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2篇)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

朋友,當你頭戴紅色的聖誕帽,噴着聖誕噴雪,和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時,你可記得,在重陽那天,爸爸媽媽帶着我們登高望遠的情景?

朋友,當你還在愚人節盡情歡樂時,你可想過在即將來臨的清明節,去緬懷逝去的親人?

朋友,當你和朋友們慶祝“洋節”的時候,你可想到,其實你更應該陪伴自己的父母或長輩,去傾聽民族古樂的動人琴聲呢?

朋友,在西方節日的衝擊下,你是否記得自己的膚色,就是你腳下土地的顏色?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血液裏還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

讓我們閉上眼睛,好好思考吧!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是多種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滲透的社會。閉關自守的時代已是一去不復返,只有瞭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不曾改變的是中華的傳統文化。

僅僅看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盡的樂曲,品不透的茶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除夕的爆竹敲響了新年的期待,融融的喜悅昭示着新一年的美好憧憬;“清時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我們緬懷故者,撫慰亡靈;“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登高望遠的時刻,秋風就在念親心切的旅人身旁輕輕吟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清輝灑遍人間,親人故友千里共嬋娟……

那份牽腸掛肚的哀愁,那些溢滿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飄逸的白雲,永存於中華民族的上空,而今猛然回首,卻不見了它們的芳蹤。是不是情人節的玫瑰遮住了年輕人的視線,以致暗淡了元宵的燈火?或許是濃香的巧克力堆積如山,含在年輕人的嘴裏滿口生香,以致掩蓋了中秋的薄酒?

節日是一種民族文化,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在有意無意中延續文化,“洋節”的到來,帶給了我們新鮮活躍的視覺衝擊力的開放的西方文化,它開拓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見聞,活躍了我們的思想,對我們是有益的,但我們更應珍惜,繼承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繼承傳統節日,就是把心結緊緊繫牢,讓精神久久傳承,即使漂泊異鄉,身處險境,也能勇於奮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聲聲,曾讓西方感動;中秋賞月,七夕廟會,曾讓世人感懷。所以,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讓中國傳統節日代代相傳。

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於“洋節”的霓虹燈裏時,可別忘了,你更應該重返故里,因爲那不曾改變的傳統文化是你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2

就像大江大河最後都會匯入海洋一樣,各國文化的長河也必然會交錯、衝擊,然後流入海洋。而我們大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也正遭受着西方文化的衝擊、挑戰,只有我們每一位國民,誓死扞衛我們大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在歷史的競爭中不被淘汰。

從望聞問切到火藥、指南針,我們大中華民族對世界作出了多少貢獻,創造了多少奇蹟?五千年文明爲我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去改變世界,創造未來。而這一代的年輕人們,卻拋棄祖國崇洋媚外!

西餐、韓國日本料理在中國的猖狂,就是因爲這一代人的民族意識淡薄,盲目地追捧。例如冬至,我們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們潮汕地區也吃冬至圓,吃了長一歲。去年冬至,學校像往日一樣,也沒人在談論關於冬至的事;而幾天後外國的聖誕節,全校學生都對這個外國的新年着迷得走火入魔,猖狂的互送蘋果,甚至連學校都要學生做聖誕賀卡。這難道不令人感到可悲嗎?

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確讓我們自豪,可從戰爭後中國人不再是當年受到各國人尊重的“唐人”,而是侵略者刀叉下的一塊肥肉,中國文化被美國日本摧殘,國民對自己的民族失去了信心,於是清朝滅亡。現在我們中國的確是一個經濟、軍事強國,可我們的文化卻是十分脆弱,連那個小韓國都來搶我們的端午節,甚至是四大發明的印刷術……

各國家之間的文化戰爭,是不會停止的,而勝者可以存留,失敗者只能退出歷史舞臺。作爲世界文明的主導者,我們中華民族絕不能倒下。文化長河之間互相碰撞,只有我們每一位國民,都用自己的靈魂扞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讓中國真正強大起來。校園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誦讀儒家文化的讀書聲、春節時家家戶戶團聚吃年夜飯、京劇川劇的精髓代代相傳……這不是人們對中華文化的支援嗎?

