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1

雖然,備課可以有多種方式,也可以表現出教師的個性,但不能忘記,備課應該是一門藝術,是讓教育無痕的藝術。

因此,備課是上好課的藝術創造,而不是簡單機械的教案抄寫。因爲教育不是去用模具塑造人,應該是一種春風化雨的過程,讓人獲得幸福或者說獲得擁有幸福的智慧與道德。這是教育的一個基點,自然也是備課的一個基點。

在開始備課的那一瞬間,頭腦中就要有對知識傳承和能力培養的考慮,就要有對學生個性、道德教育乃至幸福獲得的考慮。當這一切都在教師的思維中吐納時,備課才成爲一種必備、有效的教育環節,而不僅僅是教學的環節。二者的區別在於施教對象的學生,在備課以及相繼而來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位置。

所以,對於教師來說,具體地講備課是爲了達到最優化的教育教學效果而採用系統化的方法,來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和策略方案或解決方案。

其根本思想在於系統化的思想和方法的應用,但備課模型的千變萬化主要源於具體教學策略運用的不同,而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同和多樣化的基礎是教學思想的不同,當然教學策略的應用還跟教師自身、與學科內容、與學習環境等密切相關。

但無論如何備課都要以實用主義爲原則,以當前教學實際爲出發點,力求知識與能力並重、素質與應試兼顧、教師與學生並重,以便透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案,從基礎知識結構的掌握、解題技能的培養到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對學生學習進行系統的指導。

現在,有人倡導把“教案”改爲“學案”。我自己則認爲,“教案”就是“教案”,沒有必要換來換去,如果換湯不換藥,一味追求不切合實際的新意,則不是實實在在的備課。再說,“學案”就其字面意思來說,不是由教師單獨制定的,其中包含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制定的學習方案。

因此,我說備課就是備課,沒有必要把“學案”攪和進來,關鍵是必須把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讓學生如何“學”會、“會”學上來,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考試的要求,編制出指導學生每一課時的教學方案,而不是學習方案。

我當教師備課時不大愛寫教案,愛把所有的內容分不同的標記批註在教科書上。

但是,爲了應付檢查,也得抄寫教案,因此,我把抄寫教案當成是一種負擔。因此,我知道一支圓珠筆芯能抄寫完一本備課本,更知道一節課45分鐘能在鋼板上刻寫一張蠟紙。

我自己認爲,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案是備課的依據,這是20世紀的說法。那麼,到了21世紀,採用電子備課,教案還值得抄寫嗎?再說,電子教案和課件能是“學案”嗎?

所以,我認爲備課不是抄寫教案。備課是備教材和教法、學生和學法、教師和教具等等。雖然,這些都要寫進教案,但,如果不是心中一一有數,就是寫了,也是枉然。請注意:我這裏說的是“抄寫教案”。

在很多情況下,往往發現教師沒有教案就上課。因此,常常把這種現象混同於不備課就上課。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興許備課了但沒有寫教案,後者是連一點準備都沒有。由於,沒有備課的依據,所以就混爲一談了。

回過頭來,說說我在書上批註是不是備課?

我不愛寫教案的前提,是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喜歡使用錄音機和幻燈機上課,那就是電教手段了。構思、製片、錄音本身就很費時間了,如果,照樣子抄寫教案,就根本忙不過來。由於,教學效果好、還被評爲縣級語文教學先進個人,因此,教導處檢查教案對我網開一面,使得我有充足的時間鑽研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因此,我具備了駕御教材、學生和課堂的能力,因此不去抄寫教案。

