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研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1

短短的幾天的培訓學習,我感受頗深,縣裏爲我們搭建這次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有幸聆聽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陳夫義、周積昀兩位院長及縣培訓學校各位領導的學術報告,使我茅塞頓開,受益非淺。

坦白地說,我是第一次參加教研員培訓學習,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對教研員的職責認識還模糊不清。這次學習,使我瞭解了教研員工作的宗旨,教研員的崗位要求,在新時期裏,教研工作如何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怎樣有效地推動教育基礎改革,促進發展等等。

使自己找準了角色,找準了位置,明確了責任,明確了目標。可幾天的培訓,我卻茫然了,感覺到心頭的壓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個老師到一個教研員的差距!教研員是教師中的教師,是教學中的評價者、監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學改革的帶頭人,肩負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長爲一名教研員,還要不斷地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有經驗的教研員學習,並注意與自身的工作聯繫,活學活用,逐漸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

這次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我將以自己的不足爲起點,讓“差距”成爲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爲使自己能夠成爲一名優秀的教研員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2

“學習”一詞,在本次培訓學習中出現頻率比較多的一個詞。不管是從專家的講座中,小組討論中,還是研討交流中頻頻提到。給我的感觸很大。

常言道:“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習對於教研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陸雲老師在“注重專業素養、文化底蘊”中要求教研員加強讀書、積極反思,“爲了理念而讀書”。李家棟老師的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研員,就要“加強修養,重視學習”。鄧文珍老師也要求我們教研員“能吃苦耐勞,潛下心來看書、學習”。

邢益寶老師認爲教研員不但要讀書,並且讀的書量要大,只有書讀多了量變了才能導致質變,質不變,是因爲因爲量不夠大。

是啊,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所處的環境也發生着重大的改變。由原來的工業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在不斷的創新,老化加速。據調查顯示,一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那麼這個人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了。而每個人都遭受着知識半衰期的困擾,據瞭解一個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術人員的知識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說,如果不繼續學習,那麼5年後這個工程師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一般技術人員7年後也將面臨這樣的命運。所以學習要實行社會化、終身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與時代同步,纔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3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培訓會如期而至。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大家相聚一堂,研討交流,倍感收穫頗豐。雖然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學習的內容與形式都很豐富。

首先,聽取了丈八丘小學董春玲校長的報告,大家都深深爲董校長勤奮敬業的精神所折服。她獨特的辦學特色,於細微處見真諦,於平凡中見偉大,思路超前,理念先進,精神不倒,永不言敗。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一定要更新觀念,加快發展,自主發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標,有夢想。

二是紮實推進教科研團隊建設,培養優秀教師團隊,以教科研促發展。應該說我們的起點要比他們高,我們的條件要比他們好,我們可以跨越式發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級教科研網絡,真正做到校校有課題,人人有課題,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再有,敬愛的市小學語文專家陳中傑、李玉華老師的講話,是我今後工作前瞻性的指導。從他們的講話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員的角色,教研員是新課程理念的傳遞者,承擔着對一線教師的培訓任務。雖然面對嶄新的`課改理念,使我們和一線教師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教研員對於新課程理念的態度、理解程度,卻將直接影響着一線教師對新課程的執行力度。

總之,此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爲教研員的角色定位。作爲教研員要在不斷學習中更新觀念,創新學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前的意識,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在教育教學指導工作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師生的發展爲本,爲實施素質教育盡職盡責。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4

近幾年來,我校也一直立足於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爲育人、立人之源,把校本教研作爲塑師、興師之舉,把校本教研作爲立校、強校之綱,在校本教研的大道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學校各項校本教研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周全計劃,突出重點,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而本人在校本教研活動過程中,收穫頗多,我逐步認識到:不開展教學研究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沒有研究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沒有研究的教育是沒有靈魂的教育,在校本教研活動的過程中,作爲英語組教研組長的我,本人具體的做法是:

1、定期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案例研討活動

以教研組爲單位,每週進行一次教育教學案例研討活動,每位教師應注重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案例(可以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失敗的案例)的蒐集與整理,並在

案例研討活動開展時將自己蒐集的典型案例提交,大家辯析討論。

2、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教學診斷活動

每位教師應樹立強列的問題意識,及時蒐集和整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本組教師圍繞重點問題,實施共同研究和集體診斷,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開展集中型教學切磋

堅持集體備課然後個人上課,每次上完公開課後,組織教師認真討論、評課,深入研究,分析比較教學觀念對實際教學的指導意義,再嘗試實踐。

4、開展讀書、認真反思

本人自己結合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定期按時按質寫好讀書筆記及案例和有關論文及自我反思的撰寫情況,確保理論水平的提高。