握緊刀槍,打一場文化的翻身戰,我們中國一定會成爲文化強國!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3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擁有五千年古老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長河中先輩們創造出了無數的歷史奇蹟: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北京故宮……這些奇蹟讓炎黃子孫感到自豪,先輩們和我們都在靜靜地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

五千年前黃帝統一了炎黃部落,他發明了:舟車、指南車,爲後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礎,他的部下發明瞭文字、樂譜……開啓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這是最美妙的聲音。

秦朝秦始皇修築了萬里長城,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蹟,他還統一了天下,使中國第一次得到了統一,這是最動聽的歌聲。

到了西漢,商業有效得到了發展,國家繁榮昌盛,張騫出使西域,使中國文化得到了傳播,從此與各國友好往來,蔡倫發明了紙張,讓中國成爲了最早發明紙張的國家。東漢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華佗、張仲景,使中國醫術得到了發展。這是中華民族最昌盛的聲音。

清末時期,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殺搶掠,使百姓叫苦連天,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與八國聯軍簽上了各種合約,將中國幾乎讓給了八國聯軍。十幾年後日本軍隊佔領了中國八年,他們如同惡魔一般,見人就殺,無惡不做。這是最慘烈的聲音。

1949年,中國共產黨陸續將日本軍隊、反動派給制服了,建立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幾年,中國研製出了“兩彈一星”這頭東方雄獅終於在世界上站穩了腳。這是最輝煌的聲音。

如今中國迅速發展,已經成爲了一個強國,中國外交、經濟、科研、醫療、軍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這是和平的鐘聲。

歷史的回聲叩響心扉。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的民族,有着自信、自強的民族之魂!在苦難中造就偉大,在前進中鑄造輝煌!充滿了活力,富有朝氣,生機勃勃,我聽到了,聽到中國的腳步在蒙邁向前,風華正茂的巨龍開始騰飛!

讓我們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將民族的蒙邁與剛強、血性與尊嚴、責任與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昂首向前,共同奮步前進。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4

夢想,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動力。夢想,是一個人前進的方向。夢想,周而復始,夢想,鍥而不捨。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傳承着一個長長夢,幾經輾轉,幾經沉浮。時至今日,匯聚成了一個夢,中國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夢,但每一個人的夢想都要以國家爲中心。有的人夢想着當醫生,可以救死扶傷;有的人夢想着當軍人,可以爲守護祖國付出一份艱辛;也有的人夢想着當教師,可以把知識教給我們這些即將成爲國家棟梁的人……我們知道雖然這些夢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我們一定要相信只要靠着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會成功。

我也有一個長長的夢,就是成爲一名偉大發明家,爲中國發明世上還沒誕生的發明。比如我從小期盼的縮小、變大噴霧劑,讓我想到這點的是電視上播出的雅安地震。看着那些房子一座座的塌倒讓我有害怕家裏的東西一樣樣地被活埋,真是有點浪費。所以我們可以把噴霧劑調到縮小部分,再把房子縮小。帶到安全地帶,再把噴霧劑調到變大部分,接着把房子變大。除了有這個作用以外,還可以用在書包、汽車、液化瓶等方面。

雖然我想設計上面的發明確實有點異想天開,但我也有可能會靠着自己頑強不息的精神成功!就像鄧稼先那樣,如果他沒有去學核物理,那麼我們中國也就不會有第一顆原子彈。如果袁隆平沒有向水稻進攻,中國的.雜交水稻也不會研製成功。

夢想連接着中國,如果沒有了夢想,就沒有我們這個先進的新中國。中國靠我們去發展,讓我們把中國夢繼續傳承下去吧!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黃香爲父暖席,今有9歲的曹秋芳背母上學,10歲“小孝囡”照顧外婆,兄弟倆建立孝心崗爲外公外婆盡孝,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潸然淚下。