“備課”不是“抄寫”教案,但要寫教案。創新的程度不同,寫的方法也不同。只要不把教案當成應付檢查去“抄寫”,那麼,該寫的教案還得寫。

這纔是備課。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2

回想初進實小的那段日子,有很多的困惑與擔憂,這課究竟怎麼備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呢?剛開始的我,所謂的備課,只能是效仿參考教案,適當的進行修改,很少有自己的想法。遇到練習課和複習課時又犯難,總是一片茫然,隨着這段時間的不斷學習與導師團的引導與幫助,發現備課也沒那麼難,沒那麼怕。現在,我的備課基本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熟悉教學內容,把相關課時的整個單元教材內容先理一遍,包括教科書以及教參,對本單元的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然後是將與這一課時相關的所有作業做一遍。因爲,對新教師而言,對教材的把握與感知還不夠,透過一些相關的習題,能從中更明確的瞭解本課時的重難點與相關知識點,以及哪些類型的題目學生不太容易掌握,從而在教學中可以安排相關的練習與講解。

其次是明確教學目標,有了第一步的鋪墊,對相關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自己先試着確定教學目標,自己所確定的這個教學目標不一定是很規範的,一定要寫出三維目標,我基本上只是確定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哪個知識點,難點是什麼?然後拿出教參進行比較,並做適當的修改,透過這樣一個環節,可以說對一堂課的教學有了初步的定位。

第三,是研究各個教學環節。對青年教師是要求提前一週備課,促使我們提前去了解相關內容。但說實話,這一週的備課內容不可能每個教案都花很大心思去設計,大部分是藉助教參或網上的教案,但這樣的教案有些時候可能是不適合的,而且也沒有學生的反饋,比如:學生的錯誤資源或是學生的接受程度等等。所以,我在一週的備課內容中開始的一兩個教案是根據前面的教學情況花了一些時間去設計的,基本上在上課之前不需有什麼改動。而剩下的一些教案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改。如:五年級上冊《因數和倍數》這一教學內容有兩個例題,數學一般情況下是一個例題配一個做一做,安排一個課時。所以在最先備課的時候對這個教學內容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參上也是如此。但是配套的課堂作業確只有一篇。而且總感覺安排兩個課時太寬裕,於是在上課前又詢問了師傅,師傅說,因數和倍數這一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例1和例2可以合併爲一個課時。改了之後發現效果不錯,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課堂變得更緊湊,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再如:根據學生作業的反饋,有時需要增加一堂練習課,針對學生錯的比較多的知識點安排一節課進行講解、鞏固,這樣的教案在提前一週的備課中肯定是想不到的。當然有時只需要改動幾個環節,如根據學生課前反饋,有些簡單的環節可以刪除,難的知識點可以再增加幾題練習。還可以將學生的一些錯誤資源作爲課的引入部分等等。修改之後不僅對各個教學環節有了進一步的熟悉而且使每堂課更具有針對性,更多的是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實際爲基點。

最後備完每節課後要留有空間寫教學反思。一節課下來肯定有覺得不滿意的地方或是特別順的環節,不滿意的地方可以進行適當的修改,好的地方也可以記錄下來。其實,自己在這一環節做的也不夠到位,反思不是很及時,有待進一步改進。備課上課之後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一環,是備課的繼續。特別對一名新教師而言,進行反思就顯得尤爲重要。

總之,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備好課的最終目的是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紮實,更有針對性,一切以學生爲根本,讓學生學的更輕鬆、更有效。這就需要我們多花些時間在備課上,課備好了也就是基礎打好了,才能胸有成竹的走進課堂。以上是我的備課心得,欠缺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3

作爲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就是備課、上課、課外輔導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備課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而備課時上課的準備,事實表明,一堂課的成敗與備課是否充分有着直接的關係,教師只有把教材理解得透徹,對學生情況瞭解的清楚,選擇好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步驟,纔能有效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老師又講了怎樣備課?主要是從三方面來談的:首先是鑽研教材。認真鑽研教材,做到了解教材內容,領會教材的精神實質,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掌握教材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做到融會貫通,也就是把教材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產生共鳴,然後再把教材透過恰當的形式和方法傳授給學生。

接下來就是要了解學生。“知人才能善教”,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負擔等情況,做出準確的估計,而且要了解學生對聽好這一課的準備如何,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又怎麼樣?難點、疑點在什麼地方,對教師所涉及的方案能否接受,還要估計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教師如何有針對性的提問學生等等。只有這樣才能

