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1

透過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大計,師德爲本。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

我國現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着鮮活生命,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麼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孩子們!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無類,同在一片藍天下,孩子們應該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

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那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纔是一件大事。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徵。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愛前者。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爲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

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着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

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27日,我參加了織金縣教育局統一安排的師德培訓,使我對教師的職責、師德的內涵又加深了一層認識,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更深的瞭解,在這次大型的師德培訓中,我又學到了許多的東西,將對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透過樑燕玲教授和羅志琳老師對以及精彩的講演。最美鄉村教授徐德光老師先進事蹟報告會的演說,我深深體會到:作爲一位教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好書,給學生講講道理那麼簡單,而是要從社會,學校,班級,甚至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掌握科學知識、養成健全人格,爲社會培養負責任,有用的人才。

什麼是師德?我個人認爲師德就是教師工作的精髓,是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每一位教師優良品質的表現,“師愛爲魂,學高爲師,德高爲範”是其內涵。

在這次培訓中,真是受益匪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高尚的師德必須對學生充滿愛。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就像羅老師所說的要給學生多一些微笑、寬容、讚賞、鼓勵、理解和關懷。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人們都常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純潔的愛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實感情,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從而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過程中我也曾經感嘆,爲什麼有些學生不能體會出我對他的愛呢?有時反而對我的愛充滿警惕和不屑。透過培訓我真正的認識到,原來我的感情還是沒有到位,甚至有點急於求成,其實愛貫穿在我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學生一定會領會到的。

作爲教師必須對某一學科具有的豐富的知識、精通的業務、嚴謹的治學、創新的教學,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平時的工作中學會謙虛,不斷地學習。會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爲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我們學校雖然教師不多,但是他們的課上得很好,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這些是我學習的榜樣和典範,在今後的工作中,作爲四十出頭的教師,一定要向這些骨幹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

高尚的師德就是教師自己必須嚴格“以德爲本,身正爲範”要求自己。在平時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不帶手機進課堂、學生面前不說髒話等等,這些工作中的細節正是崇高師德的外現。

透過這樣的師德培訓,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這樣的認識和體會一定會使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有更大的提高。

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3

前兩週,在師德涵養體會平臺,我跟着xx、xx老師學習了論語天天見1—12則、大學天天見、辛意雲老師的儒家思想與爲師之道、樓宇烈老師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師德、郭齊家老師的中小學教師爲什麼學國學、中國傳統蒙學教育、蘇士澍老師的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康震老師的古典詩詞的魅力、劉麗羣老師的古文字學導讀、張之鋒老師的禮記選讀、學記導讀、周秦老師的崑曲遺產價值與保護傳承、李凱老師的書法史與書法實踐。聽完之後,仍感覺意猶未盡,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弘揚國學、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每一位老師都講得非常好,我印象最深的是論語子夏問孝這一章,聽老師講完之後,仍感覺不過癮,我又找來原文認真學習,現分享給大家,願與大家共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譯文: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兒女在父母面前經常有愉悅的臉色,這很難。父母有事的時候,能夠替他們去做;有好吃好喝的時候,讓父母先享用,竟以爲這樣就是孝嗎?”透過學習這一章,我明白了色難,說的是孝的最高境界。禮記祭義篇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禮記說苑建本篇又說:“父母怒之,不作於意,不見於色,深受其罪,使其哀憐,上也;父母怒之,不作於意,不見於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於意,見於色,下也;”呂氏春秋秋孝行上說:“龢顏色,說言語,敬進退,養志之道也。”說的就是孝道的最高境界是養志,而不是單純養口體啊。開來,孝順父母不只是父母有事,替他們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讓他們先享用,還要和顏悅色的對待父母,這纔是最重要的,這是孝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我們不僅自己要這樣做,還要教育自己的子女、我們所教的學生們也應該這樣對待父母,這樣,讓大家都爲我們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責任。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肩負着培養祖國下一代的神聖使命,我們更應該認認真真、腳踏實地的學習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教育孩子們從小要刻苦學習傳統文化、像古代的先賢們那樣要求自己、宣傳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老師更應當向郭家齊老師學習,用行動詮釋儒者與師者爲人處世的修養以及對家國天下的擔當,真正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

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4

“師德”一直是個不老的話題。

今年暑期我們幼兒園也進行了集中的師德培訓。黃園長的關於教師儀表形象的講座,使我重新認識到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剛如何設計自己的儀表及其重要性。同時透過視頻講座,那一個個兢兢業業的教師,一個個的感人事蹟,使我受益匪淺,她們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此次培訓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用愛去關心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高尚的師德是愛,是敬業,是精業,讓自己消除夏日的煩躁,保持一種冬日陽光照射般的溫暖,將這份溫暖帶給每一位學生。作爲一名教師就應當關愛每一位學生,特別是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特別的,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爲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