其實孝心,也發生在我身邊。今年五月,一場大病突然襲來,我的爺爺病倒了,爸爸和媽媽連夜送他去醫院,跑上跑下,終於把爺爺安頓好了。爸爸媽媽因爲工作忙,沒什麼時間來照顧爺爺,雖說還有奶奶在,但也怕她應付不過來,爸爸媽媽還花錢請了一個保姆過來,這才放心離去。儘管很忙,但是忙完之後,無論多晚爸爸媽媽必定每天都會去看望爺爺,風雨無阻。也許是濃濃的孝心感動了上蒼,半個月後,臨近死神邊緣的爺爺居然奇蹟般康復了。

今天的我們,習慣了被長輩們照顧,習慣了爺爺奶奶懷裏撒嬌,習慣了“指揮”長輩們做這做那。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應該怎樣爲父母親盡孝?

其實,孝順是很簡單的。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都會喜笑顏開,父母就是這麼容易滿足。我們不需要做得那樣轟轟烈烈,只需要從一些身邊的小事做起,讓父母臉上每天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記得有一次,我幫媽媽泡了一杯茶,媽媽喝後,說:“女兒泡的茶就是香啊!”那一刻,就是滿足;還有一次,我幫媽媽疊了被子,一進門,媽媽就說:“呀,女兒疊的被子真漂亮!”那一刻,就是喜悅;還有一次,我幫爸爸捶背,爸爸說:“女兒捶得真舒服啊,我都要陶醉了。”那一刻,就是幸福。

還等什麼?天下的兒女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把“孝”這個美好的字眼一直傳承下去。

世間有孝,一切將更美好。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6

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是我國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詩、詞、曲、賦;到曲藝、國畫、琴棋;再到我國的剪紙藝術、糖畫藝術、燈謎、歇後語等等。而在這些源於生活的傳統文化之中,最吸引我的要數中國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龍井茶更爲著名。

龍井茶有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茶葉泡進水裏,顏色由深變淺,逐漸變成了翠綠。然後,就能聞到一陣陣濃郁的茶香味了!嘗一口,味道苦盡甘來。最後說說茶的樣子吧!茶葉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還有的十分固執,怎麼也不沉下去……

龍井茶不但有着四絕,而且喝茶對身體也十分有益。因爲茶中含有多種礦物質,能提神醒腦,讓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還可以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就因爲茶葉有這麼多優點,所以中國人才愛喝茶,並逐漸形成了茶文化。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7

說起傳統節日,我就想到端午節,因爲每年這一天,媽媽都要包糉子。包好的糉子,先要祭拜祖宗,然後才能自己吃。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去超市買了糯米,糉子葉、新鮮的豬肉,當然還有豆沙,因爲我愛吃豆沙糉子。

材料買來後,媽媽就開始在廚房裏忙了。糉子葉要先煮一段時間,洗乾淨,瀝乾後才能用。然後把糯米洗淨、肉剁碎,加上調料拌勻。

一切準備停當,就得包糉子了。媽媽是包糉子的老手,她會包四角糉,三角糉。在糉子葉裏包上糯米,中間嵌上肉餡或者豆沙餡,然後用葉子裹緊,用線紮好,糉子就包好了。

包好糉子後,要用高壓鍋煮,大約要煮2個小時才行。漸漸的,屋子裏就飄滿了香味。

糉子出鍋後,得先祭拜祖宗,然後才能自己吃。

據說端午節包糉子,跟愛國詩人屈原有關。當年屈原跳進了汨羅江,人們爲了他不至於被大魚吃了,所以在江裏投進了糉子。漸漸的,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端午那幾天,家家戶戶廚房裏都會飄出糉子的香味。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

春節過後,轉眼便是元宵。元宵節那幾天,我們這裏要舉行盛大的燈會。

你瞧,大街上掛滿了花燈,有“豬八戒照鏡子”燈,有“孫悟空摘仙桃”燈,有“龍飛鳳舞”燈……每一盞都是那麼逼真,生動。

最有趣的是“孫悟空摘仙桃”燈。孫悟空左手握着金箍棒,右手探出去,摘到了那個水靈靈的仙桃。那仙桃,製作得最是逼真,白裏透紅,栩栩如生,有些嘴饞的孩子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

