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推薦】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錦十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集錦十篇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透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後反思,二次備課。

現就課後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

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於課後的反思,這已成爲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

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衆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提出挑戰。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

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

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

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

課後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

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

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

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透過反思、體會和,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資訊,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每位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如果我們教法得當,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將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營造氛圍;創新模式;學法指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 識本身的內部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動力,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認爲,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慾,推動他們積極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的目標奮進。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證。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必要的,爲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營造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

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慾望,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爲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1.教師要把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資訊傳遞給學生,用富有情感、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

2.儘可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適時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肯定,讓學生有成就感。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利用這樣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級數學課,是我這一學期來始終思考的問題,下面談談這四個多月來從事一年級數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們一味地加以批評和責備,勢必會使剛剛開始小學學習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以後的學習。怎樣讓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一開始就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我想這也是一年級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數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無疑是告訴我們在課堂中要採用形式多樣的活動、遊戲等,投其所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

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不難發現,學前教育中家長注重藝術智能啓蒙,忽視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等抽象思維開發大有人在,家長注重純數學計算力的訓練,忽視抽象思維的培養比比皆是。所以,我在課堂上非常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年級,是遊戲和學習的過渡,是學校學習的新起點。一年級的學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點,只有我們老師教材和學生的年齡實際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開心更紮實,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爲一生的學習打好基礎。

新課程理念下一年級數學教學

心得體會

小學部:代嬋虹

20xx年6月24日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感能在一小這個大集體裏工作是十分幸運的。因爲學校爲我們年輕教師提供了很多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回想當初,“校本培訓”這個詞語作爲陌生的事物進入我的思想,就象見到一個陌生人,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牴觸、懷疑到認識、熟悉的過程。

一、學習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結合。作爲一名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理論作指導,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爲自覺的教學行爲。由學校制定學習篇目,教師自由分散學習,學習筆記,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操作一段時間後,學校組織交流,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進行整改,獲得理論提升再運用,再實踐,再反思。學習中反思,反思中實踐。來提高自己實際理論水平。教師們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每位教師都記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從中獲益匪淺。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交流,經常會有教師爲了某個觀點爭論不休。爭論中,教師們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經歷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的過程。從中領會到教育專家的教學思想的深邃,悟到了如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方法中,,這種收穫是不言而喻的,不容質疑的。個人結合自己的薄弱點進行學習,彌補集體學習的不足。

二、案例撰寫和教育敘事的研究

以前,我科研不太感興趣,對如何撰寫案例感到困惑,對如何反思小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感到很迷茫。反思教師自己撰寫的教學案例、實踐後要進行反思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及教學效果,改善教育行爲,提升教學水平,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聽課爲主,聽課教師與上課教師一同研究內容,分析尋找本節課的成功與得失。記得蕭伯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朋友間互相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根據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疑惑或閃光點,寫教學隨筆,以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探討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同事間相互交流、討論,共同提高。面對疑難問題和困惑。我彷彿有了學習、進修的動力。其他老師也大抵如此。校本課程已納入研究者和實踐者的視野,對它的分析、評判也構成了世紀末中國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個教師自己生活的舞臺,更加關注教師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發全校教師的創造熱情,使學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校本之日,也就是教育真正得到振興之時。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所學、所悟去審視我的教學,把所學的教育理念應用於教學實踐之中。更自覺的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和研究,讓課堂教學活動呈現出五彩紛呈的景觀。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校本課程”這個概念,根據我們的理解,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透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區的特點和需要;二是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爲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透過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以及這段時間我們對全校教師開展的校本課程培訓,我們感到,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

一、幾點思考

1、打破了校本課程的神祕感

不少教師把校本課程看得很神祕,其實,許多學校已開設的選修課、活動課就具有校本課程的性質,只是學校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還處於無意識狀態罷了。也就是說,許多學校往往有校本課程之“實”,而無校本課程之“名”。校本課程是開放的、多種多樣的。如研究型課程、自願報名開設的體育課選修(乒乓球、籃球等)。可以說,學校裏的課程都有校本課程的成分。因此我們說,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祕,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開發校本課程影響升學率的擔心