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就會見成效。

還有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其中就有學期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及要求、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措施、考試考查安排。

怎樣編寫教案?我想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剛走向新的工作崗位的教師來說,更應該好好學一學了。教案的格式嚴格的可以分爲十二中,其中最重要的六種是:課題名稱、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設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我先來談談教學目標,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要用瞭解、懂得、明白、學會、掌握這些詞彙來表述,表述必須用結果的詞彙,不能使用過程的詞彙。而能力目標是針對於本節知識的能力,不是課堂以外的知識而來的。要注意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吻合。

同時我們還要明確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教授法、討論法、實驗法、自學指導法。那又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呢?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來選,根據學科特點、學生特點選,優化組合教學方法,其中講授法是傳遞教授式,用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來彌補它。

備課、上課是我們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常規,在即將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我一定要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還要結合今天陳老師所講的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格式、要求、形式等方面去做。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4

備課,要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才能叫備課。而現在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這些要素。課標,沒有學透;教材沒有花時間研究;更別說學生了,照搬照用的教案又怎麼會適用於不同的學生呢?

書上說,特級教師於永正的教案本扉頁上貼着課標,作爲提醒,也就是告訴我們課標是多麼重要。不同的年段對於學習的標準是不同的,只有心中有標,備的課纔是不偏離大軌道的。我們語文,從聽、說、讀、寫和綜合性學習幾個方面都有目標,那麼教師在備課時,就一定要往這幾個方面去考慮,而不能片面地只注重其中一項。如果不研讀課標,我就不會知道原來語文課上,訓練學生聽懂別人說的話,也是語文;能說出完整的話,也是語文;能講所學的規範語言運用到生活中也是語文。如果不知道的話,那麼在課堂上就會忽略掉那些時機。

在熟悉課標的前提下,研讀教材就是教師的基本功了。當然,繁忙的工作,讓很多老師沒有時間去研讀,有時,在上課的前一天才匆匆掠過教材,找到重難點。我想,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去尋找突破重難點的最佳教學方式的,往往就用最簡單最死板的方式去上課了。這樣時間長了,自然設計教學的能力就會下降。爲什麼特級教師能成特級教師,能設計出那麼多讓人歎爲觀止的精彩流程呢?那就是因爲他們常常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不斷思考,尋找最佳的方式才走進課堂,時間一長,能力就會越來越高。在剛工作第一年的上半學期,我很忙,但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來寫教案了。因爲沒經驗,不知道有哪些前輩用過的很好的教學方式,所以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每天晚上做課件都是做到十一二點。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很開心,因爲我認認真真按照自己的教案做的課件,都備份了,以後完全可以用上。我現在也很慶幸的是我大四實習的時候遇到的師傅。我看過她的教案本,聽過她上的課,先入爲主吧,她的每節課都上得特別棒,流程跌宕起伏,讓我一個聽課的都在下面情不自禁地變成了學生。她是我的啓蒙老師,她讓我以爲老師就應該是這麼地會設計。到了工作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設計教案,於是我幾乎是每天都要看視頻,研究別人的課堂實錄。看了視頻,就記在心裏,自己總結,這種方式可以用在哪裏等等,這句話說得好,好在什麼地方,我也用在我的課堂裏,是的`,我是照搬的,但是我是思考它好在哪裏纔會用。

現在第二年了,對重難點把握的能力更強了一些,但這還是建立在瞭解學生需要的基礎上。我看過一個段子,是說,我喜歡吃香蕉,你給我一車蘋果,我不吃,你還生氣。這可能是說的愛情吧,我卻想到了我們的學生。雖然我曾經糾結於教學流程,但現在我知道,我所做的全是爲了孩子,而不是我。所以我還是會借鑑別人的,我備課還是要花很久,因爲我要找到最好的,能夠對孩子幫助最大的那個教學方式才行。

備課,很難很難,當然,若想它簡單也很容易。關鍵在我們,我們想不想讓它那麼簡單。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5

經過了多年的學生生涯,初上講臺的老師雖然對如何學習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見解,但是做老師和做學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讓一名新教師少走一些彎路,使教學效果獲得更佳,在這裏向大家談一些見解。

