深厚的文化底蘊來自讀書,來自不斷地學習實踐。只有引導教師明確讀書是永久的真正意義的備課,實踐反思與讀書相結合,才能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思路,教師專業才能發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到,有的老師雖然會教書,但不喜歡讀書,“沒有時間!”這是很多教師給出的不閱讀理由,他們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傳道、授業、解惑;有的教師迫於考試壓力和業績考覈,只關注教參,而排斥其他讀物。由此帶來的是教師教學的程序化,教師人文與科學素養的低迷以及愈來愈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日益成爲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

新教育強調行動,而且把行動作爲實驗的價值取向,指出:“只要有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提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師、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學生學習知識、學習生活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課堂生活的質量直接關係着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新教育把“構築理想課堂”作爲重要的行動目標。我們的課堂圍繞“有效”二字做文章,課堂有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課堂無效,這節課就是失敗的。因此,構建理想課堂應該是所有學校共同的、永恆的追求!

新教育發展論提出:爲了一切人,爲了人的一切。這裏的“人”,不僅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家長以及一切和教育有關的人,因爲沒有這些人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遠遠高於“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的口號,體現了一種全民教育的思想。愛因斯坦說:“人們將學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長中的一代人傳遞儘可能多的某種知識的工具。這是不對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爲活着的人服務。學校應該在年輕人身上培養那些對於公共福祉來說有價值的品質與能力……學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應該使年輕人成爲有獨立行動和思考習慣的人,另一方面,應該使他們將爲集體服務當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標。”新教育以一種嶄新的整體且生態的視野關注自身,關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續發展,關心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生死與共、脣齒相依的共生關係。

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學生更多的要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轉變以往以講授爲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某些僅僅在形式上表現爲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創設實質性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各種學習環境的能力。其次,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帶來了個體差異的日益顯著,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關注個體差異,並針對不同個體有效地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生生、師生關係並且解決個體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協調、溝通能力。

這次學習,讓我對新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了“制度規範、榜樣引領、培訓提升、活動推進、網絡分享、中心輻射、項目帶動、宣傳促進”的32字工作方針;知道了有一羣用理想、信念和激情擦亮星星的人正在堅持着、耕耘着。我們有理由相信新教育是值得信任的教育。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相信有了新教育這盞指明燈,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會過得幸福完整,教育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8

近期在局黨委的統一部署下,我們集中學習了黨的羣衆路線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透過學習,提升了理論水平,提高了實踐能力,同時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在思想認識方面,雖然自己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積極參加學習活動,但是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習理論知識比較被動,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強,以至於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無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二、在工作作風方面,工作中總是一味埋頭苦幹,極少主動向領導彙報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缺乏與人溝通交流的主動性,很少與上級主管部門交流,有些自我封閉,同時,思考問題不全面,沒有很好地深入基層、貼近羣衆,工作不夠紮實。 三、在工作方法方面,思路不寬,分析問題比較簡單,不夠周全,不能全面系統的通盤考慮。缺乏創新精神,大膽工作的思想不牢固,不能夠很好的掌握工作全局。

透過學習討論,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將重點放在黨的羣衆工作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做好學習筆記,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思想覺悟,真正領會這次活動的主題思想,更好地貫徹上級領導的決策部署,提高自身執行力。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時刻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加強黨性鍛鍊。樹立奉獻的理念,繼續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勇挑重擔,切實肩負起爲羣衆服務的工作使命。同時,自己要着眼於新思路、新視野、新舉措來做本職工作,努力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意識和危機意識,着力研究適應新時期工作的新方法、新舉措,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克服求穩和保守思想,看準的事就大膽試、大膽闖。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堅持講真話、辦實事、求實效,在實踐中,緊密聯繫工作的實際,創新工作思路,不走任何形式,力求工作實效,切實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9

感謝學校領導能給我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我們是 8月1日起程奔赴北京參加“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甘南縣中小學班主任進階研修班”的培訓,培訓期間共聆聽了9節講座,給我們講座的教師都是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和優秀的班主任。

這次培訓學習給我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是強大無比的。不得不感謝和欽佩教育局領導的魄力和高瞻遠矚,對我們這些在一線工作的班主任的信任和栽培,使得我們能夠有機會進行這麼一次封閉的、系統的、完整的專業理論課的學習。培訓期間,我們聽到了名家大師的聲音,看到了知名院校的氣勢,領略了首都教育者的風采,學習了實用的教育教學技術,感受到了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震撼人心的歷史遺產、深厚的文化底蘊,濃厚學術氛圍的無窮魅力。我們的收穫是沉甸甸的,激烈的思想碰撞、強烈的視覺衝擊,讓我們學會了思考,辨析,自我提示和主動踐行;不同的學習體驗,使我們學會了審視自己,反思過去,並在此基礎上學會了甄別、吸納、補充……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這次學習是一個立體塑造,整體構建,全面提升的過程。也因此而羞澀自己智慧的渺小,汗顏自己讀書的缺乏。下面我們將從不同的方面就這次在北京的學習經過以及自己的一些心得感受彙報如下:

一、教師要學會欣賞、學會尊重學生

專家們雖然年齡不同、所講內容不同,但是在他們的講座中都滲透着兩個字“尊重”。要尊重學生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勇於接納孩子的錯誤,教育是幹什麼的?教育就是讓學生嘗試錯誤。試,有哪一個人不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工作中,我們所面對的是具有不同個性的孩子,所以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欣賞和尊重。

二、教師要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培訓期間,我深深的被專家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們對事業的追求,對生活的詮釋以及積極陽光的心態給了我深深的啓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廣渠門中學的“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老師,一個看起來很慈祥、很普通的老師,三個小時的講座感覺特別短暫,她用詼諧生動、簡潔易懂的語言,把做教師的真諦闡述的淋漓盡致。他講的“潛下心來讀書,靜下心來育人”。告訴我們今天的教師需要一股靜氣,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進行反思。面對浮躁的社會,我們教師必須擁有一股靜氣,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而最後受益的是我們教師。他的一句:把學生看做魔鬼,你會生活在地獄;把學生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真正體現了教師在對待學生上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三、教師要有博愛和智慧

任何人都離不開愛,有愛的地方就有溫暖,有愛的地方就有陽光,每個人只有在愛的環境中才能體會愛。專家們的講座都體現了他們從教期間對學生的博愛和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朱洪秋老師用生動形象的事例向我們詮釋了德育就是愛的教育,作爲班主任要爲孩子創設體驗愛的平臺,讓學生在服務中、在體驗中、在實踐中真正的學會愛。

學習是短暫的,但專家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卻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透過本次培訓我將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重新審視自己的班級管理,讓每個孩子帶着美好的理想從學校出發。

最後,讓我用汪國真的名詩《熱愛生命》來結束我的體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教育能夠決定和改變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教育也能決定和改變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自主創新,要變人口大國優勢爲人力資源大國優勢,我們就必須確保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貫徹落實。

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出臺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走上了法治化軌道。20多年來,我國在普及義務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由於社會轉型等諸多因素,義務教育推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是此次義務教育法修訂的時代背景。

受教育權是現代社會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這一基本權利所對應的正是國家和政府的基本義務。制定義務教育法,實施義務教育法,正是國家和政府履行這種義務、落實公民權利的必由之路。對於廣大公民而言,義務教育並不僅僅意味着適齡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的責任和義務,義務教育首先是國家和政府的義務。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確保每一個適齡兒童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學校教育,是現代政府不容推辭的責任和義務。

制定並實施義務教育法,也是切實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客觀需要。在現代社會,透過實施義務教育,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質已經成爲各國政府的共識。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世界有170多個國家宣佈實施義務教育制度。多方面研究表明,國民的高水平教育對於個人和整個社會都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教育能夠決定和改變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教育也能決定和改變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自主創新,要變人口大國優勢爲人力資源大國優勢,我們就必須確保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貫徹落實。在這個事關國計民生的問題上,政府責無旁貸。

新《義務教育法》的頒佈實施,對於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的發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新《義務教育法》的誕生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對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爲學校辦學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義務教育法》中,四處提到特殊教育,充分體現了這屆政府人文化的關懷和親民的思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提升對弱勢羣體的法律保障,讓這些有殘障的孩子、這些家庭看到希望,看到黨對他們的這種關懷。從這一點上看,新《義務教育法》凸顯了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和以人爲本的理念,讓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奮和欣慰。

作爲一所普通小學學校老師,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學,不因爲家庭條件的差異和學校條件的差距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是新《義務教育法》的最大受益者。農村蘊含着大量的人才,還有待開發的人力資源,從法律的角度給他們一個平等就學的機會,未來,國家和民族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人爲本,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孩子、所有學校、所有老師的基本權利,這是我讀新《義務教育法》第一條到最後一條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義務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個立法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爲本,真正給學生以發展的空間,同時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充分的發展空間。新的《義務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還有統一性和強制性。這三個基本支點,雖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爲,但是對於教育工作者轉變觀念卻非常關鍵。

新法明確了對義務教育質量的要求,第一次將素質教育明確寫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要把德智體美有機地統一在教學的活動中。這些內容必然影響到校長的辦學思想和教師的教書育人行爲。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也必須肩負起提高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