5、外出學習,開拓眼界

爲了吸納外校的經驗,我校多次派本人蔘加州級縣級骨幹教師培訓活動,多次參加縣級賽課以及縣級、州級聽課活動。

透過以上活動,我真正認識到:教學是一種理性的實踐活動,教學需要研究,教師需要參與研究,我們應該潛心教育研究,矢志教學改革,努力促進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和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5

經安排,本人蔘加了民建鄉中心校組織的第三期校本教研活動,活動時間爲xxxx年10月20日至25日,爲期5天。在教研活動的開展期間,參與了聽課、集體備課、借班上課及作業批改和評課等多個環節。透過本次教研活動,本人受益匪淺,現對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情況作出總結:

我本着投師學藝的心理,用極其認真的態度參與了教研活動,努力尋找別人的優點,用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參加教研活動期間,專心聽課,認真備課,用心上課,客觀評課,自始至終不忘教研活動開展的目的。

首先,透過本次教研活動,我瞭解到,其實,教師纔是教學質量的主要取決因素。教材大家都一樣,可是一個學年的教學開展下來,教學結果卻大相徑庭,歸根結底,除了學生總體素質有輕微的差異外,還有教師教學方法與教師素質的不一樣。但是如果說有好的教法,就有好的成績,卻是不實際的。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也不假,我們即使有滿腹詩書,用到教育中來,不一定就能幹出好的成績;可是如果只有優秀的教法而沒有知識,那麼教育也就是空談。所以,作爲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做到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另一方面,還是要認真鑽研教材,認真研究學生,找到適合教材,適合學生的教法,我們的教學活動開展才行之有效。從這些來看,教研活動的開展正是給了我們教師一個互相瞭解,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借鑑,互相學習的平臺。在教研活動中,透過參加了聽課、評課的環節,我學到了以前自己沒有嘗試過的教學方法,例如小組教學法,利用小黑板教學的方法等。看到別的教師能熟練地運用多種新的教學方法而自己還停留在單一的教學方法上,確實感觸很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多樣性。

其次,透過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在瞭解別人的同時,更加深刻的瞭解了自己,自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思想並沒有存在問題,自己的知識體系也還跟得上,但是在教學上下的功夫太少了,對學生的瞭解也不夠,也就是每天的備課環節不夠認真。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常記住去了解學生,將教學落到實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教師之間能更好地相互學習與交流。在與別的教師多接觸後,能夠更客觀地審視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彌補自己的不足。希望以後多開展這樣的教研活動。

教研培訓心得體會6

8月26日我們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教務處正副主任及各學科組長的培訓學習活動,雖然學習只是半天,也讓我們收益匪深淺,收穫頗多,透過這次學習培訓,我們學習了金伯康副院長關於新課程背景下的堂觀察與評價的專題講座,使我們意識到了作爲一線教學管理者和教研組長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同時也讓我們的教研工作有了一個方向,學會了如何有效地開展好本校的教研工作。充分地認識到必須採取有效的教學管理與研究,才能促進教學,促進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進步。對此有幾點感受:

一、提高自身認識,提升教研能力

金伯康副院長首先從理論的高度讓我們認識了教學方法的重性,列舉了中外教育名家的關於教育的論述。有孔子的“言傳身教、爲人師表”,也有蘇聯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更有美國杜威的建構主義理論。透過理論引導大家清楚教學研究就是要明白“教什麼”、“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還幫助大家認識了“一堂好課”的實質。更爲重要的是教會我們一些具體的課堂觀察與評價,提出了課堂觀察與評價的關係,得出了可操作性量表操作以及怎樣透過量表來進行評價的結論。讓大家教深受啓發。自身的觀察課堂水平與評價一節好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轉變教研觀念,推動教研發展

金伯康副院長所提出量表式課堂觀察的方法,讓我們大開眼界,爲我們的教研工作開啟了一個新的視角,以後的課堂評價,我們就可以組織各科學習並運用這種方法來嘗試,避免和掮棄以往的泛泛而談的課堂評價模式,那種空洞無物,大家誇誇而談的教研活動可能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大家有方向、有任務,一切都有觀察點,一切的評價都是由量而產生的。而不是言而無物的。這樣,只要大家的教研觀念轉變了,相信教研能力也會提升的。

三、加強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發展。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與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因此,校本研究必經以教師爲主體,本次培訓學習後,我們心段以科組爲單位,以教師爲主體,認真學習金伯康院長的課堂觀察方法及評價方法,讓科組活動深入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科組的發展,從而影響到整學校大家庭的發展,這樣學校的教學教學質量就會得提高。

四、一些建議

1、這樣的培訓學習內容很好,但要選擇每年8月中旬或開學後,因爲開學之初教務處的工作很多。

2、學習培訓最好要能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組織參加培訓人員學校聽課,並現場進行組織觀察與評價活動。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