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1

緊張充實的教研員培訓結束了,首先感謝縣研訓學校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這次培訓就像一盞明燈給我指明瞭方向,特別是幾個專題講座,使我受益非淺,感觸頗深。

教研員是學校教育教學教研工作的組織者、引導者,教研員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着學校的教學工作。因此教研員就是教師中的教師。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且較辛苦,但我感到值得,且收穫非常大,這是給自己的一次充電機會,使我對教研員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新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聽課評課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作爲教研員我們應該怎樣聽課評課。透過本次的培訓,使我更進一步掌握了聽課評課的模式,特別是陳夫義院長對教研員“兵法六”的強調,使我茅塞頓開,真不虛此行。

教研員培訓讓我重新感受了一次學習的幸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但培訓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作爲教研員,要想有所作爲,有所發展,需要的是自己平時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進步,才能真正成爲名副其實的教研員。

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2

“學習”一詞,在本次培訓學習中出現頻率比較多的一個詞。不管是從專家的講座中,小組討論中,還是研討交流中頻頻提到。給我的感觸很大。

常言道:“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習對於教研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陸雲老師在“注重專業素養、文化底蘊”中要求教研員加強讀書、積極反思,“爲了理念而讀書”。李家棟老師的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研員,就要“加強修養,重視學習”。 鄧文珍老師也要求我們教研員“能吃苦耐勞,潛下心來看書、學習”。

邢益寶老師認爲教研員不但要讀書,並且讀的書量要大,只有書讀多了量變了才能導致質變, 質不變,是因爲因爲量不夠大。

是啊,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所處的環境也發生着重大的改變。由原來的工業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在不斷的創新,老化加速。據調查顯示,一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那麼這個人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了。而每個人都遭受着知識半衰期的困擾,據瞭解一個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術人員的知識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說,如果不繼續學習,那麼5年後這個工程師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一般技術人員7年後也將面臨這樣的命運。所以學習要實行社會化、終身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與時代同步,纔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3

短短的幾天的培訓學習,我感受頗深,縣裏爲我們搭建這次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有幸聆聽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陳夫義、周積昀兩位院長及縣培訓學校各位領導的'學術報告,使我茅塞頓開,受益非淺。

坦白地說,我是第一次參加教研員培訓學習,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對教研員的職責認識還模糊不清。這次學習,使我瞭解了教研員工作的宗旨,教研員的崗位要求,在新時期裏,教研工作如何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怎樣有效地推動教育基礎改革,促進發展等等。使自己找準了角色,找準了位置,明確了責任,明確了目標。可幾天的培訓,我卻茫然了,感覺到心頭的壓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個老師到一個教研員的差距!教研員是教師中的教師,是教學中的評價者、監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學改革的帶頭人,肩負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長爲一名教研員,還要不斷地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有經驗的教研員學習,並注意與自身的工作聯繫,活學活用,逐漸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

這次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我將以自己的不足爲起點,讓“差距”成爲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爲使自己能夠成爲一名優秀的教研員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4

教研組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組長就成爲了大家的管理者。教研組長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質,增強教師的課程實踐能力。那麼身爲一名年輕的教研組長,該如何管理好這個大家庭、使教師快樂地成長?是我要學習的方向!

在現場教研活動中,老師們的研討氛圍積極熱情。我是第二組大家庭中的一位成員,但是在這樣一個教研的前期,在教研組長的引領下,我們一起對教研主題進行定位,組長沈老師耐心地傾聽着大家的有效資訊,最終找到共鳴。把教研主題定位在“集體學習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透過觀摩集體教學活動《誰先吃好呢?》圍繞教研重點進行研究,提高教師有效的提問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成員老師們圍繞重點提問的有效性,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在研討過程中,大家集思廣益,針對活動中的不適宜的提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也較好地完成了本次教研任務。

在今天的教研活動中,我感到了集體的智慧對於有效開展教研活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位有實力、有經驗的管理者會讓教研活動更精彩、更有效!她是黃賢老師,看到了黃老師輕鬆的教研氛圍,聰明的她用打分的形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在教研過程中,組長黃老師,思路清晰,小結有針對性,給老師們奠定了充實的理論依據。整個教研活動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明顯,這與她紮實的專業功底是分不開的。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出來,我會把在培訓中學到的、看到的,運用到我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程老師的教研點評也給自己指明瞭方向,相信今後的教研活動會是新的開始!

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5

透過兩天的教研組長的培訓、學習,特別是聽了李雪梅主任的講座後,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這些年來,我教過各式各樣的學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裏,我想把自己做教師多年來的一些體會給大家共享,希望大家都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教師。

首先教師自己要業務精通,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博覽羣書,不僅要知道本學科的知識,還要儘可能去學習學科外的知識。只有但教師的視野比課程標準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爲教育過程中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你的博學多才,自然會贏得學生心中的敬意。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示範,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例如: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自己就應該提前走到教室,做好準備;要求學生做的作業,自己先要作一遍;學生考試做題時,老師也要跟着一起做,讓學生確信老師不僅“動口” ,而且還真“動手”。這樣在老師的帶動下,一定會有許多的同學跟着老師做好每一件事。

最後,教師要尊重學生,因爲要求學生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學生,不要大聲訓斥、體罰學生,即使學生在課堂內外做錯了事,教師也應該帶着愛心走向他們,並且用一種委婉的方式機智的同他們交談,也能達到教育效果。“張蘭遺像”的故事,就體現了老師的機智,讓全班同學都理解掌握了“像”和“遺像”的聯繫和區別,也讓那位調皮打混的學生從此改正了缺點,認真學習。

作爲一名教師,只有當你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的體現自己的最大價值,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走向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