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400字

《父與子》講的是父與子之間發生的好笑故事,而且全部用簡單的漫畫形式進行生動的體現。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父與子讀書筆記 ,歡迎閱讀。

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400字

【篇一: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昨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父與子》,它的作者是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其中父子善良、正直、寬容的藝術形象,處處充滿着智慧之光,時時流露着純真的父子之情。

《父與子》是一本幽默、溫馨,流露岀純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倫之樂,感人至深。生活在納粹統治的恐怖陰影下的人們,在這組作品中看到了一個久違的澄清無比的世界。

在這本書裏,沒有戰爭,沒有歧視,沒有政治,有的只是一個慈父、一個稚子,他們之間不斷地發生着各種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溫情是永遠不變的主題。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魚兒的來信》這一篇,它講的是:兒子不想釣魚,於是他把寫好的信掛在魚鉤上,然後回到船上對爸爸說:“爸爸,您的魚竿動了。”爸爸聞聲大喜,結果撈上來一看,信上說:我們今天不來了,敬禮!魚兒。

我還有一篇很喜歡的,是《生日禮物》講的是:爸爸看着兒子和小豬們的創意表演,爸爸開懷大笑的事情。

相信所有看過《父與子》的人都會被那對天真純摯、風趣可愛的父子逗得哈哈大笑。希望大家都喜歡這對父子。

【篇二: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父與子,他們過着無憂無慮,快樂溫馨的生活,從一對普通的父子成了皇宮的繼承人,又漂流到無人的小島,最後他們意外的遇到潛艇有回到了宮殿。他們是那麼的善良、淳樸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隨着他們到漫畫結尾。這部漫畫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動了數億讀者,但其間又不失搞笑之風。

故事中爸爸深愛着自己的兒子,雖然沒有真正爲我們說明,但在他的每一個舉動中,都可以看出這一點。他非常善良,也非常的幽默,同時還有一種傻乎乎的感覺,讓人一見到他就有一種想笑的感覺。這個爸爸還經常看見兒子犯了小錯誤打兒子。不過;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這真是一位愛自己孩子的父親。

故事中的兒子是一個聰明、淘氣的小男孩,他時常會“捉弄”老爸,但同時他又會使用他的小聰明替爸爸解決問題,卻有時會被爸爸理解錯誤,招來一頓痛打。他愛他的爸爸,當他的爸爸受到別人嘲笑時,他總會替他的爸爸向旁別的人說爸爸的能幹。有時他看見爸爸做錯,又會用自己的小聰明來幫爸爸解決毛病。

最後兩個人寫了紙條告別了,但過了六個星期爸爸變成了月亮,一個變成了一顆巨大的星星。

【篇三: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這個寒假裏能與孩子一起讀卜勞恩的《父與子》我感到很高興,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漫畫書。書中主要講的是長着一把大鬍子,幽默滑稽、和藹、正直、善良又經常被嘲笑的父親和一個長着刺蝟頭、調皮、可愛、喜歡搞惡作劇的兒子。兒子時常會捉弄爸爸,但又時常會用小聰明幫爸爸解決問題,他和我們小時候一樣有着無限的幻想和美好的童年,而爸爸對兒子做什麼事情都是多多的包容和疼愛。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書中一篇名爲《得按次序來》。調皮的兒子又一次把墨水瓶打翻,看你不長記性,剛想要打一看褲子怎麼破了,爸爸趕緊拿來針開始穿線,穿好後認真地給兒子縫好褲子,縫完後又說現在輪到揍你了。父親是多麼深愛自己的兒啊,其實書中的父與子就是作者與他的兒——子,他們過着無憂無慮、快樂溫馨的生活。

看完這本書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多多溝通,只有這樣纔會心靈相通,彼此信任,更能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有了溝通,家人就會互相體諒,互相忍讓,我們都應該以這本《父與子》爲榜樣,過上和諧、快樂地生活。