近年來,考試試題命題正在向能力化、素質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各學科考試更體現了這一點,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方向正是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發校本課程不僅不會影響考試升學率,反而會促進升學率的提高。我們應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對待升學率,我們的策略是“不爲考試,贏得成績”,滿意的升學率應是素質教育的結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標。

3、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得到了培養、鍛鍊和提高

教師參與課程的目的是使學校課程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最大程度的發展,但就教師本身而言是確立教師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課程開發的實踐過程中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所以教師參與課程開發不僅是編制出一系列的課程文字,更重要的是參與課程開發過程本身。

從校本課程開發角度而言,爲了有效地推進新一輪的基礎教學課程改革,教師必須具備課程意識,形成相應的課程觀念。這些觀念包括:

⑴課程制度觀。三級課程政策的實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統的課程體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課程觀。國家只制訂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對課程進行宏觀控制。教材則趨向多樣化,學校可以選擇任何經國家認定準予發行的教科書,這樣就要求教師樹立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課程制度觀。

⑵課程價值觀。在教育實踐中,我國的課程價值取向基本上有兩種情況:

一是以對升學是否有用來衡量課程的價值;

二是過早專門化與職業化,以是否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來衡量課程的價值。這些是課程設計時必須考慮的,但課程的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增進個人的幸福,也就是說要考慮課程是不是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教育畢竟是一種造就人的事業,人是教育的出發點,所以課程的開發必須以人的發展爲其邏輯起點。

⑶課程類型觀。建國以來基礎教育的課程基本上是單一的國家課程,三級課程的試行,意味着課程的形態發生了質的變化,學校中將是國家、地方、校本三種課程並存。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開設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樣就爲學校特色的形成,學生不同興趣、個性和特長的發揮留下了空間。

⑷課程開發觀。三級課程政策把部分課時留給學校自己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校認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確定開設什麼課,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具體的教學內容有哪些,如何呈現這些內容,教學效果如何評價等等。如此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單一的教授者、課程的消費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爲既是教授者同時在一程度上又是課程的開發者。與此同時,教師的課程知識得到積累,課程開發能力得到提高,即將約束在單個學科中的教師的專業特性擴大到學校教育的主體;將與課程有關的決策重點從原先的“上意下達”的方式轉變爲教師之間的“討論”方式;教師既是教學的實踐者同時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強了行動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二、幾點思考

1、課程觀念需更新

由於絕大多數教師原來所學的教育學是沒有課程論的教育學,加上“校本課程”這一概念在我國正式使用的時間並不長,因此,教師對校本課程的認識難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學校、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和迷信統編的教科書。這種傳統的思想上的習慣勢力與校本課程的現實需求之間存在的強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將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帶來觀念、制度層面上的阻力。如何儘快改變這種狀況,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準備有待進一步加強

校本課程開發中系統的規劃、理論指導和實踐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如何不斷強化學校和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學校教師、領導的課程開發技術,使之有課程改革的正確意識,有課程改革的願望和動力,有開發校本課程所必要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條件。

3、缺乏課程專家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課程開發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是課程開發走向科學、規範、完善、發展的瓶頸

4、需要強有力的校內、校外的大力支援。即良好的校內溝通,給教師足夠的自由時間和空間,良好的計劃組織,可用的教育資源方面的資訊,外部參照系,課程理論與技術指導等方面。爲教師儘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做好條件上的支援和準備

總之,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教育迎接新世紀挑戰的一種迴應,是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實施素質教育對學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學校充分發展辦學優勢和特色,積極參與國家創新工程,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促使學生和諧發展繼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創造新世紀的人”的一項基本建設。目標指向明確、內容多樣、課程設定靈活的校本課程能使學生在掌握國家課程規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衆多的課程的選擇中得到個性發展的及時補償,在選擇中發現潛在能力的火花,在選擇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採集和加工的能力,學會學習,使學生在課程的自主選擇和個性化知識的掌握過程中形成更多更廣泛的能力,更好地認識學習的價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學會生存。這些,正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所在。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6