透過暑期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記得以前剛到溫州師範學院時,校園內的八個大字“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裏。當時我的想法是在學校一定要好好學習,達到“學高”的要求,同時遵紀守法,遵守校規校紀,做到“身正”,這樣就能成爲一名教師了。後來工作了,漸漸的發現當時的想法有些簡單。作爲一名教師不是讓自己達到一定的學歷就可以的,也不是簡簡單單做個守法的公民就行。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

因而,我們這些爲師者要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同時我們還要時時處處成爲學生的榜樣,尤其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具有很強的模範能力,當我們有不好的行爲時,幼兒不能辨別,他們會一味的模範,一旦讓他們形成了,將會影響他們的終身。

這幾天的師德培訓讓我們老師有機會在一起討論學習,是個難得的機會,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但是畢竟機會有限,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

教師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5

師德培訓是教師教育中永恆的主題,是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靈魂與核心,堅持不懈、行之有效地開展師德專題培訓,其意義重大而深遠。根據市教育局集中教育活動要求,我校結合本校實際,在暑期開展了爲期三天的集中統一學習。現將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學習計劃。

爲圓滿完成政治學習的任務,學校教導處精心組織,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做到內容落實、時間落實、場地落實、組織工作落實。我們採用了宣講與討論相結合,自學與交流相結合,學習與業務提高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安排了四大板塊學習內容:時事政治、職業道德理論培訓,觀看師德講座光盤,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素養,透過對違反師德行爲典型案例的剖析,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培訓。豐富的教育內容制訂,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學習實效性。

二、召開動員大會,鼓勵大家積極學習。

爲確保在規定的時間裏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馬校長從什麼叫學習?爲什麼要學習?怎樣學習?學什麼?四個問題的展開中,讓每一位教師體會到要做一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道德修養的人的重要性。我們馬校長從學校發展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和將要面對的形勢方面進行了闡述,並着重闡述了學校師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培訓內容豐富。

爲搞好本次暑期師德專題培訓活動,學校始終以“愛”爲主題,精選培訓內容。我們先是主要重溫《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馬校長針對學校教師的實際作了詳細的解說。馬校長還作了認真學習的精彩講座,同時結合師德內涵本質,圍繞如何成爲一名“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身學習”的教師,開展專題大討論,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職業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高尚師德,爭做人民滿意教師。馬校長組織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素養,透過對違反師德行爲典型案例的剖析,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同時針對當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以教謀私、有償家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不良師德現象,積極開展專項整治,透過自查自糾、組織檢查等形式,杜絕違規行爲,提高師德修養,增強爲學生服務意識,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教育局下發的光盤中,六位名師精彩的論述,讓教師從理論和實踐中經受了一次觀念上的洗禮。馮光鋒老師爲教師宣讀了《關於加強在職教職工有償家教、帶寄宿生、兼課管理工作》的通知,讓教師認清絕對不能做拜金主義者的必要性。《浙江省教育廳關於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則讓教師提高了對實施素質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明確了培養目標、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提高了教師的職業素養。

四、落實相關措施,以保證學習質量。

1、中心明確,過程落實。

本次師德培訓,我們始終圍繞“師德建設”這個中心,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務求實效、不走過場。整個培訓過程我們採取了集中學習、教師寫材料等形式進行。

2、嚴格考勤,強調會風。

這一次爲配合市教師進修學校的學分認定,由我們學校負責教師培訓工作的教科室主任負責相關工作,每次集會嚴格考勤,因公因私均需提前請假,出勤率爲100%。幾天的培訓,老師們都能準時參加並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整個培訓過程中,會風、學風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師德師風狀態。

3、注重評價,落實行動。

本次培訓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年度考覈之中教導處對每位教師上交的材料進行考評,結合整個培訓過程的表現形成本次師德培訓考覈結果,存入教師檔案。

五、撰寫心得,增強時代責任感。

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教師師德素質是關鍵。可以說師德師風的好壞,決定着學校的校風,決定着學生的發展,也決定着學校的美譽度。因而,我們要充分認識師德學習的重要意義。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所承擔的教育使命也決定着我們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的重大意義,要積極進行以身作職,勤於進取,精於業務,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無私奉獻爲主要內容的教師職業道德,使我們的老師真正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透過這次師德專題培訓,一定能使我校教師對師德師風的建設有更深刻的認識。師德建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且每年又會有其新的內涵與意義,教育創建高品質教育之際,作爲教師更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管理的能力與水平,爲學校的快速發展,爲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