【篇四: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文中流露出了濃厚的父子的親情,深深的震撼了我。

這篇課文主要講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一位父親向孩子的學校,當時學校已倒塌,孩子生還的機會非常小,別人都放棄了尋找孩子,只有這位父親堅信兒子在等着他的救助。父親不停地挖掘,終於聽到了瓦礫下孩子們的聲音,在路人的幫助下,開闢了一個路口,救出了孩子。

地震發生後,在學校倒塌的廢墟上,一位滿臉灰塵,雙眼充滿血絲的男子,趴在瓦礫堆上挖着,挖着……當我讀到“挖至第三十八小時”時,我不禁在心裏讚歎:天哪!三十八小時就是一天半還多兩小時,是什麼力量促使這位父親不顧安危和疲勞,去挖掘學校的廢墟救兒子?是偉大的父愛和他作爲父親對待兒子的責任感!我覺得他的孩子很了不起,他就知道他的爸爸會救他,不論發生什麼事,他們總是在一起。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對別人要信任,要有責任感,在安危時,要給人以鼓勵和自信心。

【篇五: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父與子》是我近期最喜歡看的書了!這本書講的是父與子之間發生的好笑故事,而且全部用簡單的漫畫形式進行生動的體現。

許多故事我都很喜歡,翻看着一幅幅漫畫,有時我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有時會聯想到我自己。其中最喜歡的.是《屢教不改》和《這回足夠了》等幾個故事。

《屢教不改》講的是有一天,父與子在一個欄杆上玩兒,警察看見了之後,彷彿對他們說了不能玩兒的意思之後就走了。警察走過之後,父與子覺得沒玩夠,很傷心,在回家的時候,竟然又走在欄杆上,很開心的梯子!哎,真是爲了快樂屢教不改呀!

《這回足夠了》講的是,有一天,父與子在海灘上扔石子,扔着扔着,石子就沒了,父與子傷心的回家了。當天晚上,父親連夜用小推車搬石子,堆放到海灘上,給兒子一個驚喜。第二天,兒子跟着父親又來到了海灘,發現有那麼多石頭可以給他們玩,高興極了!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父親對孩子的愛,也使我感受到了父愛真是好偉大呀!

《父與子》這本書裏面還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也藏着許許多多的小知識。要不,親愛的同學們和我一起看《父與子》吧!

【篇六: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這個假期,我讀了“父與子”這本漫畫書。它的內容豐富,有很多個故事,只有圖片,沒有文字。可是這些沒有文字的圖片讓大家從中獲得了無比的快樂。

書中的父親留着大鬍子,光禿禿的腦袋下面長着一個大肚子,總穿着一件馬甲,小小的眼睛大嘴巴,長相很滑稽。兒子一頭亂髮,個子矮矮的。作者用誇張的手法把父與子的外貌表現的淋漓盡致。

書中的故事很吸引人。比如兒子打翻墨水瓶,父親要打他,可是發現兒子的褲子破了,就先幫他把褲子縫好,兒子以爲沒有事了,可沒想到父親縫完了照樣打他。還有一個故事是“哄兒入睡”。父親用盡各種辦法哄兒子睡覺,可是兒子十分頑皮,不管父親怎麼哄,都不睡。最後父親累的自己睡着了,兒子見了,也摟着父親的脖子睡了,這個故事表現了他們父子情深的關係,讓每個看了的人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

父與子這本書給我的假期帶來了很多歡樂,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開心的同時也體會到更深的寓意,這就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篇七: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我最喜歡的書是《父與子》。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由吉林攝影出版社出版。每一個閱讀《父與子》的人都能從中獲得最開懷的笑聲。

這本書的封面是黃色的,上面畫着一位留着小鬍子,穿着西裝打着紅色領帶的胖爸爸,他帶着他的兒子在路邊的橫杆上玩得很開心。封底還畫着這位父親同他的兒子讀報的畫面。

這本書中塑造了一對有趣、平凡的父子,他們善良、正直、寬容,並富有幽默感。我每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都能被書裏的場景逗得捧腹大笑。我最喜歡的是喂天鵝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天父子倆去公園裏喂天鵝,最後沒有食物了,天鵝認爲是父親太小氣,不給自己吃。結果父親問天鵝”只剩菸斗了,你要不要“?沒想到天鵝竟然叼着菸斗,悠哉遊哉地遊走了。

