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2017關於支月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支月英像一支燃燒的蠟燭,閃耀着燦爛的光輝,照亮了深山孩子的夢想。她和千千萬萬山村教師一道,正努力實踐着中國山村的教育夢。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關於支月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

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涉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着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着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爲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羣中的不平凡故事,築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我局就透過“奉新公路好人”、“公路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在這些來自於身邊的典型引導下,全分局黨員幹部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羣體的出現。如“江西公路養護十佳標兵”羅來錕、“宜春公路最美家庭”—陳運金家庭、路救受傷兒童的奉新公路好人郭信明等先進人物。

我今年52歲,在公路部門堅守了30多年。深刻體會到與支月英同志相差過遠,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向支月英同志學習,堅守公路建設、養護、管理一線,爲奉新縣域經濟發展,爲全縣市養公路的改造升級,仍要竭盡全力,精心組織,精心施工,爲奉新人民的出行,爲奉新城市建設的擴容,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支月英同志所說:“不是爲了希望才堅守,而是隻有堅守纔有希望”。我要向“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同志學習,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克服夫妻分居兩地等困難,沉下心來抓工作,擼起袖子加油幹,爲上富至九仙公路的二級公路改建、西塔至花橋二級公路改建的立項奮發努力。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蹟,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着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爲縣域的發展,提供“暢、潔、舒、美”的公路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2017關於支月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2】

今年55歲的支月英老師,是澡下鎮白洋村教學點負責人。1980年,她來到海拔近千米的偏遠山區——澡下鎮泥洋小學任教。36年來,支老師一直紮根山區教育,舍小家顧大家,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熱血無私奉獻給了大山裏的孩子們。36年間,支月英老師不是沒有過退卻的念頭,也有很多走出大山的機會,但她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雖然長期超負荷工作,使她這些年常常頭暈眼花,而且還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聲帶結節等病症,甚至左眼失明,支月英老師仍然堅持着。今年5月,支老師已年滿55歲,按照政策,她本可以退休了。但她表示“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在山區教下去,我更希望有新的老師到山區!”。

當主持人問她爲什麼不離開大山的時候,她這樣答道:不是爲了希望才堅守,而是隻有堅守了,纔有希望!“堅守”兩個字,道出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真諦,讓我們的心靈爲之震撼。其實,看看我們身邊的老師們,何嘗不是這樣做的呢?

看看我們的任課老師,爲了學生成才,課上悉心指導,課下耐心輔導;尤其是輔導大賽和高考的老師們,平日加班加點更是常事,但是他們從不叫苦叫累,大賽取得歷史突破是他們的功勞,考上高等學府的學子們手中的錄取通知書有他們的血汗。

再看看我們的班主任老師,除了承擔日常的教學工作以外,還要負責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學生生病了,要找班主任;學生有矛盾了,要找班主任。爲了學生們的成長,他們總是來的最早,走得最晚。早上天還不亮就早早來到學校,到餐廳、到宿舍、到衛生區、到教室巡查;晚上上完自習,還要到宿舍檢查,等安頓好學生們纔回家,可以說,哪裏有學生哪裏就有班主任的身影。即使在週末休息的時候,班主任還要聯繫家長,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週日,當大家在家裏享受週末的時候,他們又早早返校等着學生。我們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子女,他們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動力,我感覺用支月英老師的話來回答再恰當不過,“只有堅守了,纔有希望!”

梁啓超曾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家庭興盛的關鍵,是國家繁榮的源力,是社會延續的希望,爲了讓這些國家的未來健康成長,我們願意爲職業教育奉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