實施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師是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觀念和方法。個人體會到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爲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權威,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脫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生轉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爲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自由的想、大膽的想、給予他們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新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爲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以教師爲主的"一言堂"變爲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內容,透過教師的"引"和"導"使學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係:課程標準是一個要求貫穿於教學中的"綱";而教材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建師生課堂生活是本次課程改革重要標誌之一,而幫助學生確立科學、正確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爲應當做以下幾點:

正確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成爲我們的共識。關鍵是課堂教學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採用以灌輸爲基本特徵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帶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正確認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並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節還在於教師如何運用教材。

改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管理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絲毫的冒犯和懷疑。就有這種意識,教師就不可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這樣的角色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做知識的接受者、儲存者和知識的反覆訓練者。

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課堂開放以後,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於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們進行了校本培訓,培訓的內容爲閱讀培訓,經過一天的培訓,現將體會和感悟與大家交流一下。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工作者不應只滿足於“一桶水”,而要成長爲“長流水”。不論是領導幹部、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需要讀書,讓讀書成爲一種生活習慣。

讀書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和品質,還能增長一個人的教育智慧,更能改變學校、教師、學生。

做一件事情,最難的就是要堅守,讀書活動的開展更是這樣,最重要的是形成讀書的習慣,產生讀書的興趣,營造學校讀書的氛圍和風氣。在閱讀的內容上應該廣泛涉獵,在閱讀的形式上要把讀與寫緊密地結合起來,要讀有所悟,讀有所感,讀有所寫,真正實現閱讀成果的轉化。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在青春校園中與一個個靈動的生命相遇,並進行心靈的對話。閱讀使我們學會反思與精進,是內心更加強大、心胸更加開闊、追求更加崇高。學校要成爲師生心靈相互靠近、彼此溫暖、幸福溝通的精神家園。學校教育就是在漫長人生路上教師與學生的一次心靈之約。

一旦讀書成爲我們的讀書方式,我們便不會孤獨。在閱讀中追尋生命的意義,回答自我的提問,內心會變得安靜而豐富。透過閱讀,我們將一個個美好的星空呈現在學校的課堂,呈現給學生。我們將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透過閱讀昇華爲豐滿與深刻、博學與智慧。

我慶幸,我喜歡讀書。我讀書,我快樂,我就要努力讓我的學生們快樂,從中享受書香浸潤生命的快樂。

優秀教師黃瑞萍說:“沒有真正的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把閱讀帶給孩子,就是把詩意、溫暖和幸福帶給孩子,讓孩子擁有人生最大的財富。

我深深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自己更要重視閱讀和熱愛閱讀,自然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潛移默化中引領着學生透過閱讀共同進步。閱讀讓我領略學者們凝練的文字和獨到的見解,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觀和教育觀。

沒有真正的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8

透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後反思,二次備課。

現就課後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於課後的反思,這已成爲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衆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後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透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資訊,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可以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縮小學生在課堂上實際獲取知識間的差距,在這樣多次往復的反思後的課堂中,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準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總之,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多年教學工作過程的重複,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經驗型教師”的水準上,而無法成爲對傳統超越的“反思型教師”。沒有教學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當前的新課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教書育人總覺得時間過得快,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最令人欣慰的是我一直在堅持學習,透過學習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修養,改變對工作、生活、教育的態度,尤其是校本培訓,這種不出家門就能分享到各種思想、技能等的學習對個人的提高幫助尤爲突出。下面簡單的總結這一年來的學習方面的情況。

一、對校本培訓的認識

校本培訓首先是“爲了學校”的培訓,要以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促進學校的發展。關注的核心是學校、教師具體實踐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提高學歷等。其次學校領導和教師是“校本培訓”的關鍵。校本培訓的內容要經過學校校長、教師的共同探討、分析來解決,所形成的培訓方案要在學校中加以有效實施。第三是“基於學校”的培訓。意指“校本培訓”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挖掘學校所存在的種種潛力,讓學校的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讓學校的生命活力更徹底地釋放出來。

