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抒情作文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作文:勿忘國恥

71個春夏秋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已71週年了,由此而激發出的愛國主義熱情在神州大地上激盪,在華夏兒女心中涌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作文:勿忘國恥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作文:勿忘國恥】

“……神聖的使命,把大愛傳遍四方,創造了長壽健康,成就了你我輝煌……”每當唱起這首《大營養之歌》,我就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倍感我們肩上責任的重大,使命的神聖。

難忘那段歷史,1937年日本侵略者佔據了我們大批國土,燒燬了我們衆多村莊,殺死了數以萬計的華夏同胞。南京大屠殺三十萬人,白骨成堆,有老人、有孩子,甚至連嬰兒都未放過。鬼子用刺刀挑起嬰兒,不顧嬰兒母親的哭喊,戲謔完孩子,回頭又一刀刺向了母親,這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喪心病狂的日軍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那麼他們爲什麼這麼猖狂,肆無忌憚呢?就是因爲我們國家不夠強大,經濟不夠發達,身體不夠強壯,給我們中國人叫“東亞病夫”瞧不起我們,根本沒有把中國人放在眼裏,所以任人宰割、任人欺辱。

歷史告誡我們落後就要捱打,要想國家強大,就要謹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今天我們的國家強大了,經濟騰飛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國公民營養水平“嚴重影響着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甚至成爲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健康是個人的財富,也是家庭和社會的財富。無論是人自身的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還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對和諧社會建設的投入,都必須以健康爲前提,沒有健康,一切都無從談起。古語說得好:“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最好是讓人不得病——加強健康教育,使老百姓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什麼叫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改善營養狀況,保障飲食安全和科學合理。從宏觀和長遠的角度看,營養不僅影響人的體質、智能、發育和健康程度,也影響着整個民族的競爭力、創造力,以及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改善公衆營養水平是強國之舉。現價段我國公民的膳食結構將發生迅速的變化,同時也是諸多營養性疾病的高發階段。一方面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由於營養不良導致智力低下、勞動能力部分喪失、免疫力下降等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則是經濟發達地區居民同營養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迅猛發展,並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向,吃得過分好也成了現代人的負擔。可見,對公衆營養狀況進行有效改善已是我們急需要做的一項工作。正因爲我國存在這樣的現狀,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在強調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強化對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等的監管的同時,首次提出了“推進公衆營養改善行動”的內容。國家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出打造“健康中國”發展目標,全面提高健康醫療水平,這表明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羣衆健康安全的'關注。

健康是羣衆的基本需求,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良好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一句話沒有良好的膳食營養結構,人們身體素質就不能得到提高。民族的體質不增強,何談經濟發展、國家強大,何談實現“強國夢”!我們應實施“營養強國”戰略,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宏圖夙願。

如何實現“營養強國”,即是利用營養的動力作用作爲推行的一項有效政策,促進健康事業發展,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國家繁榮富強。實施“營養強國”戰略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存在着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實施“營養強國”對加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加入中奧伍福集團,以優秀的伍福文化武裝自己,以營養自助工程爲利器,紮實推進公衆營養改善行動,加快食療教育發展,改民生善飲食結構,全面提高人民營養水平,進而增進人民身體健康,逐步解決公衆營養不良、營養過剩和營養不均衡問題,提高國民素質與健康水平。這是醫學家、營養學家、健康教育專家甚至政治家,以及食品企業、研發機構共同的責任,更是伍福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只要方方面面都把這一行動作爲一項強國舉措來抓,就一定能夠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大家精誠合作,爲人類健康而努力奮鬥,再創輝煌!

正如中奧伍福集團營養自助工程倡導的那樣,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帶動社區影響社會,用最科學合理膳食強化實現營養強國夢。加快食物發展,改善食物結構,提高全民營養水平,增進人民身體健康,是國民整體素質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做爲伍福人,應凝心聚力,大力推廣中奧伍福集團營養自助工程,讓更多人瞭解、加入、獲益;全身心指導國民科學飲食、健康生活,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伍福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作文:勿忘國恥】

坐上由十字街返回東港的汽車,望着窗外飛逝的田野,這次充滿震撼而有意義的參觀南崗頭慘案紀念館,不知不覺又浮現在眼前……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7月25日,我們小荷文苑作文班全體學員去參觀南崗頭慘案紀念館,憑弔死難的同胞。

一進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形的、用花崗岩砌成的巨大陵墓,在蒼松翠柏的映襯下顯得莊嚴肅穆。陵墓兩邊矗立着抗日英雄的雕像。據解說員介紹,雕像下埋葬着遇難同胞的屍骸。每逢清明節,都會有許多人來祭奠死難的同胞。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領着自己的孫子或孫女來祭拜時,總會指着石碑說:“這裏埋葬着你們的親人,等我不在了,你們一定要記着來看望他們!”

我們又進入紀念堂,迎面是閻生堂、曹鎮、王佳斌等八位東港籍抗日英雄的半身雕像。他們在國難當頭之際,率領抗日羣衆與日寇殊死搏鬥,浴血奮戰。紀念堂的兩旁分別是描繪南崗頭慘案和萬人坑慘案的巨幅油畫,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崗頭慘案。畫面上方,是一個日本軍官騎着高頭大馬,指揮着小鬼子,把村民趕到一個農家院子;近處躺着橫七豎八的村民,他們的身上血跡斑斑。遇難同胞的身後,站着成排的村民,他們目睹自己的親人被殺害,有的痛不欲生,有的義憤填膺。一個可憐的小女孩,把頭深深地埋在媽媽的懷裏,好像不忍心看到這血腥的場面。畫面無聲,我好像聽到了孩子失去母親時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彷彿聽到了房子被燒時發出的噼噼叭叭聲。南崗頭是十字街鎮小樓房村一個普通屯落,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抗日英雄閻生堂領導的抗日義勇軍經常活動的地方。1936年12月16日,爲了打壓百姓擁護抗日的勢頭,日僞軍血洗南崗頭,屠殺了270餘名同胞,燒燬了250餘間房屋,製造了丹東地區最大的一起慘案。我的心震撼了!老人何罪?爲什麼用冰冷的刺刀刺向他們羸弱的胸膛;母親孩子何罪?爲什麼要將他們趕盡殺絕。

走出紀念堂,由東到西是歷史文化長廊,分別描繪的是日寇的滔天罪行以及八位東港籍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蹟。人們忘不了日寇犯下的罪行,同時也忘不了與日寇殊死搏鬥的英烈!

走出紀念堂,放眼望去,翠色慾滴的莊稼,隨風起舞,綠樹掩映的農舍,老人在樹下聊天、納涼,一幅安寧詳和的景色。看到這一幕,我感慨萬千。只有繁榮昌盛的祖國,纔能有安寧詳和的幸福生活。作爲學生,我們要用知識武裝頭腦,增強本領,自立自強,絕不讓日寇侵略中華的歷史重演。