《父與子》裏面講述了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們在笑語中懂得了父愛的偉大。

《父與子》已經超越國界,成爲全世界人們的精神財富,它的作者卜勞恩將永遠是世界漫畫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篇八: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在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漫畫書,名叫《父與子》。這本書透過一個一個幽默、溫馨、感人的故事講了一個父親和一個兒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故事裏的父親可愛、童心未泯、脾氣暴躁、具有正義感,兒子調皮、聰明、善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的愛對方。有一個故事名字叫《足球》,讓我非常感動:有一天父親和兒子在玩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個坑裏,父親不顧一切的下到坑裏去幫兒子找球。球找到了,可是父親的光頭先從坑裏露了出來,兒子誤認爲是球,用腳踢了一下,父親頭上起了個大包。兒子嚇哭了,又自責又愧疚。父親忍着着痛笑嘻嘻的說:沒事,沒事。還有一個故事,兒子向父親要一個玩具火車,父親就是不給,表情很兇惡,把兒子嚇的哇哇大哭。當父親在鏡子裏看到自己兇惡的表情時,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很自責,就自己打自己屁股來懲罰自己,我又好笑又感動。……許多感人溫馨的故事,讓我理解了我的爸爸對我的愛,雖然有時他會打我、罵我。但我知道,在他心中我是NO·1。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更加的愛我爸爸,也更加體諒他。

【篇九: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讀了《父與子》這本書,我發現父與子在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麼的有趣,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最搞笑的要數家中的遊藝演出了,家中的遊藝演出畫的是父親帶着一個帽子在沙發上抽雪茄,噴出的菸圈慢慢的擴大,而兒子就跳過菸圈。這個好笑的故事告訴我們吸菸有害健康。

最能體現父親愛兒子的是踢錯球,踢錯球畫的是父親和兒子正在踢球,而足球一不小心掉到了下水管道里面,父親便爬下去拿皮球,過了一會兒,在旁邊等候的兒子看到了一個圓圓的球體,以爲是足球,便踢了一下,但兒子踢的那個“球”竟然是父親的頭(父親是光頭),父親拿球上來的時候,兒子“嚶嚶”哭了起來,父親並不責怪兒子,和他一起回家去。並不要責怪兒子,他也不是故意的。

最能體現父親愛兒子的是愛子無畏,這篇漫畫說的是一個人拿着槍去銀行搶劫,撞到了兒子,兒子哭着回家跟父親說,父親立刻去銀行把那個人揍了一頓,銀行裏的人一片歡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好人好事往往是在不經意間。

這個光頭爸爸和刺蝟頭兒子,帶給了我們很多的快樂,也帶給我們很多的道理……

【篇十:父與子讀書心得體會】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課本上的一張笑話,其中講的是:一個大家庭裏生活着三口子,其中有,媽媽、爸爸、和兒子,他們一家到了吃飯的時間,飯廳裏還飄逸着濃濃的飯香,母親看這麼好的菜,可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不在時,讓父親去叫了,父親剛走進門,發現自己的寶貝兒子正趴在地上,饒有興趣的讀着手裏的那本書,而且有時還不停的笑着,父親看到這種場景,叫上兒子去飯廳吃飯。

等兒子出了門,父親卻俯下了身子看了看那本讓孩子迷住的書,兒子到了飯堂,可看見爸爸並沒有跟着上來,媽媽又讓兒子再去叫自己的爸爸,兒子還沒有進屋,就一臉很不高興的表情,可回到了自己的房間,讓他自己驚訝的是,他看見了自己的父親跟自己原來一樣,趴在地上,有時還擡腿放腿,有興趣的看起來。

欣賞了這麼多,也該介紹介紹這篇文章的作者,他就是德國著名的漫畫家,埃·奧·卜勞恩。在文章中寫了民間父與子之間的有趣的故事,講了爸爸,慈祥、和藹、幽默,講了兒子,調皮、聰明、可愛。雖然沒有一個字,但很容易懂,這就是不經易間可以讓人發出會心的微笑。這就是父與子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