二、校本培訓內容的層次

經過校長的親自篩選指示,校本學習的內容分爲三個層次;第一,立足於本校的骨幹教師,透過骨幹教師的個人業務方向導向教師的學習。主要學習內容有“蔣忠初老師的服務學生,潛心搞好“四庫”建設”、“宋小安老師的職業教師要到企業實踐的大風大浪中鍛鍊成長”等等;第二,從讀書活動着手,透過專業閱讀提升教師的業務內涵,參加街道、區級的各種讀書心得交流會、撰寫讀書心得的文章等;第三,集體學習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如“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廣東省教育發展綱要”、“中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會議專題學習”、“順德職業教育發展綱要”等。

三、校本培訓的收穫

學習時,只要態度端正就一定會有收穫。一年的校本培訓,有特別多的收穫,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思想的碰撞

骨幹教師的講座滲透着優秀教師對教育、教學的態度,也體現出他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這些對我觸動很大。比如會計專業骨幹教師從開發校本教材的角度出發,探討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歷時6年,一個團隊一直在努力作校本教材開發這項工作,只要感覺到這種堅持不懈的毅力就會讓人爲這動容。機械進階教師則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結合企業的發展規律給全體老師上了一課,一所學校與一家企業之間從發展的角度要求是一樣的,企業的發展要求人進步、企業人要學習,學校的發展更需要人的進步與發展。號召教師要主動到企業學習,瞭解企業的運作模式,給自己一個成長的壓力與動力。

骨幹教師的經歷與思想讓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艱辛與價值,更感覺一名教師要時刻提高自己,否則會誤人子弟並影響到社會的發展。

2。學習到先進的技能

校本培訓的內容中,還有針對教學技能的各種學習。比如說:課件製作中的色彩要素、電教平臺使用、精品網站推薦與精品課建設、虛擬仿真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都來源於身邊的教師,是他們在工作中的積累,透過這些方法的學習迅速提高了技能水平,很快就將其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我針對虛擬仿真技術製作課件,還撰寫了專題文章。

3。讀書活動促成長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與發展的過程,讀書則是成長過程中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我堅持讀書已有幾年,近來讀書的數量明顯增多,只要一有時間就讀幾頁,牀頭、桌面、衛生間都有書放在那裏,一伸手就拿得到。我爲自己規劃了一個系列讀書的目標。第一,讀史書,以明志。讀簡單明快的歷史書籍,不給自己帶來很多壓力,放鬆的同時,吸取歷史人物的風格、態度、價值觀念;第二,讀論語、道德經一類的書。主要是透過哲學的角度看待中國文化,提升自己文化底蘊,這類圖書是要慢讀、細讀並且要時時品味;第三,讀專業書箱,提高業務水平;專業書籍中以課程爲核心展開,因爲課程是教學的核心,研究課程才能帶來教學水平的本質提高。透過圖書錧下載各種針對性的論文,透過閱讀保持自己理念不落後。

讀書的過程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在讀很多書的過程中要求自己撰寫文章,努力做到讀書就要有收穫,部分內容上升到撰寫論文的高度,本學期結合工作需要我撰寫了“基於EON的模具仿真拆裝系統設計、模具實訓導師制與學長制的實踐與思考、實訓教學教考分離的探索、中職實訓文化建設”四篇文章,透過這種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4。集體學習檔案規劃

隨着國家經濟不斷的發展,教育越來越顯得重要。一個民族的復興一定要提高教育水平,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顯得尤爲重要。校本培訓過程中,校長親自解讀綱要精神,各位骨幹教師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談看法、說感覺,這些對我們的幫助都非常大。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提出職業教育要實現五個對接。職業教育對接產業;職業學校對接企業;專業設定對接崗位;課程、教材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他們是嚴格按照這樣的理念執行。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室場建設的投入較大,但層次不足。專業課程沒有真正的模組化,還是停留在一個表層的水平,沒有將職業標準、職業素養等融入專業教學中。對於企業文化、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等研究不到位,這是我們今後發展主要學習的地方。因爲綱要性的檔案中很多精神是需要大家共同解讀,這樣才能正確理解國家教育發展的整體思路、導向,保證我們的工作、思想與綱要同步。

