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1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農曆九月九日,這是一個思念的日子!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我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在溫春敬老院組織了一場與老人共度佳節的盛大節日!

xx年xx月xx號,對於很多人,也許是一個平凡的一天,但對於青年志願者協會的社員們註定是一個難以忘記的一天,敬老院的活動讓我們身臨其境,在佳節中給與來人更多的關懷和愛,無私並不能代表一切,只有行動才能感動蒼生,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愛的火焰永不熄滅!

活動前幾日,青年志願者協會幾位社長爲此次活動做了充足的準備,經過例會的宣傳和飛信的宣傳,終於在14日向團委遞交了活動計劃,團委老師爲此特意做出了點評,讓我們受益匪淺。活動前期,由外聯實踐部進行聯繫敬老院負責人,並且進行了很好的溝通,敬老院院長對於我們的申請熱情的接受,並給與支援。由財務管理部進行物品採購,水果,糖,包括包餃子的肉,由辦公註冊部進行名單的統計和人員的記錄,由宣傳策劃部策劃方案。最後由第一小組組長劉麗男帶隊。

具體分工分爲三組:由社長王xx帶領一隊人員進行廚房的準備工作。

副社長李x帶另一部分人員陪同老人聊天,副社長高xx帶領一部分社員打掃了整個敬老院的衛生。

10:30分如火如荼的重陽包餃子活動正式開始了,這時候敬老院的院長來了一個工作指標,運蔬菜的重大任務落到了我們的頭上,社長王俊然帶領所有男生前往了儲存菜窖的地方,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艱苦奮鬥,看着滿滿的蔬菜我們的社員都笑了,工作之後我們集體合照,院長對我們給出了的好評!

11:30分經過我們所有人的努力,熱騰騰的餃子終歸出鍋了,看着那滿滿的餃子,看着老人的笑臉,我們笑了,會心的笑了,一種無法訴說的快樂涌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12:00敬老院活動落下帷幕,敬老院院長與我們合影留念。

我們開心的走在回去的路上,心情分外的激動,路上我們高談今天的活動。氣氛十分融洽,今天的活動讓我們知道愛,在延續;愛,在傳承。因爲愛,所以愛;因爲愛,所以關懷。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2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古代人們透過登高祈福、賞菊等活動慶祝節日,新時代,我們又賦予了重陽節“敬老節”的新內涵。

爲了培養孩子們尊老敬老的美德,10月16日上午,大班孩子們走進社區,爲爺爺奶奶們獻上精彩的節目,送去歡樂。

10月17日上午,大班年級組邀請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來園,與孩子們共度重陽節。孩子們精神飽滿的唱歌、跳舞,與老人們一起遊戲,老人們心裏樂開了花,臉上綻放着幸福的笑容。孩子們還爲他們捶背,和他們聊天:“您平時怎麼鍛鍊身體?”“喜歡吃什麼?”……逗得爺爺奶奶們樂得合不攏嘴。孩子們的天真活潑、真誠關心,讓老人們內心倍感溫暖,對孩子們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最後孩子們送上自制的賀卡、繪畫作品,表達對爺爺奶奶們的祝福,希望他們身體健康、笑口常開、長命百歲。

透過活動,孩子和老人們度過了一個歡樂的、充滿溫情的重陽節,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德在孩子們身上閃爍。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3

重陽節是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優良傳統的節日。在重陽節到來之際,20xx年10月X日上午,X小學進行了一系列重陽節活動。

爲了培養孩子尊敬愛老的良好美德,讓孩子從小樹立社會責任心。我校開展“愛在重陽節,宣揚“入則孝”精神”的主題活動,X小學在重陽節前夕進行踐行《弟子規》——“入則孝”活動。我校組織少先隊員到X村的老人會,孩子們不僅給老人們送去了節日的問候,還主動爲老人們打掃衛生,爲下洪村老人會在重陽節當日的活動開展創設一個乾淨整潔的活動環境。

爲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重陽節的意義,我校在10月X日重陽節當日,圍繞重陽節這一板塊,我校開展了重陽節“三個一”活動,即一次重陽節主題班會、背誦一段弟子規“入則孝”、做一件敬老的事。

透過“送溫暖”這個社會實踐動和重陽節“三個一”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懂得了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要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在孩子們幼小的心中埋下愛的種子,讓孩子們從小學會感恩,體驗幸福生活的快樂。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4

在重陽節到來之際,爲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區透過積極動員,周密部署,紮實推進,精心組織重陽節敬老活動,營造了社區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氛圍,以下是我的的敬老心得體會:

一、領導重視,羣衆參與

重陽節前,本着關愛老年人,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的指導思想,以今年重陽節爲契機,召開社區居幹工作會議,成立重陽節活動領導小組,由社區主要負責人擔任活動小組負責人,制定重陽節活動方案,從實際出發,結合社區老年人特點,推動“敬老月”活動的開展,組織開展社區敬老、愛老、助老愛心活動,溫暖了老人的心,營造了全社會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

二、關愛老人,志願服務

在重陽節期間,社區實施對空巢、孤寡、高齡老人結對志願服務,組織志願者上門陪老人聊天、做家務、代繳水電氣費等,重陽節期間發動社區黨員、骨幹上門爲老人“辦實事、獻愛心”活動。積極開展與轄區一冶保障中心退管辦社企共建活動,開展“xx”志願者聯歡會活動,組織老年人觀看高水平的文藝節目,讓老人們享受社會的溫暖。

