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基於標準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基於標準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於標準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

基於標準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1

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教研氣氛深深感染了我。

1、本次研討課活動,各年級都有所呈現。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充分研究學情,在課堂教學出現意外時能及時調整教學,在活動中,也看到了老師對於教材、學生的課堂駕馭能力,他們或娓娓道來,或激情四射,或幽默風趣,上出了自己獨有的風采。老師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學情,備課充分,做到了以學定教。

2、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的目的應當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以文字爲依託進行訓練,以達到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高,在我們這次的教研中體現很明顯,如:自學能力、寫作能力、識字寫字能力、合作能力、抓關鍵詞閱讀文字的能力、評價能力等等。老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根據學段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這是難能可貴,同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計後,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講授新課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在今後教研中,做到積極主動地學

基於標準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2

經過接近一年的新課改課堂實踐所得,根據自己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學反饋情況以及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我對英語教學有了幾點體會。課改教學既有讓人煥然一新的收穫,也有讓人徹夜難眠的問題。新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現代社會的生活,富有時代的氣息,文化資訊量大,活動多,強調綜合運用語言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實際,讓學生進行任務型的活動,不僅可以實現新課改要求民主、和諧、活躍、開放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的目標,使學生願意張口,無意識地學習英語。因爲活動是一種途徑,能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資訊,用英語交流,從而提高用英語做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對學生的能力也有要求。現在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基礎完全不一樣,有高有低。如果都兩個班都採取同樣地課堂教學模式,那英語能力稍弱的9班級英語水平會更弱。所以在不通的'班級我強調的教學重點各有側重。在9班重視的是非常基礎的知識,拓展面並不是很廣,更多的是鞏固知識增強知識的記憶,透過學習規則,透過知識的掌握以及知識的使用達到學習目的。而在另外一個班,基礎知識只是一個跳板,我的側重是利用基礎知識達到口語交際,英語思考等聽說讀寫全方位的發展。

在新教材中閱讀部分在前,中間是語法部分,最後是furtherreading。這樣的順序安排的不錯,閱讀應該作爲教學當中的第一目標,講課時如果一節課無法完成所有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把閱讀當中的一些語法項目留到下一節的語法專項中一起進行,這樣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講解語法知識時我會適當的用中文來解釋。如果全部用英語講解,講完後,學生直搖頭,表示不理解。例如:定語從句是高一一年級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語法項目,第三四單元的閱讀部分中出現了一些定語從句,可以讓學生先把這些定語從句找出來,等到下一節課再引導學生用歸納法把why,where,when這幾個關係副詞的用法總結出來。把綜合技能部分放到後面,寫作時就可以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語法、詞彙。

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標準把對學生的非智利因素的培養,鮮明地提了出來,充分認識到非智利因素在學生個性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們要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要地位。興趣是一種探求某種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趨向,它能使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有了濃厚的興趣,就能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對老師所教的內容有沒有興趣,興趣多少跟老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着直接的聯繫。老師必須使自己的課生動有趣,好的教法是激發興趣的重要因素。教無趣,必不樂學。這對老師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

探索的路很長,實踐中的困惑又會成爲我們繼續研究的課題。我堅信。一路走來,我會充實更多的能量,會堅實前進的腳步,會看到多彩的果實······

基於標準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3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改革目的,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基本理念作爲出發點,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爲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使學生學會了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數學。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講課時,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教師的講爲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爲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衆、觀衆,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有可說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爲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羊",在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包辦代替的多,講道理佔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即使讓學生自學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葉聖陶先生說:"教者,蓋在於引導、啓發。"這就是說教師是指導者就不能"代庖",教師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羣體磨合後的智慧,必將大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及時瞭解到、反饋到學生目前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透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啓發、幫助,學生必將成爲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重知識聯繫實際。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透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相信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透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爲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三、注重資訊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提倡實現資訊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四、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爲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