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通用7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通用7篇)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1

作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參加研修培訓。在學習中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瞭解教育的前瞻思想,並在與老師們交流中收穫了啓迪,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但留給我的東西卻是深刻的。我對本次學習是十分珍惜,因爲我從內心感到,教師參加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透過對六個專題的學習,收穫的確不小,同時也給自己的教學帶來很多新思考,下面就對本次培訓學習作以:

一、透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解決問題教學如何創設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合作學習如何做到恰當的時間利用等。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爲今後從事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二、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透過研修學習,我認爲要想駕馭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要以這次遠程研修培訓爲契機,繼續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資訊,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以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透過這次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堅信只要堅持搞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爲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學生的素養髮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四、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教師如果堅持寫教學反思,幾年以後很可能成爲名師。我們要堅持寫課後反思、階段性反思、學期後反思和學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爲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貢獻。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2

透過這段時間的遠程研修學習,我對教師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對教師的教學、教師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只是充當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是當是學生生活的良友,學習上的促進者,探究的合作者 ,發展的引導者。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爲學生的後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長,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着力培養他們勤動手、勤動口,勤觀察、勤思考的良好習慣,把感知與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

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時,我注重引導,透過“思考——問題——”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狀態,既掌握數學知識,又學會了數學學習的方法。

二、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操作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活動。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學習研究的情境,透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實驗、調查、收集與處理資訊、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學生愉快的操作不僅可以豐富感性知識,激發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理性知識的理解。我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首先,引導學生操作,把讀書、操作、思維、語言表達能力融爲一體。讓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並說出它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透過動手操作,把新舊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到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繫。接着,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哪兩條線段有關係?有什麼關係?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有何關係?這樣,透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維,讓學生髮現和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同時也讓學生在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學到了探究知識的方法,培養了的意識。

三、讓學生多想想、多議議,在討論中學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和個性化的過程,學習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其中“討論”就是課堂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種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討論”不是讓學生放任,對他們不管不問,而是要求我們向僵化的挑戰。“討論”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爲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明辨是非真僞,以獲得知識。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講”爲“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方面轉化。對於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教師不透過直接講解讓學生掌握,而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在動腦、動口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認識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例題變成一系列具有啓發性、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讓學生觀察和思考1/2轉化成2/4、3/6和3/6、2/4轉化成1/2的過程,提出問題討論:

①仔細觀察上面兩個轉化過程,這幾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怎樣變化?

②這三個分數之間有何關係,從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讓學生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所學內容有較深入的理解,而且促使學生養成鑽研教材的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抽象、概括、比較和求異能力。

四、經常性地進行自測與評價,在反思中學習

自測與評價是透過學生自己對學習的思考完成過程,實現自主學習後的實踐與反思。這裏既要使學生享受到獲取知識後的愉悅心情,又要使學生感受到有待努力之處。在每節課的末尾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說說:“你學會了什麼?怎麼學會的?還想知道什麼問題?努力方向是什麼?”經常性地進行這樣的自測與評價,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和能力。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3

透過這段時間的遠程研修學習,我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數學作爲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爲、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的變革。

1、數學課程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和諧的發展”爲總體目標。

新一輪基礎教育強調培養對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確立教學思想,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止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啓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願意接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發展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2、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會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中。

新教材在編寫上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以前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等形式出現,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從而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

3、對教師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的確立、新課程的及時推出,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教師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式下,教師還應當扮演的角色有: a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b 學生探究的合作者 c 學生髮展的引導者 d 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等。

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爲學生的後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長,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常常是以智者長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在爲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指導、提供幫助、提供服務,扮演着指導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角色。

4、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景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我想:我能透過這次學習,進行實踐反思,學以致用,讓我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4

光陰似箭,又是一個學期的開始,很榮幸又參加了此次的培訓,也很高興有這麼一個分享的機會。培訓內容簡直就是兩個字豐富,它爲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量身定做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讓我們看到別人的成長和進步,也讓自身看到了自己的長處,覺得自身或許更優秀的地方。透過這次培訓,我發現在平時可教學當中並不完全是學生的原因。要想真正上好數學課,不僅要有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懂得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那麼,在課堂上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改變上課的學習環境。

上課時,先不着急教學知識,而是先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

2.改革教學方法。

在上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多種活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讓他們在玩中學,又在學中玩。這樣既讓學生樂於接受所要學習的東西,又幫助他們理解了知識。

3.改善課堂氛圍。

以前在上課的時候,很怕學生吵,要求學生保持安靜。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適當地“吵鬧”並沒有什麼不好,當然這個“吵鬧”不是真的吵,而是在課堂中爲學生營造一個爭論的環境。這種爭論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競爭中相互學習,又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4.加強溝通。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經常和學生溝通,進入他們的世界,不能只是一味的想和做。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真正瞭解學生,把握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是才能事半功倍。

在我看來,一堂好的數學課,不僅只是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因此,需要我們努力的東西還很多,在後面將會更加努力學習,學習當中和學生共同學習,並不是說小學生他什麼都不懂,仔細去研究其實他們身上也有不少的優點,只是他們或許不知道這是他們的有點罷了,好比說學生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個非常好的語言語氣,一個良好的態度,或者說一個聽話懂事過程當中的尊重他人的一面,這些你可以透過一些小事情去展開,其實有很多身邊的人都做不到的地方,因爲其實大的道理就是一些小的道理,能把身邊的細節做好我相信沒有做不了的事情,哪來多多少真理。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5