“龍飛鳳舞”燈也很漂亮。一龍一鳳,龍頭對着鳳頭,眼珠子都是用彩燈做的,一閃一閃。龍身和鳳身一律金光閃閃,它們的尾巴甩動着,翩翩欲飛。看上去很恩愛的樣子。

“豬八戒照鏡子”燈更有趣。豬八戒肚子鼓鼓的,像個皮球,卻還那麼愛臭美。站在鏡子前,左看看,又看看,搔首弄姿的樣子真好笑。

燈會上的燈,還有很多很多,每一盞都是活靈活現。我們邊走邊看,有時候還停下來猜猜燈謎,很好玩。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9

剪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流傳已久。尤其是碰到節日的時候,人們就喜歡剪一點小東西,比如花鳥魚蟲,福祿壽喜,貼在門上或者貼在窗子上,這樣一來,過節的氣氛就更濃。

老師給我們欣賞了幾幅剪紙作品,這些剪紙實在有趣:公雞打鳴、老鼠偷油、飛龍在天、大頭娃娃、年年有餘……一幅幅都是栩栩如生!

尤其是“老鼠偷油”最爲引人注目。那隻老鼠非常機靈,眼睛滴溜溜地轉,尾巴特別誇張,像甩着鞭子一樣。老鼠偷了一杯油,可是油壺是漏的,油一滴一滴掉下來,眼看就要沒了。老鼠急得直跺腳,連忙用嘴去舔……

欣賞完作品,金老師說:“我給你們剪一隻蝴蝶,如何?”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啊好啊!”

只見金老師拿起剪刀,“咔嚓!咔嚓!”三下兩下就剪出了一隻美麗的蝴蝶,那金色的蝴蝶扇動着翅膀,似乎正要展翅飛去。

告訴你,其實我也會剪紙,我會剪小鳥、蝴蝶、魚……你也可以試一試哦!

剪紙,確實是一項神奇的藝術。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0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因此,古往今來,中國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爲“言傳”和“身教”的典範。

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的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性,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好好讀書了。徐謂以此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林則徐也十分重視家教,其家教聯寫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其晚年因病辭官回鄉,儉樸生活,對子孫要求甚嚴,處處言傳身教,時時督促教導,鄉親們無不稱讚他是做人的楷模。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有着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爲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他曾告誡子女:“不爲聖賢,便爲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曾國藩作爲封侯拜相之人,對子女的“日課”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曾家的“崇勤”家風着實可贊。

自古文人重“家風”,“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這些家教對聯,底蘊厚重,韻味深長。於家,這是風範;於國,那是脊樑。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1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

過年前夕,媽媽帶我去市場買年貨。市場的人有很多很多。媽媽和我買了很多年貨有瓜子、花生、雞、鴨、魚、肉、火腿、可樂還有各種各樣的名煙名酒。我們還買了好多的煙花。哈哈,滿載而歸,我們高興極了。到了家裏媽媽掃地,爸爸擦地,哥哥連忙把春聯貼上。春聯上面寫着恭喜發財,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貼好。媽媽爲了迎接春節,甚至把牆也刷的白白的。這時爺爺走過來裝着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這個年咱們好好慶祝一下”。這時媽媽去給我們買了紅衣服,紅衣服表示着吉祥紅火。

聽奶奶說“古代有一個怪物“年”經常在春節裏出來做怪,破壞莊園,還吃小孩呢!但是“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怕。據說“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響。”所以過春節的時候,必須放炮,穿紅衣服。

到了春節那天,我們高高興興地穿着漂亮的紅衣服。放炮,吃團圓飯,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大年。

中學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2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那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的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有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了。我爲了能吃上這美味的餃子,我就自己做了起來。

想吃餃子當然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那麼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麪粉放在盤裏,接着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了起來,向下掉面渣,我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全部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我又加了一點乾麪粉,面總算弄好了,我拿起餃子皮在媽媽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來一個又一個餃子,之後我突然覺得包餃子也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旁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兒在歡快的玩耍。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香噴噴的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我覺得離中國傳統文化走進了一步。

我愛這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