一、初上講臺時要注意的問題

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及對新老師的初講經驗,感到初上講臺的老師會出現一些雷同的問題。

第一種問題是滿堂灌。新老師總想在課堂上多講點,總覺得自己講得越多,學生也學得越多,結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講得很累,但學生還是不知道這堂課究竟講了些什麼。講的內容過多,學生根本來不及歸納思考,昏昏沉沉的,一點要領都沒有,這叫“貪多嚼不爛,消化不良”。

第二種問題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一堂課幾乎把書本中的內容,一字不漏地在課堂上背了一遍,這樣的課失去了上課的意義,老師功夫沒少下,效果就不必說了,這叫“死記硬背,囫圇吞棗”。

第三種問題更爲普遍,那就是不會掌握一堂課的時間。有時候50分鐘不到就沒內容講了,有時候到下課鈴響了,問題還沒講完,只好壓堂。一壓堂學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聽不進去你在上面講些什麼,效果很差。

總之,初上講臺的老師,一定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有時當場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面對這些常見的問題,新教師該如何儘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師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什麼要把學生集中在教室裏,而不把教科書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學就行了。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較少的時間,引導學生較快地領會新的知識,激發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指導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教師的主導地位,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責任。因此,當你準備登上講臺時,就應該想到如何儘快讓學生領會新知識、如何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如何教會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方法,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在於你有一個怎麼樣的備課。

二、好的備課標準是什麼

要講一門課,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非常熟悉,絕不是現買現賣。有的老師不是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都吃透後上講臺的,而是明天要講什麼內容他就去熟悉什麼內容,準備多少就講多少。不知道這節課在整個課程中佔什麼地位,會對以後的課程起到什麼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這樣的講課,非但達不到前後貫通的效果,就連老師自己也可能講到後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師在上講臺之前必須對這本教材的全部內容融會貫通,最好還要搞清楚本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相互關係。老師準備的內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課教給學生的只有一杯水,這樣的備課纔是充分的。

新教師在熟悉全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還必須認真閱讀有關這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這樣纔可以確定每個章節的學時數。一堂課該講多少內容是有科學依據的,決不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在熟悉教材全部內容並按教學大綱確定了章節學時後,便可以開始準備每堂課的教學內容。

三、新教師如何備課

顯然,備課就是去熟悉準備講的內容,但是隻熟悉內容不夠,還必須明確這堂課的內容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什麼是概念,什麼是必須掌握的,什麼是一般理解的這一系列問題,在備課時就必須很清醒,並且要有意識地根據這些問題,引導激發學生去領會它。對於重點、難點或比較抽象的概念,備課時就要想辦法在課堂上如何用顯見、易懂的事例或簡明的語言,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的重視呢?在備課時要提醒自己在講這些問題時,除了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外,還可利用板書引起學生對重點、難點的重視。如果在引出這些重點、難點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帶啓發性地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更能促使學生變被動爲主動去理解難點和重點了。

四、板書問題

板書,無非包括文字、圖表、公式、數字等,但千萬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爲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直接交流的時間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書和語言來表達,語言有時比較快,學生一聽就過去了,而板書卻可以以停留一段時間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作爲老師,對板書應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決不要亂劃亂寫,也不要什麼都不寫。應該寫什麼,什麼時候寫,寫在什麼地方,怎麼突出重點、要點,這些都要考慮。甚至什麼時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應在備課時設計好。對於第一次上講臺的老師,備課教案裏除了有文字外,還應該有板書設計。如果用多媒體課件授課,切忌不要成爲教材的電子版再現。課件的製作要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問題,要用幹練的文字和簡明的圖表,必要時可用動畫顯示視圖中動態的資訊流動過程,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的理解。

備課備得越充分,上講臺講課的底氣就越足。特別是第一次上講臺的老師,最好能作一二次課前自我或集體的試講,看看自己在一堂課內的講授和備課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課的時間掌握得怎麼樣,以備在正式的講課中獲得更好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