三、主題活動,溫暖老人

在重陽節活動中,社區還組織青山“xx”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一行x人來到了xx敬老院,開展了主題爲“濃濃敬老情,最美夕陽紅”重陽節活動,孩子們與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歡聚一堂,共度佳節。活動中,孩子們表演的合唱的節目,深受老人們的喜愛,贏得了全體老年人的陣陣掌聲。南山敬老院入住的老人多以孤獨老人爲主,爲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一片心願,在活動中,孩子們還集體爲老人們舉行了獻花活動,使老人們不再孤獨,感受到了家的溫馨。透過此次活動,不僅使老人們感受到了佳節的親情和溫暖,也使孩子們從小體驗到尊老敬老愛老的高尚品質,活動感人至深。

透過開展重陽節“敬老月”系列“尊老、敬老、助老”活動,爲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獻愛心,讓社區老年人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增強了居民敬老意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了社區老齡工作的開展。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5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的是遊子思鄉之情,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詩中“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成爲千百年來遊子思鄉的名言,不知打動了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農曆九月初九,爲傳統的重陽節。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我國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爲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在這天,我們應該尊老敬老,聽長輩的話。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文明社會,我們更應該孝敬,聽從長輩,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這一點。

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在老師的正確指引下,我們學會了感恩,並且知道了孝敬長輩。就在這天前,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在家裏爲長輩做一件孝心事。這天我早早得寫完了作業,思考着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到底該爲長輩做什麼呢?這時奶奶突然對我說:“午飯要延遲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我,非常失落。突然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間閃過我的腦際——爲什麼非要奶奶煮飯,我自己難道不可以嗎?正好我可以讓奶奶嘗一下我的手藝。雖然我只會做蛋炒飯,但我認爲只要付出真心,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克服。

說做就做,我急忙跑到廚房,從冰箱裏拿了兩個雞蛋,還有剩飯,又從碗櫥裏拿了幾個碗,再跑到放佐料的地方拿了油和鹽。準備工作井然有序,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先在鍋裏放油,在等待着油煮開時,我們還可以把蛋敲開。油煮開了,我們就可以把調好的蛋倒下去,蛋煮好後,就可以炒飯了。炒飯很簡單:先放少許油,再把飯倒下去炒,炒到快熟的時候放少許鹽,就行了。最後把蛋和飯一起放入鍋內,一直不停地翻炒!

飯很快就炒好了,我把它們盛到碗裏,放在桌上後,就急忙跑到田裏去喊奶奶:“奶奶吃飯了吧,我好餓!”我並沒有和奶奶說我已經煮好飯了,因爲我想給她一個surprise。當奶奶來到廚房時,看到桌上的飯時,非常震驚,便問道:“這是你做的?”我笑嘻嘻的說道:“對啊,沒事兒幹,而且我肚子好餓啊,所以就做了。”奶奶聽了非常開心,便說道:“我的孫女長大了嘛,都會做飯了!”我滿懷信心地說:“那是當然!”中午,我們坐在桌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飯,談笑風生。這天我們聊了許多。

做菜也不是很容易的,比如蛋炒飯,蛋炒飯做起來看似很簡單,但也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油煮開後,把飯倒進去之際,油有可能會跳出來,所以很容易燙傷。洗碗啊,洗衣服。都不是一件件簡單的事!

古今中外有多少關於尊老的詩句,“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扶老養老傳家久,尊老敬老世澤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些詩句都是在告訴我們:沒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疼愛,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茁壯成長!所以我們要理解長輩們對我們的督促與批評,因爲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關心父母,體貼父母,諒解父母!

重陽節敬老心得體會6

又是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驀然回首,重陽節已悄然而至,我想起了和藹的奶奶,慈祥的外公。歲月的滄桑把他們的青絲染成了白髮,生活的風雨在他們的額頭刻上了皺紋。不,但並不是白髮和皺紋,而是對子女深深的愛。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又很多,比如:“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誦着這句千古名詩,我思緒萬千。也許,今天也會成爲遊子最思鄉的一天,但所有人都是這樣嗎?誠然,當今世界的許多人已經被金錢和名利衝昏了頭腦,自己發達後則把養育他們的父母拋之腦後,是因爲覺得之前的被愛全部都是理所當然,還是早已數典忘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難道還不足以詮釋出敬老愛幼的含義嗎?人總有變老的時候,當你無心於生活的各種紛爭時,你又希望自己的子女怎樣對待你,怎樣度過一個安樂的晚年?“愛老其實就是愛自己”,愛對某些人來講也許是一個沉重的字眼,其實不然,愛不需要轟轟烈烈、赴湯蹈火,是微小的一個動作,可能就是愛的最大體現,作爲青少年,我們沒有能力給與老人們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能給他們一個擁抱,爲他們洗一次腳,梳一次頭髮,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今天的晨會課,廣播裏播出了許多關於重陽節的知識,原本對節日的輕視,在這一刻全部被壓了下去。那優美動聽的旋律也在傳遞着尊老敬老的訊息。國旗下的講話讓我再一次感觸頗深,是啊,我們擁有了父親節、母親節......有多少人記得那屬於爺爺奶奶們的節日?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許多青少年不是儘自己最大努力讓他們快樂,而是避之不談,唯恐他們會嘮叨。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對夫婦嫌棄家裏的老人,總是讓他窩在竈旁吃飯,而且飯菜也是一些剩飯冷菜,那木製的碗總是盛着很少的東西,說木製的碗老人就不會摔碎了,有一天,他們的兒子也在製作一隻木碗,一問才知道是在爲他們年老時準備,頓時明白了一切,從此以後這對夫婦對老人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知道當今社會的人會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老人,但我知道老人們需要關愛,你可曾體會到。“敬老”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年攜起手來,爲老人們撐起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