國家職業教育中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更是解決了我很多現實中的困惑。比如說文化課要爲專業課服務,這個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怎樣服務?服務到什麼程度才能保證學生的人文修養又能爲專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這就很難把握了。我從一名專業教師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專業的實際,我們需要強有力的文化基礎支援學生的發展,從學生向職業人的過渡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素養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一份書寫整潔的簡歷、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擬定合同、看懂說明書等等都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另外,他們學校將文化課程也按職業教育的課程規律,設定成爲各種模組,結合生產實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些具體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爲我們的工作指引方向。

四、個人努力方向

今後我會一如既往地參與到各種學習中,透過學習促進發展,透過校本培訓途徑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從集體中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校本培訓對於我而言,使我學習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可謂使我的教育觀念“脫胎換骨”。但是,這些培訓只是個別的,我想,最重要的是老師自身的反思。 “一切工作從計劃開始,一切進步在於總結反思”,這也是校本培訓從另外一個角度讓我深切認識到的,也是收穫最大的一點。

總之,校本培訓對我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促進作用,幫我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反思,學會了成長,學會了豐富自己;也使我用最短的時間適應了教學工作,明白不斷學習是老師的必修課。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學習,銳意創新,尋求創新,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投入教學。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學生的培養與生命意識沒有有機聯繫,學校教育的獨特作用沒有得到充分而深刻的體現。同樣,教育的生命意義是無法培育和滋養的,所以教育是貧乏和粗糙的。課堂教學應充滿生命氣息——生命教學。課堂教學應該回歸生活。人生雖不同於教學,但教學一旦離開了生命,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堂好的課不應該脫離生活,不應該關係到學生的成長;一堂好的課應該是學生探索現實和未來世界的視窗,是學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廠和加油站;只有根植於生命世界、服務於生命世界的教學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激發課堂活力,就是要從內在動力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這一階段的校本訓練中,我們生化組的金國文老師舉辦了一次公開課,整個小組的成員從教學效果的角度對金國文老師的課進行了分組觀察。“觀察的有效性教學設計的教學模式”,“觀察的有效性教學從教學資源的使用”,“觀察的有效性教學教師設計的問題”,“觀察的有效性教學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每一組負責觀察一個角度,讓每一位成員都從自己的觀察角度記錄和統計分析,用數據觀察結果來探究課堂的活力。每個小組成員都做了自己的發言、分析和思考。這樣,每個聽衆,尤其是我們的年輕教師,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而課堂上的細節學習是非常實用和有意義的。不僅是我們年輕的老師,相信很多有經驗的老老師也有很多的參考。

1. 只有符合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校本培訓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我校教師隊伍的特點是:中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都比較適合,他們大多渴望自己的專業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培訓既要有理論水平,又要有實踐操作。因此,我們學校培養的目的是提高老教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中青年教師的能力。培訓形式主要採取老扶幼、幼扶幼的形式,我們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2. 在培訓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將教師在課堂上分成學習小組,坐在一起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學校將展示討論問題,每個小組進行討論。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所有的交流。不僅有生化小組的集體討論,還有課前準備小組關於日常教學的討論;有公開課的相互傾聽和課後的相互評價。在每個活動形式中,我們都有相應的學習和討論。

3.在校本培訓中,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主要任務是聽課。教師和教師一起研究內容,分析並找出這節課的成功和失敗。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爲與先進的教學理念之間的差距,有效地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反思教師自身的教學案例和實踐也是必要的。教師不僅要反思研究者,還要反思被研究者。教師應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和教學效果,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育行爲,提高教學水平,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