在這一段時間的培訓中,我比較認真地看了各位專家對於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尤其對他們講解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各個方面的問題、今後改進的措施、辦法進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領悟。確實收穫不小,感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僅僅在自己的一個狹小範圍內着自己的工作。透過這次培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這次培訓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我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徹底改變自己。這次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轉變。作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思維品質,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在數學學習探究過程中,不再把數學知識的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爲學習集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數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爲學生的夥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應做到: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實踐,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三、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學科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關注學生我們應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四、在數學教學中體現情感態度:

新課程強調“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轉變爲首先關注人的發展”、“轉變爲首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發展”。在此,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數學教育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應是與其數學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學習直接相聯繫的,也即在兩者之間存在內存的、必然的聯繫,而不是某種外在的、牽強附會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們無疑應當強調透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在數學學習上的自信心,但是這絕不是指數學學習應當成爲一種毫不費勁的“愉快學習”,我們應當努力增強學生對於數學學習過程中艱苦困難的承受能力,從而也就能夠透過刻苦學習真切地體會到更高層次上的快樂。這也是中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

五、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對學生學習策略進行指導,即讓他們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那麼,指導學生學習策略我們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採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新課程改革不是說說而已,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即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堂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我樂於參與遠程研修,我也樂於與廣大同仁們共同成長,我也更樂於實踐課堂教學。

六、我也從班級成員的提問、評論、作業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培訓中,各位老師都能積極提出自己遇見的問題,也能毫不保留地講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認識。對班裏成員提出的問題能認真討論,各抒己見,有利於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時代要求我們必須進步,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努力地在先進理論的指引下大力改進我的工作。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6

作爲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單位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在今年參加了暑期研修培訓。在學習中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瞭解教育的前瞻思想,並在與老師們交流中收穫了啓迪,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但留給我的東西卻是深刻的。我對本次學習是十分珍惜,因爲我從內心感到,教師參加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培訓既緊張而忙碌,因爲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孜孜以求、學無止境的氛圍。今天很榮幸聽了翟慧和張敏兩位優秀教師的說講課,她們良好的教學素質,認真的的教學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此把我感受最深的幾點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首先是教學目標的確立,“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對於一節課,確立好教學目標尤爲重要。因爲它指明瞭教學的主攻方向,規定了教學的重難點,學習的層次水平及教學的深廣度。我們在制定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時,首先依據小學課程標準,結合單元目標,考慮學生終身“受用”的因素,如主動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熱情、學會學習、相互尊重、誠實待人等等。事實上任何一節課都會有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這三個方面,這三類目標從理論上說是辯證統一的,在一個單元或更長的一個教學時段內也是沒有衝突的,但在一節課中有時會有矛盾,因此我們在考慮課時目標時,應注意“更側重”,否則就可能會出現三類目標都不能很好達到的現象。

在一節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常常有許多想法非常好,目標十分豐富,但當進入課堂真正與學生交流時,就會發現很多設想只有在“理論”上可以實行,實際上難以達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深入的研究教材,確立正確可行的教學目標。

再一點是備課時教師不僅要備自己,還要備學生。備學生主要圍繞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備學生的知識基礎,備學生的經驗基礎和生活關注點,備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等內容展開的。總之,好的課堂教學,既要聯繫教學內容的實際,更要聯繫學生實際,注重研究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要感謝教育局、教研室、學校給我們教師提供的一個肩膀,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初中化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爲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貢獻。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7

專家報告中說:把一勺鹽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難以下嚥,而把這勺鹽放入一鍋湯中,你會覺得那麼美味。情境對於學習來說如同鹽與湯一般,學習就是鹽,湯就是情境,教師進行情境教學如同廚師做湯一樣,讓湯與鹽有機融合,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在研修中做了一些思考:

(一)數學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童話化的情境引入,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形象生動,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償趣,但如果用在高年級:“大灰狼……”學生絲毫不感興趣,高年級用蘊含着數學問題的情境,對學生來說更具挑戰性,更容易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慾望。

(二)數學情境創設,要有價值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情境創設的價值在於爲學生提供數學材料和知識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髮現問題,從而引起學生數學行爲,數學情境,應當是促進學生有效的,有意義的學習。專家報告中說:情境引起學生的喜歡和好奇,是學生自己發現的沃土,是學生髮現的源泉,要給學生帶來問題與思考。

例如華應龍的《角的度量》時採用的情境,玩滑梯,讓學生在觀察中引發問題,爲什麼要選擇第2個滑梯,學生提出了問題,滑梯的角多大合適呢,給角的度量找到了生活的原型,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引起了度量的必要性。

(三)數學情境創設,要有學科的特點

情境不總是生活的,真正的情境應該是既要創設生活情境,又能承載學科教學的任務。

如用《字母代表數》中,情境的創設用“KFC”——肯德雞,CCTV——中央電視臺等這樣看上去和生活聯繫很緊密的素材,卻與學習知識沒有緊密關聯,而用“數青蛙”的兒歌作爲情境,數嘴巴的張數,眼睛只數與青蛙只數,讓學生經歷數的繁瑣,學生產生了追求簡約的需要,學生經歷了由自然語言到代數語言,由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過渡,初步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體會到字母作爲變量的本質,並感悟到“代數語言”的作用。

一個有效的情境應該是靈動的、生活化、有價值的、數學味的情境,這樣的情境才讓數學課堂有效、生動、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